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构建荔枝SNP指纹图谱的SNP位点组合、应用及鉴定方法

文档序号:33756767发布日期:2023-04-18 15:4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构建荔枝SNP指纹图谱的SNP位点组合、应用及鉴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构建荔枝snp指纹图谱的snp位点组合、应用及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1、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喜光向阳,广泛种植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品种繁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荔枝开花因品种而异,早熟种早,迟熟种迟,有雌雄蕊异属性,但不同品种开花顺序、次数不同。荔枝原产于我国,历史悠久,其在我国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我国重视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曾多次对荔枝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记录和复查。近年来也发现了许多地方优质品种与国外品种。但同时繁多的品种和复杂的遗传背景,给荔枝品种鉴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dna指纹图谱技术是基于dna分子标记建立的能够用于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的一种现代手段。构建植物品种dna指纹图谱,可以克服单纯依据形态特征鉴定品种的局限性,这对于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基因发掘工作十分重要。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品种资源多样性和品种鉴定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在荔枝上鲜有相关报道。且目前已有的品种鉴定标准大多是基于ssr、rapd、rflp标记,罕见基于snp分子标记构建指纹图谱实现荔枝品种鉴定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构建荔枝dna指纹图谱的snp位点组合及其应用。以多个荔枝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100个核心snp位点信息,利用这些snp位点信息构建出属于每个荔枝样本的指纹图谱。所构建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荔枝种质资源分类鉴定以及育种等方面。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用于构建荔枝snp指纹图谱的snp位点组合,所述snp位点包括:

4、第1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545481bp处,变异类型为a/g;

5、第2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687612bp处,变异类型为c/t;

6、第3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2201119bp处,变异类型为a/t;

7、第4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2201311bp处,变异类型为c/t;

8、第5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2495548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6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6266484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7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9406000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8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12773035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9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44528637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10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45741119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11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46482639bp处,变异类型为t/g;第12位点,其位于1号染色体第47886198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13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2047845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14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2873495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15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3050057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16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3205244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17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3986010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18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9401342bp处,变异类型为g/c;第19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14701915bp处,变异类型为a/t;第20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14940219bp处,变异类型为c/a;第21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18937247bp处,变异类型为g/c;第22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19303257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23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19347507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24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24366194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25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27981666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26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39547698bp处,变异类型为c/a;第27位点,其位于2号染色体第46412613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28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13547391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29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23978208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30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27623748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31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32372734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32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32436153bp处,变异类型为g/c;第33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37534278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34位点,其位于3号染色体第40178822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35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10505266bp处,变异类型为t/a;第36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21145172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37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22032464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38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24433528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39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25040719bp处,变异类型为g/c;第40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33938135bp处,变异类型为t/g;第41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35429916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42位点,其位于4号染色体第35600405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43位点,其位于5号染色体第25309407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44位点,其位于5号染色体第25468956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45位点,其位于5号染色体第26595920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46位点,其位于5号染色体第27277565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47位点,其位于5号染色体第30837768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48位点,其位于5号染色体第32711351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49位点,其位于6号染色体第8633342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50位点,其位于6号染色体第15134822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51位点,其位于7号染色体第1604239bp处,变异类型为a/c;第52位点,其位于7号染色体第4649920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53位点,其位于7号染色体第24674969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54位点,其位于7号染色体第26670200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55位点,其位于7号染色体第31254686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56位点,其位于7号染色体第32244592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57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12035697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58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16737377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59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20142748bp处,变异类型为c/a;第60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24131867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61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25963400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62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26626811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63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30487362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64位点,其位于8号染色体第31339022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65位点,其位于9号染色体第3731164bp处,变异类型为c/g;第66位点,其位于9号染色体第19858161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67位点,其位于9号染色体第19882512bp处,变异类型为c/g;第68位点,其位于9号染色体第31085651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69位点,其位于10号染色体第32135357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70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6755607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71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6846610bp处,变异类型为a/t;第72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14268737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73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19028655bp处,变异类型为a/c;第74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22012737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75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28148373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76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28572323bp处,变异类型为g/c;第77位点,其位于11号染色体第29066153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78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4515625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79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7165484bp处,变异类型为c/t;第80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11015330bp处,变异类型为c/g;第81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19809428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82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25952010bp处,变异类型为g/a;第83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28754729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84位点,其位于12号染色体第28935367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85位点,其位于13号染色体第1242043bp处,变异类型为a/g;第86位点,其位于13号染色体第8915121bp处,变异类型为a/t;第87位点,其位于13号染色体第9717661bp处,变异类型为t/c;第88位点,其位于13号染色体第15957404bp处,变异类型为g/c;第89位点,其位于13号染色体第24952068bp处,变异类型为c/t;

9、第90位点,其位于14号染色体第2964985bp处,变异类型为c/g;

10、第91位点,其位于14号染色体第11036295bp处,变异类型为g/a;

11、第92位点,其位于14号染色体第12556155bp处,变异类型为t/c;

12、第93位点,其位于14号染色体第15853622bp处,变异类型为a/c;

13、第94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4969146bp处,变异类型为g/a;

14、第95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9284099bp处,变异类型为c/g;

15、第96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12769037bp处,变异类型为a/c;

16、第97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22143654bp处,变异类型为c/t;

17、第98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23482593bp处,变异类型为a/c;

18、第99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26167572bp处,变异类型为t/c;

19、第100位点,其位于15号染色体第26961651bp处,变异类型为t/c。

20、一种荔枝dna指纹图谱,利用所述的snp位点组合构建而成。

21、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snp位点组合在构建荔枝dna指纹图谱中的应用,以及在荔枝种质资源分类鉴定方面的应用。

22、另一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snp位点组合鉴定荔枝种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1)提取荔枝样品dna;

24、(2)对荔枝样品dna中的snp位点进行检测;

25、(3)根据snp位点的检查结果,进行基因分型,鉴定荔枝的品种。

26、进一步的,所述荔枝样品为荔枝新鲜叶片。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8、(1)本发明基于荔枝重测序获得的snp位点组合,可用于构建荔枝snp指纹图谱和荔枝品种的快速鉴定。本发明提供专属于该荔枝品种全新的身份信息,可有效辨别个体真实性,追溯个体来源。

29、(2)本发明利用snp位点组合,有效构建荔枝snp指纹图谱,建立荔枝的分子身份证,只需要对待测样本进行相应的检测并与指纹图谱库比对,即可鉴定待测样本的来源分类,判断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测量品种间遗传距离。本发明获得的荔枝snp指纹图谱对荔枝品种鉴定的准确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