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文档序号:26627533发布日期:2021-09-14 2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亚甲基蓝和碳酸钠溶于蒸馏水和二氯甲烷中,搅拌,再缓慢加入硫代硫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至溶液变黄,将上述溶液冷却,向其中缓慢滴加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继续搅拌,然后倒入冰水中,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有机相,过滤,减压蒸馏,收集,经硅胶层析柱,洗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4;s2:将s1得到的化合物4溶于二氯甲烷中,向其中缓慢滴入乙二胺的二氯甲烷溶液继续搅拌,倒入水中,经萃取、干燥、减压蒸馏,收集,经硅胶层析柱,洗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s3:将4



1,8

萘二甲酸酐,双(频哪醇合)二硼,[1,1'

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和乙酸钾溶于无水二恶烷中,在氮气保护下高温反应,将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用去离子水稀释,经萃取、干燥、减压蒸馏,收集,经硅胶层析柱,洗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2;s4:将s2得到的化合物3和s3得到的化合物2溶于无水乙醇中,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减压蒸发溶剂,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具体步骤为:将亚甲基蓝和碳酸钠溶于蒸馏水和二氯甲烷中,常温搅拌35分钟,然后向其中慢慢加入硫代硫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至溶液变黄,将上述溶液用冰水浴冷却后,向其中缓慢滴加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二氯甲烷溶液,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倒入冰水中,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有机相,过滤,减压蒸馏,收集,经硅胶层析柱,洗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4;或在s2中,具体步骤为:将s1得到的化合物4溶于二氯甲烷中,向其中缓慢滴入乙二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在室温下继续搅拌2小时,倒入水中,经萃取、干燥、减压蒸馏,收集固体混合物,经硅胶层析柱,洗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3;或在s3中,具体步骤为:将4



1,8

萘二甲酸酐,双(频哪醇)二硼,[1,1'

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和乙酸钾溶于无水二恶烷中,氮气保护下在90℃下反应10小时,将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用去离子水稀释,经萃取、干燥、减压蒸馏,收集,经硅胶层析柱,洗
脱、分离、提纯,得到化合物2;或在s4中,具体步骤为:将s2得到的化合物3和s3得到的化合物2溶于无水乙醇中,在氮气保护下,回流8小时,减压蒸发溶剂,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得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硫代硫酸钠、亚甲基蓝、碳酸钠、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物质的量比为6.66:1.72:6.66:1;所述洗脱剂为正己烷与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3:1。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化合物4与乙二胺的物质的量比为1:2.5,所述洗脱剂为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0:1。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4



1,8

萘二甲酸酐、双(频哪醇)二硼、[1,1'

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乙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8:27:1:27,所述洗脱剂为石油醚与二氯甲烷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0:1。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化合物2与化合物3的物质的量比为1:1,所述洗脱剂为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物,体积比为80:1。8.一种如权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用于同时检测双氧水和次氯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同时检测双氧水和次氯酸的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用于检测乙醇水溶液、细胞内、线虫体内的双氧水和次氧酸含量。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同时检测双氧水和次氯酸的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2: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用于同时检测具有关联性的过氧化氢和次氯酸生物活性小分子;一种双识别荧光探针分子为亚甲基蓝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 吴相华 刘波 王玉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1/9/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