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9402发布日期:2023-03-24 19:5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雨生红球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以玻璃管为主的光生物反应器是雨生红球藻养殖的必要设备,在雨生红球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二氧化碳等的需求不同,为了控制光生物反应器内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光生物反应器需与混合罐配合使用,养殖液在光生物反应器和混合罐之间循环,通过调节混合罐内养殖液的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控制光生物反应器内雨生红球藻的生长条件。
3.雨生红球藻完成一个养殖周期后,对光生物反应器进行清洗消毒后,向光生物反应器内输入新的藻液进入下一个养殖周期,在不同的光生物反应器内,雨生红球藻的生长繁殖阶段不同,对二氧化碳和温度等的需求不同,因此,一套光生物反应器需单独配一个混合罐,每个混合罐再配备对应的操作平台、二氧化碳管、空气管、供电线路等,且每套反应设备都需要有对应的冷凝水管、污水管、操作控制阀门等,所需管道较多,管路布置复杂,对于规模化养殖,管路错综复杂,存在管路布置成本高、工作环境差、在操作时容易造成判断失误等问题,且在对不同装置操作时,需爬上爬下,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系统,可降低管路布置成本和操作难度,改善现场作业环境,特别适用于规模化雨生红球藻养殖需求,且能实现生产区域内雨水与生产区域外雨水的单独分离,降低污水处理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备注:在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时,以附图显示的方位为准采用了左右等方位名词,该描述手段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采用的一种描述手段,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受这些方位名词的限制。
7.所述的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系统包括光生物反应器、混合罐、操作平台、空气总管、二氧化碳总管、绿藻转移总管、内雨水沟、外雨水沟;所述光生物反应器并排设置,所述操作平台沿光生物反应器纵向设置在光生物反应器的右侧,操作平台设有扶梯;所述混合罐固定在操作平台上,且每个光生物反应器与其所对应的混合罐同排布置;所述空气总管、二氧化碳总管、绿藻转移总管分别设有与各混合罐连通的支管,且支管上设有控制阀和流量计;所述内雨水沟与操作平台同向设置在光生物反应器与操作平台之间;所述外雨水沟设置在操作平台的右侧;在操作平台的右侧地面上设有挡水墙,挡水墙与外雨水沟之间的路面左高右低。
8.作为优选,内雨水沟为阶梯状,包括底沟和台阶沟;台阶沟上铺设有供水总管、冷凝水供水总管、藻液收获管;底沟的两侧沟壁上设有管架,管架上铺设有冷凝水回收总管和
污水管;所述冷凝水供水总管分别设有带阀门的支管与各光生物反应器的冷凝水管连通;所述供水总管分别通过带阀门的支管与各混合罐连通;各光生物反应器分别设有带阀门的管线与藻液收获管连通。
9.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平台的平台下方设有六个瓷瓶架,沿瓷瓶架铺设电缆;操作平台的平台下方还设有电控柜,每个光生物反应器对应一个电控柜,每个电控柜通过支线与总电缆连接,混合罐与光生物反应器之间设有循环泵,电控柜与循环泵控制连接。
10.作为优选,每个混合罐底部地面均设有凹陷区,在凹陷区内设有连通至污水管的地漏。
11.作为优选,各光生物反应器下均设有冷凝水收集斜板,所述收集斜板的下缘设有与接收槽,各光生物反应器的接水槽连通至冷凝水回收总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光生物反应器并排设置,并在旁侧设置纵向设置的操作平台,将混合罐均设置在操作平台上,并使每个混合罐与其对应的光生物反应器同排设置,可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多个光生物反应器的阀门切换操作,避免爬上爬下提高作业效率,且在操作光生物反应器与混合罐连接管线上控制阀门、操作泵时,可直接根据混合罐的位置判断出各光生物反应器对应的混合罐,避免操作失误。
14.通过设置沿光生物反应器纵向设置的操作平台以及内雨水沟,可将空气总管、二氧化碳总管、绿藻转移总管、冷凝水总管等沿着光生物反应器规范布置,并通过支管实现以上各总管与光生物反应器的连接,管道布置规范、有序,不易出现操作失误,且节约了管道布置数量。
15.由于生产区域难免会存在泄露,通过设置内雨水沟、外雨水沟和挡水墙,在实现用雨水沟收集雨水的同时,将生产区域的雨水与生产区域外的雨水分别回收,可在生产区域内雨水被污染需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下,降低污水处理量。
16.通过在混合罐对应的底面上设置凹陷区,并在凹陷区设置连通至污水管的地漏,可将操作混合罐时泄露的物料及时疏通至污水管,避免底面污染。
17.通过将内雨水沟设置为阶梯状,不仅可以沿着内雨水沟的台阶沟铺设管道,且形成供水管(冷凝水供水总管、供水总管)与冷凝水回收总管和污水管分别设置,可通过管道设置位置分辨管道,更容易判断管道,避免操作失误。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平台横向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水收集斜板布置结构侧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水收集斜板布置结构正视图;
23.备注:光生物反应器与混合罐之间连接管线、以及各总管与支管之间的连接管线均为常规连接,附图中省略;
24.图中,1-光生物反应器、2-混合罐、3-操作平台、4-空气总管、5-二氧化碳总管、6-绿藻转移总管、7-挡水墙、8-外雨水沟、9-扶梯、10-底沟、11-台阶沟、12-供水总管、13-冷凝
水供水总管、14-藻液收获管、15-冷凝水回收总管、16-瓷瓶架、17-电控柜、18-凹陷区、19-地漏、20-冷凝水收集斜板、21-接水槽、22-地面、23-外墙、24-污水管、25-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26.如图1-5所示,所述的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系统包括光生物反应器1、混合罐2、操作平台3、空气总管4、二氧化碳总管5、绿藻转移总管6、内雨水沟、外雨水沟8。
27.光生物反应器1并排设置,操作平台3沿光生物反应器1纵向设置在光生物反应器1的右侧,操作平台3的设有扶梯9,操作平台3的两侧设有护栏25。混合罐2均固定在操作平台3上,且每个光生物反应器1与其所对应的混合罐2同排布置,如此,在布置光生物反应器1与其对应的混合罐2时,可使二者连接管线距离最短,且连接管线与设备同排,在进行阀门切换等操作时,能根据位置准确判断,不易出现操作失误。
28.护栏25的外侧设有支架,空气总管4、二氧化碳总管5、绿藻转移总管6沿操作平台3铺设,且铺设在护栏25的外侧支架上,在需要操作管道阀门时,人站在操作平台3上,即可操作护栏25外的阀门,护栏25对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空气总管4、二氧化碳总管5和绿藻转移总管6分别设有与各混合罐2连通的支管,且支管上设有控制阀和流量计。空气总管4、二氧化碳总管5分别与各混合罐2通过支管连接,为各混合罐2提供光生物反应器1所需的二氧化碳及空气。空气的作用主要是稀释二氧化碳,根据雨生红球藻不同生长阶段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需求,用空气稀释调整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往各混合罐2的二氧化碳支管和空气支管上分别设有流量控制计,通过流量控制计控制二氧化碳和空气的量及比例。
29.绿藻转移总管6分别与各混合罐2通过支管连接,在雨生红球藻完成一个养殖周期并对管道清洗完成后,通过支管向对应的混合罐2内输入绿藻,开始新一周期的养殖。为了便于操作,各光生物反应器1的支管与其同排,同样起到防止操作失误的作用。
30.内雨水沟与操作平台3同向设置在光生物反应器1与操作平台3之间,外雨水沟8设置在操作平台3的右侧。在操作平台3的右侧地面上设有挡水墙7,通过设置内雨水沟、外雨水沟8和挡水墙7,在实现用雨水沟收集雨水的同时,将生产区域的雨水与生产区域外的雨水分别回收,可在生产区域内雨水被污染需进行污水处理的情况下,降低污水处理量,挡水墙7与外雨水沟8之间的路面左高右低,加快雨水收集速度。
31.内雨水沟为阶梯状,包括底沟10和台阶沟11,台阶沟11上铺设有供水总管12、冷凝水供水总管13、藻液收获管14。底沟10的两侧沟壁上分别设有管架,管架上铺设有冷凝水回收总管15和污水管24。冷凝水供水总管15分别设有带阀门的支管与各光生物反应器1的喷淋管连通,冷凝水供水总管13中输送的水为软水,主要是用来对光生物反应器喷淋降温,降温后的冷凝水通过光生物反应器1下方设置的冷凝水收集斜板20收集,并进入接水槽21,由各接水槽21汇入冷凝水回收总管15。各生物反应器1分别与藻液收获管14连通,在雨生红球藻完成一个养殖周期后,通过藻液收获管14收集红球藻。供水总管12分别设有支管与各混合罐2连接,用于在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对光生物反应器1洗涤消毒。污水管24也与各光生物反应器1连接,用于将清洗光生物反应器1后的清洗水排放。
32.通过设置台阶状内雨水沟,在收集雨水的同时,可以沿着内雨水沟铺设管道,台阶
状结构,可通过管道设置位置快速分辨管道,更容易判断管道,避免操作失误。将冷凝水回收总管15和污水管24铺设在底沟10的侧壁上,形成高度差,更有利于冷凝水的回收和污水的排放。冷凝水回收总管15和污水管24均设有一定坡度,如此使冷凝水和污水不需要泵输送即可从高处输送至较低的冷凝水收集池或污水收集池。作为优先方案,内雨水沟也设置有坡度,且坡度方向与冷凝水回收总管15和污水管24的坡度一致。
33.操作平台3的平台下方设有瓷瓶架16,沿操作平台3每隔四米设置一个瓷瓶架16,沿瓷瓶架16铺设总电缆,雨生红球藻电器所用电压为380v,共铺设三根火线、两根零线和一根底线,五根电缆通过瓷瓶架16沿操作平台3铺设。操作平台3的平台下方还设有电控柜17,每个光生物反应器1对应配置一个电控柜17,每个电控柜17通过支线与总电缆连接,混合罐2与光生物反应器1之间设有循环泵,电控柜17与循环泵控制连接。
34.每个混合罐2底部地面均设有凹陷区18,凹陷区18为方形或圆形,与四周地面低2-5cm,在凹陷区18内设有连通至污水管24的地漏19。在雨生红球藻养殖过程中,通过循环泵,实现藻液、清洗水等在光生物反应器1与混合罐2之间循环。藻液所需的二氧化碳、空气也是通过混合罐2向光生物反应器1内补给,因此混合罐2是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区域,通过设置凹陷区18和地漏19,可以将操作过程中混合罐2周围泄露的物料导入污水管25收集。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