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55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具体涉及B05D。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外观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海洋领域,大量舰船长期浸泡于海水中会受到海洋生物的严重污损,由于污损生物的存在,增加了舰船自重和航行的阻力,增加了燃油消耗,严重影响舰船的作战性能;又例如在电子设备领域,其电子保护膜又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刮、耐磨、高透及耐污效果。

无论是在特殊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防水防污的材料会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常规的防污材料往往需要进行涂覆,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干燥或者烘干处理,防水材料中往往存在表面能相差较大的物质,后期烘干处理会由于表面能差异,在防污层内部形成梯度较大的差异,影响后期的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防污剂不仅可以方便涂覆使用,同时具有优异的、长期的防水防污、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含:

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由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组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以纤维素为模板制备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极性基团为羟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的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酸磺丙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含氟丙烯酸预聚物由包含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原料制备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丙烯酸三氟甲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八氟丙酯、丙烯酸八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丙烯酸十三氟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辛酯和丙烯酸十七氟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丙烯酸十七氟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中的一种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由包含超支化聚酯多元醇和多元酸的原料制备得到。

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其由上述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制备得到。

上述的多功能复合防污剂,其用于建筑、织物、涂料、海洋、地下水系统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聚合物”意指通过聚合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单体所制备的聚合化合物。通用术语“聚合物”包含术语“均聚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与“共聚体”。

“共聚体”意指通过聚合至少两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通用术语“共聚体”包括术语“共聚物”(其一般用以指由两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与术语“三元共聚物”(其一般用以指由三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其亦包含通过聚合四或更多种单体而制造的聚合物。“共混物”意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共同混合而形成的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含:

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由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组成。

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

本发明中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的制备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酸磺丙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的制备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丙烯酸磺丙酯、丙烯酸-10-羟癸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极性基团优选为羟基。

本发明中,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在容器中配混90重量份水、100重量份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单体、6重量份乳化剂,之后通过均质混合机搅拌混合,制备单体乳液。接着,在设有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机的反应容器中,添加50重量份水、0.06重量份聚合引发剂和上述制备的单体乳液,边搅拌,边在75℃下乳液聚合0.5小时,得到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

含氟丙烯酸预聚物

本发明中所述含氟丙烯酸聚合物为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丙烯酸三氟甲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八氟丙酯、丙烯酸八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丙烯酸十三氟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辛酯和丙烯酸十七氟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含氟丙烯酸酯选自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丙烯酸十七氟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中的一种多种的组合。

所述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碳数1~20(C1-20)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比为(1-8):(1-3),更加进一步的优选为7:3。

本发明中,上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和含氟丙烯酸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一种方法制备得到。常用的方法为缩聚法、自由基聚合法和硅氢加成法。

自由基聚合为用自由基引发,使链增长自由基不断增长的聚合反应,又称游离基聚合。自由基聚合反应,通过打开单体分子中的双键,在分子间进行重复多次的加成反应,把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大分子。最常用的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是引发剂的受热分解,也可以用加热、紫外线辐照、高能辐照、电解和等离子体引发等方法产生自由基。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偶氮系聚合引发剂等。

作为过氧化物系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过氧化碳酸酯、过氧化酮、过氧化缩酮、过氧化氢、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酯等有机过氧化物。

作为偶氮系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等偶氮化合物。

此外,为了提高例如凝聚力等各种特性,根据需要,在单体中也可以含有能够与丙烯酸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

并且,作为将单体成分聚合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各种自由基聚合等公知的聚合方法,可以优选列举溶液聚合。

在溶液聚合中,在溶剂中配合单体成分制备单体溶液,然后加热单体溶液同时配合聚合引发剂。

作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苯、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例如乙酸乙酯等醚系溶剂等有机溶剂。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相对于单体成分100质量份,溶剂的配合比例例如为10~1000质量份,优选50~500质量份。

相对于单体100质量份,聚合引发剂的配合比例例如为0.01~5质量份,优选0.05~3质量份。

加热温度为50~80℃,加热时间为1~24小时。

通过上述的溶液聚合将单体成分聚合。

含氟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在反应容器中一次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SDBS、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非氟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KPS,在70℃搅拌下预聚合0.5小时,即得所述含氟丙烯酸预聚物。

超支化聚酯预聚物

本发明中,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由包含超支化聚酯多元醇和多元酸的原料在氮气下反应得到。

本发明中所述超支化聚酯多元醇由季戊四醇、二羟基苯甲酸、二羟基甲基丙酸制备到。

本发明中所述超支化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摩尔份季戊四醇、4-8摩尔份二羟基苯甲酸和1摩尔份对甲苯磺酸在氮气、130-160℃下反应,0.04-0.06MPa减压反应1-2小时后;加入8-12摩尔份的2-二羟基甲基丙酸,和2摩尔份的对甲苯磺酸继续在上述条件下反应4-8小时,即可制备得到所述超支化聚酯多元醇。

本发明中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制备得到的超支化聚酯多元醇溶于溶剂中,加热至温度为40℃,然后滴入顺丁烯二酸酐,通入氮气,之间升温至140℃,反应一段时间后,降温出料,即可制备得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

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

本发明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主要采用纤维素为模板制备得到,具体方法如下:

1、以纤维素为模板,将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沉积到纤维素表面,得到复合物1;

2、以纤维素为模板,将含氟丙烯酸预聚物沉积到纤维素表面,得到复合物2;

3、以纤维素为模板,将超支化聚酯预聚物沉积到纤维素表面,得到复合物3;

4、将复合物1、复合物2和复合物3按照顺序依次重叠,通过丙烯酸乙醇溶液进行洗涤,固定这三层复合物;

5、去除纤维素,即可制备得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

沉积的方法:取用适量的商业滤纸放置在过滤器上,并通过乙醇吸入进行湿润,再通过空气干燥15分钟;然后将上述制备得到的预聚物溶于甲苯(20重量份)和乙醇(20重量份)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相同的方法沉积在商业滤纸上;

去除纤维素的方法:将含有纤维素的复合物和氢氧化钠/尿素溶液(100毫升)在-12℃隔夜冷却,然后0℃下搅拌1h确保纤维素成分完全去除,即可去除纤维素。

本发明中,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重量比为(1-3):(0.1-0.4):(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重量比为3: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含氟丙烯酸预聚物为中间层。

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有机硅树脂是一类由交替的硅和氧原子组成骨架,不同的有机基再与硅原子连结的聚合物的统称。

有机硅树脂的优缺点如下:

(1)优点:有机硅主链由Si-O链节组成,侧链则为其它各种有机基团,因此,有机硅树脂中既有有机结构,又有无机结构。Si-O键中两种原子的相对电负性相差很大,因此Si-O键极性大。由于以上原因,有机硅树脂兼具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双重特性,因此,有机硅树脂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热性、抗酸雨性、抗玷污性、保光性、防潮性、防水性、化学性质稳定和电气绝缘性等。

(2)缺点:有机硅树脂Si-O键极性大,在亲电试剂或者亲核试剂的攻击下,很容易发生Si-O键的断裂,因此有机硅树脂的成膜性较差,固化温度较高(固化温度为150℃~250℃),对底材的附着力较差,同时其高温防腐能力也很差。

有机氟树脂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在涂料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机氟树脂中含有氟原子,氟原子的电负性最大(4.0),原子半径很小(0.13nm),形成的C-F键键长短(1.35×10-10m),键能大(486KJ/mol),因此赋予有机氟树脂很多优异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海军舰船和大型桥梁的防腐涂料中。

有机氟树脂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有机氟树脂侧基短小,结构饱和,因而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和化学稳定性;有机氟树脂完全无毒,可以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链段的内聚力较大赋予有机氟树脂很强的表面自清洁性。

缺点:有机氟树脂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同时它也有它自身的一些问题。有机氟树脂对颜填料的润湿性差、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不好。

氟硅树脂是将有机硅树脂和有机氟树脂结构起来,又名氟硅共聚树脂。

本发明中所述氟硅树脂为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本发明中,所述极性基团只要是具有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外的原子的基团即可,例如可以是羧酸基、羧酸基衍生物、酸酐基、异氰酸基、磺酸基、磷酸基、羟基、氨基、硫羟基、酯基、氰基、甲硅烷基等。

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极性基团优选为羧基、羟基和氨基,更加优选为羧基和羟基。

同时,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极性基团含有碳原子数为C3-C8,更加优选为含有羧基基团的碳原子数为C5的极性基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极性基团选自羟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如下:以10份(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AS号:173162-22-6)为制备单体,加入13蒸馏水、0.002份氯铂酸和Pt/C,在50~60℃的温度条件下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0.1份封端剂,所述封端剂为羟基二甲基戊羧基硅烷(CAS号:1187960-08-2),反应30min,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氟硅树脂为重均分子量为1.0×103-2.4×104,更加进一步的优选为1.2×103-1.8×103

重均分子量是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以下,简称为“GPC”。)测定而进行聚苯乙烯换算后的值。GPC的测定条件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条件测试,例如,可采用下述的方式测试得到。

柱:将下述柱串联连接而使用。

“TSKgelG5000”(7.8mmI.D.×30cm)×1根

“TSKgelG4000”(7.8mmI.D.×30cm)×1根

“TSKgelG3000”(7.8mmI.D.×30cm)×1根

“TSKgelG2000”(7.8mmI.D.×30cm)×1根

检测器:RI(差示折射计);柱温度:40℃;洗脱液:四氢呋喃(THF);流速:1.0mL/分钟;注入量:100μL(试样浓度4mg/mL的四氢呋喃溶液);标准试样:使用下述单分散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

光引发剂

光引发剂是光固化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体系的固化速率有决定性作用。光引发剂通过吸收紫外光或者可见光能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者阳离子,引发预聚体或者活性单体中双键发生聚合,光引发剂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一,必须对紫外光或者可见光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二,能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三,与预聚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及较高的反应活性;四,具有较好的储存性,不发生黄变;五,气味小、成本低。光引发剂按产生活性碎片不同,可分为自由基型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其中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在UV胶黏剂中最为广泛应用,阳离子光引发剂应用较少。

作为本发明组合物中所用的光聚合引发剂,只要是可在后述曝光工序中产生自由基,引发上述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光固化剂的聚合反应的化合物,则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

具体地说,可以列举二苯酮、邻苯甲酰安息香酸甲酯、4,4-二(二甲氨基)二苯酮、4,4-二(二乙氨基)二苯酮、4,4-二氯二苯酮、4-苯甲酰-4-甲基二苯基酮、二苄基酮、芴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2-苯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苯丙酮、对叔丁基二氯苯乙酮、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1-氯-4-丙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苄基二甲基酮缩醇、苄基甲氧基乙基乙缩醛、苯偶因、苯偶因甲醚、苯偶因丁醚、蒽醌、2-叔丁基蒽醌、2-戊基蒽醌、β-氯蒽醌、蒽酮、苯并蒽酮、二苯并环庚酮、亚甲基蒽酮、4-叠氮苯亚甲基苯乙酮、2,6-二(对叠氮苯亚甲基)环己酮、2,6-二(对叠氮苯亚甲基)-4-甲基环己酮、2-苯基-1,2-丁二酮-2-(o-甲氧酰基)肟、1-苯基-丙烷二酮-2-(o-乙氧酰基)肟、1,3-二苯基-丙三酮-2-(o-乙氧酰基)肟、1-苯基-3-乙氧基-丙三酮-2-(o-苯甲酰)肟、米蚩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1,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甲烷-1-酮、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膦氧化物、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氧化物、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氧化物、萘磺酰氯、喹啉磺酰氯、N-苯硫基吖啶酮、4,4-偶氮二异丁腈、二硫化二苯、二硫化苯并噻唑、三苯基卟吩、樟脑醌、四溴化碳、三溴苯砜、过氧化苯甲酰以及曙光红或亚甲蓝等光还原性色素与抗坏血酸或三乙醇胺等还原剂的组合等。

本发明中,所述光引发剂选自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酮。

添加剂:

在不影响本发明创造性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剂的加入。添加剂可以是,但不限于,

聚合阻止剂:氢醌、氢醌的单酯化物、N-亚硝基二苯胺、酚噻嗪、对-叔丁基儿茶酚、N-苯基萘胺、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氯醌、邻苯三酚等,组合物中聚合阻止剂通常可以以0.001~5重量%的量添加;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化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二-(3-甲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6-叔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羟基-叔丁基苯基)丁烷、二[3,3-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乙二醇酯、二月桂基硫基丙酸酯、亚磷酸三苯酯等。组合物中抗氧化剂通常可以以0.001~5重量%的量添加;粘合助剂:正丙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二乙基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二乙基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二乙基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乙基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乙基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二丙基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二丙基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丙基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丙基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二乙基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二乙基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二乙基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乙基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乙基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二丙基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二丙基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丙基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丙基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二甲基丙氧基硅烷、正丁基二甲基丙氧基硅烷、正癸基二甲基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甲基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甲基丙氧基硅烷、正丙基二乙基丙氧基硅烷、正丁基二乙基丙氧基硅烷、正癸基二乙基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乙基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乙基丙氧基硅烷、正丁基二丙基丙氧基硅烷、正癸基二丙基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二丙基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二丙基丙氧基硅烷、正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癸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正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正癸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丙基二乙氧基硅烷、正丙基甲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丁基甲基二丙氧基硅烷、正癸基甲基二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甲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甲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丙基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丁基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癸基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丁基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癸基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丙基二丙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癸基三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三丙氧基硅烷、正丁基三丙氧基硅烷、正癸基三丙氧基硅烷、正十六烷基三丙氧基硅烷、正二十烷基三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乙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1,3-二甲基亚丁基)-3-(三乙氧基硅基)-1-丙胺、N,N’-二-[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等。它们可以1种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组合使用;所述的附着力促进剂可以是德谦1121附着力促进剂、Sartomer CD9051、联碳公司的A-172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德谦1121或A-172。所述的稳定剂可以是二茂铁类化合物、酸酐类化合物、苯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二茂铁类化合物为二茂铁、甲基二茂铁、乙基二茂铁;酸酐类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琥珀酸酐;苯酚类化合物为对苯二酚、对甲氧基苯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优选二茂铁、甲基二茂铁、乙基二茂铁、邻苯二甲酸酐、对苯二酚和/或对甲氧基苯酚。所述的消泡剂可以是德谦公司的溶剂型消泡剂2700或3100,迪高公司的脱泡剂Airex 900或Airex920等。优选溶剂型消泡剂3100。

本发明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的配制过程是:在容器中加入乙醇、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搅拌溶解,再加入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光引发剂,搅拌溶解,再加入助剂,搅拌溶解,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得到UV固化光学胶。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将底材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再将防污剂采用适当的涂布方式均匀涂于底材表面,在室温下采用365nm紫外光照射,数秒内可以固化,具有高的粘结强度,适合于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其应用于建筑、织物、涂料、海洋、地下水系统等领域。

机理解释:本发明通过纤维素为模板制备得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其可以在保留纤维素生理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很强的耐磨性和防污性能;同时由于表面能差异的原因,含氟丙烯酸预聚物会尝试往空气方向移动,同时在UV照射下,会在含氟丙烯酸预聚物的表面形成致密而又疏松的保护层,不会影响其疏水作用的发挥,又会保护它免受摩擦。

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含:

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由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组成。

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以纤维素为模板制备得到。

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或1-羟基-环己基苯酮。

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极性基团为羟基。

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的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酸磺丙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实施方式6: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含氟丙烯酸预聚物由包含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原料制备得到。

实施方式7: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丙烯酸三氟甲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丙烯酸六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八氟丙酯、丙烯酸八氟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丙烯酸十三氟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七氟辛酯和丙烯酸十七氟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实施方式8: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丙烯酸十七氟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三氟甲酯中的一种多种的组合。

实施方式9:实施方式1所述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为超支化聚酯多元醇和多元酸反应得到。

实施方式10: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其由上述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制备得到。

实施方式10:实施方式1-8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防污剂,其用于建筑、织物、涂料、海洋、地下水系统等领域。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且以下物料所用份数均为重量份。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含:

其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由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组成。

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在容器中配混90重量份水、100重量份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单体、6重量份乳化剂,之后通过均质混合机搅拌混合,制备单体乳液。接着,在设有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和搅拌机的反应容器中,添加50重量份水、0.06重量份聚合引发剂和上述制备的单体乳液,边搅拌,边在75℃下乳液聚合0.5小时,得到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

所述聚合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制备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和丙烯酸-10-羟癸酯按照重量比为2:0.5:0.8:0.5。

所述含氟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反应容器中一次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剂SDBS、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含非氟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KPS,在70℃搅拌下预聚合0.5小时,即得所述含氟丙烯酸预聚物。

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所述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

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制备方法为:

1、将1摩尔份季戊四醇、6摩尔份二羟基苯甲酸和1摩尔份对甲苯磺酸在氮气、150℃下反应,0.05MPa减压反应1.5小时后;加入10摩尔份的2-二羟基甲基丙酸,和2摩尔份的对甲苯磺酸继续在上述条件下反应6小时,即可制备得到所述超支化聚酯多元醇;

2、将10重量份上述制备得到的超支化聚酯多元醇溶于溶剂中,加热至温度为40℃,然后滴入8重量份的顺丁烯二酸酐,通入氮气,之间升温至140℃,反应12h后,降温出料,即可制备得到聚酯型支化单体。

其中所述反应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按照重量份比为1:1:1混合得到。

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的制备方法:

1、分别取三份相同的重量份的商业滤纸放置在不同过滤器上,并通过乙醇吸入进行湿润,再通过空气干燥15分钟;然后将上述制备得到的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分别溶于甲苯(20重量份)和乙醇(20重量份)的混合溶液中,然后通过上述相同湿润的方法将上述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分别沉积在不同的商业滤纸上,分别为复合物1(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和纤维素)、复合物3(超支化聚酯预聚物和纤维素)、复合物2(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纤维素);

3、将上述复合物1、复合物2和复合物3按照顺序依次重叠置于新的过滤器上,从内到外依次是复合物3、复合物2和复合物1,然后用丙烯酸的乙醇溶液进行抽滤洗涤通过三层,再用空气干燥15分钟;

4、将上述重叠后的复合物置于5mol/L的氢氧化钠/尿素溶液(100毫升)在-12℃隔夜冷却,去除纤维素。

其中,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制备原料总重量比为3:0.3:1。

所述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制备方法为:以10份(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CAS号:173162-22-6)为制备单体,加入13蒸馏水、0.002份氯铂酸和Pt/C,在50~60℃的温度条件下反应6小时,然后加入0.1份封端剂,所述封端剂为羟基二甲基戊羧基硅烷(CAS号:1187960-08-2),反应30min,即可,其重均分子量为1.5×103

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酮。

本发明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的配制过程是:在容器中加入乙醇、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搅拌溶解,再加入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光引发剂,搅拌溶解,再加入助剂,搅拌溶解,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得到UV固化光学胶。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将底材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再将防污剂采用适当的涂布方式均匀涂于底材表面,在室温下采用365nm紫外光照射,数秒内可以固化,具有高的粘结强度,适合于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物1、复合物2和复合物3为机械随机混合于氢氧化钠/尿素溶液(100毫升),在-12℃隔夜冷却,去除纤维素;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无所述复合物3;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未用纤维素为模板,直接为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三者机械混合物;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无所述复合物1;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含氟丙烯酸预聚物和超支化聚酯预聚物的制备原料总重量比为1:1:1。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物1的制备原料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按照重量比为2:0.5。

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中超支化聚酯多元醇替换为丙三醇;

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物1的所述制备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按照重量比为2:0.5:0.8:0.5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二氟甲酯;所述非含氟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复合物1、复合物2和复合物3重叠后未用丙烯酸的乙醇溶液进行洗涤,而是用的普通的无水乙醇;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疏水剂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复合物2、复合物3和复合物1。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极性基团封端的聚(三氟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封端基团不含有极性基团。

实施例1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替换为丙烯酸类单体聚合物,即: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预聚物为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聚合物,所述含氟丙烯酸类单体预聚物为含氟丙烯酸类单体聚合物,所述超支化聚酯预聚物不变。

其中,所述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容器中配混90重量份水、100重量份含有极性基团的直链丙烯酸类单体、6重量份乳化剂,之后通过均质混合机搅拌混合,制备成单体乳液。接着,在反应容器中,添加50重量份水、0.03重量份聚合引发剂和相当于上述制备的单体乳液的25重量%的量的上述单体乳液,边搅拌,边在75℃下乳液聚合1小时。其后,进一步添加0.05重量份聚合引发剂,接着,边搅拌,边经3小时添加剩余的全部单体乳液(相当于75重量%的量),其后,在75℃下反应3小时。接着,将其冷却到30℃,添加浓度10重量%的氨水,调整至pH=8,制备丙烯酸乳液的水分散液;

所述含氟丙烯酸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在反应容器中一次加入去离子水、0.01重量份的乳化剂SDBS、70重量份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0.03重量份引发剂KPS,在70℃搅拌下预聚合4小时,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30重量份的含非氟丙烯酸酯单体,0.04重量份的KPS,pH缓冲剂,同时缓慢升高反应温度,达到85℃时恒温反应1.5h,即可得到含氟丙烯酸聚合物的水分散液。取上述乳液放入培养皿中,置于50℃,湿度55%的恒温恒压烘箱中,静置24小时,即得所述含氟丙烯酸聚合物。

测试:

附着力:按GB/T1720-1979(1989)测定。

耐洗刷性:按GB/T9266-1998测定。

耐老化性:按GB/T1865-88测定。

耐沾污性:按GB/T9780-2013测定。

耐磨性:硬化膜表面用#0000号钢丝绒进行反复擦拭,摩擦距离为5~6cm,来回摩擦1000~2000次,根据硬化膜磨出痕迹时,加载在钢丝绒上的负载大小进行评价。

将上述防污剂涂覆于样品表面,进行测试。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的UV固化多功能防污剂,其具有优异的附着力、硬度、耐洗刷性、耐老化性、耐沾污性、耐碱性和耐摩擦性。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公开的特征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而且在科技上的进步将形成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准确的原因而未被目前考虑的可能的等同物或子替换,且这些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被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