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油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7532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油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油墨是印刷过程中用于形成图文信息的物质,直接决定印刷品上图像的阶调、色彩、清晰度等,因此印刷油墨在印刷中作用非同小可。油墨的颜色、稀稠性、流动度性和干燥性能是印刷油墨的最重要的性能。

现有的一些印刷油墨干燥速度过慢,在印刷中经常造成背面蹭脏、粘页等现象。还有一些油墨印在印刷品上后,由于耐磨性以及附着力不好,印刷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油墨脱落,掉墨等现象,影响印刷品的外观及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及制备方法,以提高印刷油墨的耐磨性和附着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油墨,所述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

聚酰胺树脂20-35份,丙烯酸树脂10-20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0-15份,专用助剂1-5份,氧化锌5-7份,聚乙烯蜡2-5份,颜料15-25份,活性单体3-5份,消泡剂3-5份,溶剂25-45份。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

聚酰胺树脂30份,丙烯酸树脂15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0份,专用助剂3份,氧化锌5份,聚乙烯蜡5份,颜料25份,活性单体5份,消泡剂5份,溶剂40份。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颜料包括炭黑、氧化铁红、钛白粉或酞菁颜料。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溶剂包括醋酸乙酯、丁酮和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消泡剂包括聚醚类消泡剂或聚醚改性硅。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功能树脂2-5份。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功能树脂的原料配方组成包括:二官能醇15份、多官能醇5份、二官能酸20份、二官能酸酐10份、多官能酸酐3份。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中,所述活性单体为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第二方面,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上述所述的原料配比的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专用助剂、氧化锌、聚乙烯蜡、颜料、活性单体、消泡剂和溶剂;

2)取所述溶剂的50%与将所述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混合,形成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液;

3)将所述专用助剂、氧化锌、聚乙烯蜡、颜料、活性单体和消泡剂加入到所述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液,搅拌混合均匀;

4)将所述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剩余50%的溶剂加入到步骤3的物料中,混合均匀,形成印刷油墨。

可选的,上述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取2-5份功能树脂,将所述功能树脂加入到步骤3的物料中,混合均匀。

聚酰胺树脂是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聚酰胺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等结合,可提高印刷油墨的光泽度、附着力、颜料湿润性、可印性、保色性,且可降低印刷油墨的凝固点,使油墨在冬天存放时不易冻结,从而扩大了油墨的应用范围。聚酰胺树脂无毒性、无异味,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用油墨。

丙烯酸树脂是指包括丙烯酸树脂乳液或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丙烯酸酯涂料采用具有活性可交联官能基团的共聚树脂制成,多系热固性涂料,在制漆时外加或不加交联树脂,使活性官能团间在成膜时交联而成体型结构的漆膜。与水性氨基树脂具有良好的混溶性和稳定性。

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研磨料,在油墨制造研磨阶段对油墨起到保护作用,它对溶剂的释放性能比较好,利于油墨的快速干燥和油墨的成膜。

专用助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颜料油墨的润湿分散性,提高树脂对油墨的包裹性能,提高油墨的贮存稳定性,一般采用超分散剂24000作为专用助剂。

氧化锌用作印刷油墨的填料,给予油墨以骨架作用。

聚乙烯蜡作为润滑剂可增加印刷油墨的光泽,提高印刷油墨印刷品的爽滑性。

功能树脂是一种偶联剂,在配方体系中起到主体树脂、辅助树脂及颜料等高分子间的连接作用,使油墨干燥后形成的墨膜致密性高,更稳定,提高其耐候性。

颜料是印刷油墨的着色剂,用于制作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本发明中颜料包括碳黑、钛青山、洋红6b、联苯胺黄、氧化铁红、钛白粉或酞菁颜料。

活性单体为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印刷油墨中添加,使得所制成的油墨的表面张力等于或小于承印面的表两张力,提高了印刷精准性,获得良好的印刷效果。

消泡剂为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的泡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消泡剂包括聚醚类消泡剂或聚醚改性硅。如gpe型消泡剂、gpes型消泡剂等。

溶剂用于溶解树脂等成分,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和挥发速度。本发明中可选择醋酸乙酯、丁酮和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功能树脂起到偶联作用,有助于颜料与树脂高分子紧密结合,提高颜料的粘合性能。如促进,碳黑、洋红6b颜料高分子与树脂高分子紧密结合,提高印刷黑、红墨的粘合性能,从而在无胶高温自粘合复合后,防止黑墨木纹颜色部份图案清晰,防止印刷红墨木纹颜色产生变化,提高了红墨印刷稳定持久牢度。将功能树脂是在制备的第一次高速分散阶段全部加入,让功能树脂第一时间进入到油墨配方体系中,达到功能性树脂在整个油墨生产过程中能与配方主体树脂充分接触,形成一个性能更优的混合树脂体系,保证油墨质量稳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及制备方法,所述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聚酰胺树脂20-35份,丙烯酸树脂10-20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0-15份,专用助剂1-5份,氧化锌5-7份,聚乙烯蜡2-5份,颜料15-25份,活性单体3-5份,消泡剂3-5份,溶剂25-45份。本发明提供的印刷油墨,质量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耐磨性,且对人的危害性较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

聚酰胺树脂30份,丙烯酸树脂15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0份,专用助剂3份,氧化锌5份,聚乙烯蜡5份,颜料25份,活性单体5份,消泡剂5份,溶剂40份。其中,丙烯酸树脂选用丙烯酸树脂乳液,颜料选用炭黑,活性单体选用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溶剂选用醋酸乙酯,消泡剂选用聚醚类消泡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

1)取上述原料配比的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专用助剂、氧化锌、聚乙烯蜡、颜料、活性单体、消泡剂和溶剂;

2)取所述溶剂的50%与将所述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混合,形成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液;

3)将所述专用助剂、氧化锌、聚乙烯蜡、颜料、活性单体和消泡剂加入到所述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液,搅拌混合均匀;

4)将所述聚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剩余50%的溶剂加入到步骤3的物料中,混合均匀,形成印刷油墨。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

聚酰胺树脂20份,丙烯酸树脂10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2份,专用助剂1份,氧化锌6份,聚乙烯蜡2份,颜料15份,活性单体3份,消泡剂3份,溶剂25份。其中,丙烯酸树脂选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颜料选用钛白粉,活性单体选用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溶剂选用丁酮,消泡剂选用聚醚类消泡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仅是原料选择以及原料配比略有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

聚酰胺树脂35份,丙烯酸树脂20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5份,专用助剂5份,氧化锌7份,聚乙烯蜡4份,颜料20份,活性单体5份,消泡剂4份,溶剂45份,功能树脂3份。其中,丙烯酸树脂选用丙烯酸树脂乳液,颜料选用氧化铁红,活性单体选用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溶剂选用乙酮,消泡剂选用聚醚改性硅。功能树脂的原料配方组成包括:二官能醇12份、多官能醇7份、二官能酸15份、二官能酸酐10份、多官能酸酐3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仅是原料选择以及原料配比略有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组份按照重量分数包括:

聚酰胺树脂28份,丙烯酸树脂18份,羧基改性的三元复合氯醋树脂13份,专用助剂5份,氧化锌6份,聚乙烯蜡5份,颜料20份,活性单体3份,消泡剂5份,溶剂39份,功能树脂5份。其中,丙烯酸树脂选用丙烯酸树脂乳液,颜料选用洋红6b,活性单体选用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溶剂选用醋酸乙酯、丁酮和乙酮的混合液,消泡剂选用聚醚改性硅。功能树脂的原料配方组成包括:二官能醇15份、多官能醇5份、二官能酸20份、二官能酸酐10份、多官能酸酐3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仅是原料选择以及原料配比略有不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验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本发明实施例1-4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

表1:印刷油墨的性能指标

从表1中能够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油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