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粘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
背景技术:
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石英石是目前石英石板材生产厂家对其所生产的板材的一种简称,其具有刮不花、不污染、用不旧、燃不着、无毒无辐射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酒店、餐厅、银行、医院、展览、实验室等和家庭装修厨房台面、洗脸台、厨卫墙面、餐桌、茶几、窗台、门套等领域。石英石板材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粘合剂进行拼接。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使用量最大的树脂品种之一,在结构、防腐、绝缘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也被广泛应用在了粘合剂领域,但是通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固化后韧性差、阻燃性能不好等,限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阻燃优异,粘结性能强,冲击韧性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30-50份、苯乙烯15-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8-20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2-12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0.2-1.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0.5-1.5份、过氧化甲乙酮0.2-1份、流平剂0.05-0.15份、消泡剂0.05-0.1份、硅烷偶联剂0.2-0.5份、气相二氧化硅2-5份、锡酸锌1-5份、改性氢氧化铝2-10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2-8份、酚醛树脂1-5份、聚磷酸铵1-5份。
优选地,其原料中,锡酸锌、改性氢氧化铝、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酚醛树脂、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2-5:4-9:3-6:2.5-4.3:2.5-4.5。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40份、苯乙烯22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4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10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3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1.2份、过氧化甲乙酮0.7份、流平剂0.12份、消泡剂0.06份、硅烷偶联剂0.32份、气相二氧化硅4份、锡酸锌3份、改性氢氧化铝7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5份、酚醛树脂3份、聚磷酸铵4份。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A-171、硅烷偶联剂A-151、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改性氢氧化铝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在反应装置中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和二甲苯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20℃后搅拌反应3-8h,然后加入氢氧化铝,继续搅拌反应1-2h,然后升温至150-200℃,搅拌反应3-5h后得到所述改性氢氧化铝。
优选地,在改性氢氧化铝的制备过程中,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的摩尔比3-4:1:1。
优选地,硅烷偶联剂KH-560与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1-2:15-30。
本发明所述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料,同时加入了苯乙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为稀释剂,改善了所得粘合剂的冲击韧性,克服了单纯的不饱和聚酯树脂脆性大的缺陷,加入了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过氧化甲乙酮配合作为体系的固化剂,使体系具有最优的固化密度,显著提高了粘合剂的粘结强度;气相二氧化硅、锡酸锌、改性氢氧化铝加入体系中,在硅烷偶联剂的作用下在体系中分散均匀,显著提高了粘合剂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赋予粘合剂一定的阻燃性;在优选方式中,在改性氢氧化铝的制备过程中,首先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使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中的活泼氢与顺丁烯二酸中的双键、硅烷偶联剂KH-560中的环氧基发生了加成反应,从而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顺丁烯二酸、硅烷偶联剂KH-560结合为一体,加入氢氧化铝后,顺丁烯二酸中的羧基以及硅烷偶联剂KH-560中的羟基与氢氧化铝表面的羟基发生了反应,从而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顺丁烯二酸、硅烷偶联剂KH-560和氢氧化铝结合为一体得到了改性氢氧化铝,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成炭性,加入体系中,与体系的相容性好,在体系中分散均匀,与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酚醛树脂、聚磷酸铵和锡酸锌配合后具有优异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粘合剂的成炭能力,赋予粘合剂优异的阻燃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50份、苯乙烯15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0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2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5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0.5份、过氧化甲乙酮1份、流平剂0.05份、消泡剂0.1份、硅烷偶联剂0.2份、气相二氧化硅5份、锡酸锌1份、改性氢氧化铝10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2份、酚醛树脂5份、聚磷酸铵1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苯乙烯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12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0.2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1.5份、过氧化甲乙酮0.2份、流平剂0.15份、消泡剂0.05份、硅烷偶联剂0.5份、气相二氧化硅2份、锡酸锌5份、改性氢氧化铝2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8份、酚醛树脂1份、聚磷酸铵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35份、苯乙烯25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2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10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1.3份、过氧化甲乙酮0.5份、流平剂0.13份、消泡剂0.07份、硅烷偶联剂KH-560 0.38份、气相二氧化硅2.8份、锡酸锌5份、改性氢氧化铝4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6份、酚醛树脂2.5份、聚磷酸铵4.5份;
其中,所述改性氢氧化铝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在反应装置中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和二甲苯搅拌均匀,其中,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的摩尔比3:1:1,升温至120℃后搅拌反应3h,然后加入氢氧化铝,其中,硅烷偶联剂KH-560与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2:15,继续搅拌反应2h,然后升温至150℃,搅拌反应5h后得到所述改性氢氧化铝。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42份、苯乙烯2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5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7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4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1份、过氧化甲乙酮0.8份、流平剂0.1份、消泡剂0.08份、硅烷偶联剂A-171 0.1份、硅烷偶联剂A-151 0.2份、气相二氧化硅4.2份、锡酸锌2份、改性氢氧化铝9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3份、酚醛树脂4.3份、聚磷酸铵2.5份;
其中,所述改性氢氧化铝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在反应装置中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和二甲苯搅拌均匀,其中,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的摩尔比4:1:1,升温至100℃后搅拌反应8h,然后加入氢氧化铝,其中,硅烷偶联剂KH-560与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1:30,继续搅拌反应1h,然后升温至200℃,搅拌反应3h后得到所述改性氢氧化铝。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英石板材专用高阻燃不饱和聚酯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40份、苯乙烯22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14份、甲基丙烯酸异辛酯10份、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1.3份、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1.2份、过氧化甲乙酮0.7份、流平剂0.12份、消泡剂0.06份、硅烷偶联剂KH-560 0.05份、硅烷偶联剂A-171 0.05份、硅烷偶联剂A-151 0.1份、硅烷偶联剂KH-570 0.12份、气相二氧化硅4份、锡酸锌3份、改性氢氧化铝7份、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5份、酚醛树脂3份、聚磷酸铵4份;
其中,所述改性氢氧化铝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在反应装置中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和二甲苯搅拌均匀,其中,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硅烷偶联剂KH-560、顺丁烯二酸的摩尔比3.8:1:1,升温至110℃后搅拌反应5h,然后加入氢氧化铝,其中,硅烷偶联剂KH-560与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1.8:22,继续搅拌反应1.3h,然后升温至170℃,搅拌反应3.7h后得到所述改性氢氧化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