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用片状载体及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5359发布日期:2022-12-27 20:5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培养用片状载体及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细胞培养用片状载体及培养皿。


背景技术:

2.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通过细胞培养得到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因为生物产品都是从细胞得来,所以可以说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
3.1、现有的载体适用于细胞生长,但很难将细胞从载体上洗脱下来,从而制约了固定床的放大培养。
4.2、细胞培养时使用培养皿,为细胞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表面积,可以用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培养器皿,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昆虫细胞等贴壁依赖性细胞,产物以分泌型蛋白、病毒为主,但是现有的培养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定位,在细胞培养期间容易产生位移,因此会影响细胞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用片状载体,具备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片状载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定位,在细胞培养期间容易产生位移,因此会影响细胞培养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培养用片状载体,包括培养皿本体,所述培养皿本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反应皿,所述反应皿的内腔设置有片状载体本体,所述片状载体本体的底部焊接有网片,所述网片的底部与反应皿内腔的底部接触,所述反应皿的左侧开设有固定孔。
7.优选的,所述片状载体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表面开设有孔洞。
8.优选的,所述培养皿本体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一端贯穿至培养皿本体的内腔并延伸至固定孔的内腔且与固定孔的内腔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销位于培养皿本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固定销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拉板和培养皿本体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培养皿本体内腔前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定位槽内腔的一侧与反应皿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片状载体本体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所述网片的材质为聚丙烯网。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多层不同高分子材料交替的结构,不仅表面积大,片与片之间不会粘连,而且利于细胞洗脱,可以为固定床的放大培养提供大规模的传代细胞。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片状载体本体和网片,为细胞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表面积,可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能高效、简单的分离培养基、细胞、收获产物和实现灌流培养,细胞可以达到很高密度,通过设置固定孔和拉板,起到了对反应皿固定的效果,避免反应皿以及反应皿内腔的片状载体本体和网片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位移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片状载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定位,在细胞培养期间容易产生位移,因此会影响细胞培养的问题。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槽和定位块,起到了对反应皿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效果,方便反应皿的拿取和放置,通过设置提手,起到了方便对片状载体本体进行取出的效果,通过设置拉板和复位弹簧,起到了带动固定销复位的效果,方便固定销和固定孔对反应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皿本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应皿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片状载体本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培养皿本体;2、反应皿;3、片状载体本体;4、网片;5、定位槽;6、定位块;7、固定孔;8、提手;9、固定销;10、拉板;11、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有载体的,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现有的载体厂家主要是美国nbs的片状载体、杭州安普公司的聚酯片、中国台湾赛宇的载体。美国nbs的片状载体为一层聚酯片,一层网格,其表面积为 1,200-1,500cm2/g;安普和赛宇的聚酯片均为单层结构。现有的载体适用于细胞生长,但很难将细胞从载体上洗脱下来,从而制约了固定床的放大培养。
25.本实施例的载体为多层结构,由多孔高分子材料和网格高分子材料交替叠加分布,多层材料中心采用物理方法粘接,可中心点粘接或中心线粘接。多层结构可为二层结构(一层多孔、一层网格)、三层结构(上下层为多孔高分子材料,中间层为网格高分子材料)、四层或五层等,多孔高分子材料和网格高分子材料交替分布,多层材料采用物理方法粘接。高分子材料至少由一种聚合物组成,其中聚合物是:从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砜、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中挑选出来的聚合物。物理粘接可为热压、超声焊接等方法。进一步的,载体可以包含至少一种涂层,以促进细胞的附着和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涂层是从蛋白质和聚赖氨酸中挑选出来的。本实施例载体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为圆型、方型、长方形、菱形、椭圆形等,尺寸在2mm-15mm之间。中间用网格高分子材料将上下层高分子材料分隔开,
不仅起到支架的作用,还可增加流体的流动性,贴壁依赖细胞,细胞之间存在接触抑制,多孔高分子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细胞生长空间大,中间被网格层分开,利于高密度细胞培养。因此本实用新型多层不同高分子材料交替的结构,不仅表面积大,片与片之间不会粘连,而且利于细胞洗脱,可以为固定床的放大培养提供大规模的传代细胞。
26.实施例二: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反应皿 2、片状载体本体3、网片4、定位槽5、定位块6、固定孔7、提手8、固定销9、拉板10和复位弹簧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7.请参阅图1-5,一种细胞培养用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1,培养皿本体 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反应皿2,反应皿2的内腔设置有片状载体本体3,片状载体本体3的底部焊接有网片4,网片4的底部与反应皿2内腔的底部接触,反应皿2的左侧开设有固定孔7,通过设置片状载体本体3和网片4,为细胞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表面积,可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能高效、简单的分离培养基、细胞、收获产物和实现灌流培养,细胞可以达到很高密度,通过设置固定孔7和拉板10,起到了对反应皿2固定的效果,避免反应皿2以及反应皿2内腔的片状载体本体3和网片4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位移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片状载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定位,在细胞培养期间容易产生位移,因此会影响细胞培养的问题。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片状载体本体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提手8,提手8 的表面开设有孔洞,通过设置提手8,起到了方便对片状载体本体3进行取出的效果。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培养皿本体1的左侧活动连接有固定销9,固定销 9的一端贯穿至培养皿本体1的内腔并延伸至固定孔7的内腔且与固定孔7的内腔活动连接。
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销9位于培养皿本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10,固定销9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拉板10和培养皿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拉板10和复位弹簧11,起到了带动固定销9复位的效果,方便固定销9和固定孔7对反应皿2进行固定。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培养皿本体1内腔前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5,定位槽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定位块6,定位块6远离定位槽5内腔的一侧与反应皿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定位槽5和定位块6,起到了对反应皿2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效果,方便反应皿2的拿取和放置。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片状载体本体3的材质为聚酯纤维,网片4的材质为聚丙烯网。
33.使用时,通过设置片状载体本体3和网片4,为细胞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表面积,可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能高效、简单的分离培养基、细胞、收获产物和实现灌流培养,细胞可以达到很高密度,通过设置固定孔7和拉板10,起到了对反应皿2固定的效果,避免反应皿2以及反应皿2内腔的片状载体本体3和网片4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位移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片状载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定位,在细胞培养期间容易产生位移,因此会影响细胞培养的问题。
34.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
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