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状材料相互交织而成,其内部具有三维网络结构,所述纤维状材料的表面通过沉淀助剂附着有多孔粉体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声学增强复合材料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纤维状材料的绝干质量占比为19.50-85.95%,所述多孔粉体材料的绝干质量占比为14.0-80.0%,所述沉淀助剂的绝干质量占比为0.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材料的直径或宽度范围为8-70μm,长径比范围为8-5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材料包括有机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纤维包括亲水性天然纤维和化学合成纤维,其中,亲水性天然纤维和化学合成纤维的绝干质量比为100-80:0-20,优选为100-95: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合成纤维包括未经亲水改性的化学合成纤维和/或对未经亲水改性的化学合成纤维进行亲水改性得到的亲水改性化学合成纤维,优选为亲水改性化学合成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合成纤维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扁平状或异形形状,其中异形形状包括十字结构、皮芯结构、三角形结构、三叶草结构、王字结构、y形结构或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及细菌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其中,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及细菌纤维的绝干质量比为100-60:0-30:0-10,优选为100-85:0-10: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包括细类植物纤维和/或粗类植物纤维,其中,细类植物纤维的直径或宽度范围为大于等于8μm且小于30μm,粗类植物纤维的直径或宽度范围为30-7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的长径比为8-150。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为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得的纤维状材料,其中所述天然植物包括针叶木、阔叶木、麻、竹、稻草、甘蔗渣、芦苇及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醋酸纤维、铜氨纤维及天丝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纤维包括以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物质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由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微生物包括醋酸菌属、土壤杆菌属、根瘤菌属或八叠球菌属。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粉体材料包括沸石分子筛、活性二氧化硅、活性炭、表面多孔的碳酸钙、表面多孔的硅酸钙、氧化铝、水凝胶、气凝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沸石分子筛的粒径为0.5-10μm,包含孔径为0.3-0.7nm的微孔以及孔径为10-30nm的介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沸石分子筛包括mfi结构分子筛、fer结构分子筛、cha结构分子筛、mel结构分子筛、ton结构分子筛及mtt结构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助剂包括聚丙烯酰胺、淀粉、聚乙烯亚胺、聚酰亚胺及瓜尔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增强复合材料的克重范围为50-1200g/m2。
1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增强复合材料的形状包括片状、块状或不规则形状。
20.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声学增强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21.一种扬声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声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外壳,所述一个或多个声学传感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外壳组合形成扬声器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后腔中装配有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扬声器后腔中装配有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声学增强复合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智能手机、tws耳机、头戴式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vr设备、ar设备、平板电脑或轻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