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环保脱漆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70012发布日期:2019-09-13 20:54阅读:2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脱漆剂,尤其涉及碱性环保脱漆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现有的脱漆剂大多是利用挥发性含氯有机溶剂和酸性条件来脱漆。由于挥发性含氯有机溶剂类化合物都带有毒性,并且沸点都比较低,容易挥发,从而对操作者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性。还有些专利要求保护的脱漆剂是在强酸性条件下工作的,如添加甲酸、乙酸、草酸、氯乙酸、浓硫酸等,或添加有机碱类物质如氨水、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氢氧化钠等,这些物质尽管对脱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一些精密机械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等的表面造成损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如公开号为cn108207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由甲酸、乙醇、三氯甲烷、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氯乙酸等组成的水性脱漆剂,其含有挥发性三氯甲烷和强酸甲酸。公开号为cn10548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碱性脱漆剂,其含有碳酸氢铵或可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化学等当物。这些已知脱漆剂因为上述原因对环境和操作者有不良影响或对所清洗的物品有损伤。

随着生活生产方式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人们对各种化工产品的要求也日益环保化,同时也由于对精密元器件的质量严格要求的需要,很多学者已经致力于研究碱性、无水、环保、对金属表面无腐蚀作用、脱漆效率高等特点的脱漆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含挥发性含氯有机溶剂、碱性的脱漆剂,其能够快速溶解漆膜,使漆膜易于清除,不损伤工件,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该脱漆剂可用于脱除醇酸漆、硝基漆、丙烯酸漆、环氧漆、氨基漆、酚醛树脂漆及聚氨酯漆等,而且对于需脱漆膜的精密机械元器件、电子元器件等金属表面没有损伤。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为: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将可以溶解漆膜的多种有机溶剂合理混合,使所得混合物具有增效的溶解漆膜作用,从而在加热的情况下从物件表面彻底脱去漆膜。而且,本发明不使用酸,因而不会腐蚀需脱漆地金属工件表面。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和试验发现,一些醇对醇酸漆、聚氨酯漆、丙烯酸漆、酚醛树脂漆和环氧树脂漆等具有良好的溶解力;文中术语“醇”是指那些分子中至少一个碳原子上带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环保脱漆剂,其包括以下重量配备的组分:65-80水、10-20份醇、2-5份苯醚、2-10份表面活性剂、0.5-5份增稠剂和0.5-5份丁醚、0.5份渗透剂jfc-2。

优选包括:60份水、20份醇、5份醚、2份表面活性剂、3份增稠剂和0.5-5份丁醚、0.5份渗透剂jfc-2。

所述碱性环保脱漆剂还可以含有适量渗透剂,例如渗透剂jfc-2。

以下通过对各组分进行详说明述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醇:一般为至少含有选自以下醇类物质中三种或更多的混合物:戊醇、己醇、环己醇、庚醇、正辛醇、仲辛醇、正壬醇、正癸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二醇、四甲基乙二醇、甘油、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异丁醚、一缩聚乙二醇、二缩聚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或苄醇等;根据不同漆膜需要选择不同极性和介电常数的醇,一般说来,氨基漆和硝基漆极性小,相应的介电常数也小,因此此类漆需要脱漆剂的极性和介电常数也小,醇酸漆、聚氨酯漆、丙烯酸漆、酚醛树脂漆、环氧树脂漆的极性依次升高,因此所需脱漆剂极性也依次升高,此外还须考虑表面张力和偶极距的影响。

苯醚和丁醚均选自甲醚、甲乙醚、乙醚、正丙醚、正丁醚、甲丁醚、乙丁醚、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表面活性剂:为了从大面积表面快速脱去涂料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最好是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组合物,选择的标准在于其hlb值的大小,由于本发明脱漆剂的主成分-主溶剂为有机溶剂,因此最好选择hlb值大于10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组合物。通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选自1-辛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牛酯酸钠、二甲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可选自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司盘60、司盘80、吐温或平平加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上述两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组合物相比而言,对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向本发明脱漆剂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会使得该脱漆剂效果没有改变甚至效果更差,因此不主张向本发明的环保脱漆剂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向本发明的环保脱漆剂中添加上述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组合物不仅利于漆膜的溶解或脱落,而且利于脱漆剂的稳定和重复使用。若只添加一种类型表面活性剂,不仅脱落效果不理想,而且脱漆剂不稳定、不能重复利用,甚至脱漆剂出现分层、老化现象,更甚者会出现异味、败坏等现象。

增稠剂:为了保证脱漆剂可以重复使用以及再次使用的效果,在每次脱漆完成后,对于从需脱漆的工件表面用水冲洗下来的脱漆剂与脱除下来的漆膜的混合物而言,应使脱落的漆膜沉积到下部,而脱漆剂需处于上部的澄清部分,而且上部澄清部分的脱漆剂的主要成分不应有很大变化。本发明脱漆剂的主要成分一般为至少三种以上的醇类物质和少量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在脱漆过程中需要高温加热,因此要求醇类物质不仅具有协同的脱漆作用,而且在高温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协同作用,就是说不会由于各溶剂的沸点不同而导致脱漆剂成分有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后续的脱漆效果。为此,不仅需要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性,还需要合适的增稠剂以加强主成分间的相容性和协同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使用的增稠剂为纤维素类物质和/或聚乙烯醇类物质,其中,纤维素类物质选自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聚乙烯醇类物质选自聚乙烯400、600、800、1000、1600、2000、4000、6000中的一种或几种。

渗透剂:由于漆膜通常都是致密的,脱漆剂通常只作用于表面,难以渗透到漆膜内部或渗透缓慢,通常需要添加渗透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脱漆剂的使用方法:将本发明的脱漆剂加热到150-250℃,并将需脱漆的工件与该热的脱漆剂接触来进行脱漆。

对于不同组分的脱漆剂而言,对不同种漆膜的脱除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脱漆剂的脱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溶解;另一种是剥离。前一种方式要求脱漆剂中的溶剂尽可能多,表面活性剂尽量少;而后一种方式则要求脱漆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尽量多。从原理上来说,溶剂的主要作用是溶解漆膜,而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表面张力,添加表面活性剂后增加了溶剂与漆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金属表面和表面漆膜之间的渗透力增强,从而使有些漆膜来不及溶解就大块掉下来,即造成漆膜从金属表面剥离。为了使本发明脱漆剂可以重复使用,优选使用剥离的方式脱除漆膜,这是因为使用溶解方式脱除漆膜易使脱漆剂的溶剂中均匀分布有漆膜的溶解物,从而不利于溶剂的回收利用;而使用剥离的方式脱除漆膜则可以使漆膜大块地从金属表面脱除,由于大块漆的质量大、重力大,易于沉积在脱漆容器底部,因此易于与脱漆剂分离,从而利于脱漆剂的重复利用,进而降低了成本。

温度也是影响本发明脱漆剂脱漆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脱漆剂组成需要不同的操作温度,其影响着脱漆速度的快慢;再者本发明脱漆剂主要是由有机溶剂组成的,温度对脱漆剂的挥发性有重要影响,为了使该脱漆剂可以重复使用,尽量使脱漆剂在加热过程形成共沸物以降低其挥发性,否则在加热过程中易挥发成分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再次使用时的效果。温度的选择:温度太低,则脱漆速度比较慢,并且脱漆不彻底,而温度如果过高,则有机溶剂中副产物增多,重复使用时脱漆效果变差,选择温度时还需考虑所脱漆膜的种类,一般来说,环氧漆需要温度最高,酚醛树脂漆次之,而聚酯漆则要更低一些,丙烯酸漆和醇酸漆需要脱漆温度最低。根据发明人长期研究、试验结果得知,本发明脱漆剂的使用温度为150-250℃,在此温度范围内,该脱漆剂的脱漆效果显著。

将上述多种有机溶剂复配,制成ph值为6.5-7.5的脱漆剂,将该脱漆剂加热到150-250℃,并将需脱气工件与该热的脱漆剂接触来进行脱漆。由于酚醛树脂漆、醇酸漆、环氧树脂漆、丙烯酸漆等各类漆膜均由树脂固化成膜,形成网状或体型耐老化膜层,经热的脱漆剂浸泡后,在40分钟内能将旧漆漆膜溶解、溶胀、起皱,从而减少漆膜在原物质表面上的附着力,用水即可冲洗干净,而且对各种基底材质无任何损伤,达到环保脱漆之目的。

本发明环保脱漆剂可以去除或剥离种类繁多的漆膜涂层,例如油漆类、清漆类、磁漆类、天然漆类、树脂类和诸如此类的涂层,特别是醇酸漆、聚氨酯漆、丙烯酸漆、酚醛树脂漆、环氧树脂漆,效果突出,其它如氯丁橡胶、聚酷、聚碳酸酯、硅高弹体、乙烯基氯化物聚合物和共聚物等也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但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具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并不只限于本说明书中所述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发明精神情况下,所完成的方案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脱漆剂的制备:

a己二醇3.5克;

庚二醇3克;

甘油0.5克;

二,四-二硝基苯酚0.5克;

羟甲基纤维素0.3克;

渗透剂(jfc-2)0.2克;

将羟甲基纤维素加入到己二醇、庚二醇和甘油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再加入渗透剂便得到得到a。

b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克;

石蜡0.5克;

将a加热到200摄氏度,将b(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和石蜡,)加入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脱漆剂。

脱漆实验:将酚醛树脂漆工件放入到200摄氏度的上述脱漆剂溶液中,40分钟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层擦去后,用蒸馏水清洗后,油漆脱除率100%,观察工件表面无任何腐蚀现象。

实施例2

除不使用渗透剂外,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来制备渗透剂。

将酚醛树脂漆工件放入到200摄氏度的上述脱漆剂溶液中,40分钟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层擦去后,用蒸馏水清洗后,油漆脱除率95%,观察工件表面无任何腐蚀现象。

实施例3:a戊醇、己醇3克;

己二醇3克;

一缩聚乙二醇0.5克;

邻二甲基对硝基苯酚0.5克;

1-辛磺酸钠0.3g;

羟甲基纤维素0.3克;

peg8000.5g;

渗透剂(jfc-2)0.2克;

将羟甲基纤维素和1-辛磺酸钠加入到戊醇、己醇、己二醇、一缩聚乙二醇和邻二甲基对硝基苯酚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a。

b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克;

司盘800.3g;

石蜡0.4g;

将a加热到200摄氏度,将b(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司盘80、石蜡)加入并充分搅拌均匀后,加入渗透剂得到脱漆剂。

脱漆实验:将丙烯酸漆工件放入到165摄氏度的上述脱漆剂溶液中,40分钟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层擦去后,用蒸馏水清洗后,油漆脱除率100%,观察工件表面无任何腐蚀现象。

实施例4:将实施例3中一缩聚乙二醇去掉,己二醇用量为4克,其他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制备脱漆剂。处理橙色醇酸漆工件,将其放入到170摄氏度的所得脱漆剂溶液中,40分钟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层擦去后,用蒸馏水清洗后,油漆脱除率100%,观察工件表面无任何腐蚀现象。

实施例5:a己醇、庚醇3.5克;

庚二醇3克;

乙二醇0.5克;

叔丁基苯酚0.5克;

羟乙基纤维素0.3克;

渗透剂(jfc-2)0.2克;

将羟乙基纤维素加入到己醇、庚醇、庚二醇、乙二醇、叔丁基苯酚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再加入渗透剂得a。

b平平加1克;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5克;

石蜡0.5;

将a加热到160摄氏度,将b(平平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石蜡)加入并充分搅拌,得脱漆剂。

脱漆实验:将聚酯漆工件放入到180摄氏度的上述溶液中,40分钟后,漆膜溶胀离开金属表面。将脱掉的漆层擦去后,用蒸馏水清洗后,油漆脱除率100%,观察工件表面无任何腐蚀现象。

实验例6:

将实施例1-5的脱漆剂用来脱除多种漆膜,试验效果见下表1:

表1脱漆剂脱漆效果实验:

注:清洗时间都为40分钟;

○表示洗净力良好,肉眼观察不到表面有漆的痕迹;

θ表示洗净力较好,肉眼观察表面有少量漆的痕迹,清水冲洗后去掉×表示洗净力较差,肉眼观察表面有较多漆的痕迹,清水冲洗后无法去掉。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