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Fe

文档序号:30074924发布日期:2022-05-18 03:0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Fe
一种用于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铁是一种常见的过渡金属,它在生物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命系统中铁离子浓度异常会损害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缺铁时,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减少,红细胞输送氧的能力也会下降,从而产生易疲劳、工作性能差和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影响,甚至患上缺铁性贫血;而铁过量则会对肝、肾等造成损害。因此灵敏、可靠的fe
3+
检测在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诊断中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fe
3+
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等。然而,这些技术要么耗时,要么需要复杂和昂贵的设备。所以,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定量检测fe
3+
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3.吡啶类化合物具有六元杂环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基于n原子独特的配位性和氢键作用,吡啶在配位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吡啶衍生物由于其与金属离子和质子的结合亲和力,被用作荧光传感器的受体。杯芳烃作为一种超分子大环结构,其上、下边缘具有功能化修饰和可调节的多样性,且空腔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阳离子
···
π超分子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的识别领域。本发明将吡啶嫁接到杯[4]芳烃的上沿,制备出一种用于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其结构和性能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检测fe
3+
的分析方法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简单、选择性好、能快速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并提供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荧光探针分子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6][0007]
本发明用于检测fe
3+
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0008][0009]
上述荧光探针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将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溶于乙腈中,装入圆底烧瓶中,加入6当量质量分数60%氢化钠,室温下搅拌至无气泡,然后加入2当量的溴化苄,在室温下搅拌3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1n盐酸溶液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旋转蒸除去有机溶剂,残留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苄基醚化产物;
[0011]
(2)将步骤(1)得到的双苄基醚化产物和nbs按摩尔比1:2加入丙酮中,室温条件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掉大部分溶剂,加入甲醇进行重结晶,即可得到双苄基醚化溴代产物;
[0012]
(3)将步骤(2)得到的双苄基醚化溴代产物溶于乙腈中,装入圆底烧瓶中,加入3当量质量分数60%氢化钠,室温下搅拌至无气泡,然后加入2当量的溴化苄,在室温下搅拌3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1n盐酸溶液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甲醇重结晶,得到四苄基醚化溴代产物;
[0013]
(4)将步骤(3)得到四苄基醚化溴代产物与吡啶-3-硼酸按摩尔比1:2加入1,4-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碳酸钾和四(三苯基膦)钯,在无氧条件下100℃反应4个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留物经过柱层析纯化即可得到荧光探针产物l。
[0014]
步骤(4)所述的1,4-二氧六环和水的体积比例为3:1~10:1,最佳体积比例为4:1。
[0015]
步骤(4)所述的碳酸钾质量为醚化产物质量的50~70%,最佳用量为60%;四(三苯基膦)钯质量为醚化产物质量的10~25%,最佳用量为18%。
[0016]
上述制得的杯[4]吡啶荧光探针可采用荧光淬灭法检测fe
3+
,具体的检测方法为:
[0017]
用dmso配制浓度为1
×
10-3
mol/l的荧光探针分子母液,取2ml加入10ml容量瓶中,然后依次在各个容量瓶中加入0~3
×
10-5
mol/l fe
3+
水溶液后用乙醇定容到10ml,摇匀,室温下放置30min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以295nm为激发波长,狭缝5/5nm,371nm为发射波长测试荧光强度,测试得到相对应的荧光强度。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分析以及定量检测fe
3+
的荧光探针。该探针在对fe
3+
识别过程中,荧光发生显著的淬灭现象,有利于对fe
3+
进行定量检测,本发明采用的荧光淬灭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方法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0020]
(1)该荧光探针对fe
3+
有较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ba
2+
,al
3+
,ce
2+
,na
+
,mg
2+
,mn
2+

ag
+
,ca
2+
,cr
3+
,cu
2+
,cd
2+
,zr
4+
,k
+
,fe
2+
,li
+
,ni
2+
,nh
4+
,fe
3+
,zn
2+
,sr
2+
和co
2+
等离子对fe
3+
的检测影响不大;在ph为8环境下,溶液的荧光强度与fe
3+
的浓度在0~3.0
×
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探针l与fe
3+
的结合常数和lod分别为3.26
×
107m-1
和7.9
×
10-7
m。
[0021]
(2)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制备条件容易控制,通过简单的后处理就能够得到该吡啶探针。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荧光探针分子对fe
3+
的选择性识别;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002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荧光探针分子对不同金属离子的抗干扰性;横坐标为不同离子添加情况,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荧光探针分子荧光强度与ph变化关系;横坐标为ph值,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002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荧光探针分子荧光强度与时间变化关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002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荧光探针分子荧光强度与fe
3+
浓度的线性关系;横坐标为fe
3+
浓度,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1中荧光探针分子与fe
3+
的荧光滴定图,其中,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9]
实施例1
[0030]
荧光探针的合成:
[0031]
(1)向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49g 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和1.98g质量分数60%的氢化钠,然后加入100ml乙腈,室温下搅拌至没有气泡产生,再一次性加入1.96ml溴化苄,室温下搅拌30min。加入30ml 1n的盐酸水溶液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80ml)萃取产物。将合并的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100ml)进行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并浓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双苄基醚化产物2,收率为60.7%,纯度99.7%(lc);
[0032]
(2)称取2.42g化合物2加入50ml丙酮中,再加入1.42g n-溴代琥珀酰亚胺,室温条件下反应24h,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掉大部分溶剂,加入甲醇进行重结晶,得到双苄基醚化溴代产物3,收率为90.2%,纯度为99.1%(lc);
[0033]
(3)称取1.52g化合物3,0.24g质量分数60%氢化钠,加入20ml乙腈中,搅拌至无气泡产生后,加入0.5ml溴化苄,室温下搅拌1h。反应结束加入10ml 1n的盐酸水溶液淬灭反应,用二氯甲烷(40ml)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50ml)进行洗涤,旋转蒸发掉大部分有机溶剂,加入甲醇进行重结晶,得到四苄基醚化溴代产物4,收率为87.0%,纯度99.9%(lc);
[0034]
(4)称取452mg四苄基醚化溴代产物4和123mg吡啶-3-硼酸加入5ml1,4-二氧六环
和水的混合溶剂(v/v=4/1)中,并加入271mg碳酸钾,81mg四(三苯基膦)钯,搅拌混合后升温至100℃,保持4h,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留物经经柱层析纯化即可得到杯[4]吡啶化合物,收率为37.7%,纯度99.8%(lc)。
[0035]1h nmr(300mhz,cdcl3):δ=8.49(t,2h),8.40(d,j=5.0hz 2h),7.56(d,j=8.1hz,2h),7.25~7.14(m,22h),6.70(s,4h),6.47(t,j=7.2hz,4h),6.30(t,j=7.5hz,2h),4.97~4.83(m,8h),4.19(d,j=14.0hz,4h),2.94(d,j=9.7hz,4h).
13
c nmr(75mhz,cdcl3):δ=155.99,155.52,147.95,147.41,137.70,137.49,136.71,136.47,136.03,135.54,135.10,134.28,131.49,129.79,129.74,128.55,128.28,128.24,128.18,128.08,127.25,126.81,76.72,76.64,31.61.hrms calcd for c
66h55
n2o4[m+h]
+
939.4162,found 939.4156.
[0036]
实施例2
[0037]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4)1,4-二氧六环和水体积比为3:1参与反应,目标产物的收率为28.7%,纯度98.8%(lc);
[0038]
实施例3
[0039]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4)1,4-二氧六环和水体积比为10:1参与反应,目标产物的收率为26.1%,纯度98.8%(lc);
[0040]
实施例4
[0041]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4)改为226mg碳酸钾参与反应,目标产物的收率为32.2%,纯度97.8%(lc);
[0042]
实施例5
[0043]
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步骤(4)改为45mg四(三苯基膦)钯参与反应,目标产物的收率为27.2%,纯度97.8%(lc);
[0044]
实施例6
[0045]
实施例1获得的荧光探针对fe
3+
荧光检测的选择性。
[0046]
用dmso配制浓度为1
×
10-3
mol/l的荧光探针分子母液,取2ml加入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定容至10ml,配制成浓度为2
×
10-4
mol/l的荧光探针溶液,待用。金属离子(ba
2+
,al
3+
,ce
2+
,fe
3+
,na
+
,mg
2+
,mn
2+
,ag
+
,ca
2+
,cr
3+
,cu
2+
,cd
2+
,zr
4+
,k
+
,fe
2+
,li
+
,ni
2+
,nh
4+
,zn
2+
,sr
2+
,co
2+
)用水作为溶剂,移至10ml容量瓶中并定容,得到浓度为0.2mol/l的金属离子溶液。将30当量的各种离子溶液加入到2
×
10-4
mol/l的荧光探针溶液中,以波长为295nm的激发光检测探针子对不同阳离子的响应,其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0047]
从图1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只有fe
3+
可使荧光探针的荧光发生淬灭,加入其它金属离子诸如:ba
2+
,al
3+
,ce
2+
,na
+
,mg
2+
,mn
2+
,ag
+
,ca
2+
,cr
3+
,cu
2+
,cd
2+
,zr
4+
,k
+
,fe
2+
,li
+
,ni
2+
,nh
4+
,zn
2+
,sr
2+
,co
2+
的时候,荧光探针的荧光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并没有发生淬灭现象,而加入fe
3+
的荧光探针溶液明显荧光消失。该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fe
3+
有较高的灵敏度。
[0048]
实施例7
[0049]
其他离子对实施例1所获得的荧光探针检测fe
3+
的干扰实验。
[0050]
离子抗干扰实验是对离子能够作为荧光探针的重要的性能指标,通过离子干扰实验可以研究探针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0051]
取21个10ml容量瓶分别标记1-21(1号为浓度为2.0
×
10-4
mol/l主体分子溶液)。分别加入8ml的主体和2ml tris-hcl缓冲液,然后再分别加入配制好的金属离子(ba
2+
,al
3+
,ce
2+
,na
+
,mg
2+
,mn
2+
,ag
+
,ca
2+
,cr
3+
,cu
2+
,cd
2+
,zr
4+
,k
+
,fe
2+
,li
+
,ni
2+
,nh
4+
,zn
2+
,sr
2+
,co
2+
)溶液50ul,混合均匀10min后,在ex=420nm,扫描电压630v的条件下,进行荧光光谱测试。测试结束后,再分别加入30ul fe
3+
溶液,混合10min后,再次在同等测试条件下进行荧光光谱测试。
[0052]
从图2可以看出,当有不同的金属离子共存时,对杯[4]吡啶探针识别fe
3+
的影响很小,说明该荧光探针对fe
3+
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0053]
实施例8
[0054]
ph对实施例1获得的荧光探针检测fe
3+
的影响。
[0055]
使用微量进样器移取1m hcl溶液或1m naoh溶液加入探针溶液中,以此来调节探针溶液中的ph,控制其加入量小于待测总体积的3%,通过ph计来确定其ph值,加入过量的fe
3+
后,测定ph从2~13下的体系的荧光光谱。图3结果可以看出,当体系成酸性的时候,随着ph的升高,荧光强度也随着升高。ph为8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从而可以判断在中性及弱碱性环境下,该探针均可很好地识别fe
3+

[0056]
实施例9
[0057]
反应时间对实施例1获得的荧光探针检测fe
3+
的影响。
[0058]
将fe
3+
加入到2
×
10-4
mol/l荧光探针乙醇溶液中,分别于0,1,2,3,4,5,6,7,8,9,10,15min后进行荧光测试。图4结果发现探针与fe
3+
的反应在1min内就能完成,识别体系达到平衡。
[0059]
实施例10
[0060]
实施例1中获得的荧光探针分子的荧光强度与fe
3+
浓度的线性关系。
[0061]
在ph=8条件下,取不同低浓度的fe
3+
,用荧光光谱仪得到一条工作曲线,图5结果显示溶液的荧光强度与fe
3+
浓度在0~3.0
×
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12),检测的lod为7.9
×
10-7
m。
[0062]
实施例11
[0063]
探针分子与fe
3+
的荧光滴定。
[0064]
为了进一步研究主客体之间的络合性质,如图6所示,在乙醇中进行荧光滴定实验,当激发波长为295nm时,探针分子自身具有较强的荧光,通过在探针分子的乙醇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e
3+
,随着fe
3+
的浓度不断增加,371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逐渐下降。探针l与fe
3+
的结合常数为3.26
×
107m-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