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59862发布日期:2023-07-29 16:2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丛枝菌根真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


背景技术:

2.丛枝菌根,指的是在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具体的,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而植物也从真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
3.在目前的研究中,丛枝菌根真菌是最具潜力的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的菌根真菌,它可以通过“固持作用”,将重金属元素吸附、固定并积聚在菌丝、泡囊和植物根系等部位,来限制污染重金属元素向植运输,并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降低土壤中可溶态重金属含量等方式保护植物免受毒害。而在自然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种类不同,因此对各种重金属的的耐受力也不同,所以在进行土壤治理时,就需要在培养室内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且对当地重金属有较强耐受力的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培养,从而完成土壤修复。
4.目前在对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培养筛选时,需要选取健康的孢子,以高粱为宿主植物,河沙和沸石为基质,然后在培养盘中进行培养,但是由于丛枝菌根真菌以及其宿主的生长特性,培养周期通常比较长,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基质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状况,记录其健康程度、耐金属性等,而目通常是在培养盘进行取样后进行观察记录,在取样过程中由于破坏了基质以及宿主的根系从而就会影响的到正常的培养,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培养盘在培养丛枝菌根真菌时,在进行生长周期观察时,可能会影响到丛枝菌根真菌宿主正常生长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包括培养皿,培养皿侧壁开有若干观察口,观察口内均设有透明的防漏板,培养皿上转动设有若干挡住观察口遮光板,培养皿内滑动设有与培养皿贴合的取料板,培养皿底部开用于顶出取料板的顶孔。
7.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8.1、将基质装入培养皿内,使用移液器将健康的孢子移植到基质内,播种催芽的宿主植物,便可进行后续的培养。
9.2、在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口内透明的防漏板观察基质内宿主根系的生长情况,与此同时,还可直观的观察被丛枝菌根真菌寄宿后根系在不同周期的变化,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情况,以便为实验提供数据,从而便于整理丛枝菌根真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等。
10.3、由于宿主叶片生长需要光照,而宿主根系生长又需要避光生长,因此在不需要观察时,就将遮光板盖在观察口上,有效的避免了光线对宿主根系的影响。
11.4、在培养完毕,需要培养皿内的基质连同宿主根系完全取出,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因此在培养完毕后,可利用一根可插入顶孔的杆插入培养皿内,并向上顶出取料板,从而将基质连同宿主根系完全取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不仅便于在丛枝菌根真菌培养的各个周期进行观察,而且可在观察后,有效的降低了光线对宿主根系的影响,从而提高培养质量,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因此便于在本领域中推广使用。
13.进一步,所述培养皿底部以及取料板上均开有若干防止水分堆积的渗水孔。在给宿主浇水时,避免浇水过多造成积水,从而造成宿主根系腐烂的情况。
14.进一步,所述防漏板上均开有取样槽。现有技术的基质取样时,通常是从基质表面,利用取样设备插入取样深度后进行取样,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途径的深度根系损伤,而本实用新型中,可在需要取样时,利用取样槽,直接在取样深度进行取样,从而减少了宿主根系损伤的情况出现。
15.进一步,所述取样槽内可拆卸插入有封堵板。减少基座在装入过程中,漏在遮光板与防漏板之间,影响后续的观察。
16.进一步,所述培养皿固接有若干滑杆,取料板滑动设置在滑杆上。便于取料板在培养皿内稳定的滑动。
17.进一步,所述遮光板均可向上180
°
翻转,若干遮光板可形成封闭的防漏空间。在取料板顶出基质以及宿主根系时,为了避免先顶出的基质在不断移动过程中脱落,可利用遮光板形成一侧与培养皿类似的环形封闭空间,使得基质以及宿主根系包裹在这个封闭空间内,直到基质以及宿主根系被完全顶出后,松开遮光板,然后一并取车基质以及宿主根系即可。
18.进一步,所述遮光板一侧均设有限位钉,遮光板另一侧均设有可扣在相邻遮光板限位钉上的限位带。提高遮光板形成封闭空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的正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的仰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中遮光板的展示图;
23.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丛枝菌根真菌诱导培养盘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遮光板1、培养皿2、滑杆3、防漏板4、封堵板5、取样槽6、过滤槽7、卡槽8、卡条9、限位带10、限位钉11、取料板12、渗水孔13、顶孔14。
26.实施例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一个矩形的培养皿2,培养皿2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了一个观察口,贯穿口内均安装了一块透明的防漏板4,防漏板4上均开有一个取样槽6,培养皿2上端边缘通过若若干合页均转动设置了四块可完全覆盖培养皿2四个侧壁的遮光板1,取样槽6内镶嵌了一块封堵板5。培养皿2的侧壁下侧均开有一个卡槽8,每块遮光板1内侧均焊接了一个可卡入卡槽8的卡条9,从而提高封堵以及遮光的稳定性。如图3和4所示,在防漏板4下侧焊接了一个接住从取样槽6内渗透出来的清水和基质的过滤槽7,基质被过滤在过滤槽7内,清水流出即可。
27.如图1和图4所示,培养皿2内的四个角上均焊接了一根滑杆3,滑杆3上滑动设置了一块与培养皿2内壁贴合的取料板12。如图2和图4所示,培养皿2底部以及取料板12上均开有若干防止水分堆积的渗水孔13,培养皿2底部开用于顶出取料板12的顶孔14。
28.如图3所示,遮光板1均可向上180
°
翻转,四块遮光板1可形成中空的矩形空间,遮光板1外表面一侧均设有限位钉11,遮光板1外表面另一侧均设有可扣在相邻遮光板1限位钉11上的限位带10。
29.使用时,首先取出一个接水盘,将培养皿2放置在接水盘上,然后将基质装入培养皿2内,使用移液器将健康的孢子移植到基质内,播种催芽的宿主植物,盖上基质,浇入定量的清水,使得四块遮光板1上的卡条9卡入对应的卡槽8内,移入培养箱内,在适应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调节下,即可开始进行培养。
30.在培养过程中,可掀开遮光板1,从防漏板4上观察丛枝菌根真菌寄宿后根系在不同周期的变化,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情况;必要的时候,还可将封堵板5从取样槽6内取出,从取样槽6内进行取样,以便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取样完毕,扣上遮光板1,遮光板1上的卡条9卡入对应的卡槽8内即可继续培养。
31.培养完毕后,可将四块遮光板1翻转,然后将每个限位带10扣在相邻遮光板1限位钉11上,这样依次形成一个中空的矩形空间,最后利用一根可插入顶孔14的杆插入培养皿2内,并向上顶出取料板12,从而将基质连同宿主根系完全取出。这样就能完全的将基质连同宿主根系完全取出。
32.取出完毕,回收遮光板1即可。
3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不仅便于在丛枝菌根真菌培养的各个周期进行观察,而且可在观察后,有效的降低了光线对宿主根系的影响,从而提高培养质量,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因此便于在本领域中推广使用。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