本发明涉及一种罗丹明b染料,还涉及上述罗丹明b染料的制备方法,最后涉及上述罗丹明b染料在制备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红绿色盲,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患有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红色和绿色,他们会把光谱看成两种基本的色调:长波部分(红、橙、黄、绿)为黄色,短波部分(青、蓝、紫)为蓝色。正常人的眼睛之所以能够辨色,是由于视网膜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红、绿、蓝三种不同感光色素。当不同波长的光进入视网膜时,三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传递给大脑因而能够准确辨色。当视锥细胞中的任何一个缺失或有缺陷时,就有可能造成色盲。色盲患者的视锥细胞感光区域有所偏移,导致重叠区变大,色觉感知出现障碍,因此不能正确分辨颜色,这给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当前没有找到能够有效治愈色盲的方法,但可通过增加色盲患者的颜色感知来进行矫正。
为增加色盲患者的颜色感知,常用的方法就是配戴色盲矫正眼镜,当前具有色盲矫正功能的隐形眼镜是研究的热点。针对隐形眼镜,从技术路线看,主要有两个技术方向:(1)通过镀膜,利用不同膜的折射、反射率不同,进行滤波或是增强特定波长光的透过率;(2)可以在镜片基材里掺杂染料,进行透射光波长的调节,以滤除特定波长带(540-570nm),从而增强红绿色盲色觉感知。
其中,针对第一种技术方向,专利cn108803077b采用镀膜技术,该专利制作的隐形眼镜包括外表层、中间层、色盲矫正膜及内层。制作时将中间层、色盲矫正膜、内层复合成复合体,并在复合体的上表面成型包裹外表层,从而镜片成型。这种方法制得的隐形眼镜稳定性高,但是其制作过程涉及步骤较多,制作工艺复杂。美国专利4,998,817(au7174291a)提出将红色染料薄层置于透明角膜接触镜的外表面中心,中心红色与瞳孔的轴线成一直线,中央红色区域即可覆盖进入瞳孔的光。但由于这种隐形眼镜的染料膜经常与外界物质接触,往往会出现染料膜受损现象。
而对于第二种技术方向,目前向隐形眼镜中掺杂染料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滴铸法,另一种是浸入法。第一种滴铸法,通常要求将染料直接浇铸在镜片表面,以确保染料均匀覆盖在镜片中心。但是利用滴铸法制作时会出现染料在镜片表面分布不均匀,另外,镜片表面的染料层长时间与空气接触,一方面容易氧化,另一方面容易脱落,会出现将镜片浸泡在溶液中染料发生溶解的情况。因此,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隐形眼镜稳定性较低(染料与镜片的结合力差),不适于工业应用。对于第二种浸入法,有文献中提到将隐形眼镜浸入atto565染料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便可以成功地制造出彩色滤光隐形眼镜,并且可通过控制所用染料的浓度,实现色盲矫正隐形眼镜的可定制性。利用该方法染料可以在隐形眼镜中均匀分布,眼镜的透射率高,稳定性好。但是由于染料在隐形眼镜基材中的固化效果差以及染料具有亲水性,将会产生染料易在pbs溶液中扩散的现象。而染料的扩散会影响到隐形眼镜的配戴,甚至对眼睛造成伤害。目前色盲矫正隐形眼镜大都采用滴铸法或侵入法将染料添加到隐形眼镜中,因此染料在隐形眼镜中的固化、染料的分布状况以及染料的亲水亲油性质将会对色盲矫正隐形眼镜的使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往隐形眼镜里掺杂染料存在的染料与镜片基材固化效果差、染料易扩散的问题,提供一种罗丹明b染料,还提供上述罗丹明b染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其用于制备具有红绿色盲矫正功能的隐形眼镜。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罗丹明b染料,其结构通式为:
式(i)中,r为
其中,a为
上述罗丹明b染料的制备方法,将罗丹明b先进行酰氯化处理,酰氯化处理后再将其与哌嗪类衍生物进行取代反应;其中,哌嗪类衍生物中哌嗪环一侧n连接的取代基为至少含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基团。
反应过程的反应式:
上述罗丹明b染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罗丹明b母体染料溶解于过量的二氯亚砜中,将该溶液在高温下回流,冷却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罗丹明b酰氯;
(2)用ch2cl2将步骤(1)得到的罗丹明b酰氯溶解,向里面先滴加三乙胺,再滴加哌嗪类衍生物;室温下搅拌,得到红色的液体溶液;
(3)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异丙醇/ch2cl2萃取三次,往合并的有机相中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分液、过滤;滤液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后,进行重结晶,得到紫红色固体。
上述罗丹明b染料在制备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方面的应用。
其中,隐形眼镜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往隐形眼镜原料单体混合物中加入罗丹明b染料,于热聚合固化或光聚合固化后得到干片,将得到的干片进行洗涤水化处理即可。
其中,所述隐形眼镜原料单体混合物中包括镜片原料单体、聚合引发剂和交联剂;当采用热聚合固化方式时,聚合引发剂为热引发剂;当采用光聚合固化方式时,聚合引发剂为光引发剂。
其中,所述罗丹明b染料的加入量为镜片原料单体重量的0.05wt%~0.15wt%;优选0.1wt%。
其中,所述洗涤水化处理为:将得到的初始产物浸没于水、生理盐水或缓冲生理盐水中,洗去未聚合的残余物,浸渍液需更换2-3次。
其中,将混合物料搅拌均匀后注入镜片模具中进行聚合反应;热聚合固化的反应条件为:在烘箱内于60-130℃下固化8~30小时;光聚合固化的反应条件为:在波长为275~398nm,强度为4~30mw/cm2的紫外灯下,固化0.5~4小时。
本发明染料以罗丹明b为母体,罗丹明b吸收波长在540~570nm之间,该波长区域能够弥补红绿色盲患者的视锥细胞缺陷,有助于红绿色盲患者正常辨色;罗丹明b一般在酸性条件下开环,在碱性条件下闭环,闭环的情况下染料没有荧光,并且变为无色,而本发明在罗丹明b母体分子上连接哌嗪环取代基,该取代基有大的空间位阻,使分子不易形成环内键,避免了因闭环而引起的吸光度及颜色变化;另外,由于哌嗪环不与罗丹明b母体共轭,因此本发明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不会发生大幅度的红移或蓝移,仍保持在540nm-570nm之间(如图9所示)。通过用一个不饱和双键取代哌嗪环一侧n连接的h基团,有效提高了罗丹明b的亲油属性,进一步减少了染料在隐形眼镜中的扩散。另外,本发明通过将染料与隐形眼镜单体采用交联共聚方式制备具有红绿色盲矫正功能的隐形眼镜,在聚合过程中,染料分子起到桥联作用,使呈线性分子的隐形眼镜单体相互键合和交联(如图10所示),形成网络结构,这样的网络结构可以将染料分子有效的束缚在隐形眼镜中,使染料难以扩散,进一步减轻了染料的扩散问题,提高了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的生物相容性和配戴安全性。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罗丹明b染料分子进行结构调整,即在罗丹明b底环羧基处连接空间位阻大且含有至少一个不饱和双键的取代基,既能使得到的染料分子吸收带依然保持在540~570nm,实现特定波长的吸收,达到色盲矫正的效果,而且分子中具有大空间位阻的基团能够有效提高罗丹明b染料分子的结构稳定性,防止其因产生环内键引起共轭产生的吸收波长波动;又能因为分子中不饱和键的存在,增加染料分子的亲油性,减少染料在水中或者pbs溶液中的扩散,有效防止了隐形眼镜配戴时因染料释放引起的眼睛伤害;另外,通过将染料分子与隐形眼镜原料单体进行交联共聚,有效克服了隐形眼镜中染料易扩散、染料分布不均匀以及染料与镜片基材结合不牢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浓度梯度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的吸光度曲线;
图2为将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浸入pbs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图;
图3为实施例5含染料i的隐形眼镜浸入pbs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图;
图4为实施例4含染料ii的隐形眼镜浸入pbs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图;
图5为实施例6含0.125%染料i的隐形眼镜浸入pbs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图;
图6为实施例7含染料iii的隐形眼镜浸入pbs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图;
图7为a、b、c三种隐形眼镜的细胞毒性检测图;
图8为a、d、e三种隐形眼镜的细胞毒性检测图;
图9为罗丹明b母体染料和染料i的吸光度曲线;
图10为交联共聚网络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1制得的染料i的1h-nmr;
图12为实施例2制得的染料ii的1h-nmr;
图13为实施例3制得的染料iii的1h-nmr。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染料i的合成
在50ml单口烧瓶中,将罗丹明b(0.2417g,约0.5mmol)溶解于过量的二氯亚砜(6ml)中,将该溶液在87℃下回流6小时,冷却,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罗丹明b酰氯,其未经纯化即可用于下一步。
用ch2cl2(20ml)将第一步得到的罗丹明b酰氯溶解,向里面慢慢滴加0.3ml的三乙胺(其作用是缚酸剂,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酸,弱碱性物质与酸成盐,避免酸影响反应或反应平衡),再向里面滴加1-烯丙基哌嗪(0.0655g,约0.5mmol);室温下搅拌4小时后,得到红色的液体溶液。
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异丙醇/ch2cl2(1:1,v/v)萃取三次,合并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分液、过滤。滤液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后,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进行重结晶,得到紫红色固体。1hnmr(300mhz,dmso)δ7.64(s,1h),7.62(s,1h),7.59(s,1h),7.54(s,1h),7.18(d,j=8.1hz,1h),7.06(d,j=8.8hz,1h),6.95(dd,j=8.9,1.9hz,1h),6.89(dd,j=8.1,2.2hz,1h),6.85(s,1h),6.79(s,1h),5.80(tt,j=16.9,5.7hz,1h),5.17(dt,j=2.0,0.9hz,1h),5.16(dt,j=2.0,1.0hz,1h),3.69(q,j=7.1hz,4h),3.58–3.56(m,2h),3.56–3.54(m,2h),3.54–3.50(m,4h),3.13(dt,j=5.7,1.0hz,2h),2.57–2.55(m,2h),2.55–2.53(m,2h),1.33(t,j=7.1hz,6h),1.16(t,j=7.1hz,6h).
实施例2:染料ii的合成
在50ml单口烧瓶中,将罗丹明b(0.2443g,约0.5mmol)溶解于过量的二氯亚砜(6ml)中,将该溶液在87℃下回流6小时,冷却,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罗丹明b酰氯,其未经纯化即可用于下一步。
用ch2cl2(20ml)将第一步得到的罗丹明b酰氯溶解,向里面慢慢滴加0.3ml的三乙胺,再向里面滴加苯丙烯基哌嗪(0.1014g,约0.5mmol);室温下搅拌4小时后,得到紫红色的液体溶液。
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异丙醇/ch2cl2(1:1,v/v)萃取三次,合并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分液、过滤。滤液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后,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进行重结晶,得到紫红色固体。1hnmr(300mhz,dmso)δ7.65(d,j=5.5hz,1h),7.64–7.60(m,1h),7.60–7.57(m,1h),7.54(d,j=1.6hz,1h),7.35(d,j=2.6hz,2h),7.33(d,j=0.7hz,2h),7.29–7.24(m,1h),7.18(d,1h),7.06(d,1h),6.96(d,j=2.0hz,1h),6.89(d,j=2.2hz,1h),6.85(s,1h),6.79(s,1h),6.52(dt,j=14.7,0.9hz,1h),6.19(dt,j=14.7,4.4hz,1h),3.69(q,j=7.1hz,4h),3.57(d,j=3.5hz,2h),3.55(d,j=1.5hz,2h),3.52(q,j=7.1hz,4h),3.20(dd,j=4.4,1.1hz,2h),2.56(t,j=3.8hz,2h),2.53(t,j=3.8hz,2h),1.33(t,j=7.1hz,6h),1.16(t,j=7.1hz,6h).
实施例3:染料ⅲ的合成
在50ml单口烧瓶中,将罗丹明b(0.2413g,0.5mmol)溶解于过量的二氯亚砜(6ml)中,将该溶液在87℃下回流6小时,冷却,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罗丹明b酰氯,其未经纯化即可用于下一步。
在带有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哌嗪基丙醇(0.0722g,0.5mmol)、三乙胺(0.3ml)和ch2cl2(10ml),冰水浴搅拌10分钟,加入甲基丙烯酰氯(0.0631g,0.6mmol);反应一段时间后,撤去冰水浴,升至室温,薄层色谱(tlc)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加入固体na2co3粉末至没气泡逸出;有机层用水洗涤2次,分出有机层,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cacl2干燥;过滤干燥后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易挥发性溶液得到粗产品;最后减压蒸馏,收集产物2-甲基丙烯酸3-哌嗪-1-基-丙酯。
用ch2cl2(20ml)将第一步得到的罗丹明b酰氯溶解,向里面慢慢滴加0.3ml的三乙胺,再向里面加入2-甲基丙烯酸3-哌嗪-1-基-丙酯(0.5mmol)。室温下搅拌4小时后,得到红色的液体溶液。
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异丙醇/ch2cl2(1:1,v/v)萃取三次,合并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分液、过滤。滤液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后,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进行重结晶,得到紫红色固体。1hnmr(300mhz,dmso)δ7.65(d,j=5.5hz,1h),7.64–7.61(m,1h),7.61–7.57(m,1h),7.54(d,j=1.6hz,1h),7.18(d,j=8.1hz,1h),7.06(d,j=8.8hz,1h),6.96(d,j=2.0hz,1h),6.89(d,j=2.2hz,1h),6.85(s,1h),6.79(s,1h),5.97(p,j=1.5hz,1h),5.66(dq,j=2.7,1.3hz,1h),4.14(t,j=6.8hz,2h),3.69(q,j=7.1hz,4h),3.57–3.55(m,2h),3.55–3.54(m,2h),3.54–3.50(m,4h),2.65(t,j=6.7hz,2h),2.58–2.55(m,2h),2.55–2.53(m,2h),1.93(s,3h),1.92–1.86(m,2h),1.33(t,j=7.1hz,6h),1.16(t,j=7.1hz,6h).
实施例4:水凝胶红绿色盲隐形眼镜的制备
称取镜片原料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4.7g、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0.3g,向其中加入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1.5%的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0.5%的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0.1%的染料ii,混合搅拌1h后,加入到镜片模具中,在130℃烘箱中固化8小时,打开模具,放入生理盐水中洗涤水化处理,得到红绿色盲矫正的水凝胶隐形眼镜。
实施例5:硅水凝胶红绿色盲隐形眼镜的制备
称取镜片原料单体3-(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丙基双(三甲基硅氧烷)甲基硅烷(sigma)2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2.5g、甲基丙烯酸(maa)0.5g,向其中加入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1%的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0.5%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镜片单体总质量0.1%的染料i,混合搅拌1.5h后,加入到镜片模具中,在60℃烘箱中固化30小时,打开模具,放入生理盐水中洗涤水化处理,得到红绿色盲矫正的硅水凝胶隐形眼镜。
实施例6:硅水凝胶红绿色盲隐形眼镜的制备
称取镜片原料单体3-(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丙基双(三甲基硅氧烷)甲基硅烷(sigma)2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2.5g、甲基丙烯酸(aa)0.5g,向其中加入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1%的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0.5%的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镜片单体总质量0.125%的染料i,混合搅拌1.5h后,加入到镜片模具中,在60℃烘箱中固化30小时,打开模具,放入生理盐水中洗涤水化处理,得到红绿色盲矫正的硅水凝胶隐形眼镜。
实施例7:氟硅水凝胶红绿色盲隐形眼镜的制备
称取镜片原料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基)硅烷(tris)2g、单甲基丙烯酰丙基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mfs-m15)0.5g、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1.5g、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1g,向其中加入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1.5%的交联剂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0.5%的引发剂2-羟基-2-甲基苯丙酮(d1173)和镜片原料单体总质量0.1%的染料iii,混合搅拌2h后,加入到镜片模具中,在波长为280nm,强度为24mw/cm2的紫外灯下固化2小时,打开模具,放入生理盐水中洗涤水化处理,得到红绿色盲矫正的氟硅水凝胶隐形眼镜。
(1)隐形眼镜的吸光性能评价
对隐形眼镜进行吸光度测量,通过测量吸光度随染料含量的变化,以对隐形眼镜的吸光性能进行评价。
具体过程如下:材料准备:染料含量为隐形眼镜原料单体质量的0.05wt%、0.075wt%、0.1wt%、0.125wt%、0.15wt%的隐形眼镜(采用实施例5的方式制得各种染料含量不同的隐形眼镜)。将不同染料浓度的隐形眼镜使用光学分光光度计扫描镜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所有隐形眼镜的最高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均在540nm-570nm之间,并且隐形眼镜中添加的染料含量越高,吸光度越高,说明可通过控制所用染料的浓度,实现色盲矫正隐形眼镜的可定制性(根据红绿色盲情况,适配不同染料浓度的隐形眼镜,类似于近视度数不同,镜片上的度数就不同)。
(2)隐形眼镜的染料扩散性评价
对隐形眼镜进行染料扩散性测试,通过观察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浸入pbs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对隐形眼镜的染料扩散性进行评价。
具体过程如下:材料准备:pbs溶液,将采用实施例4方法制得的含染料ii隐形眼镜(染料ii的含量为0.1wt%)、采用实施例5方法制得的含染料i隐形眼镜(染料i的含量为0.1wt%)、采用实施例6方法制得的含染料i隐形眼镜(染料i的含量为0.125wt%)、采用实施例7方法制得的含染料iii隐形眼镜(染料iii的含量为0.1wt%)、采用实施例5方法制得的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该隐形眼镜罗丹明b母体染料含量为0.1wt%)(五种进行对比)。将上述五种隐形眼镜分别浸泡于10mlpbs溶液中,每隔1小时对溶液进行拍照,最后对浸泡6小时隐形眼镜的pbs溶液进行拍照。结果如图2~6所示。由图2~6可以看出,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在pbs溶液中染料扩散明显,而含本发明染料i、染料ii、染料iii的隐形眼镜在pbs溶液中虽然也有扩散现象,但是扩散的很少,即使染料i含量增加(0.125%),扩散量也明显少于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说明罗丹明b母体染料分子进行结构调整后可以协同提高隐形眼镜中染料分子与基材的结合牢固性,从而有效防止隐形眼镜配戴时因染料释放引起的眼睛伤害。
(3)隐形眼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细胞毒性实验)
为了研究改性后的染料分子对后期生物相容性的影响,这里给出镜片的细胞毒性结果。其中,这里所用的染料单体为实施例1合成的染料i。隐形眼镜中染料i的添加量为0.1wt%。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基本过程参照《gb/t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进行,通过定量接种细胞于待测隐形眼镜的浸提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对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进行测试。
具体过程如下:材料准备:24孔板,镊子,空白对照隐形眼镜a、采用实施例5方法制得的含染料i的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b、采用实施例5方法制得的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c(隐形眼镜b和隐形眼镜c中染料含量一致,均为0.1wt%),实验前所有材料在121℃下高压灭菌,并用灭菌水反复清洗,自然干燥。实验过程中的完全培养基指的是89%dmem、10%胎牛血清和1%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将隐形眼镜a、b、c用镊子取出放入24孔板中,加入1ml完全培养基,37℃±2℃浸提24h,将浸提液取出加入新的孔中,将l929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下来,并用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在含浸提液的孔中加入细胞悬液,置于37℃培养基下培养24h,对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进行测试统计,结果如图7所示。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隐形眼镜a、b、c均事先经过相同流程的洗涤水化处理,清洗至无染料扩散。如果浸提液中再出现残留的染料就是隐形眼镜中的染料出现扩散造成的。可以看出经过24小时培养后,空白对照隐形眼镜a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最高,含染料i的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b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高于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c的细胞相对增殖率。说明改性前的罗丹明b分子采用交联共聚方式得到的隐形眼镜c在完全培养基中的染料扩散现象要比改性后的罗丹明b分子采用交联共聚方式得到的隐形眼镜b在完全培养基中的染料扩散现象严重,说明用改性后的罗丹明b分子制备的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b的稳定性更高,改性后的分子结构能够协同合成方法一起提高染料分子与基材的结合力。
(4)隐形眼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细胞毒性实验)
为了研究改性后的染料分子对后期生物相容性的影响,这里给出形成镜片后的细胞毒性结果。其中,这里所用的染料单体为实施例1合成的染料i。隐形眼镜中染料i的添加量为0.1wt%。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基本过程参照《gb/t16886.5–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进行,通过定量接种细胞于待测隐形眼镜浸提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对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进行测试。
具体过程如下:材料准备:24孔板,镊子,空白对照隐形眼镜a、采用现有技术滴铸法将染料i滴铸在实施例5隐形眼镜单体原料制备的隐形眼镜上得到隐形眼镜d、采用滴铸法将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滴铸在实施例5隐形眼镜单体原料制备的隐形眼镜上得到隐形眼镜e(隐形眼镜d和隐形眼镜e的滴铸量一致)。实验前所有材料在121℃下高压灭菌,并用灭菌水反复清洗,自然干燥。实验过程中的完全培养基指的是89%dmem、10%胎牛血清和1%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将隐形眼镜a、d、e用镊子取出放入24孔板中,加入1ml完全培养基,37℃±2℃浸提24h,将浸提液取出加入新的孔中,将l929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下来,并用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在含浸提液的孔中加入细胞悬液,置于37℃培养基下培养24h,对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进行测试统计,结果如图8所示。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隐形眼镜a、d、e均事先经过相同流程的洗涤水化处理,清洗至无染料扩散。如果浸提液中再出现残留的染料就是隐形眼镜中的染料出现扩散造成的。可以看出经过24小时培养后,空白对照隐形眼镜a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最高,含染料i的红绿色盲矫正隐形眼镜d中细胞增殖率比含罗丹明b母体分子染料的隐形眼镜e的细胞相对增殖率高,比由改性前的罗丹明b分子采用交联共聚方式得到的隐形眼镜c的细胞相对增殖率也高,由此说明即使采用滴铸法将本发明结构的染料分子滴铸在隐形眼镜表面,染料分子与隐形眼镜基材的结合力比改性前的罗丹明b分子采用交联共聚方式得到的隐形眼镜c中染料分子与隐形眼镜基材的结合力还要好,说明改性后的分子结构能够提高染料分子与基材的结合力。
(5)隐形眼镜的使用测试
为了判断本发明红绿色盲隐形眼镜对现实红绿色盲患者的矫正效果,红绿色盲患者对本发明隐形眼镜进行了使用测试。
具体过程如下:材料准备:第六版《色盲检查图》,采用实施例5方法制得含染料i的隐形眼镜(染料i的含量为0.1wt%)。将含染料i的隐形眼镜用两片透明的载玻片和小夹子固定住,让红绿色盲患者手拿载玻片,透过含染料i的隐形眼镜去识别《色盲检查图》上的部分内容,识别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基于色盲检查图,患有红绿色盲的患者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制得的隐形眼镜前后的测试结果。由表1可以得到,患者的识别成功率大大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染料对于红绿色盲矫正的有效性。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