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肌苷酸(inosine 5’-monophosphate,imp)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或次黄苷酸,英文简称imp,是一种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的核苷酸。imp属于芳香杂环化合物,由6-羟基嘌呤核的杂环结构,一个核糖基团和一分子磷酸基组成,其化学结构式为:肌苷酸在常温下不稳定,因此一般在-20℃条件下保存。但肌苷酸二钠相对稳定,为无色或白色细结晶性粉末,无臭,含约7.5分子结晶水,不易吸湿,易溶于水,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结晶状态的imp稳定性较好,在水溶液和碱溶液中稳定,但在酸性(ph<4)溶液中稳定性较差,加热易发生降解,微溶于乙醇,在乙醇或者其他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极小。
2、肌苷酸作为生物合成嘌呤的核心分子,是转变为其他嘌呤核苷酸的底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风味物质。imp是畜禽肉中重要的鲜味物质,可作为食品的增鲜剂,若和谷氨酸钠同时当做食品添加剂使用,会使鲜味浓烈数倍。肌苷酸在医学上,也可用作各种白细胞减少症、肝硬化、心脏病类的医治。
3、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几种方法来生产imp,主要包括:①rna破碎和核苷酸提取;②肌苷进行化学磷酸化;③通过发酵的方式生产imp。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第③种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imp,但这种方法不仅要看微生物合成imp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评估其把imp分泌到培养基中的能力,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主要协同转运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菌与古细菌中,且序列保守。mfs家族可以促进药物分子、核苷酸、多肽及低聚糖等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它们不仅参与了物质交换、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活动过程,同时还与各种有毒化合物(包括抗生素、杀菌剂等药物和次生代谢物)主动外排导致的抗性密不可分。芽胞杆菌中基因mdr编码mfs超家族转运蛋白,但不确定该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向,也未见有文献报道。因此,本发明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最终发现在芽胞杆菌中敲除基因mdr后,可大幅提高芽胞杆菌的肌苷酸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掘能够通过发酵方式大量产肌苷酸的方法,进而提供一种重组质粒及其在制备肌苷酸上的应用。
2、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所述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是通过将敲除载体导入原始芽胞杆菌中敲除mdr基因获得,所述原始芽孢杆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xh7或地衣芽胞杆菌xz3;所述mdr基因在解淀粉芽胞杆菌中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mdr基因在地衣芽胞杆菌中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4、优选的,在解淀粉芽胞杆菌xh7中敲除的mdr基因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在地衣芽胞杆菌xz3中敲除的mdr基因序列为seq id no.4所示。
5、优选的,所述的敲除载体为t2(2)-ori。
6、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的制备方法,包括:
7、步骤1,以解淀粉芽胞杆菌或者地衣芽胞杆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采用上游同源臂扩增引物对与下游同源臂扩增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上游同源臂片段和下游同源臂片段;
8、步骤2,将所述上游同源臂片段与所述下游同源臂片段连接,得到完整上下游同源臂;
9、步骤3,将基因敲除质粒进行反向pcr扩增得到线性质粒片段;
10、步骤4,将所述完整上下游同源臂和所述线性质粒片段经无缝克隆酶重组,获得重组产物;
11、步骤5,将所述重组产物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以卡那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并经过菌落pcr,得到阳性转化子一并提取敲除质粒;
12、步骤6,将所述敲除质粒转入解淀粉芽胞杆菌xh7或地衣芽胞杆菌xz3,以卡那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二,进一步通过单双交换同源重组,获得所述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
13、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以解淀粉芽胞杆菌xh7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的上游同源臂扩增引物对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所述下游同源臂扩增引物对分别如seq id no.13和seq id no.14所示;优选地,所述上游同源臂片段与所述下游同源臂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
14、或者,所述步骤1中,以地衣芽胞杆菌xz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的上游同源臂扩增引物对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1和seq id no.22所示,所述下游同源臂扩增引物对分别如seq id no.23和seq id no.24所示;优选地,所述上游同源臂片段与所述下游同源臂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和seq id no.9所示。
15、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上游同源臂与下游同源臂通过soe-pcr方式连接;优选地,针对解淀粉芽胞杆菌xh7的soe-pcr方式采用的引物对序列如seq id no.11和seq idno.14所示,获得的完整上下游同源臂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16、或者,针对地衣芽胞杆菌xz3的soe-pcr方式采用的引物对序列如seq id no.19和seq id no.22所示,获得的完整上下游同源臂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
17、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在制备肌苷酸中的用途。
18、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肌苷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步骤1),将所述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进行活化培养,然后再进行种子培养;
20、步骤2),将种子培养结束的菌液进行发酵培养,得到肌苷酸。
21、优选的,所述活化培养包括:将所述敲除mdr基因的芽孢杆菌以体积百分比1~5%接种于lb培养基中,于200~250r/min、温度37±1℃培养10~15h;和/或,
22、所述种子培养包括:将活化后的菌液以体积百分比按1~5%接种量接种于种子培养基后于200~250r/min、温度37±1℃培养10~15h;
2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种子培养采用的培养基成分组成为:1.0~2.0%胰蛋白胨,0.5~1.0%酵母提取物,0.5~1.0% nacl,2.5~3.0%葡萄糖,余量为无菌水。
24、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的控制条件包括:种子培养的菌液按照接种量为2~4%接入发酵培养基,于200~250r/min、温度37±1℃发酵培养70~75h;
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发酵培养基组成为:0.5%酵母粉,0.08~0.2%柠檬酸钠,1.5~2.0%硫酸铵,0.2~0.3%磷酸二氢钾,0.2~0.3%七水合硫酸镁,0.0004~0.0005%硫酸锰,2~3%葡萄糖,1.5~2.0%碳酸钙,余量为无菌水。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发明首次通过设计合成一种敲除mdr基因的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到芽胞杆菌中来促进肌苷酸生产,为提高肌苷酸产量提供了一种新策略。与解淀粉芽胞杆菌xh7或地衣芽胞杆菌xz3相比,通过本发明构建得到的重组芽胞杆菌xh7△mdr或xz3△mdr的肌苷酸产量至少提高了75.4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