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脂中的连续脱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8915发布日期:2022-03-26 15:5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脂中的连续脱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亚临界丁烷萃取设备,特别涉及亚临界萃取油脂中得到萃取混合液后的连续脱溶系统,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脂是一种新型低温萃取的工艺,丁烷常温常压条件下是气体状态, 因此流体极易气化,萃取以加压液化的丁烷为助剂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压力在0.3mpa~1.0mpa之间,萃取及脱溶温度为环境温度;萃取溶剂采用压缩回收,循环使用,这种萃取方式在室温下完成物料的萃取和脱溶,油和粕中的热敏性成分不会热变性,对蛋白类、色素类、药材类、挥发性精油类产品实现了保质提取分离;溶剂消耗少,而且节能、投资小,相对于常规的己烷萃取,节约热能70%;相对于co2超临界萃取投资小、生产成本低、生产规模大。目前的亚临界丁烷萃取已经应用于很多作物油脂的萃取。
3.在亚临界丁烷萃取得到萃取液后,需要将油脂中的溶剂去除,目前采用方式是将萃取液注入蒸发罐内,依靠循环泵不停循环,是溶剂气体进入压缩机,来实现油品内溶剂的蒸发回收,这种方式在生产中存在的特别明显的缺点是:参数不好控制,不能实现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丁烷萃取油脂中在溶剂分离环节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脂中的连续脱溶系统。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脂中的连续脱溶系统,包括萃取液输送管,所述的萃取液输送管连接至蒸汽换热器,蒸汽换热器中萃取液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从蒸汽换热器中出来的萃取液从脱溶塔的上部的进油管进入,进油管上连接有向下的喷头,喷头下方的脱溶塔内从上往下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多套碟盘,脱溶塔的筒体与碟盘之间具有间隙,间隙部分的面积大于等于4倍的进油管内腔的截面积,脱溶塔上部通过真空抽吸管路连接至真空泵,脱溶塔筒体的下部具有集油罐,集油罐底部的出油管上连接有抽油泵,在脱溶塔下部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抽油泵均连接至控制器。
6.进一步的;所述的脱溶塔内进油管的上方安装有捕沫器。
7.进一步的;真空泵的出口连接至溶剂回收设备。
8.进一步的;所述的液位计为带远传的磁浮子液位计。
9.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油泵为隔膜泵。
10.进一步的;出油管上还连接有放油支管,放油支管上安装有阀门。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每套碟盘由上碟盘和下碟盘组成,上碟盘包括上凸的球形,球形口部周边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下碟盘包括锥形筒,球形口部靠近锥形筒的大口端,锥形筒的下端为通孔,锥形筒的大口端周边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上下对应,
球面口部的外径较锥形筒大端的直径小40-50mm,上碟盘和下碟盘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
12.进一步的;在脱溶塔下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在固定板周向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多根固定杆均匀分布,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固定杆对应的多个连接孔,上碟盘和下碟盘均通过连接孔穿设在固定杆上,同一套碟盘中的上碟盘和下碟盘通过穿设在固定杆上的短支撑套管隔开,不同套碟盘之间通过穿设在固定杆上的长支撑套管隔开,最上端的固定杆上旋接有压紧螺母。
13.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系统将萃取液打入脱溶塔后,可实现连续脱溶生产,萃取液经过多层碟盘后油脂落在脱溶塔内下部,经过一个流程即完成脱溶的要求,脱溶后的油脂可通过隔膜泵直接送入精炼工序,本系统实现了丁烷萃取油脂中的连续生产,节省人工及劳动强度,指标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15.图2是脱溶塔筒体下部碟盘安装的示意图。
16.图3是一套碟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8.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输送管;2:蒸汽换热器;3:进油管;4:喷头;5:脱溶塔;6:筒体;7:集油罐;8:碟盘;9:固定板;10:磁浮子液位计;11:出油管;12:隔膜泵;13:真空泵;14:油雾捕集器;15:放油支管;16:阀门;17:上碟盘;18:下碟盘;19:上连接板;20:下连接板;21:固定杆;22:短支撑套管;23:长支撑套管;24:连接孔;25:通孔;26:压紧螺母。
19.如附图所示,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脂中的连续脱溶系统,包括萃取液输送管1,萃取液输送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的萃取液输送管连接至蒸汽换热器2,蒸汽换热器中萃取液的流向与蒸汽的流向相反,从蒸汽换热器中出来的萃取液从脱溶塔的上部的进油管3进入,进油管上连接有向下的喷头4,喷头4下方的脱溶塔内上下方向固定安装有多套碟盘8。
20.所述的每套碟盘由上碟盘18和下碟盘19组成,上碟盘包括上凸的球形,球形口部周边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板19,下碟盘包括锥形筒,球形口部靠近锥形筒的大口端,锥形筒的下端为通孔25,锥形筒的大口端周边固定连接有下连接板20,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上下对应,球面口部的外径较锥形筒大端的直径小40-50mm,上碟盘和下碟盘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隔,在脱溶塔下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9,在固定板周向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固定杆9,优选的,固定杆可选择两根或者三根,多根固定杆均匀分布,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固定杆对应的多个连接孔24,制作中,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配套同时钻孔,以提高配合精度,上碟盘和下碟盘均通过连接孔穿设在固定杆9上,同一套碟盘中的上碟盘和下碟盘通过穿设在固定杆上的短支撑套管22隔开,不同套碟盘之间通过穿设在固定杆上的长支撑套管23隔开,最上端的固定杆上旋接有压紧螺母26。
21.脱溶塔的筒体与碟盘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即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与筒体之间的间隙,这个间隙供溶剂气体上行,间隙部分的面积大于等于4倍的进油管内腔的截面积,脱溶塔上部通过真空抽吸管路连接至真空泵13,真空泵的出口连接至溶剂回收设备,溶剂回收设备一般采用压缩机。所述的脱溶塔内进油管的上方安装有捕沫器14。捕沫器可防止油脂随溶剂被抽走。捕沫器也叫除沫器,可采用丝网制作成处沫器。
22.脱溶塔筒体的下部具有集油罐7,集油罐底部的出油管上连接有隔膜泵12,隔膜泵为气动隔膜泵或电动隔膜泵,在脱溶塔下部安装有带远传的磁浮子液位计10,磁浮子液位计、隔膜泵均连接至控制器。油管上还连接有放油支管15,放油支管上安装有阀门16。
23.本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开启真空泵,在为0.085mpa的真空系统下,给蒸汽换热器通入蒸汽,开启进油阀门,油通过进油管从喷头喷下均匀分布在上碟盘球面上,然后均匀下流,落在下碟盘内,下碟盘收集的油通过中间通孔落入下层碟盘,如此往复在碟盘上以薄膜的形式折流向下,最后汇聚在脱溶塔底部的集油罐中,经抽出隔膜泵,可把油打入精炼车间。 溶剂气体经碟盘与筒壁间隙向上,最后经真空泵排除系统外。脱溶塔底部腔体设有液位控制装置,防止抽出泵抽空腔内液体,形成空气短路。
24.以下是丁烷萃取不同油脂是采用本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开启真空泵,保持脱溶塔内的压力控制在0.03mpa,让鹰嘴豆料胚由丁烷萃取、过滤所得鹰嘴豆混合油萃取液通过调节控制其流量,经蒸汽换热器加热后,保证出蒸汽换热器的混合油温度为150℃,加热后鹰嘴豆混合油由脱溶塔进油口、喷头,均匀喷洒在碟盘的上球面,以膜状形式四周扩散而下流入下碟盘,下碟盘的混合油再以膜状收集到中间孔中流到下一层碟盘的球面上;混合油在碟盘上如此反复往下,直到汇集到脱溶塔下墙体,由隔膜泵抽出,排除合格的鹰嘴豆油;丁烷气体在真空环境下,迅速逃逸混合油界面,经真空泵排入回收系统,冷凝后循环利用。
27.实施例2:
28.开启真空泵,保持脱溶塔内的压力控制在0.09mpa,让小麦胚芽料胚由丁烷萃取、过滤所得小麦胚芽混合油通过调节控制其流量,经蒸汽换热器加热后,保证出蒸汽换热器的混合油温度为45℃,加热后小麦胚芽混合油由脱溶塔进油口、喷头,均匀喷洒在碟盘的上球面,以膜状形式四周扩散而下流入下碟盘,下碟盘的混合油再以膜状收集到中间孔中流到下一层碟盘的球面上;混合油在碟盘上如此反复往下,直到汇集到脱溶塔下墙体,由隔膜泵抽出,排除合格的小麦胚芽油;丁烷气体在真空环境下,迅速逃逸混合油界面,经真空泵排入回收系统,冷凝后循环利用。
29.实施例3:
30.开启真空泵,保持脱溶塔内的压力控制在0.08mpa,让核桃料胚由丁烷萃取、过滤所得核桃混合油通过调节控制其流量,经蒸汽换热器加热后,保证出蒸汽换热器的混合油温度为55℃,加热后合同混合油由脱溶塔进油口、喷头,均匀喷洒在碟盘的上球面,以膜状形式四周扩散而下流入下碟盘,下碟盘的混合油再以膜状收集到中间孔中流到下一层碟盘的球面上;混合油在碟盘上如此反复往下,直到汇集到脱溶塔下墙体,由隔膜泵抽出,排除合格的核桃油;丁烷气体在真空环境下,迅速逃逸混合油界面,经真空泵排入回收系统,冷凝后循环利用。
31.实施例4:
32.开启真空泵,保持脱溶塔内的压力控制在0.07mpa,让花椒料胚由丁烷萃取、过滤所得花椒混合油通过调节阀控制其流量,经蒸汽换热器加热后,保证出蒸汽换热器的混合油温度为75℃,加热后合同混合油由脱溶塔进油口、喷头,均匀喷洒在碟盘的上球面,以膜状形式四周扩散而下流入下碟盘,下碟盘的混合油再以膜状收集到中间孔中流到下一层碟盘的球面上;混合油在碟盘上如此反复往下,直到汇集到脱溶塔下墙体,由隔膜泵抽出,排除合格的花椒油;丁烷气体在真空环境下,迅速逃逸混合油界面,经真空泵排入回收系统,冷凝后循环利用。
33.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