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8319发布日期:2018-08-31 19:4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粘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拉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时常需要将两个物体固定在一起,例如手机类产品的内置电池通常通过双面胶粘贴在手机的内部。

而由于双面胶的粘接性较强,因此在拆卸电池时经常会使电池本体受到破坏,无法再利用,从而造成成本的浪费和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易拉片,能够有效防止电池在与手机等产品分离时因粘接力过强而损坏。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易拉片,包括基材层以及胶层;

所述基材层包括多个涂覆区域以及易撕线,多个所述涂覆区域沿同一方向依次邻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涂覆区域之间均通过所述易撕线进行分隔,所有所述易撕线均平行设置,

每个所述涂覆区域的一侧表面均涂覆有所述胶层,且相邻两个所述涂覆区域上的所述胶层分别位于所述基材层相反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个所述涂覆区域上的所述胶层的涂覆痕迹方向相互交叉。

优选地,所述易撕线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菱形通孔,相邻两个所述菱形通孔的锐角相对。

优选地,所述锐角的角度为25~65°。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上分布有多个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散热孔的截面积为0.01~1mm2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材质选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石墨烯、硅胶或金属箔。

优选地,所述涂覆区域的数量为奇数。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04~0.5mm。

优选地,所述胶层的厚度为0.01~0.05mm。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易拉片通过分别在由易撕线分隔出的相邻涂覆区域的相反两侧涂覆胶层,在正常使用时能够有效防止电池与手机分离,而当沿易撕线的延伸方向施加撕扯力时,相邻的涂覆区域又很容易相互分离,并粘附于各自所贴合的部件上,从而避免在拆卸电池时使电池本体受到破坏而无法再利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易拉片的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易拉片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易拉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说明:

1-易拉片;

10-基材层;

100-涂覆区域;

102-易撕线;

102a-菱形通孔;

12-胶层;

120-堆胶区;

122-空胶区;

2-手机;

3-电池。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易拉片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拉片1,包括基材层10以及胶层12。其中,基材层10是易拉片1的主体结构。基材层10包括多个涂覆区域100以及易撕线102,这些涂覆区域100会沿同一方向,一般是基材层10的长度方向依次邻接,而易撕线102则作为相邻两个涂覆区域100之间的分隔线,存在于所有相邻的涂覆区域100之间,当易撕线102的数量不仅一根时,这些易撕线102之间均平行设置。胶层12是使两个独立部件,例如电池或手机等相互连接的主要结构。个涂覆区域100的一侧表面均涂覆有胶层12,并且,相邻的两个涂覆区域100上的胶层12需要分别位于基材层10相反的两侧。

在正常使用时,易拉片1是一个整体结构,而通过涂覆在基材层10两侧的胶层12便可使易拉片1的两侧同时与其它手机类产品(以下均以手机2为例)以及电池3粘接在一起,从而将电池3固定在手机2内部。在日常活动中,手机2与电池3之间的作用力基本上会垂直于基材层10的表面,而易撕线102能够较好的应对这个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手机2与电池3保持相对固定。而当需要将电池3拆卸下来时,用户可以对电池3的一侧施加一个沿易撕线102的延伸方向的撕扯力,由于易撕线102对这种方向的作用力的抵御程度较低,因此很容易便可被撕开。当易撕线102被撕开后,整个基材层10便被分解为数段相互独立的涂覆区域100,并且由于这些涂覆区域100上的胶层12分别涂覆在相反的侧面上,因此这些涂覆区域100便可随着各自所粘接的手机2或电池3移动,从而将电池3拆卸下来。在拆卸过程中,由于电池3与基材层10之间不会再脱离粘接,因此电池3所承受的力很小,故而能够避免损坏。

由于手机2与电池3之间存在面积差异,因此可以在基材层10上设置奇数的涂覆区域,例如三个或五个(参见图1、2、4)等。这样,基材层10两侧的胶层12的数量便不再相等,并且数量较少的一侧的胶层12均位于整个易拉片1的中部。在进行粘接时,将胶层12数量较多的一侧与手机2粘接在一起,而胶层12数量较少的一侧则与电池3进行粘接,从而能够提高电池3的牢固程度。易拉片1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领域及工况灵活调整,可以是方形、菱形、圆形、不规则多边形等。

为了能够使易撕线102能够具备更强的抵抗垂直于基材层10方向的作用力,同时又能够具备较弱的抵抗沿易撕线102延伸方向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对易撕线102进行了结构优化。具体地,参见图3,在易撕线102内设置多个依次排布的菱形通孔102a,相邻两个菱形通孔102a的锐角相对。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棱形通孔102a的锐角角度的大小对易撕线102的结构强度有着较大影响,若角度过大,则在较低的瓶装或触动下便有可能被撕开,而当角度过小时,则所需撕扯力会很大,不易被撕开。因此,为了使易撕线102拥有合适的结构强度,棱形通孔102a的角度一般保持在25~65°范围内较佳。

此外,胶层12与手机2或电池3之间的粘接力的作用方向对于易撕线102的撕扯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胶层12一般会通过毛刷刷涂在涂覆区域100的表面。这就导致胶层12上形成沿着毛刷的涂布方向延伸的一系列间隔存在的涂覆痕迹。这些涂覆痕迹中包括堆胶区120以及空胶区122,而胶层12在进行粘接时,由于堆胶区120内的含胶量较大,因此粘接力也较强,这就会导致胶层12所施加的粘接力会沿着堆胶区120的延伸方向,也就是涂覆痕迹方向延伸。基于这种发现,本实施例中将相邻两个涂覆区域100上的胶层12的涂覆痕迹方向相互交叉,在进行撕扯时,由于涂覆痕迹相互交叉,便能够使易撕线102的两侧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从而使易撕线102更加易于被撕开。根据胶层12所采用的胶质以及基材层10以及所要粘接的手机2以及电池3的材质和体积等,胶层12的厚度可以在0.01~0.05mm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由于易拉片1需要粘接在电池表面,因此会影响电池的该侧表面的散热功能。而电池的散热功能又对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改善易拉片1的散热效果对于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基材层10上分布多个散热孔(图中未示出),这些散热孔能够直接用于冷热物质传递,因此相较于单独通过基材层10进行传热的方式散热效果更好。为了保持基材层10的自身强度,散热孔不宜过大,根据电池所需散热量、基材层10自身面积等参数,散热孔的截面积一般保持在0.01~1mm2范围内。散热孔的形状一般不作要求,只要不影响其基本散热功能,例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方形或其它任意形状均可。此外,还可通过改变基材层10材质的方式提高基材层10本身的热传导性能,例如采用石墨烯、硅胶或金属箔等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作为基材层10,进而改善电池的散热功能。

关于基材层10的厚度,当厚度<0.04mm时,基材层10过薄,在撕下背面工件时由于基材层10本身受力过大而可能发生断裂;当厚度大于0.5mm时,过厚的基材层10有可能明显影响到易拉片1的快速散热的功能,因此基材层10的厚度一般在0.04~0.5mm范围内。具体厚度需要考虑使基材层10同时满足粘接力、撕扯力、散热性能等不同参数,还有可能需要根据所采用材料以及面积的差异而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拉片1能够避免在拆卸电池3时使电池3受到破坏而无法再利用,从而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