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核酸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闭性便捷式试纸条比色法核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2044551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密闭性便携式试纸条比色法核酸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应管、检测容器;检测容器一端可与反应管相连,且它们之间的连接是密封的,检测容器既能够和反应管相接通又能够被放入试纸条,且具有容纳试纸条的长条型空腔,检测容器的另一端与检测容器的盖相连。
3.在反应管中配置好扩增反应液后,将装有试纸条的检测容器与装有扩增反应液的反应管相连,在反应管和检测容器相连状态下紧扩增反应,待扩增反应结束后,使反应液进入检测容器中,或者使试纸条进入反应管中,使试纸条浸在扩增反应后液体中,通过试纸条上的颜色变化进行核酸检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内部盛放有核酸扩增反应液的反应管与检测容器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安装,两者之间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确保密封性,这会导致反应管的安装难度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反应管安装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密闭性便捷式试纸条比色法核酸检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密闭性便捷式试纸条比色法核酸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密闭性便捷式试纸条比色法核酸检测装置,包括:
8.检测容器,所述检测容器内设置有空腔,所述检测容器其中一端一体设置有与空腔相通的连接盖,所述检测容器另外一端安装有密封盖;
9.反应管,所述反应管其中一端开口,所述反应管的开口端与连接盖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10.其中,所述反应管与检测容器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反应管和连接盖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用于密封连接反应管和检测容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空腔的检测容器能够用于供胶体金试纸条放置使用,反应管用于供核酸扩增反应液,密封盖用于封闭住检测容器远离反应管的一端,其中,利用橡胶密封圈能够确保反应管与连接盖之间的密封连接,并且,通过多件橡胶密封圈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得与连接盖未发生直接接触的反应管也能够与连接盖稳定连接。
12.可选的,所述反应管的开口端插设于连接盖内,所述连接盖的内壁上设置有:
13.第一内凹槽,所述第一内凹槽沿着连接盖的轴线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第一内凹槽的首尾端相接;
14.其中,各所述橡胶密封圈分别嵌设于各道第一内凹槽内。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管时插接在连接盖内的,利用第一内凹槽使得橡胶密封圈能够牢固稳定的安装于连接盖的内壁上,避免连接或分离反应管与连接盖时,橡胶密封圈也随之发生位移。
16.可选的,所述反应管的外壁上设置有:
17.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径大于连接盖的内径;
18.其中,当反应管插设于连接盖内时,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壁与连接盖的下端内壁过盈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环与连接盖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加反应管与连接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因为第一连接环只设置在反应管的下端外壁上,与连接盖内壁的接触面较小,因此不会对连接盖与反应管之间的连接关系造成过大的阻碍。
2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置有:
21.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环第一连接环的外壁周向设置一圈,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与第一连接环的上表面和外壁相接,所述第一导向部用于引导第一连接环插设进连接盖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导向部能够引导第一连接环插设于连接盖内,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环能够较为轻松的插设进连接盖内。
23.可选的,所述连接盖的下端插设于反应管内,所述连接盖的外壁上设置有:
24.第二内凹槽,所述第二内凹槽沿着连接盖的轴线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第二内凹槽的首尾端相接;
25.其中,各所述橡胶密封圈分别嵌设于各道第二内凹槽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管是套设在连接盖的外壁上的,利用第二内凹槽使得橡胶密封圈能够牢固稳定的安装于连接盖的外壁上,避免连接或分离反应管与连接盖时,橡胶密封圈也随之发生位移。
27.可选的,所述反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
28.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径大于连接盖的内径;
29.其中,当连接盖插设与反应管内时,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内壁与连接盖的下端外壁过盈配合。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连接环与连接盖外壁之间的过盈配合,能够进一步增加反应管与连接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因为第二连接环只设置在反应管的下端内壁上,与连接盖外壁的接触面较小,因此不会对连接盖与反应管之间的连接关系造成过大的阻碍。
3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置有:
32.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环第二连接环的内壁周向设置一圈,所述第二导向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与第二连接环的上表面和内壁相接,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连接盖插设于第一连接环内。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导向部能够引导连接盖插设于第二连接环内,从而使得连接盖能够较为轻松的插设进第二连接环内。
34.可选的,还包括:
35.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设在反应管的外壁上并与反应管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筒与连接盖的外壁之间螺纹连接。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反应管与连接盖插接时,可以通过转动螺纹套筒的方式带动反应管沿着连接盖的轴线方向移动,确保反应管能够与连接盖稳定连接,同时能够较为轻松的克服橡胶密封圈产生的摩擦力。
3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8.能够在确保反应管与检测容器密封性的前提下,实现反应管与检测容器之间的便捷拆装;
39.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在原有的生产模具上改进以进行生产,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4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核酸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4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核酸检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4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反应管与连接盖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43.图4是图3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4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反应管与连接盖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45.图6是图5中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4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反应管与连接盖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47.附图标记:1、检测容器;11、空腔;12、连接盖;121、第一内凹槽;124、第二内凹槽;13、密封盖;2、反应管;21、橡胶套;122、第一连接环;123、第一导向部;125、第二连接环;126、第二导向部;127、限位环;3、橡胶密封圈;4、螺纹套筒;41、穿设口。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密闭性便捷式试纸条比色法核酸检测装置。
50.实施例1:
51.参照图1和图2,该核酸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容器1和反应管2,检测容器1用于供胶体金试纸条放置使用,反应管2用于供核酸扩增反应液盛放使用;其中,在检测容器1内设置有用于供胶体金试纸放置的空腔11,在检测容器1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供反应管2连接使用的连接盖12,连接盖12的内部与空腔11相通,从而使得可以通过摇晃、颠倒检测容器1的方式,使得反应管2内部的核酸扩增反应液能够进入空腔11内进行试纸条比色法检测,在检测容器1的另外一端可拆卸的安装有密封盖13,利用密封盖13和反应管2之间的配合使得检测容器1内部处于密封状态。
52.参照图3,在连接盖1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第一内凹槽121,各道第一内凹槽121沿着连接盖12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布设置,且各道第一内凹槽121的首尾端相通设置,在各道第一内凹槽121的内壁上均嵌设安装有橡胶密封圈3;其中,反应管2的外径略小于连接盖12的内径,且反应管2的外径大于橡胶密封圈3的内径,当反应管2的开口端插设于连接盖12内时,反应管2的外壁能够与各件橡胶密封圈3的内壁过盈配合。
53.参照图3和图4,在反应管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反应管2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环122,第一连接环122的外径略大于连接盖12的内径,在第一连接环122上设置有一道环第一连接环122的外壁周向设置一圈的第一导向部123,第一导向部123的上侧(即第一导向部123的内侧)和下侧(即第一导向部123的外侧)分别与第一连接环122的上表面和外壁相接;其中,在反应管2的外壁上还套设有橡胶套21,橡胶套21位于第一连接环122远离反应管2开口的一侧上。
54.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55.当需要连接反应管2和连接盖12时,首先将反应管2的开口端初步插设于连接盖12内,然后将反应管2继续向连接盖12内推动,使得反应管2能够更加深入的插入连接盖12内,在此过程中,反应管2的外壁会开始与各件橡胶密封圈3接触,从而确保反应管2与连接盖12之间的密封性,直至第一连接环122完全插入连接盖12内为止即可。
56.实施例2:
57.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连接盖12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道第二内凹槽124,各道第二内凹槽124沿着连接盖12的轴线方向等距排布设置,且各道第二内凹槽124的首尾端相通设置,在各道第二内凹槽124的内壁上均嵌设安装有橡胶密封圈3;其中,反应管2的外径略大于连接盖12的内径,且反应管2的内径小于橡胶密封圈3的外径,当反应管2的开口端套设在连接盖12上时,反应管2的内壁能够与各件橡胶密封圈3的外壁过盈配合。
58.其中,在反应管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与反应管2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环125,第二连接环125的外径略大于连接盖12的内径,在第二连接环125上设置有一道环第二连接环125的内壁周向设置一圈的第二导向部126,第二导向部126的上侧(即第二导向部126的外侧)和下侧(即第一导向部123的内侧)分别与反应管2的内壁和第二连接环125的内壁相接。
59.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
60.当需要连接反应管2和连接盖12时,首先将反应管2的开口端初步套设在连接盖12外壁上,然后将反应管2继续向连接盖12设置有检测容器1的一端推动,使得反应管2与连接盖12的重合面积增加,在此过程中,反应管2的内壁会开始与各件橡胶密封圈3接触,从而确保反应管2与连接盖12之间的密封性,直至连接盖12远离检测容器1的一端插设于连接盖12内即可。
61.实施例3:
62.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反应管2的开口端上套设有螺纹套筒4,螺纹套筒4与反应管2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并且,螺纹套筒4与连接盖12的外壁之间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63.具体的,在反应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反应管2一体成型的限位环127,在螺纹套筒4一端开口设置,且在螺纹套筒4的另外一端设置有供反应管2穿设出的穿设口41,穿设口41的内径小于限位环127的外径。
64.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
65.当需要连接反应管2和连接盖12时,首先将反应管2的开口端初步安装在连接盖12外壁上,然后将螺纹套筒4与连接盖12的外壁对接,最后转动螺纹套筒4以使得螺纹套筒4能够带动反应管2朝向连接盖12连接有检测容器1的一端移动即可。
6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