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菌种扩大培养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观察菌种的菌种扩大培养罐。
背景技术:2.菌种扩大培养罐是指用于容纳菌种,并让菌种在罐体内进行活化和逐级繁殖培养的一种全封闭卫生型发酵专用设备。
3.相关技术中一种菌种扩大培养罐,参照图1,包括罐体100,罐体100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筒110,进料筒110与罐体100内连通,进料筒110上盖设有进料盖200。罐体100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观察筒120,观察筒120与罐体100内连通,观察筒120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观察罐体100内菌种的观察窗300,观察窗300包括钢化玻璃和用于固定钢化玻璃的固定件。将菌种和培养液放入罐体100内,盖合进料盖200,对罐体100进行加热,以使菌种在罐体100内繁殖。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菌种扩大培养时,需要加入培养液,并对罐体进行加热,因此观察窗的钢化玻璃上容易形成液化液滴,使工作人员不易观察罐体内的菌种。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使工作人员易于观察罐体内的菌种,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观察菌种的菌种扩大培养罐。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观察菌种的菌种扩大培养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观察菌种的菌种扩大培养罐,包括安装有进料盖和观察窗的罐体、用于向观察窗朝向罐体内的侧壁上通入干燥热风的通气机构和用于排出罐体内气体的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罐体周壁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菌种和培养液放入罐体内进行培养,需要观察菌种情况时,通气机构向观察窗朝向罐体内的侧壁上通入干燥热风,观察窗上的液滴在干燥热风的作用下从观察窗上移离或蒸发,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罐体内的菌种;此外将菌种排出罐体后,盖和进料盖,持续向罐体内通入干燥热风,可对罐体内进行消毒。
9.可选的,所述通气机构包括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用于向罐体内导入干燥热风的通气管和用于阻挡干燥热风进入罐体内的通气阀,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伸入罐体内,且通气管的出气口朝向观察窗,所述通气阀安装于通气管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通气阀,干燥热风在通气管的导向作用下,吹向观察窗朝向罐体内的侧壁,以去除观察窗上的液滴。
11.可选的,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排出通气管内废气的排气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菌种培养过程中,关闭通气阀,通气管内的环境处于静止的状态,气体冷却以及环境影响下易滋生杂质,因此向罐体内通入干燥热风之前,需要使用
排气组件将通气管内的废气排出,之后关闭排气组件,向罐体内通入干燥热气。
13.可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用于连通通气管的排气管、安装于排气管上的排气阀和安装于通气管上的阻挡阀,所述排气管位于通气阀靠近通气管出气口的一侧,所述阻挡阀位于排气阀靠近通气管出气口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关闭阻挡阀,打开排气阀和通气阀,通气管道内的干燥热风进入排气管内,并由排气管排出,以排出通气管内的废气;排气结束后,关闭排气阀,打开阻挡阀,干燥热风进入罐体内,对罐体内进行消毒。
15.可选的,所述通气管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密封罐体的密封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管一端穿过罐体顶壁,插入罐体内,密封件对罐体顶壁上通气管插入处进行密封,从而使菌种培养过程中,罐体内的气体不易由罐体顶壁溢出。
17.可选的,菌种扩大培养罐还包括遮光机构,所述遮光机构包括用于罩设观察窗的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与观察窗可拆卸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罩罩设在观察窗上,从而使观察窗背离罐体的侧壁上不易沾附灰尘,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罐体内菌种;此外,部分细菌需要在黑暗避光的环境中培养,菌种扩大培养时,将遮光罩罩设在观察窗上;需要观察菌种情况时,将遮光罩取下。
19.可选的,所述遮光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遮光罩和罐体的连接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将遮光罩固定在罐体附近,便于工作人员拿取遮光罩。
21.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罐体固定连接的蛇皮管和用于连接蛇皮管和遮光罩的连接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蛇皮管一端与罐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和固定套筒与遮光罩连接,蛇皮管可以改变形状,需要观察菌种情况时,推动遮光罩,蛇皮管变形以使遮光罩与观察窗分离。
23.可选的,所述固定套筒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蛇皮管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罩与固定套筒固定连接,固定套筒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蛇皮管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连接件和遮光罩。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干燥热风在通气管导向作用下吹向观察窗朝向罐体内的侧壁,观察窗侧壁上的液滴在干燥热风的作用下从观察窗上移离或蒸发,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罐体内的菌种;
27.向罐体内通入干燥热风之前,关闭阻挡阀,并打开排气阀和通气阀,以使通气管内沉积的空气以及滋生的杂质由排气管排出,之后关闭排气阀并打开阻挡阀,干净的干燥热风进入罐体内,对罐体进行消毒;
28.罐体的观察窗上罩设有遮光罩,以使观察窗背离罐体的侧壁上不易沾附灰尘,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罐体内菌种。
附图说明
29.图1是相关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的剖视图,主要展示观察窗;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罐体;110、进料筒;120、观察筒;130、出料管;140、出料阀;150、支腿;200、进料盖;300、观察窗;310、钢化视镜;320、法兰盘;330、固定环槽;340、密封环;341、固定槽;400、泄压阀;500、搅拌机构;600、通气机构;610、热风组件;611、通气管;6111、出气口;612、通气阀;613、密封件;620、排气组件;621、排气管;622、排气阀;623、阻挡阀;700、遮光机构;710、遮光罩;711、插接环;720、连接组件;721、蛇皮管;722、连接件;723、固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2-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观察菌种的菌种扩大培养罐。参照图2和图3,菌种扩大培养罐包括罐体100,罐体100的顶壁上固设有搅拌机构500,搅拌机构500一端伸入罐体100内,并与罐体100转动连接以搅拌罐体100内的菌种。罐体100顶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筒110,进料筒110与罐体100内连通,进料筒110上盖设有进料盖200。罐体100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观察筒120,观察筒120与罐体100内连通,观察筒120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观察罐体100内菌种的观察窗300。罐体100上设置有用于向罐体100内通入干燥热风的通气机构600,通气机构600的一端朝向观察窗300朝向罐体100内的侧壁。罐体100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检测罐体100的气体的压力表和用于排出罐体100内气体的泄压阀400。通气机构600将干燥热风吹向观察窗300朝向罐体100内的侧壁上,观察窗300上的液滴在干燥热风的作用下从观察窗300上移离或蒸发,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罐体100内的菌种。此外将菌种从罐体100内排出,通气机构600持续向罐体100内通入干燥热风,可对罐体100内进行消毒。
39.参照图2,罐体100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罐体100的支腿150,罐体100外周壁的底端连通有出料管130,出料管130上安装有出料阀140。
40.参照图4,观察窗300包括钢化视镜310、用于固定钢化视镜310的法兰盘320和用于密封观察筒120的密封环340,密封环340的底壁与观察筒120的顶壁抵接,钢化视镜310为hgj-86型钢化玻璃视镜,密封环340的内周壁上开设有固定槽341,钢化视镜310与固定槽341插接配合。法兰盘320的外径大于密封环340的外径,法兰盘320的内径小于密封环340的内径,法兰盘320的底壁与密封环340的顶壁抵接,法兰盘320、密封环340与钢化视镜310之间形成固定环槽330。法兰盘320与观察筒1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1.关闭出料阀140,并打开进料盖200,将菌种和培养液灌入罐体100内,将进料盖200盖设在罐体100上。需要观察菌种培养情况时,通过钢化视镜310观察罐体100内情况。
42.参照图4和图5,通气机构600热风组件610和排气组件620,热风组件610包括通气管611、通气阀612和密封件613,通气管611的进气口与燃气加热炉连通,通气管611的出气口6111端穿过罐体100的顶壁,并伸入罐体100内,通气管611的出气口6111朝向钢化视镜310。通气阀612安装在通气管611上,密封件613为焊接在罐体100顶壁与通气管611连接处的焊接密封环,以使罐体100内气体不易由排气管621与罐体100顶壁之间的间隙内溢出罐体100。
43.需要观察菌种情况时,短暂地打开通气阀612,干燥热风吹向钢化视镜310,直至钢化视镜310上的液体被吹走或吹干,关闭通气阀612,便于工作人员通过钢化视镜310观察罐体100内的菌种。
44.参照图5,排气组件620包括排气管621、排气阀622和阻挡阀623,阻挡阀623安装于通气管611上,且阻挡阀623位于通气阀612靠近通气管611出气口6111的一侧。排气管621一端位于通气阀612和阻挡阀623之间,并与通气管611连通;排气管621另一端向远离通气管611的方向延伸,以连接废气处理和回收的装置,排气阀622安装在排气管621上,以阻挡排气管621内气体的流通。
45.需要对罐体100内进行消毒时,关闭阻挡阀623,打开通气阀612和排气阀622,通气管611内沉积的空气和滋生的杂质在干燥热风的带动下进入排气管621,并由排气管621排出。沉积的空气和含有杂质的废气排放结束后,关闭排气阀622,并打开阻挡阀623,干燥热风进入罐体100内,并对罐体100进行消毒。
46.参照图3、图4和图6,观察窗300处罩设有遮光机构700。遮光机构700包括遮光罩710和连接组件720,连接组件720包括蛇皮管721、连接件722和固定套筒723,蛇皮管721一端与罐体100的外周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观察窗300。遮光罩710为硅胶材质的罩子,遮光罩710罩设在钢化视镜310的上方,遮光罩710的边沿形成插接环711,插接环711与固定环槽330卡接配合。固定套筒723与遮光罩710的外周壁固定连接,连接件722为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一端与固定套筒723插接配合,另一端套设在蛇皮管721的外侧,并与蛇皮管721的外周壁紧固抵接。
47.菌种扩大培养时,将遮光罩710罩设在钢化视镜310的上方,需要观察菌种情况时,将遮光罩710与观察窗300分离,并向远离观察窗300的方向推动遮光罩710,蛇皮管721变形以供遮光罩710移动。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观察菌种的菌种扩大培养罐的实施原理为:
49.罐体100消毒时,关闭排气阀622并打开阻挡阀623,干燥热风进入罐体100内对罐体100内进行消毒。菌种培养时,关闭阻挡阀623和通气阀612。
50.需要观察菌种时,关闭阻挡阀623并打开通气阀612和排气阀622,干燥热风对通气管611内进行消毒;通气管611消毒结束后,关闭排气阀622,短暂的开启阻挡阀623,直至观察窗300上的液滴消失,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菌种。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