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粪生链霉菌BWL-H1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8171875发布日期:2021-12-24 23:4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粪生链霉菌BWL-H1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农药和化肥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产量稳定甚至增产的主要方式。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化肥农药的滥用现象。不仅浪费资源,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微生物菌剂是替代化肥和农药的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技术。以放线菌为代表的生防菌,由于其出色的生防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中国早前就开展了相关生防菌制剂的研究,用于防病保苗和增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粪生链霉菌bwl

h1固体发酵:以蚯蚓粪和麦麸为基质,将粪生链霉菌bwl

h1接种在基质上,于25~30℃发酵4~10d,30~40℃恒温干燥20~30h后,将其粉碎过100~300目筛备用,得到孢子粉;
6.s2、制备可湿性粉剂:将上述孢子粉与湿润剂、分散悬浮剂、载体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即为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所述可湿性粉剂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孢子粉8~12%、湿润剂3~8%、分散悬浮剂3~8%,余量为载体。
7.进一步的,所述s1中蚯蚓粪和麦麸的质量比为2~5:1。
8.进一步的,所述s2中可湿性粉剂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孢子粉10%、湿润剂5%、分散悬浮剂5%,余量为载体。
9.进一步的,所述湿润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bx、ab

3中的一种,质量浓度为1~5%。
10.进一步的,所述分散悬浮剂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或木质素磺酸钠,质量浓度为1~5%。
11.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为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中的一种。
12.进一步的,所制得的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作为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应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发明前期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粪生链霉菌bwl

h1菌株生长繁殖迅速、产孢丰富、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本发明选用麦麸和蚯蚓粪对其进行固体发酵以产生菌粉,孢子含量可达9.6
×
109cfu/g,之后通过生物相容性测定及国标法筛选出适合粪生链霉菌bwl

h1的载体和助剂,即载体白炭黑,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散剂nno,按粪生链霉菌
bwl

h1孢子粉10%、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分散剂nno5%、其余以载体白炭黑补全至100%制成了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效果。
15.本发明将粪生链霉菌bwl

h1制成菌剂,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16.图1不同载体对粪生链霉菌bwl

h1菌落生长的影响;
17.图2不同湿润剂对粪生链霉菌bwl

h1菌落生长的影响;
18.图3不同分散悬浮剂对粪生链霉菌bwl

h1菌落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20.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21.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本发明链霉菌菌株:粪生链霉菌bwl

h1,从海南省昌江县霸王岭荔枝树下的土壤中分离出,在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研究中心保存。
23.本发明黄瓜枯萎病:镰刀菌gf,分离自四川农科院的发病黄瓜种,在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研究中心保存。
24.实施例1
25.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s1、粪生链霉菌bwl

h1固体发酵:以蚯蚓粪和麦麸为基质,蚯蚓粪和麦麸的质量比为2:1,将粪生链霉菌bwl

h1接种在基质上,于25℃发酵4d,30℃恒温干燥20h后,将其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得到孢子粉;
27.s2、制备可湿性粉剂:按质量百分比将上述孢子粉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亚甲基二萘磺酸钠3%、白炭黑86%,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即为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
28.实施例2
29.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s1、粪生链霉菌bwl

h1固体发酵:以蚯蚓粪和麦麸为基质,蚯蚓粪和麦麸的质量比为5:1,将粪生链霉菌bwl

h1接种在基质上,于30℃发酵10d,40℃恒温干燥30h后,将其粉碎过300目筛备用,得到孢子粉;
31.s2、制备可湿性粉剂:按质量百分比将上述孢子粉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亚甲基二萘磺酸钠8%、白炭黑72%,质量浓度为1~5%,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即为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
32.实施例3
33.一种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s1、粪生链霉菌bwl

h1固体发酵:以蚯蚓粪和麦麸为基质,蚯蚓粪和麦麸的质量比为3:1,将粪生链霉菌bwl

h1接种在基质上,于27℃发酵7d,30~40℃恒温干燥24h后,将其粉碎过200目筛备用,得到孢子粉;
35.s2、制备可湿性粉剂:按质量百分比将上述孢子粉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亚
甲基二萘磺酸钠5%、白炭黑80%,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即为粪生链霉菌bwl

h1菌剂。
36.实施例4
37.本实施例与事实3的区别在于,所述载体为硅藻土,其余步骤的工艺条件不变。
38.实施例5
39.本实施例与事实3的区别在于,所述载体为高岭土,其余步骤的工艺条件不变。
40.实施例6
41.本实施例与事实3的区别在于,所述湿润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其余步骤的工艺条件不变。
42.实施例7
43.本实施例与事实3的区别在于,所述湿润剂为拉开粉bx,其余步骤的工艺条件不变。
44.实施例8
45.本实施例与事实3的区别在于,所述分散悬浮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其余步骤的工艺条件不变。
46.对比例1
47.将粪生链霉菌bwl

h1按照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生防放线菌孢子缓释微球的研制[的研究方法》,张伟伟,冯浩等人的方法制成粪生链霉菌bwl

h1微球。
[0048]
一、验证实验
[0049]
(1)孢子含量测定
[0050]
将实施例1~3的发酵制得的孢子粉测定其孢子含量,结果如下表1:
[0051][0052][0053]
可知实施3的孢子含量可达9.6
×
109cfu/g,说明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发酵,能产出较多的孢子量。
[0054]
(2)载体的筛选
[0055]
将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三种载体按500μg/ml的浓度加入到pda中,于121℃高温灭菌20min,之后将其倒入平板中自然冷却后备用。
[0056]
将粪生链霉菌bwl

h1培养7d,向培养皿中加入2ml无菌水,用无菌载玻片慢慢刮洗下来,用移液枪吸取少量于血球计数板上,拿到显微镜下计数,完成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原液稀释相应倍数制成孢子浓度为103cfu/ml的孢悬液,用移液枪加100μl到pda平板上,用无菌涂板器涂抹均匀,于28℃恒温培养5d,统计菌落数量,结果如下表2。
[0057]
表2不同载体对粪生链霉菌bwl

h1的菌落生长影响
[0058][0059]
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载体与ck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白炭黑和硅藻土相对于高岭土表现出更强的促进菌落形成作用(表2,图1)。在本研究中白炭黑细度更高,对产品悬浮性能更优,因此实施例3~5的对比中,实施例3的白炭黑更适合作为粪生链霉菌bwl

h1固体制剂的载体。
[0060]
(2)湿润剂的筛选
[0061]
以2.5g为基数,孢子粉占10%,湿润剂在含量为1%、3%、5%时,以白炭黑补全至100%。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标准硬水,水浴加热至25℃。称取2.5g均匀试样,在尽量保持液面平稳的前提下一次性全部倒入烧杯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全部润湿所用的时间。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其湿润时间,三种湿润剂在不同浓度下的湿润时间如表3所示。
[0062]
表3湿润剂的润湿特性及对粪生链霉菌bwl

h1菌落生长影响
[0063][0064]
由上表可知,sds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在5%浓度下可达到3.83 s,但因其对放线菌孢子萌发影响较大,与该菌株生物相容性较差,在该浓度下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因此选择sdbs作为湿润剂,加入该湿润剂,可使湿润时间小于2 min。
[0065]
(3)分散悬浮剂的筛选
[0066]
参考gb/t 14825

2006的方法比较实施例3亚甲基双萘磺酸钠(nno)和实施例8木质素磺酸钠这两种分散悬浮剂的悬浮率,以2.5 g为基数,孢子粉占10%,最优湿润剂占5%,分散剂含量分别为1%、3%、5%时,以白炭黑补全至100%。称取适量样品,取250ml烧杯,加50ml标准硬水,恒温水浴加热至30
±
1℃后加入样品。用手振荡烧杯,以较平缓的振荡
速率持续2min,静置4min,全部倒入250ml量筒,多次清洗直至其满刻度。用盖子完全堵住量筒开口,上下摇晃一段时间后水浴锅中继续静置,此时测其孢子浓度为c1。待静置足够长时间后,将上清液吸出,不要吸起沉淀物,此时测两桶内孢子浓度为c2。悬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0067][0068]
两种分散悬浮剂的悬浮特性如表4所示,
[0069]
表4分散悬浮剂的悬浮特性及对粪生链霉菌bwl

h1菌落生长影响
[0070][0071]
由上表可知,当不加入分散剂,仅以孢子粉占比10%含量混入白炭黑载体时,其制剂的悬浮率仅有42.25%。分散剂nno的悬浮特性优于木质素磺酸钠,可使制剂的悬浮率达到70.97%。将两种分散剂与粪生链霉菌bwl

h1的生物相容性进行比较,nno的对放线菌孢子萌发不存在抑制现象,因此,选取nno作为分散剂添加到可湿性粉剂中。
[0072]
二、黄瓜枯萎病的防治盆栽试验
[0073]
将镰刀菌gf接种于pdb平板中,于28℃恒温培养箱内振荡培养7d,经过2层粗纱布过滤掉菌丝后,制成孢子浓度为1
×
106cfu/ml的菌悬液备用。
[0074]
将黄瓜种子催芽后,播种于育苗盘,两周后将其移栽口径为10cm,高9.5的盆中。试验共设10个处理:t1:清水对照,;t2:将实施例3的粪生链霉菌bwl

h1可湿性粉剂稀释100倍灌根,一周后,将100ml镰刀菌gf的孢子悬浮液对黄瓜苗进行灌根处理;t3:将粪生链霉菌bwl

h1微球与营养土以质量比为1:100混匀,每处理重复3次,每次重复10株苗。10d后调查植株发病情况,防治效果和病情指数标准,见表5。
[0075]
表5不同等级病害分级标准及公式
[0076][0077][0078]
采用excel2007中average和stdevp函数计算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采用spss17.0软件中沃勒

邓肯进行多重比较(p<0.05)结果如下表6。
[0079]
表6链霉菌bwl

h1两种制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
[0080][0081]
注:t1、t2、t3分别代表对照、可湿性粉剂处理、微球处理。
[0082]
由上表可知,可湿性粉剂处理、微球处理与对照之间各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粪生链霉菌bwl

h1可湿性粉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可达48.65%,显著高于粪生链霉菌bwl

h1微球对枯萎病的防效。
[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