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0141发布日期:2022-08-20 03:2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料加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属于油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调质塔和蒸脱机是油料榨油厂的两大核心设备。油料进入榨油生产线之后先进入调质塔进行加热调质处理,调整油料的温度水分的同时对其进行调质处理,方便后续取油。调质后的油料经过破碎、轧胚、膨化等一系列处理之后进入浸出器,用溶剂萃取油料中的植物油,浸出以后含溶剂的湿粕需进入蒸脱机,将湿粕中的溶剂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利用,同时保证最终粕的温度、水分、含溶剂量等指标符合要求。调质塔是由若干油料加热层组成的,传统做法是所有油料加热层都用蒸汽来加热。
3.蒸脱机在分离溶剂的过程中,其排出来的蒸脱机冷凝水中会产生大量的闪蒸汽(闪蒸量约15%~25%),现有工厂大都将这些闪蒸汽直接排空、并没有回收利用。蒸脱机干燥层排出的热气温度较高有80℃左右,风量也较大(20000~30000m
³
/h),也有极大回收利用价值。传统生产线将此热气直接排空,或者有的工厂是将此热气用水补集来制取热水,之后利用热水中的热量。经过转换之后热量利用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将蒸脱机产生的废热回收至调质塔作为加热介质使用,减少使用生蒸汽的油料加热层数量,降低榨油生产线的蒸汽单耗,减少热污染,降低粉尘排放量。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包括蒸脱机和调质塔,所述蒸脱机的上部设有蒸汽蒸脱层,所述蒸脱机的下部设有蒸脱热风干燥层;所述调质塔的上方设有调质热风加热层,所述热风加热层的下方设有闪蒸汽加热层,各蒸汽蒸脱层的蒸脱机冷凝水出口均与闪蒸罐的入口相连,所述闪蒸罐的闪蒸汽出口与蒸汽喷射泵的抽气口相连,所述蒸汽喷射泵的动力口与生蒸汽管相连,所述蒸汽喷射泵的蒸汽出口通过闪蒸汽管与所述闪蒸汽加热层的热媒入口相连;所述蒸脱热风干燥层的热风出口与沙克龙的进风口相连,所述沙克龙的出风口与粉尘补集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粉尘补集器的出风口与所述调质热风加热层的进风口相连,所述调质热风加热层的出风口与引风机的吸口相连,所述引风机的出口通大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粉尘补集器设有两层喷淋管,所述粉尘补集器的底部出口与循环泵的入口相连,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过滤器的入口相连,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喷淋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粉尘补集器的进风口位于下层喷淋管的下方侧壁,所述粉尘补集器的出风口位于粉尘补集器的顶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质热风加热层的进风口处连接有截面逐渐放大的进风渐扩接头,所述调质热风加热层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截面逐渐收缩的出风渐缩接
头,所述调质热风加热层的内腔设有管束加热器,所述进风渐扩接头的内腔设有多道向管束加热器均匀布风的进风导流板,各进风导流板以进风渐扩接头的水平中心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对称分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质塔的下部侧壁安装有取样器,所述取样器包括导向筒和取样筒,所述导向筒的内端口固定在塔体侧壁上,所述导向筒的中段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卡槽和短卡槽,长卡槽和短卡槽的外端头平齐且相位相差180
°
,所述短卡槽的内端头通过弧形横槽与所述长卡槽相连;所述取样筒插接于导向筒的内腔且两端相互密封,所述取样筒的中段设有两端封闭的取样窗口,手柄穿过所述长卡槽或短卡槽且旋接在所述取样筒的外端头侧壁;当手柄位于短卡槽中时,所述取样窗口朝下。
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本系统直接把蒸脱机加热脱溶产生的闪蒸汽回收至油料调质塔去给油料预热,同时把蒸脱机干燥层排出的热风经过除尘之后也去给油料调质塔的热气加热层去使用,热量利用率较高,同时可以起到除尘的作用。通过回收蒸脱机产生的闪蒸汽以及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热气,将这些热量用到调质塔加热层中,可以大量节省榨油生产线的蒸汽用量。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的流程图;
12.图2为调质塔中调质热风加热层处的放大图;
13.图3为调质塔的取样器的立体图;
14.图4为调质塔的取样器的爆炸图。
15.图中:1.蒸脱机;2.鼓风机;3.空气加热器;4.沙克龙;5.粉尘补集器;5a.喷淋管;6.循环泵;7.过滤器;8.调质塔;8a.进风渐扩接头;8a1.进风导流板;8b.管束加热器;8c.出风渐缩接头;8d.闪蒸汽加热层;9.取样器;9a.导向筒;9a1.落料口;9a2.长卡槽;9a3.弧形横槽;9a4.短卡槽;9b.取样筒;9b1.取样窗口;9c.手柄;10.闪蒸罐;11.蒸汽喷射泵;12.引风机;g1.生蒸汽管;g2.蒸脱机冷凝水管;g3.闪蒸汽管;g4.冷凝水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料榨油厂蒸脱热能回收系统包括蒸脱机1和调质塔8,蒸脱机1的上部设有蒸汽蒸脱层,蒸脱机1的下部设有蒸脱热风干燥层;调质塔8的上方设有调质热风加热层,热风加热层的下方设有闪蒸汽加热层8d,调质塔8的下部侧壁安装有取样器9,以便于对调质油料进行取样分析。
17.各蒸汽蒸脱层的蒸脱机冷凝水出口均与闪蒸罐10的入口相连,闪蒸罐10的闪蒸汽出口与蒸汽喷射泵11的抽气口相连,蒸汽喷射泵11的动力口与生蒸汽管g1相连,蒸汽喷射泵11的蒸汽出口通过闪蒸汽管g3与闪蒸汽加热层8d的热媒入口相连;蒸脱热风干燥层的热风出口与沙克龙4的进风口相连,沙克龙4的出风口与粉尘补集器5的进风口相连,粉尘补集器5的出风口与调质热风加热层的进风口相连,调质热风加热层的出风口与引风机12的吸
口相连,引风机12的出口通大气。
18.鼓风机2送出的空气经空气加热器3加热后,成为热空气,进入蒸脱机1的蒸脱热风干燥层,对蒸脱豆粕进行干燥后,从热风出口排出热风温度在80℃左右,风量为20000~30000m
³
/h,先进入沙克龙4除尘,除尘后的热风再进入粉尘补集器5进行粉尘的进一步捕集,清洁的热风进入调质塔8的调质热风加热层,对油料进行预热,调质热风加热层的排风被引风机12抽出并排空。
19.蒸脱机1的各蒸汽蒸脱层的热媒入口与生蒸汽管g1相连,采用生蒸汽作为热媒,蒸汽放热后形成的冷凝水从蒸脱机冷凝水管g2排出,并进入闪蒸罐10中,15%~25%的冷凝水闪蒸为二次蒸汽,被蒸汽喷射泵11抽出并进入闪蒸汽管g3,蒸汽喷射泵11采用生蒸汽作为动力蒸汽,闪蒸汽作为调质塔8的闪蒸汽加热层8d的热源,调质热风加热层加热后的油料下落至闪蒸汽加热层8d,由回收的闪蒸汽继续进行预热,闪蒸汽的冷凝水进入冷凝水回收管g4回收。由此进一步减少调质塔8使用蒸汽的油料加热层数量,降低油料生产线的蒸汽单耗。
20.粉尘补集器5设有两层喷淋管5a,粉尘补集器5的底部出口与循环泵6的入口相连,循环泵6的出口与过滤器7的入口相连,过滤器7的出口与喷淋管5a的入口相连;粉尘补集器5的进风口位于下层喷淋管5a的下方侧壁,粉尘补集器5的出风口位于粉尘补集器5的顶部。循环泵6将粉尘补集器5底部的水抽出,经过滤器7过滤后,送入两道喷淋管5a进行喷淋,对热风进行洗涤,进一步捕集循环水中所含的粉尘,喷淋水落回粉尘补集器5底部,再被循环泵6抽出喷淋,如此循环。
21.如图2所示,调质热风加热层的进风口处连接有截面逐渐放大的进风渐扩接头8a,调质热风加热层的出风口处连接有截面逐渐收缩的出风渐缩接头8c,调质热风加热层的内腔设有管束加热器8b,进风渐扩接头8a的内腔设有多道向管束加热器8b均匀布风的进风导流板8a1,各进风导流板8a1以进风渐扩接头8a的水平中心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对称分布。各进风导流板8a1将热风均匀分布在管束加热器8b的各个截面上,确保能够均匀换热,避免出现短流。
22.如图3和图4所示,取样器9包括导向筒9a和取样筒9b,导向筒9a的内端口固定在塔体侧壁上,导向筒9a的中段底部设有落料口9a1,落料口9a1的两侧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长卡槽9a2和短卡槽9a4,长卡槽9a2和短卡槽9a4的外端头平齐且相位相差180
°
,短卡槽9a4的内端头通过弧形横槽9a3与长卡槽9a2相连;取样筒9b插接于导向筒9a的内腔且两端相互密封,取样筒9b的中段设有两端封闭的取样窗口9b1,手柄9c穿过长卡槽9a2或短卡槽9a4且旋接在取样筒9b的外端头侧壁;当手柄9c位于短卡槽9a4中时,取样窗口9b1朝下。
23.通过取样器9取样,可以方便地对调质油料进行检验和监控,调整生产参数,控制品质。正常生产时,手柄9c处于短卡槽9a4的外端头,取样筒9b处于抽出状态,且完全位于导向筒9a内腔,取样窗口9b1向下,导向筒9a被取样筒9b外周的密封环及取样窗口9b1两端的盲板封闭,隔断物料和冷风。
24.取样时,手柄9c从沿弧形横槽9a3滑入长卡槽9a2中,取样窗口9b1翻转朝上,手柄9c沿长卡槽9a2向内滑行,带动取样筒9b伸进塔体内腔,物料进入取样窗口9b1中;然后手柄9c沿长卡槽9a2向外滑行,将取样筒9b抽出,接着手柄9c从沿弧形横槽9a3滑入短卡槽9a4中,取样窗口9b1再次翻转向下,倒出物料样品。每一步都被卡槽引导,不会产生误操作,同时取样筒9b外壁设有多道密封环始终与导向筒9a保持密封。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