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0380157发布日期:2022-06-11 03:2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
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的逐年爆发和蔓延严重限制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峻挑战。这些疾病主要由侵入性植物病原菌形成和传播,从而对水稻、柑橘、猕猴桃、烟草等各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造成重大损害。然而,人类针对这些严重病害的防治措施虽然多样化却存在局限性,目前常采用的措施为农用化学药物控制法,但长期施用引发的病原菌抗性和在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农产品中有害残留物的积累致使人们将目光投向新型、高效、安全的能管理植物病原细菌侵害的杀菌剂的研发。
3.天然产物因其种类繁多,来源丰富,生物活性多样,作用独特,且易降解和(或)良好的环境相容性,成为农用化学品研发的重要来源。天然产物化学改性的不断发展也高度推动了新的杀虫剂或药物的开发。甘草次酸展现出了广谱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癌、杀虫等。其中,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可对植物病原细菌展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18β-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如下:
4.huang等在“enhancement of anti-bacterial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by introducing exocyclic alpha,beta-unsaturated ketone moiety in ring a[j].med.chem.res.,2014,23,4631-4641”报道了在18β-甘草次酸的a环引入环外α,β-不饱和酮结构,合成了一系列含2-亚甲基-3-氧代基团的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并评价了其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g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5.00μm和35.00μm。
[0005]
de breij等在“the licorice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component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enhances the activity of antibiotics against strain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eur.j.clin.microbiol.2016,35,555-562”报道了18β-甘草次酸可以增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霉素和多粘菌素b对两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抗菌活性,使得这些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减少了32-64倍。
[0006]
xiang等在“design,synthesis,antibacterial evaluation,and induced apoptotic behaviors of epimeric and chiral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ester derivatives with an isopropanolamine bridge against phytopathogens[j].j.agric.food chem.,2019,67,13212-13220”通过对18β-甘草次酸的c-30位的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得到一系列新型甘草次酸酯类衍生物,生物活性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a2、b1-b3和c1的ec50值范围达到3.81-4.82μg ml-1
)及柑橘溃疡病菌(b1,
3-哌啶甲酸乙酯基、s-3-哌啶甲酸乙酯基、4-哌啶甲酸甲酯基、吡咯烷基、r-3-羟基吡咯烷基、s-3-羟基吡咯烷基、哌嗪基、1-甲基哌嗪基、1-乙基哌嗪基、1-异丙基哌嗪基、1-叔丁基哌嗪基、1-乙酰基哌嗪基、1-苯基哌嗪、1-(2-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3-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4-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2-甲基苯基)哌嗪基、1-(3-甲基苯基)哌嗪基、1-(4-甲基苯基)哌嗪基、1-(2-氯苯基)哌嗪基、1-(3-氯苯基)哌嗪基、1-(4-氯苯基)哌嗪基、1-(2-氟苯基)哌嗪基、1-(3-氟苯基)哌嗪基、1-(4-氟苯基)哌嗪基、1-(2-溴苯基)哌嗪基、1-(3-溴苯基)哌嗪基、1-(4-溴苯基)哌嗪基、1-(2-氨基苯基)哌嗪基、1-(3-氨基苯基)哌嗪基、1-(4-氨基苯基)哌嗪基、1-(2-羟基苯基)哌嗪基、1-(3-羟基苯基)哌嗪基、1-(4-羟基苯基)哌嗪基、1-(2-硝基苯基)哌嗪基、1-(3-硝基苯基)哌嗪基、1-(4-硝基苯基)哌嗪基、1-(2-三氟甲基苯基)哌嗪基、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基、1-(4-三氟甲基苯基)哌嗪基、1-苄基哌嗪基、1-(2-甲氧基苄基)哌嗪基、1-(3-甲氧基苄基)哌嗪基、1-(4-甲氧基苄基)哌嗪基、1-(2-甲基苄基)哌嗪基、1-(3-甲基苄基)哌嗪基、1-(4-甲基苄基)哌嗪基、1-(2-氯苄基)哌嗪基、1-(3-氯苄基)哌嗪基、1-(4-氯苄基)哌嗪基、1-(2-氟苄基)哌嗪基、1-(3-氟苄基)哌嗪基、1-(4-氟苄基)哌嗪基、1-(2-溴苄基)哌嗪基、1-(3-溴苄基)哌嗪基、1-(4-溴苄基)哌嗪基、1-(2-氨基苄基)哌嗪基、1-(3-氨基苄基)哌嗪基、1-(4-氨基苄基)哌嗪基、1-(2-羟基苄基)哌嗪基、1-(3-羟基苄基)哌嗪基、1-(4-羟基苄基)哌嗪基、1-(2-硝基苄基)哌嗪基、1-(3-硝基苄基)哌嗪基、1-(4-硝基苄基)哌嗪基、1-(2-三氟甲基苄基)哌嗪基、1-(3-三氟甲基苄基)哌嗪基、1-(4-三氟甲基苄基)哌嗪基。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该化合物选自下述具体化合物:
[0016]
[0017][001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如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该中间体化合物包括化学式ⅱ和化学式ⅲ所示的结构:
[0019][0020]
r3选自:羟基或乙酰氧基。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如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22][0023]
其中r1、r2、r3、x如上所述。
[002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当r3为乙酰氧基时,制备如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25]
步骤一、化合物ⅳ、碳二亚胺盐酸盐和羟基苯并三唑的混合物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三乙醇胺,搅拌至混合物溶解澄清,加入烯丙胺盐酸盐参与反应得到化合物ⅱ;
[0026]
步骤二、将化合物ⅱ添加到含有溶有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有机溶液中,搅拌反应,之后调节混合物溶液ph值至9-10,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水洗涤,干燥,然后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ⅲ;
[0027]
步骤三、将化合物ⅲ加入到溶有胺的有机溶液中,搅拌反应,停止反应后,混合液中加入二氯甲烷萃取,水洗,干燥,并除去溶剂,剩余物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ⅰ。
[002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制备如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29][0030]
其中r1、r2、r3、x如上所述。
[003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制备如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32][003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如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以及农业上可用的助剂或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该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ec)、粉剂(dp)、可湿性粉剂(wp)、颗粒剂(gr)、水剂(as)、悬浮剂(sc)、超低容量喷雾剂(ulv)、可溶性粉剂(sp)、微胶囊剂(mc)、烟剂(fu)、水乳剂(ew)或水分散性粒剂(wg)。
[003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用途,该用途为将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用于防治农业病虫害,该农业病虫害选自:植物细菌性病害或植物真菌性病害。
[003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该农业病虫害选自:植物叶枯病或植物溃疡病。
[003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该农业病虫害选自: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白叶枯病、魔芋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葡萄溃疡病、番茄溃疡病、猕猴桃溃疡病、苹果溃疡病、黄瓜灰霉病菌、辣椒枯萎病原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或蓝莓根腐。
[0037]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该方法为使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作用于有害物或其生活环境,该农业病虫害选自:植物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
[003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保护植物免受农业病虫害侵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其中使植物与上述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步骤。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0]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对致病病原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针对病原细菌[如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ac)等]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为新农药的研发和创制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本发明用到的术语“烷基”是包括具有特定数目碳原子的支链和直链饱和烃基。例如“c
1-10
烷基”(或亚烷基)目的是c1、c2、c3、c4、c5、c6、c7、c8、c9和c10烷基。另外,例如“c
1-6
烷基”表示具有1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烷基可为非取代或取代的,以使一个或多个其氢原子被其它化学基团取代。烷基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me)、乙基(et)、丙基(如正丙基和异丙基)、丁基(如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如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及其类似物。
[0043]“烯基”是既包括直链或支链结构的烃,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出现在链中任何稳定点
的碳-碳双键。例如“c
2-6
烯基”(或亚烯基)目的是包括c2、c3、c4、c5和c6烯基。烯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5-己烯基、2-甲基-2-丙烯基、4-甲基-3-戊烯基及其类似物。
[0044]“炔基”是既包括直链或支链结构的烃,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出现在链中任何稳定点的碳-碳叁键。例如“c
2-6
炔基”(或亚炔基)目的是包括c2、c3、c4、c5和c6炔基;如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及其类似物。
[0045]
此处用到的术语“取代的”指的是在指定原子或基团上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以选择的指定基团取代,前提是不超过指定原子的一般化合价。如果没有其它说明,取代基命名至中心结构。例如,可以理解的是当(环烷基)烷基是可能的取代基,该取代基至中心结构的连接点是在烷基部分中。此处使用的环双键是形成于两个临近环原子之间的双键(如c=c、c=n或n=n)。当提到取代时,特别是多取代时,指的是多个取代基在指定基团上的各个位置上取代,如二氯苯基指的是1,2-二氯苯基、1,3-二氯苯基和1,4-二氯苯基。
[0046]
取代基和或变量的组合是允许的,仅当这些组合产生稳定的化合物或有用的合成中间体。稳定的化合物或稳定结构暗示所述化合物以有用的纯度从反应混合物分离出来时是足够稳定的,随之配制形成有效的治疗试剂。优选地,目前所述化合物不包含n-卤素、s(o)2h或s(o)h基。
[0047]
术语“芳基”指的是在环部分具有6到12个碳原子的单环或双环芳香烃基,如苯基和萘基,每个可被取代的。
[0048]
术语“卤素”或“卤素原子”指的是氯、溴、氟和碘。
[0049]
术语“卤代烷基”指的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卤素取代基的取代烷基。例如“卤代烷基”包括单、双和三氟甲基;即便卤代烷基中的卤代被明确为氟、氯、溴、碘,同样指的是具有一个或多个氟、氯、溴、碘取代基的取代烷基。
[0050]
术语“杂芳基”指的是取代和非取代芳香5或6元单环基团,9-或10-元双环基团,和11到14元三环基团,在至少一个环中具有至少一个杂原子(o,s或n),所述含杂原子的环优选具有1、2或3个选自o、s和n中的杂原子。含杂原子的杂芳基的每个环可含一个或两个氧或硫原子和/或由1到4个氮原子,前提是每个环中杂原子的总数是4或更少,且每个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完成双环和三环基团的稠合环可仅含有碳原子,并可以是饱和、部分饱和或不饱和。氮和硫原子可任选被氧化且氮原子可任选被季铵化。双环或三环的杂芳基必须包括至少一个全芳香环,氮其它稠合环可为芳香性或非芳香性的。杂芳基可在任何环的任何可利用氮或碳原子上连接。当化合价允许,如果所述其它环是环烷基或杂环,其另外任选以=o(氧)取代。
[0051]
示例性单环杂芳基包括吡咯基、吡唑基、吡唑啉基、咪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噁二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及其类似物。
[0052]
示例性双环杂芳基包括吲哚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二氧杂环戊烯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吩基、喹啉基、四氢异喹啉基、异喹啉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吲哚嗪基、苯并呋喃基、色酮基、香豆素基、苯并呋喃基、噌啉基、喹喔啉基、吲唑基、吡咯并吡啶基、氟代吡啶基、二氢异吲哚基、四氢喹啉基及其类似物。
[0053]
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理解为包括游离态和其盐。术语“盐”表示以无机和/或有机酸和碱形成酸式和/或碱式盐。另外,术语“盐可包括两性离子(内盐),如当式i化合物含有碱性片段如胺或吡啶或咪唑环,和酸式片段如羧酸。药物上可接受的(即非毒性、生理学上可接受的)盐是优选的,如可接受的金属和胺盐,其中阳离子没有显著贡献毒性或盐的生物活性。然而,其它盐可是有用的,如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分离或纯化步骤,因此也包含于本发明范围中。
[0054]c1-c
10
烷氧基指的是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及其同分异构体;c
2-c5烯基指的是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戊烯基及其同分异构体。
[0055]
当提到取代基为烯基、炔基、烷基、卤素、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环烷基、羟基、氨基、巯基、膦基时,或这些取代基具体的为某个具体的烯基、炔基、烷基、卤素、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环烷基、羟基、氨基、巯基、膦基时,指的是一个到三个上述取代基。如甲基苯基指的是一个到三个甲基取代的苯基。
[0056]
实施例1:中间体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的制备
[0057][0058]
将18β-甘草次酸(21.25mmol)添加到20ml溶有dmap(2.55mmol)和乙酸酐(84.98mmol)的无水吡啶溶液中,室温下反应5小时。反应完毕后在减压下旋除大部分溶剂,加入60ml水搅拌溶解,然后用稀盐酸调节ph至2-3,形成沉淀,抽滤得到白色固体。收率95.93%;其核磁数据为1h nmr(500mhz,cdcl3)δ5.71(s,1h,12-ch=c),4.52(dd,j=11.7,4.7hz,1h,3-choocch3),2.79(dt,j=13.7,3.5hz,1h,1a-h),2.37(s,1h,9-h),2.18(dd,j=13.0,4.1hz,1h,18-h),2.05(s,3h,32-ch3),2.09

1.97(m,2h,16a-h+19a-h),1.96

1.90(m,1h,21a-h),1.83(td,j=13.9,5.2hz,1h,15a-h),1.75

1.52(m,5h,6a-h+2-h+7a-h+21b-h),1.51

1.30(m,5h,6b-h+7b-h+19b-h+22-h),1.37(s,3h,27-ch3),1.26

0.99(m,3h,15b-h+16b-h+1b-h),1.22(s,3h,29-ch3),1.16(s,3h,25-ch3),1.13(s,3h,26-ch3),0.87(s,6h,23-ch3+24-ch3),0.83(s,3h,28-ch3),0.84

0.77(m,1h,5-h).
13
c nmr(101mhz,cdcl3)δ200.4,181.4,171.1,169.5,128.5,80.7,61.7,55.0,48.3,45.5,43.81,43.2,40.9,38.8,38.1,37.7,37.0,32.7,31.9,30.9,28.6,28.5,28.1,26.4,23.6,23.4,21.33,18.7,17.4,16.7,16.4.
[0059]
实施例2:中间体31-(乙烯基-2-基甲基)-1-(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基)-酰胺的制备
[0060][0061]
将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19.50mmol)、edci(25.35mmol)和hobt(19.50mmol)的混合物溶于100ml无水二氯甲烷中。然后滴加5.41ml三乙醇胺,室温搅拌至混合物溶解澄清,加入烯丙胺盐酸盐(23.40mmol)参与反应。反应完成后,真空脱溶,加入乙酸乙酯萃取,用水洗涤,硫酸钠干燥,真空脱溶剂。最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120:1-100:1)为洗脱剂,柱层析纯化,得白色固体,收率98.22%;其核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5.90(t,j=5.7hz,1h,30-conh),5.80(ddt,j=17.1,10.3,5.6hz,1h,2
′‑
ch=ch2),5.62(s,1h,12-ch=c),5.12(ddd,j=13.7,11.6,1.4hz,2h,3
′‑
ch=ch2),4.48(dd,j=11.6,4.8hz,1h,3-choocch3),3.99

3.73(m,2h,1
′‑
nhch2),2.75(dt,j=13.5,3.4hz,1h,1a-h),2.32(s,1h,9-h),2.15(dd,j=13.2,3.8hz,1h,18-h),2.02(s,3h,32-ch3),2.07

1.93(m,2h,16a-h+19a-h),1.82(dd,j=13.9,4.3hz,1h,21a-h),1.77(dd,j=3.8,2.1hz,1h,15a-h),1.75

1.51(m,5h,6a-h+2-h+7a-h+21b-h),1.48

1.30(m,5h,6b-h+7b-h+19b-h+22-h),1.33(s,3h,27-ch3),1.16

1.01(m,3h,15b-h+16b-h+1b-h),1.12(s,6h,29-ch3+25-ch3),1.09(s,3h,26-ch3),0.85(s,6h,23-ch3+24-ch3),0.79(s,3h,28-ch3),0.77(d,j=11.5hz,1h,5-h).
13
c nmr(101mhz,cdcl3)δ200.0,175.6,171.0,169.9,134.5,128.4,116.4,80.6,61.7,55.0,48.2,45.4,43.6,43.2,41.9,41.8,38.8,38.0,37.7,36.9,32.7,31.9,31.5,29.6,28.5,28.0,26.4,23.5,23.3,21.3,18.7,17.4,16.7,16.4.
[0062]
实施例3:中间体31-(氧化乙烯-2-基甲基)-1-(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酰胺的制备
[0063][0064]
将中间体31-(乙烯基-2-基甲基)-1-(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酰胺(0.91mmol)添加到含有6毫升溶有间氯过氧苯甲酸(3.64mmol)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在0℃条件下反应4小时,之后用4mol l-1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9-10。最后,在混合物中加入30ml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用水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白色固体。
[0065]
实施例4:1-哌嗪-3-(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30-酰胺基)-2-羟基丙醇的制备
[0066][0067]
将31-(氧化乙烯-2-基甲基)-1-(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酰胺(0.88mmol)加入到溶有哌嗪(1.06mmol)的5ml异丙醇溶液中,60℃反应8h后停止反应,混合液中加入30ml二氯甲烷萃取,水洗三次,干燥并脱溶,柱层析纯化,得浅黄色固体,收率39.82%。
[0068]
实施例5:1-哌嗪-3-(18β-甘草次酸-30-酰胺)-2-羟基丙醇的制备
[0069][0070]
将化合物1-哌嗪-3-(3β-乙酰氧基-18β-甘草次酸-30-酰胺基)-2-羟基丙醇(0.44mmol),4mol l-1
氢氧化钠溶液(3.52mmol)和混合溶剂(5ml,甲醇/四氢呋喃=1/1.5,v/v)添加到25ml圆底烧瓶中,在室温下反应5小时。之后,在此体系中加入30ml二氯甲烷萃取,水洗三次。分离有机层,干燥,在真空条件下去除溶剂。最后,以二氯甲烷和甲醇(20:1-10:1)为洗脱剂,柱层析纯化,得到浅黄色固体,收率73.72%。
[0071]
其它目标化合物,采用相应的原料或取代基,参照上述实施步骤合成。合成的含异丙醇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及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如表1所示,物化性质如表2所示。
[0072]
表1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
[0073]
[0074]
[0075]
[0076]
[0077]
[0078]
[0079]
[0080]
[0081]
[0082]
[0083]
[0084]
[0085]
[0086]
[0087]
[0088]
[0089]
[0090]
[0091][0092]
表2目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0093]
[0094][0095]
药理实施例1:
[0096]
ec
50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是评价植物病原菌对化合物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目标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时,化合物浓度设置的重要参数。在浓度梯度实验中,采用二倍稀释法设定合适的5个浓度,最后将药剂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药剂浓度换算成对数值,通过spss软件回归分析得到毒力曲线,计算出ec
50

[0097]
采用浊度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有效中浓度ec
50
,试验对象为水稻白叶枯病菌(xoo)和柑橘溃疡病菌(xac)。dmso溶解在培养基中作为空白对照。将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在m210固体培养基)放到nb培养基中,在28℃、180rpm恒温摇床中振荡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备用;将柑橘溃疡病菌(在m210固体培养基上)放到nb培养基中,在28℃、180rpm恒温摇床中振荡培养到对数生长期备用。将药剂(化合物)配置成不同浓度(例:100,50,25,12.5,6.25μg/ml)的含毒nb液体培养基5ml加入到试管中,分别加入40μl含有植病细菌的nb液体培养基,在28-30℃、180rpm恒温摇床中振荡,其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培养36h,柑橘溃疡病菌培养48h。将各个浓度的菌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od
595
值,并且另外测定对应浓度的含毒无菌nb液体培养基的od
595
值。
[0098]
校正od值=含菌培养基od值-无菌培养基od值
[0099]
抑制率%=[(校正后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校正含毒培养基od值)/
[0100]
校正后对照培养基菌液od值]
×
100
[0101]
本发明实施例辅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实施例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0102]
表3含异丙醇酰胺结构的18β-甘草次酸-30-酰胺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细菌的ec
50
[0103]
[0104][0105]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离体试验中,目标化合物对植物致病病原菌(如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表现出了优异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3、10-12、14-15和24-25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表现出了极好的抑制活性,其ec
50
为3.64-18.34μg/ml;化合物2-4、13-14、17和24-25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ac)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其ec
50
为4.16-18.44μg/ml;可用于制备抗植物致病病原细菌农药。
[010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