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2032发布日期:2024-02-22 21:2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剂,涉及一种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ds)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以及排泄废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则通过大肠排出体外。消化系统为身体带来营养,对整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消化健康,就会经历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如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此外,也可能因为食物中缺乏适当的营养,对健康和幸福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消化健康如此重要。

2、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进入肠道后在微生物和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进行细胞外消化,消化终产物由肠上皮细胞上的各种转运载体吸收进入血液。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腹泻、便秘、腹部胀大或疼痛。富集在小肠近端的菌群具有对胆汁酸与低ph的耐受能力,从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其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因富含淀粉酶、蛋白酶等基因从而可分解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众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3、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用于提高消化能力和营养吸收的微生物制剂还十分有限,大部分微生物是针对维护肠道结构的完整性,恢复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而对提高消化能力和营养吸收的总体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益生菌及其制品的提高消化能力和营养吸收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消化能力和营养吸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微生物制剂,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及其应用。

2、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所述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中的菌株包括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476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f54菌株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23的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32菌株。

4、本发明创造性地发现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476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lf54菌株具有比其他发酵乳杆菌菌种更优异的改善胃肠道动力、促进消化吸收的功效,可将其用于制备相关功效的药物或保健品中。同时本发明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益生菌复配方式,将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f54菌株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32菌株进行复配,发现两者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能够相互配合,在改善胃肠道动力、促进消化吸收的功效上协同增效,在使用菌量一致的情况下,与单一的lf54菌株或单一的bbi32菌株相比,两种菌的复配在上述功效的发挥显著提高。因此,该益生菌剂为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提供了新的策略。由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lf54菌株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32菌株均为益生菌,因此其在用于制备相关功效产品时,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抗性。

5、优选地,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f54菌株与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32菌株的活菌数之比为1:10-10:1,例如1:10、1:9、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6、基于lf54菌株与bbi32菌株的潜在相互作用关系,本发明还发现当两种菌株以上述特定的活菌数配比进行复合时,其在改善胃肠道动力、改善便秘、促进消化吸收方面的功效更加显著。

7、优选地,在所述益生菌剂中,活菌总数不低于1×106 cfu/ml或1×106 cfu/g,例如1×106 cfu/ml(cfu/g)、5×106 cfu/ml(cfu/g)、1×107 cfu/ml(cfu/g)、5×107 cfu/ml(cfu/g)、1×108 cfu/ml(cfu/g)、1×109 cfu/ml(cfu/g)、1×1010 cfu/ml(cfu/g)等;该数值范围内的其他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8、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剂的剂型包括冻干粉剂、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

9、本发明所涉及的益生菌剂的剂型不受限制,包括最常用的冻干粉剂,或进一步制得的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其中冻干粉剂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得:

10、将lf54菌株与bbi32菌株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培养液;培养液离心,得到菌体;菌体用冻干保护剂重悬,得到重悬液;重悬液冻干,即得,然后按比例将二者复配。

11、优选地,所述培养基包括mrs培养基。

12、优选地,所述mrs培养基以浓度计包括:蛋白胨8-12 g/l、牛肉膏8-12 g/l、葡萄糖15-25 g/l、乙酸钠1-3 g/l、酵母粉3-7 g/l、柠檬酸氢二铵1-3 g/l、k2po4·3h2o 2-3 g/l、mgso4·7h2o 0.05-0.2 g/l、mnso4 0.01-0.1 g/l、吐温80 0.5-2 ml/l、半胱氨酸盐酸盐0.1-1 g/l。

13、优选地,所述冻干采用真空冷冻法。

14、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剂还包括冻干保护剂和/或辅助添加剂。

15、优选地,所述冻干保护剂包括脱脂乳、明胶、糊精、阿拉伯胶、右旋糖酐、藻胶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乳糖、海藻糖、山梨醇或木糖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6、优选地,所述辅助添加剂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菊粉、螺旋藻、节旋藻、云芝多糖、水苏糖、聚葡萄糖、α-乳淸蛋白或乳铁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在制备缓解或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18、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能力的益生菌剂在制备缓解或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19、优选地,所述药物或保健品中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包括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助溶剂、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包衣材料、着色剂、ph调节剂、抗氧剂、抑菌剂或缓冲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创造性地发现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476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lf54菌株具有比其他发酵乳杆菌菌种更优异的改善胃肠道动力、促进消化吸收的功效,可将其用于制备相关功效的药物或保健品中。同时本发明还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益生菌复配方式,将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lf54菌株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32菌株进行复配,发现两者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能够相互配合,在改善胃肠道动力、促进消化吸收的功效上协同增效,在使用菌量一致的情况下,与单一的lf54菌株或单一的bbi32菌株相比,两种菌的复配在上述功效的发挥显著提高。因此,该益生菌剂为提高消化及营养吸收提供了新的策略。由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lf54菌株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i32菌株均为益生菌,因此其在用于制备相关功效产品时,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抗性。

22、本发明所涉及的发酵乳杆菌lf54菌株的分类命名为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22年03月0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476,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23、本发明所涉及的两歧双歧杆菌bbi32菌株的分类命名为两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时间为2018年12月1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923,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