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7238发布日期:2023-02-14 15:1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摇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


背景技术:

2.恒温培养摇床具有不锈钢万用夹具、数显控温、无级调速和良好的热循环功能,是一种多用途的生化器,是植物、生物、微生物、遗传、病毒、环保、医学等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作精密培养制备不可缺少的实验室设备,适用于各大中院校、油化工、卫生防疫、环境监测等科研部门作生物、生化、细胞、菌种等各种液态、固态化合物的振荡培养。
3.现有恒温培养摇床主要由一组驱动机构及一个控制系统组成,并由偏心机构牵拉摇床做周转运动。目前最常用的是周转式摇床和往复式摇床两种:周转式摇床是容器随摇床在水平面上旋转振摇,可以带动培养物围绕着容器内壁平稳转动,传氧速率较好,功率消耗小;往复式摇床是容器随摇床在水平面上往返振摇,往复式摇床进行振荡培养时,培养物被前后抛掷,引起较为激烈的搅拌和冲击,从而可以使培养物获得更高的氧供应。
4.但是上述两种摇床对菌种进行振荡培养时,振荡过程中下端的菌种受上侧菌种影响以及水平振荡影响,下侧菌种难以脱离培养瓶底部,只能使上侧的菌种暴露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接触;特别是低频振荡时,菌种摆动幅度小,菌种接受的空气需要先在菌种之间传递,然后才能对底部未接触空气的菌种进行供氧;另外,由于周转式摇床和往复式摇床等水平驱动的工作原理性问题,因此两者均无法直接带动菌种上下振荡,从而无法使菌种腾空并直接对底部菌种进行供氧,因此需要长时间振荡才能实现氧气与菌种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可以带动菌种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同时实现菌种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菌种斜向上移或斜上下移,菌种斜向上移到一端并要反向移动时,底部的菌种在惯性作用下可以脱离培养瓶底部,此时菌种可以冲击培养瓶内壁,并沿培养瓶内部扩散,使更多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同时对更多菌种进行供氧操作,从而实现底部菌种的腾空和直接供氧,可以缩短振荡时间,并使菌种与氧气充分混合,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瓶的托盘,所述培养箱的内腔底部设有驱动托盘做往复运动的偏心机构,所述培养箱内腔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使托盘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导向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盘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固定培养瓶的夹具。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托盘的两端均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伸缩端设有限位环,所述培养箱与限位环对应的内壁上设有竖杆,且限位环活动套设在竖杆上,所述限位环与导向板在培养箱内腔交叉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安装在培养箱内腔底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上表面设有偏心柱,所述偏心柱的侧面转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偏心柱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托盘底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凹槽,所述托盘与凹槽对应的底部设有凸起。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和凸起均为等腰梯形结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的底部转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辊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伺服电机可以通过驱动盘带动偏心柱做圆周运动,偏心柱做圆周运动时通过连接杆推动伸缩杆做往复运动,伸缩杆通过托盘带动培养瓶做往复运动,便于菌种的振荡和供氧操作。
16.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托盘做往复运动时带动凸起做往复运动,当凸起与凹槽循环卡接和分离,且凸起从凹槽中移出时,凸起上移,凸起通过托盘带动培养瓶上移,培养瓶带动菌种上移;且凸起进入到凹槽中时,菌种下移,从而使菌种斜向上移动或斜向下移动,有助于菌种从培养瓶底部脱离,使底部的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可以增大供氧效果。
17.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培养瓶带动菌种移动到一端并要反向移动时,培养瓶底部的菌种能够脱离培养瓶底部,然后菌种冲击培养瓶内壁,并沿培养瓶内部扩散,从而使更多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同时对更多菌种进行供氧操作。
18.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可以带动菌种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同时实现菌种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菌种斜向上移或斜上下移,菌种斜向上移到一端并要反向移动时,底部的菌种在惯性作用下可以脱离培养瓶底部,此时菌种可以冲击培养瓶内壁,并沿培养瓶内部扩散,使更多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同时对更多菌种进行供氧操作,从而实现底部菌种的腾空和直接供氧,可以缩短振荡时间,并使菌种与氧气充分混合,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环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托盘与导向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培养箱、2托盘、3伺服电机、31驱动盘、32偏心柱、33连接板、34伸缩杆、4伸缩柱、41限位环、42滚珠、5竖杆、6导向板、61凹槽、7凸起、71辊轴。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菌种培育的摇床,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瓶的托盘2,培养箱1的内腔底部设有驱动托盘2做往复运动的偏心机构,偏心机构可以带动托盘2做水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培养瓶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
28.培养箱1内腔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使托盘2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上下移动的导向板6,导向板6可以对托盘2进行导向,从而使托盘2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上下移动,使盘培养瓶和菌种呈斜向上或斜向下的方向移动。
29.优选的,托盘2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固定培养瓶的夹具,夹具由多片金属片组成的上窄下宽的锥型状,锥形状外侧面为勾状,勾状内部套设有环形的弹簧,弹簧卡接在勾状内部,并使金属片对锥型培养瓶进行挤压固定。
30.优选的,托盘2的两端均设有伸缩柱4,伸缩柱4的伸缩端设有限位环41,培养箱1与限位环41对应的内壁上设有竖杆5,且限位环41活动套设在竖杆5上,限位环41与导向板6在培养箱1内腔交叉设置;以图2为例,限位环41在托盘2的左右两侧,导向板6在托盘2的前后两侧,托盘2上下移动时通过伸缩柱4带动限位环41在竖杆5上移动;并且托盘2水平运动时,可以带动伸缩柱4伸缩。
31.优选的,限位环41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42,将静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限位环41与竖杆5之间的摩擦。
32.优选的,偏心机构包括安装在培养箱1内腔底部的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盘31,驱动盘31的上表面设有偏心柱32,偏心柱32的侧面转动设置有连接板33,连接板33远离偏心柱3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伸缩杆34,且伸缩杆34的伸缩端与托盘2底部连接,伺服电机3可以通过驱动盘31带动偏心柱32做圆周运动,偏心柱32做圆周运动时通过连接杆32推动伸缩杆34做往复运动,伸缩杆34通过托盘2带动培养瓶做往复运动,便于菌种的振荡和供氧操作。
33.托盘2上移时带动伸缩杆34伸长,托盘2下移时,带动伸缩杆34缩短。
34.偏心柱32和伸缩杆34的固定端均通过轴承与连接板33转动连接,减小二者与连接板33之间的摩擦。
35.优选的,导向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凹槽61,托盘2与凹槽61对应的底部设有凸起7,当凸起7从凹槽61中移出,托盘2带动培养瓶上移;当凸起7进入到凹槽61中,托盘2带动培养瓶下移。
36.优选的,凹槽61和凸起7均为等腰梯形结构,托盘2做往复运动时带动凸起7做往复运动,当凸起7与凹槽61循环卡接和分离,且凸起7从凹槽61中移出时,凸起7上移,凸起7通过托盘2带动培养瓶上移,培养瓶带动菌种上移;且凸起7进入到凹槽61中时,菌种下移,从而使菌种斜向上移动或斜向下移动,有助于菌种从培养瓶底部脱离,使底部的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可以增大供氧效果。
37.优选的,凸起7的底部转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辊轴71,可以减小凸起7与导向板6之间的摩擦。
38.培养瓶带动菌种移动到一端并要反向移动时,培养瓶底部的菌种能够脱离培养瓶底部,然后菌种冲击培养瓶内壁,并沿培养瓶内部扩散,从而使更多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同时对更多菌种进行供氧操作。
39.培养箱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恒温摇床培养箱,产品型号可以为丙林bly-20th、bly-50th、bly-80th,可以对菌种进行恒温培养,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托盘2、偏心机构和导向板等完整配套的振荡组件代替现有技术中恒温摇床培养箱内部的偏心振荡机构,从而使培养瓶在水平振荡的同时可以上下振荡。
40.伺服电机3与培养箱1上的控制器电连接,培养箱1上的控制器可以对伺服电机3的工作状态和转速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培养箱1和伺服电机3等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电子元件,其工作方式及电路结构均为公知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41.在使用时:
42.1、将培养有菌种的培养瓶通过夹具固定到托盘2上,关闭培养箱1的箱盖;
43.2、通过培养箱1的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3按一定速度转动,伺服电机3通过驱动盘31带动偏心柱32做圆周运动,偏心柱32做圆周运动时通过连接杆32推动伸缩杆34做往复运动,伸缩杆34通过托盘2带动培养瓶做往复运动;
44.3、且托盘2做往复运动时带动凸起7做往复运动,当凸起7从凹槽61中移出时,凸起7上移,凸起7通过托盘2带动培养瓶上移;
45.31、由上述可知,凸起7从导向板6上进入到凹槽61内部时,培养瓶下移,因此,培养瓶在左右往复运动的同时进行上下往复移动;
46.4、以图2为参考,设定凸起7与凹槽61卡接时为初始位置,设定培养瓶先向左运动并上移,培养品运动周期方向为:初始位置—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初始位置—左上,并依次循环;
47.5、菌种瓶移动到两端位置时:
48.51、向左上移动,并且培养瓶移动到最左侧时;向右上移动,并且培养瓶移动到最右侧时;
49.52、培养瓶瞬时静止,菌种在惯性作用下依然向左上或右上移动,此时培养瓶底部的菌种能够脱离培养瓶底部,然后菌种冲击培养瓶内壁,并沿培养瓶内部扩散,从而使更多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同时对更多菌种进行供氧;
50.6、培养瓶从左上—右下—右上、以及从右上—左下—左上的移动过程中,培养瓶带动菌种上下颠簸并多次接触空气,从而使菌种与氧气充分混合,短时间的振荡即可使菌种获得更高的供氧,并使氧气与菌种充分混合。
51.本实用新型可以带动菌种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同时实现菌种的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菌种斜向上移或斜上下移,菌种斜向上移到一端并要反向移动时,底部的菌种在惯性作用下可以脱离培养瓶底部,此时菌种可以冲击培养瓶内壁,并沿培养瓶内部扩散,使更多菌种直接与空气接触,能够同时对更多菌种进行供氧操作,从而实现底部菌种的腾空和直接供氧,可以缩短振荡时间,并使菌种与氧气充分混合,使用方便。
52.本实用新型中未公开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材料及工作原理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