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9353发布日期:2023-03-28 22:1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聚碳酸酯,即pc是最重要的工程塑料之一,其具有冲击强度高、抗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透明、介电性能优良等优点,但pc也存在着加工流动性差、容易发生应力开裂、对缺口敏感、耐磨性差等缺点,使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即abs是一种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其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药品性、良好的成型加工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而其缺点是耐热和耐候性差、易燃烧、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相对较低。
3.聚碳酸酯与abs树脂共混所得到的pc/abs合金在性能上可形成互补,即合金可同时具有pc与abs二种材料的优良性能。一方面共混合金的耐热性、冲击强度以及拉伸强度优于abs;另一方面其熔体粘度比纯pc低,加工性能也比pc好,制品内应力和冲击强度对制品厚度的敏感性都大大降低。因此,pc/abs合金在电子电气、汽车、医疗器械、机械、建筑和照明用具以及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光纤等领域用途广泛,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但是pc/abs合金易燃烧,这限制了在其在电子、电气开关、电器等领域的应用。
4.基于此,中国专利cn105440626b公开了一种阻燃的玻纤聚碳酸酯合金,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玻纤30-40份;聚碳酸酯60-80份;阻燃剂0.20-1.30份;所述阻燃剂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硝酸钙8份、己二醇2份、柠檬酸铁0.07份;还包括按重量计0.3份的热塑稳定剂;所述热塑稳定剂包括按重量计4份的硫酸钠、0.1份双乙酸钠以及5份3wt%浓度的盐酸。该种阻燃的玻纤聚碳酸酯合金通过添加适量的硝酸钙、己二醇、柠檬酸铁,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阻燃性能。
5.然而,上述所公开的阻燃的玻纤聚碳酸酯合金还存在光泽度不足的技术问题。具体的,上述的聚碳酸酯所引入的硫酸钠、硝酸钙以及柠檬酸铁等原料,虽然能提升材料本身的阻燃性能,但所添加的阻燃等填料会降低聚碳酸酯合金材料的表面光泽度。而近年来,以液晶电视为主导的平板电视全球销量不断攀升,家电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消费者对家电产品以及其他便携电子产品的外观质量和环保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产品具备高光泽使产品外观看起来更美观,耐划伤能让制品光泽保持得更持久,并且,还需拥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而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因此,为满足消费者对当前电子产品外观的要求,以提升竞争优势,需要制备高光泽、环保阻燃的pc/abs塑料合金。这种塑料合金不仅能让家电或其他电子产品制造商在产品制造中免去喷涂、电镀等工艺,以降低制造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且,还方便对废弃家电进行回收,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聚碳酸酯所存在的光泽度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
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
7.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原料,按预设配方分别准备聚碳酸酯、透明abs、相容剂、阻燃剂、抗氧化剂以及抗滴剂;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丙烯酸树脂及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阻燃剂为磷系阻燃剂rdp;抗氧化剂为irganox gx225;抗滴剂为聚四氟乙烯;s2:原料预处理,将聚碳酸酯于120℃下鼓风干燥5小时、将透明abs材料于80℃下鼓风干燥5小时以及相容剂于35℃下真空干燥至少12小时;s3:将预处理好的原料按预设的配方称取,并置于塑料桶或密封袋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备用;s4:继续将混合好的材料放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双螺杆挤出机中螺杆的转速设定为180转/分钟;喂料螺杆的转速设置为30转/分钟;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依次设置为:160℃、258℃、260℃、260℃、260℃、260℃、255℃、255℃、255℃、255℃;机头温度设置为270℃;s5:经挤出机、口模将共混料半成品牵引成条后,于水槽中使用循环水对共混料半成品冷却降温;s6:然后,经直接牵引后由切粒机对冷却后的共混料半成品进行切粒,以制得共混改性材料。
8.具体的,在步骤s1中,按重量份数计算,各原料配方组成为:70至75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6份相容剂、8至12份阻燃剂、0.5至1份抗氧化剂以及0.5至1份抗滴剂。
9.具体的,在步骤s2中,干燥操作中需把原料平铺到干燥专用的铝制盘子里面,原材料的厚度控制为不大于2cm,并且,需要将原料平铺均匀再进行干燥。
10.具体的,在步骤s1中,相容剂为苯乙烯-丙烯腈二元共聚物。
11.具体的,在步骤s1中,阻燃剂为十溴二苯乙烷或kss。
12.具体的,在步骤s1中,按重量份数计算,各原料配方组成为:70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2份磷系阻燃剂rdp、1份irganox gx225以及1份聚四氟乙烯。
13.具体的,在步骤s1中,按重量份数计算,各原料配方组成为:75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8份磷系阻燃剂rdp、0.5份irganox gx225以及0.5份聚四氟乙烯。
14.具体的,在步骤s1中,按重量份数计算,各原料配方组成为:72.4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0份磷系阻燃剂rdp、0.8份irganox gx225以及0.8份聚四氟乙烯。
15.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通过使用苯乙烯马来酸醉无规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甲酷共聚物等相容剂对pc/abs共混体系可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复配相容剂的使用可带来较佳的综合性能。由于带马来酸醉反应性基团的相容剂与基体树
脂在共混过程中可原位反应,从而有效地改善相容性。此外,透明abs与聚碳酸酯的相容解决了现有的阻燃聚碳酸酯产品所存在的产品微黄、光泽度不足的问题,并使共混所获得的pc/abs合金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在添加适当阻燃剂以维持材料的阻燃性能的前提下,使产品的表面光泽度得到良好的性能。所以,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碳酸酯所存在的光泽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7.具体的,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按预设配方分别准备聚碳酸酯、透明abs、相容剂、阻燃剂、抗氧化剂以及抗滴剂;按重量份数计,各原料配方组成为:70至75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6份相容剂、8至12份阻燃剂、0.5至1份抗氧化剂以及0.5至1份抗滴剂;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丙烯酸树脂及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阻燃剂为磷系阻燃剂rdp;抗氧化剂为irganox gx225;抗滴剂为聚四氟乙烯。
18.s2:原料预处理,即将聚碳酸酯于120℃下鼓风干燥5小时、将透明abs材料于80℃下鼓风干燥5小时以及相容剂于35℃下真空干燥至少12小时。该处的干燥操作中需把原料平铺到干燥专用的铝制盘子里面,原材料的厚度控制为不大于2cm,并且,需要将原料平铺均匀。
19.s3:将预处理好的原料按预设的配方称取,并置于塑料桶或密封袋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备用。
20.s4:继续将混合好的材料放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双螺杆挤出机中螺杆的转速设定为180转/分钟;喂料螺杆的转速设置为30转/分钟;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依次设置为:160℃、258℃、260℃、260℃、260℃、260℃、255℃、255℃、255℃、255℃;机头温度设置为270℃。
21.s5:经挤出机、口模将共混料半成品牵引成条后,于水槽中使用循环水对共混料半成品冷却降温。
22.s6:然后,经直接牵引后由切粒机对冷却后的共混料半成品进行切粒,以制得共混改性材料。
23.进一步的,按前述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制备用于实验的样条。其中,先将共混挤出制备的改性材料在烘箱中于80℃的条件鼓风干燥8小时以上后,用注塑机注塑成型各种形状和规格的样条。其中,注塑机的各项工艺参数为:各段温度:240
℃、270℃、270℃以及270℃;射出压力为45mpa。
24.进一步的,冲击性能试验是在冲击负荷作用下测定材料的冲击强度。冲击强度用于评价材料抵抗冲击的能力或判断材料的脆性或韧性程度,它反映不同材料抵抗高速冲击而致破坏的能力。悬臂梁冲击试验是对材料的脆性或韧性进行测量的一种试验方法。冲击性能的测试为:按照astm d256一06《塑料及电绝缘材料抗冲击性试验方法》,用悬臂梁冲击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冲击性能的测试。样条的厚度为4mm,样条的尺寸为:63.5
±
2.0mm*31.8
±
1.0mm*10.16
±
0.05mm;缺口居中,开口为22.5
°±
0.5
°

25.进一步的,塑料的拉伸性能是塑料力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拉伸强度是反映试样在拉伸直至断裂时,试样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拉伸强度大,材料强而韧,使用性能佳。按照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性能的测试,拉伸速率为somm/min。样条的总长为150mm;夹具间距离为115
±
5mm;中间平行部分长度为60
±
0.5mm;标距为50
±
0.5mm;端部宽度为20
±
0.2mm;厚度为4mm。
26.进一步的,弯曲试验主要用来检验材料在经受弯曲负荷作用时的性能,生产中常用弯曲试验来评价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塑性变形的大小。按照国家标准gb/t9341-2000《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用弯曲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弯曲性能的测试。测试速率为20mm/min,样条宽度为lmm,样条长度为80mm;样条厚度为4mm;试验时的跨度为64mm。
27.进一步的,样品光泽度性能测试中,按照gb88072 1988标准,分别在20度和60度角下进行测试。把一个面积不小40cm2的样品,表面擦干净平放,将光泽测试仪摆放上面,压紧并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测试,所得的读数即为光泽度。
28.进一步的,在阻燃性能测试中,按照ul94标准《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用czf-3型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对试样进行复合材料燃烧等级的测试。
29.具体的,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中,可选用到五种原料作为相容剂,分别为:苯乙烯一丙烯睛二元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即112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树脂及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即8900、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即sm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即eaa。在前述的5种相容剂中,后4种相容剂都有个共同点,即都带有反应性基团,如马来酸酐或活性环氧基团。它们在共混过程中能原位地生成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从而有效地改善聚碳酸酯与abs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按不同的相容剂进行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并对含有5份磷系阻燃剂rdp的pc/abs合金体系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可知,单独使用sma能有效地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这是因为sma中的酸酐官能团能与pc的端羟基或端羧基反应而形成pc-g-sma接枝物。而sma中的苯乙烯链段与abs也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这些都对增容有贡献,并且,使用sma作为相容剂的复合材料体系中其冲击强度能够保持541j/m。同时sma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改组共混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都高于其他混合使用的相容剂。此外,8900和eaa中有一定量的乙烯段,相对于其他增韧剂来说,其反应性官能团的含量有所减少。虽然,分子长链的物理缠结和酸酐官能团对pc和abs具有亲和作用,能把pc和abs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但是随着abs含量的增加,可反应的活性基团减少,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材料增容作用。不过从总体的增容效果来说,1125略优于其他相容剂。
30.更具体的,相容剂一般都是韧性材料,虽然,其能够有效的改善pc/abs合金的相容性;但是,韧性材料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刚性就下降。所以,相容剂的加入会使共混材料的拉
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sma是一种硬质的脆性相容剂,有一定的刚性。因此,sma不但能够有效地改善pc/abs合金材料的相容性,同时也能较好的保持材料的刚性。但sma也有个缺点,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脆性物质,会给合金的冲击性能带来损害,因此为了最大可能地保持合金的刚性和冲击性能,可以将1125和sma复配来使用。例如,在步骤s1的配方中,6份相容剂中,1125与sma可以按1:1的比例进行复配。由实验可知,复合相容剂也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品的相容性,冲击强度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持,刚性指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比仅使用韧性相容剂的高。因此,可见1125/sma复合使用,是pc/abs在5份阻燃剂下的理想相容剂。但,其余种类的相容剂相对于1125/sma的复配而言,对pc/abs的改善作用没有太显著,却也优于pc/abs材料本身的相容性。
31.进一步的,前文已述,sma/1125能与pc基体的端羟基或羧基反应,而sma中的苯乙烯链段与abs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同时1125含有一定含量的乙烯段,能够利用分子长链的物理缠结和酸醉官能团对pc和abs的亲和作用,有效地改善pc与abs的相容性,以获得综合性能较佳的pc/abs合金。在此基础上,选定sma/1125作相容剂,固定其含量为3份加3份,在含有5份磷系阻燃剂rdp的情况下,改变abs的含量,并进行系列实验可知,含量变化的变化情况。由图2-6可见,随着abs含量的增加,pc/abs合金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缺口冲击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abs含量为10份时,冲击强度最大。这是因为相容剂能明显改善pc/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强了界面粘结力。当abs含量超过30份后,材料性能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随着abs含量的增加,相容剂的量相对不足,过剩的abs使其缺口冲击强度下降得更厉害。此外,随着abs含量的增加,合金材料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在abs含量为6份至10份的范围内,材料的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而弯曲强度下降非常缓慢,这是因为在此范围内,相容效果最好,因此,pc/abs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优异。而在abs含量超过30份后,合金材料的性能下降剧增,因为abs是韧性材料,含量增多后使合金材料变韧,导致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下降。综合而言,在pc/abs的体系中,透明abs的配方量最佳为10份。
32.具体的,为了使pc/abs阻燃合金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使用场所对阻燃的要求,同时具有更好的合金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可以采用两种阻燃体系来对pc/abs合金进行阻燃改性,其中一种是溴系阻燃和kss体系;另外一种是磷系阻燃体系。溴系阻燃体系中主要采用十溴二苯乙烷,其具有含溴量高且不产生二恶英,在保证阻燃性能的同时也能达到环保的要求。十溴二苯乙烷属于溴系阻燃剂,但其分子结构中没有醚键,不会产生多溴代二恶英,即pbdd和多溴代二苯并吠喃,即pbdf的可能。十溴二苯乙烷,即dbdpe具有热稳定性好及含溴量高的优点,完全可以满足高聚物的高温加工条件和阻燃要求。因此,使用十溴二苯乙烷作为阻燃剂在环保方面有相应的优势,而且添加后pc/abs合金依然拥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另外,阻燃剂kss是一种高效无卤阻燃剂,被广泛适用于透明pc和pc/abs。此外,阻燃剂kss为黄酸盐类的阻燃剂,是一种反应高热稳定型pc专用添加剂。具有杰出的热稳定性和电器特性,特别适用于pc工程塑料。
33.进一步的,磷系阻燃体系主要是采用间苯二酚一双磷酸二苯酯,即rdp阻燃剂。磷酸酯类阻燃剂是一类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型阻燃剂,它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好。但大多数磷酸酯为液体,分子量小、挥发性大、耐热低,影响了其阻燃效果和阻燃的持久性。而分子量大、磷含量高、结构对称的合双磷酸酯可以克服上述缺陷。rdp和bdp均属于无卤芳基磷酸
酯,但是bdp的粘度非常大,加工比较困难;因此,本发明中采用rdp作为阻燃剂。继续在10份透明abs的配方下,揭示阻燃剂rdp对pc/abs合金材料的阻燃性能影响。由系列实验可以看到添加阻燃剂后3.2mm的样条均可以达到vo的阻燃级别。但0.8mm的样条都只有v-2的阻燃级别。这是因为样品越薄,阻燃性能越难提高。薄样品比较容易滴落,但是可以将火焰从样品上带走,因此只能达到v2的级别。当阻燃剂rdp添加到12份以上时,1.6mm的测试样条均能达到v-0的级别,也即能够满足环境对阻燃性能的要求。因为rdp的阻燃机理为凝聚相阻燃,燃烧后的样品可以观察到表面碳层上聚集的现象,致密的碳层隔离了样品和空气的接触因此能够阻止燃烧。致密碳层的产生是由于pc在燃烧热分解过程中发生fries型重排反应,然后rdp通过与重排反应形成的某种酚基化合物发生酯交换作用而致使磷的聚集。rdp对空白聚碳酸酯来说是一种高效的阻燃剂,但对abs来说阻燃效果则只是一般。因此rdp的添加量不能太低,保持在8至12份的区间为最佳。
34.进一步的,为了改善合金的阻燃性能,以防止燃烧过程中出现滴落,可以加入抗滴剂聚四氟乙烯,即ptfe。抗滴剂的加入能有效的改善合金在燃烧过程中熔融滴落现象,在1.6mm的样品阻燃测试中,加入0.5份的抗滴剂能够达到vo级。这是因为ptfe是一种难熔融物质,它在pc/abs合金体系中由双螺杆的强大剪切作用及螺杆内物料在熔融状态下所受到的高温高压而均匀的分散在合金体系中。在材料燃烧时,ptfe由于自身极好的阻燃性及其非常难熔的性能,使其处于一种粘度很高的熔胶状态,从而形成类似网状的空间网络结构将熔融的pc/abs合金网住,或者说是以高粘度熔胶状态的ptfe为核心,将熔融的pc/abs合金粘附在ptfe的周围,从而解决了pc/abs合金在燃烧时的熔融物滴落现像。但是也正因为如此,ptfe和合金难以相容,这极大的损害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因此其含量不能太高,一般加入量为0.5份至1份之间。
35.进一步的,以下继续揭示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的步骤s1中的八种配方实施例,以下的实施例配方均按质量份计数:实施例一:70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2份磷系阻燃剂rdp、1份irganox gx225以及1份聚四氟乙烯。
36.实施例二:75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8份磷系阻燃剂rdp、0.5份irganox gx225以及0.5份聚四氟乙烯。
37.实施例三:72.4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0份磷系阻燃剂rdp、0.8份irganox gx225以及0.8份聚四氟乙烯。
38.实施例四:73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丙烯酸树脂及乙烯的三元共聚物、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0份磷系阻燃剂rdp、0.5份irganox gx225以及0.5份聚四氟乙烯。
39.实施例五:70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2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丙烯酸树脂及乙烯的三元共聚物、2份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2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2份磷系阻燃剂rdp、1份irganox gx225以及1份聚四氟乙烯。
40.实施例六:70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6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12份磷系阻燃剂rdp、1份irganox gx225以及1份聚四氟乙烯。
41.实施例七:70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6份苯乙烯-丙烯腈二元共聚物、12份磷系阻燃剂rdp、1份irganox gx225以及1份聚四氟乙烯。
42.实施例八:70份聚碳酸酯、10份透明abs、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3份乙烯丙烯酸共聚物、12份磷系阻燃剂rdp、1份irganox gx225以及1份聚四氟乙烯。
43.进一步的,以上实施例中的不同的原料配比均能促进相分散均匀、细化和稳定,降低表面张力,增强界面粘结力,使合金材料在受外力作用时,其应力能更好地在两相之间传递,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样地相容剂的使用同样会对材料的高光性能产生影响。如下表1为按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所制作的不同实施例的合金材料的高光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其中对比例为目前市售常见的阻燃聚碳酸酯的产品。
44.表1:合金材料的实验性能数据由上表1可知,纯的透明abs力学性能比较低,在混合pc和相容剂之后,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近5倍,可以满足工业的使用要求;另外使用复合相容剂的性能比现有技术所取得的光泽度明显好,虽然力学性能相差不多,但是在光泽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在60度测试角下,两者的光泽度相差30个单位,而使用20度角进行测试,光泽度差异更加明显,相差近4倍。由此可见,由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制备工艺所制成的产品可以具备现有产品的阻燃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提升产品的光泽度性能。
45.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通过使用苯乙烯马来酸醉无规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甲酷共聚物等相容剂对pc/abs共混体系可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复配相容剂的使用可带来较佳的综合性能。由于带马来酸醉反应性基团的相容剂与基体树脂在共混过程中可原位反应,从而有效地改善相容性。此外,透明abs与聚碳酸酯的相容解决了现有的阻燃聚碳酸酯产品所存在的产品微黄、光泽度不足的问题,并使共混所获得的pc/abs合金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在添加适当阻燃剂以维持材料的阻燃性能的前
提下,使产品的表面光泽度得到良好的性能。所以,本发明一种阻燃高光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碳酸酯所存在的光泽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4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