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系统及样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54659发布日期:2022-06-18 02:5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混合系统及样品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系统及样品板。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细胞进行染色时,可以采用卡片式耗材进行,然而采用单片式耗材无法进行大批量样品检测,效率低,成本高。也可以采用多通道式的耗材,例如96孔样品板,然而采用多通道式的耗材导致细胞结团率(结团率是指由于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其功能发挥需要胞间连接、细胞旁分泌等的相互作用,聚簇生长有利于细胞的繁殖,器皿中细胞结团的数量占总细胞数的比率称为结团率,结团率越高,越不利于仪器精密计算细胞的数量)很高,导致检测结果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效率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样品板及混合系统。
4.一种样品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颗粒检测单元,所述颗粒检测单元包括:
5.进样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进样装置设置有进样口,所述进样装置设置有第一出口;
6.吹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吹吸装置设置有第一混匀口,所述进样装置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口相互间隔的第二混匀口;
7.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混匀口与所述吹吸装置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混匀口与所述进样装置相连通。
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样品板还包括第二流道及抽吸装置,所述第二流道嵌设于所述基板内,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进样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相连通。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抽吸装置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抽吸装置内设置有过滤器。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抽吸装置设置有用于供抽吸针头插入的第一密封塞,所述吹吸装置设置有用于供吹吸针头插入的第二密封塞。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内包埋有染料。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呈弯折状以延长染色路径。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颗粒检测单元还包括检测视窗,所述检测视窗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检测视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检测视窗的另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相连通。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视窗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抽吸装置相连通。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通道内设置有湿敏检测件。
16.一种混合系统,包括:
17.所述的样品板;及
18.吹吸组件,所述吹吸组件包括吹吸动力源、吹吸器及吹吸针头,所述吹吸针头用于插入吹吸装置内,所述吹吸针头与所述吹吸器相连通,所述吹吸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吹吸器动作以通过所述吹吸针头对所述吹吸装置吹气或抽气。
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系统还包括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抽吸动力源、抽吸器及抽吸针头,所述抽吸针头用于插入所述抽吸装置内,所述抽吸针头与所述抽吸器相连通,所述抽吸动力源用于带动所述抽吸器动作以通过所述抽吸针头对所述抽吸装置抽气。
20.上述样品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将样品通过进样口加入进样装置内,将吹吸针头插入吹吸装置内,通过吹吸针头对吹吸装置抽气,使进样装置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进入吹吸装置内,再通过吹吸针头对吹吸装置吹气,使吹吸装置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流回进样装置内,进行至少一个回合的抽气或吸气,在染色检测前对样品进行混匀,防止细胞沉降,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样品板包括至少两个颗粒检测单元,可以连续对多个颗粒检测单元内的样品进行检测,有效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混合系统的示意图;
25.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样品板的俯视图;
26.图3为图2中样品板中其中一个颗粒检测单元的俯视图;
27.图4为图2所示样品板中其中一个颗粒检测单元的侧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混合系统;100、样品板;200、抽气组件;300、吹吸组件;400、颗粒检测单元;410、基板;420、进样装置;430、吹吸装置;440、第一流道;450、第二流道;460、检测视窗;470、抽吸装置;421、进样口;422、第一出口;431、第一混匀口;423、第二混匀口;480、连接通道;490、过滤器;481、湿敏检测件;210、抽吸动力源;220、抽气器;230、抽吸针头;471、第一密封塞;310、吹吸动力源;320、吹吸器;330、吹吸针头;432、第二密封塞; 500、第三动力源;600、驱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混合系统10,包括样品板100、抽气组件200及吹吸组件300,吹吸组件300通过抽气或吹气对样品板100内的样品混匀,抽气组件200通过对样品板100进行抽气,以使注入样品板100内的样品进行染色。
32.具体地,样品板100包括基板410和颗粒检测单元400。例如,样品板100 上的颗粒检测单元的数量为偶数个,分两派分布于基板410上。例如,请一并参阅图2,样品板100包括24个颗粒检测单元400,24个颗粒检测单元400按照2排、每排12个的方式分布,形成24通道的样品板100,可以依次对24个颗粒检测单元400进行检测,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样品板100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颗粒检测单元400,例如2个、3个、10个、20 个等等,颗粒检测单元4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33.请参阅图3和图4,颗粒检测单元400包括进样装置420、吹吸装置430、第一流道440、第二流道450、检测视窗460及抽吸装置470,基板410可以采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材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质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质制成。样品板100 上所有的颗粒检测单元400的基板410一体成型。
34.进样装置420设置于基板410上,进样装置420的顶部设置有进样口421。具体地,进样装置420的顶部敞开形成进样口421,提高进样的便利性。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进样装置420的顶部开设进样口421,进样口 421的尺寸小于进样装置420的顶部的内径尺寸。所述进样装置420设置有第一出口422。具体地,第一出口422开设在进样装置420的底面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422还可以开设在进样装置420的底部的侧面上。或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出口422还可以开设在进样装置420的中部侧面上,只要保证进样装置420内的样品可以顺利进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口422的数量为一个。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口422的数量可以为多少。
35.所述吹吸装置430设置于所述基板410上,所述吹吸装置43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匀口431。具体地,第一混匀口431设置在吹吸装置430的底部的侧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混匀口431还可以设置在吹吸装置430的底面上。所述进样装置420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口422相互间隔的第二混匀口423。同理,第二混匀口423设置在进样装置420的底部的侧面上,且第一混匀口431与第二混匀口423正对设置。所述第一流道44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混匀口431与所述吹吸装置430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混匀口423 与所述进样装置420相连通。吹吸装置430与进样装置420之间可以紧挨着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只要保证吹吸装置430通过第一流道440与进样装置420 之间相连通即可。吹吸装置430位于进样装置420与抽吸装置470之间,提高布置合理性,节省空间。
36.进一步地,第一流道440的直径范围可以为10微米至1000微米。第一流道440可以通过微流道技术在基板410上加工形成。例如第一流道440可以嵌设于基板410的内部,防止微流道外露而遭到破坏。
37.第二流道450嵌设于基板410内,所述第二流道45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出口422与
所述进样装置420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450内包埋有染料。具体地,第二流道450的直径范围可以为10微米至1000微米。第一流道440可以通过微流道技术在基板410上加工形成,从而嵌设于基板410内,防止第二流道450外露而遭到破坏。第二流道450内的染料通过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二流道450内,染料用于对样品进行染色。
38.第二流道450呈弯折状以延长染色路径,进而提高染色效果。例如,在图3 中,第二流道450包括多个直线段,各直线段弯折相连后共同形成第二流道450。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道450还可以为弧形段等。第二流道450 与第一流道440不直接相连通。例如,在图4中,第二流道450位于第一流道 440的下方,第二流道450和第一流道440两者形成双层流道结构。
39.检测视窗460设置于所述基板410上,所述检测视窗46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450的另一端相连通。检测视窗460主要供相机拍摄照片,因此检测视窗460处为透明的。
40.抽吸装置470设置于所述基板410上,所述检测视窗460的另一端与所述抽吸装置470相连通。例如,所述检测视窗46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通道480与所述抽吸装置470相连通。连接通道480的直径范围也可以为10微米至1000 微米之间。
41.可选地,所述抽吸装置470内设置有过滤器490。过滤器490内设置有疏水透气材料,当第二流道450内的液体到达过滤器490后,通过过滤器490使整个第二流道450内的液体保持不流动状态或者缓慢流动状态,确保检测视窗460 内的液体不再流动或缓慢流动,便于观察。
42.将样品通过进样口421加入进样装置420内,将吹吸针头330插入吹吸装置430内,通过吹吸针头330对吹吸装置430抽气,使进样装置420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440进入吹吸装置430内,再通过吹吸针头330对吹吸装置430 吹气,使吹吸装置430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440流回进样装置420内,进行至少一个回合的抽气或吸气,在染色检测前对样品进行混匀,防止细胞沉降,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样品板100包括至少两个颗粒检测单元400,可以连续对多个颗粒检测单元400内的样品进行检测,有效提高效率。
43.进一步地,连接通道480内设置有湿敏检测件481,当第二流道450内的液体通过湿敏检测件481时,湿敏检测件481变色,证明该颗粒检测单元400已被使用过。例如,湿敏检测件481可以为湿敏检测纸。
44.请再次参阅图1,抽气组件200包括抽吸动力源210、抽气器220及抽吸针头230,所述抽吸针头230插入所述抽吸装置470内。例如,所述抽吸装置470 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抽吸针头230插入的第一密封塞471。抽吸针头230为钢针。第一密封塞471可以为硅胶柱塞或密封软胶,可方便抽吸针头230插入对第一抽吸装置470抽气。所述抽吸针头230与所述抽气器220相连通,所述抽吸动力源210用于带动所述抽气器220动作以通过所述抽吸针头230对所述抽吸装置470抽气,因此抽吸针头230不会与抽吸装置470内的液体接触,抽吸针头 230不会受到污染,无需清洗,降低成本。
45.将样品通过进样口421加入进样装置420内,将抽气组件200的抽吸针头 230插入抽吸装置470内,抽吸动力源210用于带动抽气器220动作以通过抽吸针头230对抽吸装置470抽气,进样装置420内的样品由第一出口422被抽入第二流道450内,由于第二流道450内包埋有染料,因此样品在第二流道450 内染色并在抽气器220的抽气动作下流入检测视窗
460,最终到达过滤器490处,第二流道450的液体到达过滤器490,通过过滤器490使整个第二流道450内的液体保持不流动状态或者缓慢流动状态,确保检测视窗460内的液体不再流动或缓慢流动,便于观察。
46.具体地,抽吸动力源210可以为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所述抽气器220包括第一缸体及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例如,通过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一缸体,此时抽气器220对抽吸装置470内进行抽气。通过第一直线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缩回第一缸体,此时抽气器220不对抽吸装置470进行抽气。
47.所述吹吸组件300包括吹吸动力源310、吹吸器320及吹吸针头330,所述吹吸针头330用于插入吹吸装置430内。例如,所述吹吸装置43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吹吸针头330插入的第二密封塞432。第二密封塞432可以为硅胶柱塞或密封软胶,可方便吹吸针头330插入对吹吸装置430内进行吹气或抽气。所述吹吸针头330与所述吹吸器320相连通,所述吹吸动力源310用于带动所述吹吸器320动作以通过所述吹吸针头330对所述吹吸装置430吹气或抽气,因此吹吸针头330不会与吹吸装置430内的样品接触,不会产生污染,无需进行清洗,降低成本。
48.具体地,所述吹吸动力源310为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所述吹吸器320包括第二缸体及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例如,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320对吹吸装置430内进行抽气,进样装置420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440流入吹吸装置430内。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缩回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320对吹吸装置430进行吹气,吹吸装置430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440流入进样装置420内。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的正转和反转,来带动第二活塞杆伸出或缩回第二缸体,从而实现对吹吸装置430抽气或吹气的目的,使注入样品筒内的样品来回吹打混匀,防止样品沉淀,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49.请再次参阅图1,混合系统10还包括第三动力源500和驱动板600,所述抽吸针头230和所述吹吸针头330均设置于所述驱动板600上,所述第三动力源500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板600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基板410的方向移动。第三动力源500可以为电机,通过电机正转带动驱动板600下降,抽吸针头230插入抽吸装置470内,吹吸针头330插入吹吸装置430内。
50.上述混合系统1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51.将样品通过进样口421注入进样装置420内,为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在染色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混匀,防止细胞沉降。第三动力源500驱动所述驱动板600下降,使抽吸针头230插入抽吸装置470内,吹吸针头330插入吹吸装置430内。
52.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伸出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320通过吹吸针头330对吹吸装置430内进行抽气,进样装置420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440流入吹吸装置430内。然后通过第二直线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带动第二活塞杆缩回第二缸体,此时吹吸器320通过吹吸针头330对吹吸装置430进行吹气,吹吸装置430内的样品通过第一流道440流入进样装置420 内。至少进行三个回合的抽气和吸气,以使样品混匀。
53.样品混匀后,开始染色操作,通过第一直线步进电机正转,从而带动第一活塞杆伸出第一缸体,此时抽气器220通过抽吸针头230对抽吸装置470内进行抽气,样品由第一出口
422被抽入第二流道450内,在第二流道450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样品染色,并最终流入检测视窗460,最终到达过滤器490处。因过滤器490具有疏水透气材料,因此第二流道450内的液体到达过滤器490后,通过过滤器490使整个第二流道450内的液体保持不流动状态或者缓慢流动状态,确保检测视窗460内的液体不再流动或缓慢流动,便于观察。
54.因此,无需用户手动染色,可直接注入样品至样品筒内,样品注入量对结果准确性无影响,预先包埋在第二流道450的染料,免去人工配制染料的步骤,确保染色浓度的一致性,提高准确性,通过抽吸动力源210和抽气器220精确控制的抽样量,确保检测过程全自动且结果更准确,不受人工操作干扰。而且,染色操作前先将样品通过吹气和吸气的方式混匀,防止细胞沉降,确保检测的细胞浓度,提高检测的精度。
5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