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丙烯酸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34494发布日期:2018-11-14 02:1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改改性丙烯酸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底漆是油漆系统的第一层,用于提高面漆的附着力、增加面漆的丰满度、提供抗碱性、提供防腐功能等,同时可以保证面漆的均匀吸收,使油漆系统发挥最佳效果。面漆质量好就可以不用底漆,这种说法不对,因为面漆与底漆的功能不同,面漆更加侧重于最终的装饰与表观效果,而底漆则侧重于提高附着力、防腐功能、抗碱性等。

底漆,是指直接涂到物体表面作为面漆坚实基础的涂料。要求在物面上附着牢固,以增加上层涂料的附着力,提高面漆的装饰性。根据涂装要求可分为头道底漆、二道底漆等。

底漆的作用就在于:

1.封闭:有些墙面碱性较强,经潮气、水等浸泡后产生碱花,学名“泛碱”,这种情况造成漆膜表面形成火山口状突起,严重时在漆膜表面形成一层碱霜,最终使漆膜破坏。乳胶漆底漆可以起封闭作用,缓解这种情况。这就要求底漆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2.附着力:底漆中乳液含量较高,附着力较强。可提高乳胶漆膜与墙面的结合力。这种要求就需要要求底漆具有抗开裂的性能,因为一旦底漆开裂面漆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开裂的现象,影响图层的美观。

在涂刷面漆之前涂刷一层封固底漆不仅可以节省装修成本,从长远和装饰效果来看,涂刷底漆更有事半功倍的优点。同时,底漆良好的附着力使墙面更趋平滑,令面漆更易涂刷,减少了面漆的使用量。如此一来,墙面既避免了漆病,又利于更长时间保持涂刷效果。

但是现有的底漆往往耐水性和抗开裂的能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底漆来改善这种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丙烯酸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明显改善涂料底漆的抗开裂性和耐水性,达到较好的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丙烯酸底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

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40~60份,醋酸丁酸纤维素:10~15份,防锈颜料:5~10份,醋酸丁酯:10~15份,ph中和剂:5~10份,引发剂:1~5份,乳化剂:1~5份,稳定剂:1~5份,分散剂:1~5份,润湿剂:1~5份,流平剂:1~5份,纳米caco3:1~3份异丙醇:10~20份,去离子水:30~40份。

优选地,所述改性丙烯酸底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50~60份,醋酸丁酸纤维素:10~13份,防锈颜料:5~8份,醋酸丁酯:10~13份,ph中和剂:5~8份,引发剂:1~3份,乳化剂:1~3份,稳定剂:1~3份,分散剂:1~3份,润湿剂:1~3份,流平剂:1~3份,纳米caco3:2~3份,异丙醇:11~15份,去离子水:35~40份。

优选地,所述改性丙烯酸底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55份,醋酸丁酸纤维素:12份,防锈颜料:6份,醋酸丁酯:12份,ph中和剂:6份,引发剂:2份,乳化剂:2份,稳定剂:2份,分散剂:2份,润湿剂:2份,流平剂:2份,纳米caco3:2份,异丙醇:13份,去离子水:40份。

优选地,所述润湿分散剂为三硬脂酸甘油酯。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

优选地,所述ph中和剂为三乙胺、2-氨基-2-甲基-1-丙醇或三乙醇胺。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乙烯基磺酸钠、甲基烯丙基磺酸钠或烯丙基羟丙基磺酸钠。

优选地,所述流平剂为氟改性丙烯酸流平剂或磷酸酯改性丙烯酸流平剂。

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和聚乙二醇形成的混合物。

该改性丙烯酸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物料,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素,防锈颜料,醋酸丁酯,引发剂,分散剂,控制转速为800转/分钟,于55℃下搅拌混合20分钟;

2)、向反应釜中加入ph中和剂,搅拌20分钟,并调节ph至7~8;

3)、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流平剂,纳米caco3,异丙醇,去离子水,控制转速为600转/分钟,于50℃下搅拌混合40分钟;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添加纳米caco3的纳米复合涂料在外观状态、耐水性、自洁性和储存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其抗开裂性和耐水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方取各种原料: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40份,醋酸丁酸纤维素:10份,防锈颜料:5份,醋酸丁酯:12份,ph中和剂:6份,引发剂:1份,乳化剂:1份,稳定剂:1份,分散剂:1份,润湿剂:1份,流平剂:1份,纳米caco3:1份异丙醇:10份,去离子水:30份。

按上述配方,润湿分散剂为三硬脂酸甘油酯。

按上述配方,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按上述配方,ph中和剂为三乙胺。

按上述配方,乳化剂为乙烯基磺酸钠。

按上述配方,流平剂为氟改性丙烯酸流平剂。

按上述配方,分散剂为聚乙烯蜡和聚乙二醇形成的混合物。

该改性丙烯酸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物料,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素,防锈颜料,醋酸丁酯,引发剂,分散剂,控制转速为800转/分钟,于55℃下搅拌混合20分钟;

2)、向反应釜中加入ph中和剂,搅拌20分钟,并调节ph至7~8;

3)、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流平剂,纳米caco3,异丙醇,去离子水,控制转速为600转/分钟,于50℃下搅拌混合40分钟;即可。

实例2:

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方取各种原料: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50份,醋酸丁酸纤维素:13份,防锈颜料:10份,醋酸丁酯:10份,ph中和剂:8份,引发剂:3份,乳化剂:3份,稳定剂:4份,分散剂:4份,润湿剂:3份,流平剂:4份,纳米caco3:2.5份,异丙醇:10份,去离子水:40份。

按上述配方,润湿分散剂为三硬脂酸甘油酯。

按上述配方,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按上述配方,ph中和剂为2-氨基-2-甲基-1-丙醇。

按上述配方,乳化剂为甲基烯丙基磺酸钠。

按上述配方,流平剂为氟改性丙烯酸流平剂。

按上述配方,分散剂为聚乙烯蜡和聚乙二醇形成的混合物。

该改性丙烯酸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物料,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素,防锈颜料,醋酸丁酯,引发剂,分散剂,控制转速为800转/分钟,于55℃下搅拌混合20分钟;

2)、向反应釜中加入ph中和剂,搅拌20分钟,并调节ph至7~8;

3)、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流平剂,纳米caco3,异丙醇,去离子水,控制转速为600转/分钟,于50℃下搅拌混合40分钟;即可。

实例3:

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方取各种原料: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55份,醋酸丁酸纤维素:12份,防锈颜料:6份,醋酸丁酯:12份,ph中和剂:6份,引发剂:2份,乳化剂:2份,稳定剂:2份,分散剂:2份,润湿剂:2份,流平剂:2份,纳米caco3:2份,异丙醇:13份,去离子水:40份。

按上述配方,润湿分散剂为三硬脂酸甘油酯。

按上述配方,引发剂为过过硫酸铵。

按上述配方,ph中和剂为三乙醇胺。

按上述配方,乳化剂为烯丙基羟丙基磺酸钠。

按上述配方,流平剂为磷酸酯改性丙烯酸流平剂。

按上述配方,分散剂为聚乙烯蜡和聚乙二醇形成的混合物。

该改性丙烯酸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物料,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树脂,醋酸丁酸纤维素,防锈颜料,醋酸丁酯,引发剂,分散剂,控制转速为800转/分钟,于55℃下搅拌混合20分钟;

2)、向反应釜中加入ph中和剂,搅拌20分钟,并调节ph至7~8;

3)、向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流平剂,纳米caco3,异丙醇,去离子水,控制转速为600转/分钟,于50℃下搅拌混合40分钟;即可。

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原料,以及本发明各原料的上下限、区间取值,以及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等)的上下限、区间取值都能实现本发明,在此不一一列举实施例。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