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0461429发布日期:2022-06-18 04: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引发了很多问题,抗生素的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愈发受到关注。而在提出的替代方法中,天然抗菌剂有着极大的潜力,是下一代药物的有效材料。
3.小菌素(microcin,mcc)是低分子量、核糖体产生的、高度稳定的细菌抑制分子,是一种抗菌肽,参与肠道中肠杆菌科之间的竞争,具有热稳定性、耐酸性、以及对蛋白酶具有一定的抗性等显著优点。现已鉴定出大约15种小菌素,共分为两类,ⅰ类小菌素小于5kda,由质粒编码,ⅱ类小菌素约5~10kda,可分为质粒编码和染色体编码。不同的小菌素具有不同的抗菌机制,通过阻断靶细胞的重要功能从而达到抗菌的作用。与抗生素不同,它们通常在纳摩尔浓度下就具有活性。
4.目前对于小菌素的应用尚不普遍,研究较多的小菌素,如小mccj25等,抗菌谱较窄。最新发现的mccy拓宽了小菌素的抗菌谱,包括几种代表性的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菌株,有着极大的替抗潜力。但是,目前mccy的研究尚停留在质粒表达的层面,如何实现微生态制剂,如何安全地利用并高效、持续地放大生产mccy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构建方法。
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方法构建得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
7.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应用。
8.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将sgrna片段与t载体连接,得到phsgrna质粒;其中,sgr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11.(2)将pcas9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并制成感受态细胞;然后将优化后的mccy的修复片段和步骤(1)中得到的phsgrna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胞中,经培养、连续传代筛选消除双质粒(phsgrna质粒、pcas9质粒)的菌株,得到所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其中,优化后的mccy的修复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12.步骤(2)中所述的大肠杆菌优选为大肠杆菌mg1655。
13.步骤(2)中所述的感受态细胞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优选为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pcas9质粒通过热激的方式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然后加入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后进行鉴定;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接入培养基中,放大培养,取菌体,于冰上用
体积分数15%的甘油洗菌3~5次,制得感受态细胞。
14.步骤(2)中所述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15.步骤(2)中所述的连续传代筛选消除双质粒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将转化后获得的重组菌株连续传代,挑取单菌落分别在含有30μg/ml氯霉素和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平板、以及无抗生素的平板中进行穿刺筛选,找到对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的菌株,然后通过pcr 检测确认质粒丢失状态,筛选得到无质粒、无抗性基因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
16.所述的pcr检测所需的引物序列如下:
17.pcas9丢失检测引物:
18.上游引物:5
’‑
gagctggtgatatgggatag-3’;
19.下游引物:5
’‑
cattcatccgcttattatcac-3’;
20.phsgrna丢失检测引物:
21.上游引物:5
’‑
gagtgagctgataccgctcg-3’;
22.下游引物:5
’‑
cttcgctattacgccagctg-3’。
23.所述的平板为lb固体平板。
24.所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构建方法,还包括进一步将步骤(2)中得到的mccy 重组整合工程菌利用引物进行pcr鉴定的步骤。
25.所述的pcr鉴定所需的引物序列如下所示:
26.hsds text-f:5
’‑
gccgaagagacggaagttgc-3’;
27.hsds text-r:5
’‑
ctcgcaggttacggtaagac-3’。
28.一种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构建得到。
29.所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在制备小菌素mccy中的应用。
30.所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在制备小菌素mccy中的应用,为将上述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离心,取上清,得到小菌素mccy。
31.所述的培养的转速为150~300rpm/min;优选为200rpm/min。
32.所述的培养的温度优选为37
±
2℃。
33.所述的培养的时间为4小时以上;优选为4~24小时。
34.所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和/或通过所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表达的小菌素 mccy在制备抗菌剂方面的应用。
35.所述的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宋内志贺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对鼠伤寒沙门氏菌。
36.所述的大肠杆菌为大肠杆菌mg1655和大肠杆菌bl21中的至少一种。
3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38.1、本发明以大肠杆菌mg1655为基础菌株,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组hsds处进行mccy的重组整合,具体步骤为:(1)参考ncbi基因库中mccy全基因序列,将mcya表达方向与mcybcd基因表达方向调整一致,并在前面插入启动子基因,整合进 pet28a(+)载体上,构建出有表达活性的mccy质粒;然后以此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构建出mccy修复片段;(2)通过pcr扩增得到sgrna片段,将sgrna片段与t载体无缝连接,构建出质粒phsgrna;(3)将pcas9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并制成感受态,将mccy修复片段和phsgrna质粒同时转入制备好的感受态,鉴定,得到含有质粒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4)优化mcya,重复上
所示,mcya在seq id no.3第50bp~211bp,mcybcd在seq id no.3第227bp~4163bp,然后委托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将mccy序列整合进pet28a(+)载体上。构建出具有 mccy表达活性的质粒pet28a-mccy。
55.1.2扩增修复片段
56.以步骤1.1构建的质粒pet28a-mccy为模板,用表1中引物mccy扩增出带有mccy全基因的片段一;再以大肠杆菌mg1655的基因组为模板,用表1中上臂引物(上臂f、r)扩增出片段二,下臂引物(下臂f、r)扩增出片段三;然后以片段一、片段二、片段三为模板,以上臂f和下臂r为引物,扩增出mccy的修复片段。表2和表3分别为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57.表1
[0058][0059]
表2pcr反应体系(25μl)
[0060]
成分用量(μl)2
×
master mix酶12.5h2o9.5上游引物1下游引物1模板1
[0061]
表3pcr反应程序
[0062][0063]
1.3构建phsgrna质粒
[0064]
以表4为引物(表4中的引物f/r有重复序列,即为引物也为模板),表5为反应体系,表6 为pcr反应程序,扩增出sgrna片段。以表7为连接反应体系,将sgrna片段与t载体连接
(t 载体购自宝日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得到带有sgrna的质粒phsgrna。将质粒热激转化进 dh5α菌株中,抽质粒得到高浓度phsgrna质粒。其中,sgrna片段的序列(seq id no.4) 如下所示:
[0065]5’‑
ccctgatggctagctcagtcctagggattatgctagcatcttaactgaattacgtaagttttagagctagaaatagcaagttaaaataaggctagtccgttatcaacttgaaaaagtggcaccgagtcggtgc-3’。
[0066]
表4
[0067]
引物名称序列sgrna-f5
’‑
ccctgatggctagctcagtcctagggattatgctagcatcttaactgaattacgtaagttttagagctagaaatagcaagtta-3’sgrna-r5
’‑
gcaccgactcggtgccactttttcaagttgataacggactagccttattttaacttgctatttctagctc-3’[0068]
表5sgrna的pcr反应体系(25μl)
[0069]
成分用量(μl)2
×
taq酶12.5h2o10.5上游引物1下游引物1
[0070]
表6sgrna的pcr反应程序
[0071][0072]
表7连接体系
[0073][0074]
1.4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构建及鉴定
[0075]
通过热激转化将pcas9质粒(购自addgene)导入大肠杆菌mg1655感受态中:将5μl的pcas9 质粒加入mg1655感受态中混匀,冰浴30分钟,42℃水浴90秒,冰浴2分钟,加入1ml lb培养基放入200rpm/min的37℃摇床复苏两小时,涂板,鉴定。
[0076]
制备感受态:将鉴定正确的菌株接入100ml培养基中,37℃、200rpm/min摇床培养至 od600为0.8左右。取菌体,在冰上用15%(v/v)甘油洗菌3~5次,分装成10管,每管100μl,置于冰上备用。
[0077]
转化:分别加入5μl步骤1.2、1.3中构建出的mccy修复片段和phsgrna质粒到上述制备的感受态中,轻轻吹打混匀,将全部液体转移至电转杯中,电转。电转参数:电压1800v,电容25μf,电阻200ω,电转完立刻加入1ml lb培养基,混匀,转移至1.5ml离心管内,置于 200rpm/min的37℃摇床复苏2小时。涂板。置于37℃培养箱培养24小时。
[0078]
鉴定菌株:用表8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出大肠杆菌mg1655空菌株的大小为2500bp左右,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大小为7000bp左右,结果如图1所示:阳性转化板上随机挑取18个单菌落pcr,有1个为重组菌株,大小在7000bp左右。
[0079]
表8检测引物
[0080]
引物名称序列hsds text-f5
’‑
gccgaagagacggaagttgc-3’hsds text-r5
’‑
ctcgcaggttacggtaagac-3’[0081]
1.5检测鉴定正确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活性
[0082]
1.5.1将鉴定正确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接种于25ml lb培养基中,置于200rpm/min 的37℃摇床摇24小时,取1ml菌液,离心,去菌体保留上清,并用0.22μm过滤器过滤除菌,按2倍倍比稀释至32倍。
[0083]
1.5.2接种一环鼠伤寒沙门氏菌(菌种编号atcc 14028)到25ml lb液体培养基中, 200rpm/min的37℃摇床培养至od600为3左右。
[0084]
1.5.3融化琼脂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硬琼脂lb培养基,倒平板,约10ml/皿,开盖静置 15min至凝固。融化琼脂的质量分数为0.5%的软琼脂lb培养基,待软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5℃左右,往瓶中加入体积分数1%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1.5.2制备),混匀后立刻倒入已倒好的硬琼脂上层,每皿约15ml,铺平,开盖静置15min至凝固。待凝固后,将平皿划分为6 等分的区域,分别在每等分表面点6μl上述1.5.1中倍比稀释后的上清,晾10min后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过夜,观察抑菌效果。
[0085]
1.5.4结果如图2所示,按照顺时针分别为1、2、4、8、16、32倍稀释上清的抑菌情况,到4倍稀释仍有微弱抑菌效果。
[0086]
1.6优化mccy基因序列
[0087]
优化mccy中mcya基因密码子,其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然后委托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将优化后的序列整合进pet28a(+)载体上,构建得到质粒pet28a-mccy
ˊ

[0088]
以上述优化后的质粒pet28a-mccy
ˊ
为模板,重复步骤1.2~1.4,优化后的获得的扩增修复片段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构建phsgrna质粒时,以表9引物为模板,更改了sgrna 启动子,减少假阳性,更改后的sgrna片段的序列(seq id no.2)如下所示:
[0089]5’‑
ccttgacagctagctcagtcctaggtataatgctagcatcttaactgaattacgtaagttttagagctagaaatagcaagttaaaataag gctagtccgttatcaacttgaaaaagtggcaccgagtcggtgc-3’。
[0090]
表9
[0091]
引物名称序列sgrna-f5
’‑
ccttgacagctagctcagtcctaggtataatgctagcatcttaactgaattacgtaagttttagagctagaaatagcaagtta-3’sgrna-r5
’‑
gcaccgactcggtgccactttttcaagttgataacggactagccttattttaacttgctatttctagctc-3’[0092]
结果如图3所示,阳性转化板上随机挑取9个单菌落pcr,有7颗疑似为重组菌,大小在7000bp左右,但因为本底的影响,2500bp左右也有条带,无法确认。将这七颗单菌落转接,
再次pcr,结果如图4所示,7颗单菌落均为重组菌。
[0093]
重复步骤1.5,检测鉴定正确的7颗重组菌的抑菌活性,挑出抑菌活性最高的菌株。活性最高的重组菌株抑菌情况如图5所示,按照逆时针分别为1、2、4、8、16、32倍稀释上清的抑菌情况,可见稀释到16倍仍有微弱抑制。
[0094]
1.7消除双质粒
[0095]
1.7.1把步骤1.6鉴定出的活性最高的重组菌株在无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连续传代,挑取单菌落分别在含有抗生素(30μg/ml氯霉素、100μg/ml氨苄青霉素)和无抗生素的平板(lb 固体平板)中穿刺筛选,最终找到对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的菌株,通过pcr确认质粒丢失状态。pcas9丢失检测引物:上游引物5
’‑
gagctggtgatatgggatag-3’,下游引物5
’‑ꢀ
cattcatccgcttattatcac-3’。phsgrna丢失检测引物:上游引物5
’‑ꢀ
gagtgagctgataccgctcg-3’,下游引物5
’‑
cttcgctattacgccagctg-3’。最终得到无质粒、无抗性基因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
[0096]
1.7.2表达mccy
[0097]
将鉴定出的活性最高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接种于100ml lb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抗生素和诱导剂,置于200rpm/min的37℃摇床摇24小时,分别在第4、8、12、16、20、24 小时各取2ml菌液,离心,去菌体保留上清,并用0.22μm过滤器过滤除菌,-20℃保存。
[0098]
1.7.3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
[0099]
取1ml表达了24小时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上清,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型号:uplc1290-6540bq-tof)检测上清中的mccy 的浓度。流动相a:100%乙腈,起始浓度5%(v/v);流动相b:100%水加0.2%(v/v)甲酸,起始浓度95%(v/v);柱温25℃;检测波长214nm;流速0.5ml/min;按照表10进行梯度洗脱。
[0100]
表10
[0101]
时间(min)a(%)b(%)205050309010351090
[0102]
结果如图6所示,质谱分析出现目标物质相一致的特征离子峰742.82,mccy成功在工程菌中表达并分泌,蛋白浓度为3.6mg/l。
[0103]
1.7.4检测不同表达时间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的抗菌活性
[0104]
接种一环鼠伤寒沙门氏菌(菌种编号atcc 14028)到25ml lb液体培养基中,200rpm/min 的37℃摇床培养至od600为3左右。
[0105]
融化琼脂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硬琼脂lb培养基,倒平板,约10ml/皿,开盖静置15min 至凝固。融化琼脂的质量分数为0.5%的软琼脂lb培养基,待软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5℃左右,往瓶中加入体积分数1%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液,混匀后立刻倒入已倒好的硬琼脂上层,每皿约15ml,铺平,开盖静置15min至凝固。待凝固后,将平皿划分为6等分的区域,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在每等分表面点6μl 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所表达的第4、8、12、16、20、 24h上清(1.7.2制得),晾10min后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过夜,观察抑菌效果。
[0106]
结果如图7所示,表达了4小时到24小时的上清均有抑菌圈,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抑
菌效果越明显。
[0107]
1.7.5定殖抑菌
[0108]
融化琼脂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硬琼脂lb培养基,在生物安全柜中倒平板,约10ml/皿,开盖静置15min至凝固,刮取一环1.7.1中筛选得到的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融于1ml无菌水中,混匀,吸取10μl戳进平皿中间的琼脂并缓缓打出,晾10min,放进37℃培养箱培养 24h后,取出,正置于生物安全柜中,开盖,紫外照射1h,杀死细菌,盖盖备用。
[0109]
融化琼脂的质量分数为0.5%的软琼脂lb培养基,待软琼脂培养基冷却至45℃左右,往瓶中按体积分数1%加入不同的指示菌,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菌种编号atcc 14028)、大肠杆菌mg1655(菌种编号atcc700926)、大肠杆菌bl21(购自neb)、宋内志贺氏菌(菌种编号atcc 25931)、痢疾志贺氏菌(菌种编号cmcc(b)51252)、福氏志贺氏菌(菌种编号 atcc 12022)、枯草芽孢杆菌(菌种编号atcc 6633)、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编号atcc29213),混匀后立刻倒入上述紫外照射1h后的菌板上层,每皿约15ml,铺平,开盖静置15mins 至凝固,放进37℃培养箱培养24h。
[0110]
结果如图8所示,mccy重组整合工程菌定殖培养24h后,分泌出了大量mccy,能够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mg1655、大肠杆菌bl21、宋内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的生长,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抑菌圈。但对福氏志贺氏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0111]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