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改性PVC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5494发布日期:2023-07-25 21:5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pvc膜,具体地,涉及一种阻燃改性pvc膜。


背景技术:

1、聚氯乙烯(pvc)是一种以氯乙烯为单体的线性高分子材料,是世界第二大通用塑料。pvc在建筑业、日用品、地板、电缆、皮革、薄膜、纤维等行业可见其身影,应用较为广泛。但是pvc为脆性材料,这限制了纯pvc塑料在薄膜领域的应用。在脆性pvc制品中添加增塑剂,可以使得pvc更易于加工成型,在薄膜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2、虽然pvc树脂的氯含量大于50%,本身不能燃烧,但是大多数pvc制品都具有可燃性,尤其是pvc软制品,这是由于其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大量不具阻燃性能的增塑剂,例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己二酸二辛酯(doa)和四戊酸季戊四醇酯(pevalen)等。而将pvc膜用于墙纸、电热膜、印刷材料保护层、沥青防水卷材等领域时,考虑到使用安全性,需要提升膜的阻燃性能。添加阻燃剂是解决pvc膜阻燃性能的常见方法,常见的pvc阻燃剂为含磷阻燃增塑剂、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硼酸锌等。

3、例如公开号为cn10663352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软质透明pvc阻燃薄膜的制备方法,阻燃增塑剂为三(1-氯-2-丙基)磷酸酯,然而该薄膜的氧指数为30%左右。该专利中添加的三(1-氯-2-丙基)磷酸酯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pvc膜的阻燃性能,但是存在如下缺陷:1、三(1-氯-2-丙基)磷酸酯与pvc基体的相容性较差,难以分散均匀;2、三(1-氯-2-丙基)磷酸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3、三(1-氯-2-丙基)磷酸酯属于p系阻燃,阻燃机制单一,阻燃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阻燃改性pvc膜。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阻燃改性pvc膜,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pvc树脂100份、增塑剂50-60份、阻燃剂10-14份、改性氢氧化镁4-6份、热稳定剂2-3份;

4、所述pvc膜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5、在高速混合机中加入pvc树脂、增塑剂、阻燃剂、改性氢氧化镁和热稳定剂,高速混合至料温达到95-105℃后排料至行星混合机,控制行星混合机的温度在140-160℃使pvc塑化均匀后进入开放式炼塑机中,开炼机的物料通过单螺杆过滤机过滤杂质后直接上料到压延机(压延机的操作温度控制在165-175℃之间),通过压延、冷却、卷取,得到pvc膜。

6、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为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a(己二酸二辛酯)和totm(偏苯三酸三辛酯)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7、进一步地,所述热稳定剂为硬脂酸钙、硬脂酸钡和硬脂酸锌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8、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氢氧化镁为经过硅烷偶联剂kh902或kh550表面处理后的纳米氢氧化镁;通过硅烷偶联剂kh902或kh550对纳米氢氧化镁进行处理,一方面改善纳米氢氧化镁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促进分散;另一方面,在纳米氢氧化镁表面接枝偶联剂分子,从而引入-nh2,为改性氢氧化镁与阻燃剂产生化学作用奠定反应位点。

9、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0、s1、在三颈瓶中将2-氨基-1,3-丙二醇溶于甲醇中,并加入三乙胺作为催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再将二碳酸二叔丁酯溶于乙醚中,由恒压滴液漏斗逐滴滴入三颈瓶中,在2-3℃条件下搅拌反应10h,加入水和乙醚,萃取,取乙醚相,旋转蒸发除去乙醚,最后用二氯甲烷和乙醚的混合液(二氯甲烷和乙醚的体积比1:1)进行重结晶提纯,得到中间体1;2-氨基-1,3-丙二醇、三乙胺和二碳酸二叔丁酯的用量之比为9.1g:13ml:21.8g;

11、通过二碳酸二叔丁酯与-nh2的反应,对2-氨基-1,3-丙二醇分子上的-nh2通过叔丁基(boc)进行保护,得到中间体1;

12、

13、s2、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管的三口烧瓶中,持续通入氮气10min后(对烧瓶内的空气进行置换),加入六氯环三磷腈、二氧六环和n,n-二甲基苯胺,搅拌溶解均匀,然后滴加中间体1的二氧六环溶液,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不高于40℃,滴完后升温至100℃,保温反应15h,再降温至30℃以下,抽滤除去生成的n,n-二甲基苯胺盐酸盐,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二氧六环,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分出下层有机相,然后加入乙酸乙酯,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抽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得中间体2;六氯环三磷腈、n,n-二甲基苯胺、中间体1的用量之比为10.4g:21.8g:17.2g;

14、将中间体2与thf(四氢呋喃)的氯化氢饱和液按照固液比1g:8-10ml混合,室温下搅拌5h,过滤,滤饼用乙醚淋洗,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体3;

15、六氯环三磷腈与中间体1发生取代、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2,中间体2在酸性条件下脱去boc保护基团,得到-nh2,获得中间体3,过程如下所示:

16、

17、将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油酸、乙醚和乙酸乙酯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进行保护,搅拌溶解均匀后,将中间体3、三乙胺加入到体系中,并在室温以及n2保护下搅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乙醚和乙酸乙酯),将去离子水加入到产物中,混合均匀,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取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经减压旋蒸除去乙酸乙酯,得到中间体4;dic、油酸、中间体3、三乙胺的用量比为11.9g:25.4g:12.1g:9.1g;

18、在dic和三乙胺的作用下,油酸分子上的-cooh与中间体3分子上的-nh2发生酰胺化反应,通过控制二者的摩尔比为3:1,得到中间体4,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19、

20、

21、s4、在带有搅拌装置的四口烧瓶中加入中间体4、aibn(偶氮二异丁腈)和乙酸乙酯,搅拌溶解均匀并维持体系的温度在70℃,采用恒压滴液漏斗将巯基丙酸缓慢滴入烧瓶中,滴加完成后,于70℃恒温条件下搅拌反应4h,反应结束后,减压旋蒸除去大部分乙酸乙酯后,加入冷甲醇,析出沉淀,过滤,并用冷甲醇多次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得到阻燃剂;中间体4、巯基丙酸、aibn的用量之比为35.9g:9.6g:1.3g;

22、中间体4分子上的不饱和碳碳双键与巯基丙酸分子上的巯基发生反应,得到阻燃剂,阻燃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23、

24、得到的阻燃剂分子量较大(超过1500),且中心处为多个六元环结构,六元环本身稳定性高、刚性大,多个六元环中电子云的叠加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稳定性,因此,阻燃剂分子具备极高的稳定性,且难以迁移和渗出,具备持久阻燃的效果;阻燃剂分子含有p、n、s等多种阻燃有效成分,属于p-n-s协效阻燃成分,能够从多种机制(气相、凝聚相等)发挥协同阻燃效果,因此,阻燃剂分子本身具备多效且高效的阻燃性能;另外,阻燃剂分子上还含有呈树脂状分布的长脂肪碳链(c16长链),其不仅与pvc基体具备良好的相容性,从而促进阻燃剂的分散,且长脂肪碳链具备极高的柔韧性,能够穿插入pvc的分子链之间,削弱pvc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降低pvc分子链之间的缠结,进而起到辅助增韧的效果,与主增韧剂起协同作用,使pvc膜具备良好的韧性;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的是,阻燃剂分子上含有-cooh功能基团,其与改性氢氧化镁表面接枝的偶联剂上的端-nh2具备极高的反应活性,使得阻燃剂能与改性氢氧化镁产生化学作用,阻燃剂能促进改性氢氧化镁在pvc膜中的均匀分散,改性氢氧化镁能够提升阻燃剂的锚固作用,且氢氧化镁属于无机阻燃成分,与阻燃剂(有机阻燃成分)也能起到协同作用,赋予pvc膜高效持久的阻燃性能。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6、本发明通过阻燃剂和改性氢氧化镁对pvc膜进行协效阻燃,阻燃剂本身属于p-n-s协效阻燃成分,具备多效阻燃机制,且阻燃剂分子上含有-cooh功能基团,其与改性氢氧化镁表面接枝的-nh2具备极高的反应活性,使得阻燃剂能与改性氢氧化镁产生化学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果,赋予pvc膜高效持久的阻燃性能;另外,该阻燃剂能作为辅助增塑剂,与主增塑剂共同作用,提高增韧效果,提升pvc膜的韧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