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520发布日期:2019-04-05 22:1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带,特别涉及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属于胶带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胶带运用于电子工业领域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胶带本身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各种胶带不同程度带有一定量的静电,从而使得基材表面吸附有灰尘或其它粒子,进而影响相关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的胶带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易划伤,耐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其包括玻璃纤维基布层,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绝缘橡胶层,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二表面上依次设置有防静电层、防静电薄膜;所述防静电层由金属屏蔽层与气垫薄膜复合形成,所述金属屏蔽层以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由玻璃纤维基布和粘合剂层复合形成,所述粘合剂层形成于玻璃纤维基布与绝缘橡胶层、金属屏蔽层中的任意一者之间,且所述粘合剂层的至少部分填充于玻璃纤维基布内的缝隙内;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内还设置有复数个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的一端由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一表面露出而嵌入所述绝缘橡胶层内,另一端由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二表面露出而与所述金属屏蔽层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基布为由复数条相互交错的玻璃纤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玻璃纤维基布的组织为平纹组织。

更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剂层为非连续性的泡沫涂层,所述泡沫涂层的密度为0.3-1.2g/cm3;所述的泡沫涂层内的泡沫直径为0.1-0.6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屏蔽层主要由软态铝箔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垫薄膜为单分子层的防静电发泡薄膜,所述气垫薄膜远离金属屏蔽层的一侧表面具有复数个气囊,所述防静电薄膜热封于所述气囊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薄膜为纳米聚氨酯防静电薄膜,所述防静电薄膜的厚度为0.01-0.03mm。

进一步的,嵌入绝缘橡胶层内的碳纤维管的长度为有机底层厚度的1/10-1/6。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管的长度方向与玻璃纤维基布层的厚度方向的夹角为0°角或锐角。

更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管包括外层碳纤维管、玻璃纤维夹层和内层碳纤维管,所述玻璃纤维夹层设置于所述内层碳纤维管的外壁上,所述外层碳纤维管包覆于所述玻璃纤维夹层的外壁上;所述内层碳纤维管为中空圆柱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绝缘橡胶层为硅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结构简单,其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由玻璃纤维基布和粘合剂层复合形成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保证了胶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上形成的防静电层以及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内部设置的碳纤维管使得胶带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防静电层与防静电薄膜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碳纤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又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其包括玻璃纤维基布层,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绝缘橡胶层,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二表面上依次设置有防静电层、防静电薄膜;所述防静电层由金属屏蔽层与气垫薄膜复合形成,所述金属屏蔽层以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由玻璃纤维基布和粘合剂层复合形成,所述粘合剂层形成于玻璃纤维基布与绝缘橡胶层、金属屏蔽层中的任意一者之间,且所述粘合剂层的至少部分填充于玻璃纤维基布内的缝隙内;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内还设置有复数个碳纤维管,所述碳纤维管的一端由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一表面露出而嵌入所述绝缘橡胶层内,另一端由玻璃纤维基布层的第二表面露出而与所述金属屏蔽层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基布为由复数条相互交错的玻璃纤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玻璃纤维基布的组织为平纹组织。

更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剂层为非连续性的泡沫涂层,所述泡沫涂层的密度为0.3-1.2g/cm3;所述的泡沫涂层内的泡沫直径为0.1-0.6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屏蔽层主要由软态铝箔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垫薄膜为单分子层的防静电发泡薄膜,所述气垫薄膜远离金属屏蔽层的一侧表面具有复数个气囊,所述防静电薄膜热封于所述气囊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薄膜为纳米聚氨酯防静电薄膜,所述防静电薄膜的厚度为0.01-0.03mm。

进一步的,嵌入绝缘橡胶层内的碳纤维管的长度为有机底层厚度的1/10-1/6。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管的长度方向与玻璃纤维基布层的厚度方向的夹角为0°角或锐角。

更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管包括外层碳纤维管、玻璃纤维夹层和内层碳纤维管,所述玻璃纤维夹层设置于所述内层碳纤维管的外壁上,所述外层碳纤维管包覆于所述玻璃纤维夹层的外壁上;所述内层碳纤维管为中空圆柱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绝缘橡胶层为硅橡胶。

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图3,一种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其包括玻璃纤维基布层1,玻璃纤维基布层1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玻璃纤维基布层1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绝缘橡胶层2,在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第二表面上依次设置有防静电层3、防静电薄膜4;防静电层3由金属屏蔽层31与气垫薄膜32复合形成,金属屏蔽层31主要由软态铝箔构成,气垫薄膜32为单分子层的防静电发泡薄膜,气垫薄膜32远离金属屏蔽层31的一侧表面具有复数个气囊301,防静电薄膜4热封于气囊301的顶部;金属屏蔽层31以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第二表面上;玻璃纤维基布层1由玻璃纤维基布11和粘合剂层12复合形成,璃纤维基布11为由复数条相互交错的玻璃纤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玻璃纤维基布的组织为平纹组织,粘合剂层12形成于玻璃纤维基布11与绝缘橡胶层2、金属屏蔽层31中的任意一者之间,且粘合剂层12的至少部分填充于玻璃纤维基布11内的缝隙内;在玻璃纤维基布层1内还设置有复数个碳纤维管5,碳纤维管5的一端由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第一表面露出而嵌入绝缘橡胶层2内,另一端由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第二表面露出而与金属屏蔽层31接触,复数个碳纤维管5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任意一个所述碳纤维管5的长度方向与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厚度方向平行(即碳纤维管5的长度方向与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具体的,请参阅图3,碳纤维管5包括外层碳纤维管51、玻璃纤维夹层52和内层碳纤维管53,玻璃纤维夹层52设置于所述内层碳纤维管53的外壁上,外层碳纤维管51包覆于所述玻璃纤维夹层52的外壁上;内层碳纤维管52为中空圆柱型结构。优选的,粘合剂层为非连续性的泡沫涂层,所述泡沫涂层的密度为0.3-1.2g/cm3;所述的泡沫涂层内的泡沫直径为0.1-0.6mm;防静电薄膜为纳米聚氨酯防静电薄膜,防静电薄膜的厚度为0.01-0.03mm;嵌入绝缘橡胶层内的碳纤维管的长度为有机底层厚度的1/10-1/6;所述绝缘橡胶层为硅橡胶。

请参阅图4,在一些较为具体实施方案中,碳纤维管5的长度方向与玻璃纤维基布层1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例如5-25°);又或者在一些较为具体实施方案中,复数个碳纤维管5中部分碳纤维管5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磨防静电胶带结构,结构简单,其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由玻璃纤维基布和粘合剂层复合形成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保证了胶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上形成的防静电层以及在所述玻璃纤维基布层内部设置的碳纤维管使得胶带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