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橡胶圈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
背景技术:2.橡胶通常可以分为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两类,两者皆有相当多的应用及产品,例如轮胎、垫圈等。其中,橡胶圈多用作密封或者缓冲领域,特别是0型橡胶圈在气压或者液压密封场合应用广泛。
3.目前的橡胶圈一般都是一次成型的,导致整体强度差,而且目前的橡胶圈材料制备的最终产品的整体弹性差,故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弹性差、整体强度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包括相互压铸而成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在上半部和下半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在上半部的下表面环形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沿伸筋,在下半部上表面设置有与沿伸筋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上半部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0-125份,丙稀腈50-60份,炭黑10-15份,回收橡胶圈粉15-20份;脂肪酸3-5份;增塑软化剂3-5份,防老剂8份-10份;所述的下半部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20-30份;回收橡胶圈粉30-40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2-13份;十六烷基磺酸钙8-15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15-24份;氯化硅3份-5份;炭黑填料11-15份。
6.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绝缘性,在上半部的外壁涂覆有一层第一绝缘层。
7.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绝缘性,在下半部的外壁涂覆有一层第二绝缘层。
8.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耐磨性,在上半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耐磨层。
9.作为优选,在下半部的下表面布满有一个以上的防滑凸点。
10.作为优选,所述上半部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2份,丙稀腈55份,炭黑12份,回收橡胶圈粉17份;脂肪酸4份;增塑软化剂4份,防老剂9份;所述的下半部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25份;回收橡胶圈粉33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2份;十六烷基磺酸钙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20份;氯化硅4份;炭黑填料13份。
11.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的厚度为1.5-2.5毫米。
12.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外涂覆有一层第三绝缘层。
13.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外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沿伸条,且所述加强筋与下半部一体成型设置。
14.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通过金属丝编制构成的网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具有高弹性,回弹性,同时整体强度相比现有技术更高,而且采用二次压合成型,在内部设置加强筋,使得整体强度更
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2中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3中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4中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5中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6中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中:上半部1、下半部2、加强筋3、沿伸筋4、限位凹槽5、第一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7、耐磨层8、防滑凸点9、第三绝缘层10、沿伸条11。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包括相互压铸而成的上半部1和下半部2,在上半部1和下半部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在上半部1的下表面环形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沿伸筋4,在下半部2上表面设置有与沿伸筋4配合的限位凹槽5,所述上半部1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0-125份,丙稀腈50-60份,炭黑10-15份,回收橡胶圈粉15-20份;脂肪酸3-5份;增塑软化剂3-5份,防老剂8份-10份;所述的下半部2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20-30份;回收橡胶圈粉30-40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2-13份;十六烷基磺酸钙8-15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15-24份;氯化硅3份-5份;炭黑填料11-15份。
28.作为优选,所述上半部1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2份,丙稀腈55份,炭黑12份,回收橡胶圈粉17份;脂肪酸4份;增塑软化剂4份,防老剂9份;所述的下半部2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25份;回收橡胶圈粉33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2份;十
六烷基磺酸钙10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20份;氯化硅4份;炭黑填料13份。
29.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的厚度为1.5-2.5毫米。
30.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通过金属丝编制构成的网筒。
31.实施例2:
32.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包括相互压铸而成的上半部1和下半部2,在上半部1和下半部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在上半部1的下表面环形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沿伸筋4,在下半部2上表面设置有与沿伸筋4配合的限位凹槽5,所述上半部1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0份,丙稀腈50份,炭黑10份,回收橡胶圈粉15份;脂肪酸3份;增塑软化剂3份,防老剂8份份;所述的下半部2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20份;回收橡胶圈粉30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2份;十六烷基磺酸钙8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15份;氯化硅3份;炭黑填料11份。
33.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绝缘性,在上半部1的外壁涂覆有一层第一绝缘层6。
34.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的厚度为1.5毫米。
35.实施例3:
36.请参阅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包括相互压铸而成的上半部1和下半部2,在上半部1和下半部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在上半部1的下表面环形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沿伸筋4,在下半部2上表面设置有与沿伸筋4配合的限位凹槽5,所述上半部1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5份,丙稀腈60份,炭黑15份,回收橡胶圈粉20份;脂肪酸5份;增塑软化剂5份,防老剂10份;所述的下半部2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30份;回收橡胶圈粉40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3份;十六烷基磺酸钙15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24份;氯化硅5份;炭黑填料15份。
37.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绝缘性,在下半部2的外壁涂覆有一层第二绝缘层7。
38.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的厚度为2毫米。
39.实施例4:
40.请参阅图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方便二次成型的高弹性橡胶圈,包括相互压铸而成的上半部1和下半部2,在上半部1和下半部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3,在上半部1的下表面环形分布有一个以上的沿伸筋4,在下半部2上表面设置有与沿伸筋4配合的限位凹槽5,所述上半部1包括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三元乙丙橡胶121份,丙稀腈52份,炭黑11份,回收橡胶圈粉16份;脂肪酸3.5份;增塑软化剂3.5份,防老剂9份;所述的下半部2按照以下份数配比的原料:氯丁橡胶22份;回收橡胶圈粉32份;十六烷基磺酸钠12.5份;十六烷基磺酸钙9份;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16份;氯化硅5份;炭黑填料12份。
41.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耐磨性,在上半部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层耐磨层8,通过设置耐磨层,提高耐磨性。
42.作为优选,在下半部2的下表面布满有一个以上的防滑凸点9,通过设置防滑凸点9提高防滑性。
43.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的厚度为2.2毫米。
44.实施例5:
45.请参阅图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外涂覆有一层第三绝缘层10,通过设置第三绝缘层10提高绝缘性。
46.实施例6:
47.请参阅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的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3外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沿伸条11,且所述加强筋3与下半部2一体成型设置,通过在加强筋3外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沿伸条11,同时将所述加强筋3与下半部2一体成型设置,保证加强筋3与下半部2的抓力更强,最终提高整体强度。
48.同时将本发明创造的各个实施例与现有的普通橡胶圈进行对比,获得以下对比数据。
[0049][0050]
通过上述实验数据证明本发明的具有高弹性,回弹性,同时整体强度相比现有技术更高,而且采用二次压合成型,在内部设置加强筋,使得整体强度更高。
[005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