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0018发布日期:2022-01-19 19:1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酱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2.酱料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类具有独特风味的调味品,通过向未发酵的酱料中注入菌种的方式,使得菌种能够在酱料中繁殖,从而使得酱料得到发酵,但是现有的用于酱料发酵的菌种接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3.其一,现有的用于酱料发酵的菌种接种装置在注入菌种时难免需要打开密封箱,因此对于酱料密封箱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一旦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酱料中,可能会使酱料中的微生物种类增加,不利于酱料的正常发酵;
4.其二,现有的用于酱料发酵的菌种接种装置在注入菌种时,不能将菌种均匀的注入酱料之中,造成上层的酱料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充分发酵,而下层的酱料由于缺少微生物的作用而不能得到发酵,这就导致酱料的发酵效果参差不齐,不利于对整体品质的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环境要求较高和菌种注入不均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包括发酵箱、混合框、接种盒、限位杆和限位环,所述发酵箱的下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贯穿发酵箱的下表面连接有混合框,所述混合框的内部安装有排料轴,所述混合框的一侧外表面内部嵌入式安装有注液管,所述混合框一侧内部开设有通气管,所述发酵箱的上端内侧表面固定有输气环,所述发酵箱的上端外表面连接有外接气管,所述发酵箱的上方设置有接种盒,所述接种盒的下端通过注入管与发酵箱固定连接,所述注入管的下端贯穿发酵箱的上表面与混合框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接种盒的上端连接有滑动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限位杆,所述接种盒的下表面被开盖杆所贯穿,所述接种盒的下表面连接有转动的位移板,所述发酵箱的上表面连接有转动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侧表面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注入管的外表面安装有阀门。
7.优选的,所述排料轴的转动轴与与混合框的转动轴相重合,所述排料轴的外表面固定有螺旋向上的叶片。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排料轴在转动时能够通过叶片对酱料进行搅拌。
9.优选的,所述输气环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的送气槽,所述输气环的内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喷气孔,所述输气环的内侧表面与混合框的上端侧表面相贴合,所述通气管的上端贯穿混合框的上端侧表面。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混合框转动时带动通气管逐一与喷气孔贴合,从而使得
通气管间歇性的均匀的向酱料中注入净化后的空气。
11.优选的,所述喷气孔位于输气环内部的一端与送气槽相贯通,所述送气槽的一端贯穿发酵箱的侧表面与外接气管相连通。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输气环能够将通过外接气管向送气槽中注入净化后的空气。
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外表面和限位环的上端侧表面均开设有缺口,所述限位杆与限位环为卡合连接。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杆向上滑动时限位环不能转动,限位环转动不在原位置时,限位杆不能滑动,保证了接种盒和阀门不能同时开启。
15.优选的,所述开盖杆与位移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开盖杆的一端贯穿位移板的外表面。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开盖杆在不转动时能够在位移板和弹簧的支撑下保持对菌种容器瓶盖的支撑,使得菌种不会流出。
17.优选的,所述开盖杆位于接种盒内部的一端为圆盘状设计,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开盖杆能够通过摩擦力将菌种容器的瓶盖拧开,密封盖下表面设置的橡胶垫使得菌种容器不会轻易转动。
19.优选的,所述阀门的上端为直齿轮设计,所述阀门与限位环为啮合连接。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环转动时能够带动阀门转动,从而使得注入管能够将注入管和发酵箱相连通。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
22.1.设置有接种盒,将装有菌种的容器放入接种盒中,然后将接种盒封闭,在通过接种盒底部的开盖杆将菌种的容器盖子拧开,菌液通过注入管流入,过程中通过限位环与限位杆的相互限位,使得接种盒和阀门不能同时打开,从而减少发酵箱在接种菌种时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时间,保证了发酵箱内部微生物种类的单一性;
23.2.设置有混合框,通过混合框在酱料发酵时对酱料进行搅拌,同时利用混合框的转动带动注液管在酱料中不断运动,从而使得注液管能够将菌种均匀的注入不同深度的酱料中,保证了酱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发酵;
24.3.设置有排料轴,利用排料轴带动底部的酱料向上运动,从而使得酱料能够被翻动,让菌种更加均匀的分布在酱料中,同时通过混合框侧表面的通气管向发酵箱注入净化后的空气,使得微生物能够获得氧气更好的繁殖。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环和阀门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气环和送气槽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发酵箱;2、电机;3、混合框;4、排料轴;5、注液管;6、通气管;7、输气环;8、
送气槽;9、喷气孔;10、外接气管;11、接种盒;12、注入管;13、密封盖;14、限位杆;15、开盖杆;16、位移板;17、限位环;18、操作口;1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包括发酵箱1、电机2、混合框3、排料轴4、注液管5、通气管6、输气环7、送气槽8、喷气孔9、外接气管10、接种盒11、注入管12、密封盖13、限位杆14、开盖杆15、位移板16、限位环17、操作口18和阀门19,发酵箱1的下表面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上端贯穿发酵箱1的下表面连接有混合框3,混合框3的内部安装有排料轴4,排料轴4的转动轴与与混合框3的转动轴相重合,排料轴4的外表面固定有螺旋向上的叶片,混合框3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混合框3带动排料轴4转动,排料轴4通过其外表面的叶片带动酱料向上翻动,使得酱料和菌种更好的混合。
32.如图1和图4所示,混合框3的一侧外表面内部嵌入式安装有注液管5,混合框3一侧内部开设有通气管6,发酵箱1的上端内侧表面固定有输气环7,发酵箱1的上端外表面连接有外接气管10,输气环7的内部开设有环形的送气槽8,输气环7的内侧表面均匀开设有喷气孔9,输气环7的内侧表面与混合框3的上端侧表面相贴合,通气管6的上端贯穿混合框3的上端侧表面,喷气孔9位于输气环7内部的一端与送气槽8相贯通,送气槽8的一端贯穿发酵箱1的侧表面与外接气管10相连通,混合框3转动时带动注液管5和通气管6转动,注液管5均匀的将菌种注入不同深度的酱料中,同时外接气管10向送气槽8中注入净化后的空气,然后空气经过喷气孔9进入与喷气孔9重合的通气管6,通气管6将空气注入酱料中,同时随着混合框3的转动,通气管6的上端与均匀分布的通气管6逐一重合,从而达到了均匀的向发酵箱1中注入空气的目的。
33.如图1-3所示,发酵箱1的上方设置有接种盒11,接种盒11的下端通过注入管12与发酵箱1固定连接,注入管12的下端贯穿发酵箱1的上表面与混合框3的上端面相贴合,接种盒11的上端连接有滑动的密封盖13,密封盖1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有限位杆14,接种盒11的下表面被开盖杆15所贯穿,接种盒11的下表面连接有转动的位移板16,发酵箱1的上表面连接有转动的限位环17,限位环17的侧表面开设有操作口18,注入管12的外表面安装有阀门19,限位杆14的下端外表面和限位环17的上端侧表面均开设有缺口,限位杆14与限位环17为卡合连接,开盖杆15与位移板16之间连接有弹簧,开盖杆15的一端贯穿位移板16的外表面,开盖杆15位于接种盒11内部的一端为圆盘状设计,密封盖13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阀门19的上端为直齿轮设计,阀门19与限位环17为啮合连接,需要加入菌种时,将装有菌种的容器放入接种盒11中,然后向下滑动密封盖13将接种盒11封闭,在通过接种盒11底部的开盖杆15将菌种的容器盖子拧开,菌液通过注入管12流入注液管5中,在限位杆14向上滑动时,限位环17通过其上端侧表面的缺口与限位杆14卡合,使得限位杆14不能转动,因此注入管12此时未封闭状态,不会使发酵箱1与外界连通,当阀门19打开时,限位环17不在原位,限
位杆14通过缺口与限位环17卡合,使得限位环17不能向上滑动,从而保证接种盒11无法打开,通过限位杆14和限位环17在原位时只能有一个转动或者滑动的方式使得限位环17和阀门19不能同时打开,避免了发酵箱1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
3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应用于发酵酱料生产的菌种接种装置时,首先在无菌环境中将发酵箱1的箱盖打开放入酱料,然后将箱盖密封,当发酵箱1移至室外进行光照和升温时,此时将装有菌种的容器放入接种盒11中,然后将接种盒11封闭,在通过接种盒11底部的开盖杆15将菌种的容器盖子拧开,菌液通过注入管12流入,过程中通过限位环17与限位杆14的相互限位,使得接种盒11和阀门19不能同时打开,从而减少发酵箱1在接种菌种时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的时间,保证了发酵箱1内部微生物的单一性,过程中,混合框3转动带动注液管5和通气管6分别向酱料中均匀的注入菌种和净化后的空气,同时排料轴4通过螺旋式的叶片对酱料进行搅拌,使得菌种能够更好的混合在酱料中,达到更好的发酵效果,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