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及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1956发布日期:2019-02-26 19:4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及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关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及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能逐渐成为我们生活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系统性工程,在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可以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在国家大力的政策与经济的支持下,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涉及到的单位众多,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等多家单位,只有各家单位之间通过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反馈问题,才能保证大型电力施工项目的保证高效、高量的竣工。如果各单位之间的项目联系人,不经常沟通,往往会导致项目的需求不满足,或者严重延期,或者工程质量的严重缺陷,最后直接宣布项目失败。尤其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一个施工企业是够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技术水平如何,团队管理成员的水平如何,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只有在高资质、高技术、高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强有力的支持下才能提供更加完善的电网服务能力。

当前,随着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高强度且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如何将新型高强度、环保的建筑材料与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相结合,同时配合先进的施工理念和面向社会的专业的设计技术服务成为该领域新兴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电力施工领域的高技术服务的快速发展。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及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该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是由如下步骤制备的: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5-8;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以及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300-400℃,煅烧时间为100-200min。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6-9%;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90-120min,搅拌速度为400-600rpm;以及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7000-80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20-30min;以及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200-300℃,干燥时间为6-10h。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5-10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2-4份、ptfe粉料占100-150份、碳化硅粉末占1-2份、碳酸钙晶须占1-2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8份。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6000-7000rpm,混合温度为50-70℃,混合时间为30-50min。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100-200℃,干燥时间为1-3h。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300℃,第二区温度为300-340℃,第三区温度为340-360℃,第四区温度为370-380℃,模头温度为370-38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该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电力设施表面涂覆胶液;利用静电喷涂方法将如前述的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喷涂在电力设施的表面;以及对电力设施进行烘干。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静电喷涂的具体工艺为:喷涂气压0.5-0.9mpa,静电高压80-100k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电力施工是电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电力施工建造高压电塔之后,需要对高压电塔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目前现有技术有大量关于防腐蚀液和防腐蚀方法的介绍。但是使用纯化学镀敷和化学处理方法进行防腐蚀具有如下缺点:1、防腐蚀液包括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这些都将造成环境污染;2、防腐蚀效果有限,所有对于防腐蚀方法的改进实际上都难以取得质的飞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建筑材料以及一种施工方法,众所周知的是ptfe是一种耐高温、耐酸碱的聚合物材料。以往将ptfe涂覆在高压电塔上的困难在于不能保证二者的结合强度,本发明的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具有与高压电塔表面的强结合力,使用本发明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施工的高压电塔能够长时间抵抗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所示,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是由如下步骤制备的:

步骤101: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5-8;

步骤102: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

步骤103: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

步骤104: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

步骤105: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

步骤106: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

步骤107: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

步骤108: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以及

步骤109: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

本发明使用的加工助剂是本领域公知的用于ptfe的加工助剂,加工助剂本身的种类和配比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其种类和配比也不会显著影响本发明的性能,为了便于比较,本发明实施例中都使用相同种类和配比的加工助剂。

实施例1

现有技术(cn106786128b)介绍了一种电力施工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材料可以对现有技术的方法进行改进。该方法应用运输车对高压线缆进行解捆;所述运输车包括轮胎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轮胎;所述运输车的尾部具有用于插接高压线缆端头的插接孔,所述运输车上还具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内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高压线缆的支撑杆;在施工时,将高压线缆的端头插入所述插接孔;启动运输车并移动运输车,通过运输车的移动起到对高压线缆解捆的作用;应用所述支撑杆将高压线缆支撑于地面上使高压线缆与地面分离。所述运输车为四轮结构,其具有座椅与方向盘,所述方向盘用于控制所述运输车的前轮的转向;所述驱动装置为内燃机或电动机。所述运输车具有位于其尾部的尾板,所述插接孔设于所述尾板,所述尾板上靠近所述插接孔的位置设有用于紧固所述高压线缆的紧固装置。所述插接孔轴线方向为水平,插接孔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紧固装置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沿延伸部周向分布的至少两个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延伸部螺接,且紧固螺栓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延伸部的轴向,所述紧固螺栓的端部设有柔性垫。所述运输车的尾部具有机箱,所述机箱内部形成所述容置部,所述机箱具有与其铰接的且可打开的箱盖。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于地面的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多个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支脚,多个所述支脚沿周向分布。所述第二端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转动相连的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轮的外圆周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端还设置有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设于多个支脚的中间位置;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开设于支撑杆的盲孔以及连接于所述盲孔内的插接件;所述盲孔内间隔设有第一卡接部及内螺纹段,所述第一卡接部靠近所述盲孔的开口端;所述插接件外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第二卡接部及外螺纹段,所述插接件的端部还有锥状的插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及内螺纹段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及外螺纹段之间的距离;所述插接件整体位于所述盲孔内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且所述内螺纹段与所述外螺纹段分离,所述插接件部分位于所述盲孔内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且所述内螺纹段与所述外螺纹段螺接。每间隔10-20米用一根支撑杆对所述高压线缆进行支撑;使所述底盘处于打开状态并支撑于地面。当地面松软时将所述插接件部分拉出所述盲孔,连接内螺纹段及外螺纹段,将锥状的插接部插接于地面内。本发明所制造的建筑材料可以涂覆在上述支撑杆外部。

实施例2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5;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300℃,煅烧时间为10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6%;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90min,搅拌速度为4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70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20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200℃,干燥时间为6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5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2份、ptfe粉料占100份、碳化硅粉末占1份、碳酸钙晶须占1份以及加工助剂占5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6000rpm,混合温度为50℃,混合时间为3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100℃,干燥时间为1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第二区温度为300℃,第三区温度为340℃,第四区温度为370℃,模头温度为370℃。

实施例3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8;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400℃,煅烧时间为20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9%;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120min,搅拌速度为6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80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30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300℃,干燥时间为10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10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4份、ptfe粉料占150份、碳化硅粉末占2份、碳酸钙晶须占2份以及加工助剂占8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7000rpm,混合温度为70℃,混合时间为5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200℃,干燥时间为3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300℃,第二区温度为340℃,第三区温度为360℃,第四区温度为380℃,模头温度为380℃。

实施例4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6;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350℃,煅烧时间为15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7%;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100min,搅拌速度为5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75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25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250℃,干燥时间为8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8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3份、ptfe粉料占120份、碳化硅粉末占1.5份、碳酸钙晶须占1.5份以及加工助剂占6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6500rpm,混合温度为60℃,混合时间为4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150℃,干燥时间为2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90℃,第二区温度为320℃,第三区温度为350℃,第四区温度为375℃,模头温度为375℃。

实施例5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10;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5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10%;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100min,搅拌速度为5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75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25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250℃,干燥时间为8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8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3份、ptfe粉料占120份、碳化硅粉末占1.5份、碳酸钙晶须占1.5份以及加工助剂占6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6500rpm,混合温度为60℃,混合时间为4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150℃,干燥时间为2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90℃,第二区温度为320℃,第三区温度为350℃,第四区温度为375℃,模头温度为375℃。

实施例6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6;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350℃,煅烧时间为15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7%;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150min,搅拌速度为3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50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50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400℃,干燥时间为3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8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3份、ptfe粉料占120份、碳化硅粉末占1.5份、碳酸钙晶须占1.5份以及加工助剂占6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6500rpm,混合温度为60℃,混合时间为4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150℃,干燥时间为2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90℃,第二区温度为320℃,第三区温度为350℃,第四区温度为375℃,模头温度为375℃。。

实施例7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6;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350℃,煅烧时间为15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7%;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100min,搅拌速度为5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75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25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250℃,干燥时间为8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15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1份、ptfe粉料占90份、碳化硅粉末占3份、碳酸钙晶须占3份以及加工助剂占10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6500rpm,混合温度为60℃,混合时间为4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150℃,干燥时间为2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90℃,第二区温度为320℃,第三区温度为350℃,第四区温度为375℃,模头温度为375℃。

实施例8

提供碳纤维,其中碳纤维的长径比为6;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提供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表面活化的碳纤维、ptfe粉料、碳化硅粉末、碳酸钙晶须以及加工助剂,得到混合原料i;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得到混合原料ii;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得到混合原料iii;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得到熔融复合材料;将熔融复合材破碎为微粒,得到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对碳纤维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碳纤维进行初步煅烧,其中,初步煅烧的具体工艺为:煅烧温度为350℃,煅烧时间为150min。对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进行表面活化包括如下步骤:将经过煅烧的碳纤维放入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得到混合液,其中,硅烷偶联剂的浓度为7%;对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其中,机械搅拌的具体工艺为:搅拌时间100min,搅拌速度为500rpm;对机械搅拌之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得到表面活化的碳纤维。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包括如下步骤:将多壁碳纳米管与表面活化的碳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乙醇,得到悬混液;将悬混液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机转速为7500rpm,离心处理时间为25min;过滤出离心分离处理后的悬混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对固体物质进行干燥,其中,干燥的具体工艺为:干燥温度为250℃,干燥时间为8h。在混合原料i中,以重量份计,混合多壁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均匀混合物占8份、表面活化的碳纤维3份、ptfe粉料占120份、碳化硅粉末占1.5份、碳酸钙晶须占1.5份以及加工助剂占6份。对混合原料进行高速混合的具体工艺为:混合机转速为5000rpm,混合温度为80℃,混合时间为20min。对混合原料ii进行烘干的具体工艺为:烘干温度为250℃,干燥时间为0.5h。对混合原料iii进行混炼挤出成型的具体工艺为:混炼挤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320℃,第二区温度为360℃,第三区温度为370℃,第四区温度为390℃,模头温度为380℃。

实施例9

电力设施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电力设施表面涂覆胶液;利用静电喷涂方法将如实施例4所述的电力施工用高强度建筑材料喷涂在电力设施的表面;对电力设施进行烘干。静电喷涂的具体工艺为:喷涂气压0.5-0.9mpa,静电高压80-100kv。

将实施例2-8的建筑材料喷涂在清洁不锈钢表面,喷涂工艺为喷涂气压0.5mpa,静电高压80kv。测试涂层的结合强度和冲击强度,测试结果见表1。测试结果相对于实施例1进行归一化。

表1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