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医学试验用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33516515发布日期:2023-03-22 06: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医学试验用培养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生物医学试验用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及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在生物医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教学,都需要用到培养皿。然而现有的培养皿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盖体一般为直接扣在皿体上方,在打开培养皿或转移培养皿时,培养皿容易从手中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医学试验用培养装置,具备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培养皿不便于拿持使用的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医学试验用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底盘,所述培养底盘的中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向上凸起的转动框,所述转动框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捏持耳,培养盖,所述培养盖内壁中央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的内径与转动框的外径相适配;两个锁定组件,两个所述锁定组件以培养盖的直径为对称轴安装在培养盖的两侧。
5.上述技术方案设计,通过在培养底盘设置的转动框以及捏持耳,在单独拿持培养底盘时,可以通过捏持耳来拿持,培养盖则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锁定组件拿起,因此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便于拿持使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底盘顶部的边沿开设有盖合槽,所述盖合槽靠近中央的边沿与培养盖的内径相适配,所述盖合槽的内壁与培养盖的内壁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螺纹,所述对接管的内壁以及转动框的表面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二螺纹。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培养底盘与培养盖之间的连接,从而便于培养盖和培养底盘合起来后的拿持,即避免在整体转移时,培养底盘与培养盖脱离的情况发生。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捏持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末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内侧通过发条铰链与培养盖的顶部边沿铰接,所述弧形板为向培养盖中央弯曲;所述培养盖表面的底部边沿开设有与弧形板相适配的契合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板为远离培养盖的弧形设计并形成有指槽,所述指槽的内壁设有防滑纹。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起到了便于使锁定组件转动的作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盖靠近锁定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锁定组件转动范围的限位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盖的顶部中央镶嵌有纸质的书写片,所述书写片的直径小于对接管的直径。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以便于学员在该装置上利用不同笔书写名字,从而进一步的便于使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盖的顶部开设有与放置板相适配的放置槽。
16.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以便于若干该装置的堆叠放置,避免出现现有培养皿堆叠放置时,位于上方的培养皿容易掉落的情况发生。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培养底盘设置的转动框以及捏持耳,在单独拿持培养底盘时,可以通过捏持耳来拿持,培养盖则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锁定组件拿起,因此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便于拿持使用。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盖合槽与培养盖之间的第一螺纹以及对接管与转动框之间的第二螺纹,进一步增强了培养底盘与培养盖之间的连接,从而便于培养盖和培养底盘合起来后的拿持,即避免在整体转移时,培养底盘与培养盖脱离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锁定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培养底盘;2、安装孔;3、转动框;4、捏持耳;5、培养盖;6、契合槽;、第一螺纹;8、锁定组件;81、转动板;82、捏持板;83、指槽;84、弧形板;85、放置板;9、盖合槽;10、对接管;11、书写片;12、限位块;13、放置槽;14、第二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医学试验用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底盘1,培养底盘1的中央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向上凸起的转动框3,转动框3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捏持耳4,培养盖5,培养盖5内壁中央竖直向下固定连接有对接管10,对接管10的内径与转动框3的外径相适配;两个锁定组件8,两个锁定组件8以培养盖5的直径为对称轴安装在培养盖5的两侧,通过在培养底盘1设置的转动框3以及捏持耳4,在单独拿持培养底盘1时,可以通过捏持耳4来拿持,培养盖5则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锁定组件8拿起,因此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便于拿持使用。
28.培养底盘1顶部的边沿开设有盖合槽9,盖合槽9靠近中央的边沿与培养盖5的内径相适配,盖合槽9的内壁与培养盖5的内壁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一螺纹7,对接管10的内壁以及转动框3的表面设有相互适配的第二螺纹14,进一步增强了培养底盘1与培养盖5之间的连接,从而便于培养盖5和培养底盘1合起来后的拿持,即避免在整体转移时,培养底盘1与培养盖5脱离的情况发生。
29.锁定组件8包括有转动板81,转动板8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捏持板82,转动板8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84,弧形板84的末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放置板85。
30.转动板81的顶部内侧通过发条铰链与培养盖5的顶部边沿铰接,弧形板84为向培养盖5中央弯曲;培养盖5表面的底部边沿开设有与弧形板84相适配的契合槽6。
31.转动板81为远离培养盖5的弧形设计并形成有指槽83,指槽83的内壁设有防滑纹,起到了便于使锁定组件8转动的作用。
32.培养盖5靠近锁定组件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限制锁定组件8转动范围的限位块12。
33.培养盖5的顶部中央镶嵌有纸质的书写片11,书写片11的直径小于对接管10的直径,可以便于学员在该装置上利用不同笔书写名字,从而进一步的便于使用。
34.培养盖5的顶部开设有与放置板85相适配的放置槽13,可以便于若干该装置的堆叠放置,避免出现现有培养皿堆叠放置时,位于上方的培养皿容易掉落的情况发生。
3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36.若需要打开该装置,先需要捏持锁定组件8中的两个捏持板82,从而使锁定组件8携带弧形板84以及放置板85以铰链为旋转点转动,即弧形板84会从培养底盘1上的契合槽6中转出,从而解除对培养盖5转动的限制;
37.然后另一只手通过捏持耳4捏持培养底盘1,再通过锁定组件8使培养盖5转动,即能使培养盖5与培养底盘1脱离,即打开使用该装置时,可以便于拿持培养盖5以及培养底盘1;
38.在整体转移该装置时,因培养盖5与培养底盘1的螺纹连接以及与培养盖5连接的锁定组件8扣在培养底盘1的契合槽6中,即在需要整体转移该装置时,可以避免培养底盘1与培养盖5脱离的情况发生。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