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70136发布日期:2019-12-21 02:1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涂料在工业上能对材质表面起到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用途,一般由成膜物质、填料(颜填料)、溶剂、助剂等组成、根据性能划分,有防腐漆、绝缘漆、隔热漆、导电漆、耐热漆等,其中,隔热涂料是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我国对于建筑隔热节能工业的政策性指导意见,以及广泛提及的“绿色建筑”概念的实施,对隔热涂料的研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常年光照吋间较长,建筑外墙受到太阳直射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室内的工作及居住环境也会受到大量的热量辐射,日前市场上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大多以空心玻璃微珠、空心陶瓷微珠作为功能性填料,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首先是成本较高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其次以上的填料普遍存在质脆易碎的问题,在加工、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容易现破损导致涂料的隔热性能直线下降,并且现有的建筑隔热涂料的环保性较弱,涂料的结合力也存在问题,容易受高温影响产生剥落现象,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主要的乳液成分,具有提高隔热环保涂料的隔热性以及耐酸碱腐蚀性的能力,涂料涂层的结合力和成膜能力高,长期作用于建筑墙体不会产生霉变现象,环保性高。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70-8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30-40份羟基丙烯酸乳液、15-20份纳米二氧化钛、12-16份植物纤维、20-26份重质碳酸钙、5-8份防冻剂、20-26份成膜助剂、6-8份分散剂、8-10份硅烷偶联剂、5-8份防霉剂、8-10份热稳定剂、6-8份抗氧化剂、10-14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5-10份碳化硼、6-8份碳化硅、6-8份氮化硼、5-8份石墨、5-8份白炭黑和70-80份去离子水。

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75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35份羟基丙烯酸乳液、18份纳米二氧化钛、14份植物纤维、24份重质碳酸钙、6份防冻剂、24份成膜助剂、7份分散剂、9份硅烷偶联剂、6份防霉剂、9份热稳定剂、7份抗氧化剂、12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8份碳化硼、7份碳化硅、7份氮化硼、6份石墨、6份白炭黑和78份去离子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热稳定剂为稀土钙锌稳定剂或钙锌稳定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霉剂为纳米氧化锌、偏硼酸钡、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去离子水、分散剂、成膜助剂、防冻剂、防霉剂、甲基羟乙基纤维素、热稳定剂和抗氧化剂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利用超声波分散设备进行超声分散处理8-12分钟,制成混合液;

步骤二:将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羟基丙烯酸乳液、植物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和重质碳酸钙加入搅拌釜内,在100-11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搅拌10-15分钟,然后调节温度为40-45摄氏度,进行搅拌40-50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将碳化硼、碳化硅、氮化硼、石墨和白炭黑加入搅拌釜内,进行混合搅拌30-40分钟,得到混合物;

步骤四:将搅拌釜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3或4次,收集过滤物然后利用均质设备进行均质处理12-15分钟,均质处理过程中缓慢加入混合液,混合液添加结束后,继续均质处理6-8分钟,得到均质混合物;

步骤五:将均质混合物放入密闭环境中进行减压静置40-50分钟,制成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将去离子水加热至65-70摄氏度,然后将分散剂、热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混合搅拌15-20分钟,然后将温度调节至室温,再将成膜助剂、防冻剂、防霉剂和甲基羟乙基纤维素加入,继续混合搅拌20-30分钟,然后利用超声波分散设备进行超声分散处理8-12分钟,制成混合液。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先将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羟基丙烯酸乳液加入搅拌釜内,进行混合搅拌5分钟,再将温度调节至100-110摄氏度,加入植物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和重质碳酸钙继续进行搅拌5-10分钟,然后调节温度为40-45摄氏度,进行搅拌40-50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碳化硼、碳化硅、氮化硼、石墨和白炭黑加入搅拌釜前,需要先进行研磨处理,制成超微粉末后再加入搅拌釜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均质处理过程中,控制均质设备内压强为0.95-0.98兆帕。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减压静置过程中控制密闭环境中压强在20分钟内从标准大气压减压到0.91-0.93兆帕,然后在0.91-0.93兆帕的环境下静置2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主要的乳液成分,具有提高隔热环保涂料的隔热性以及耐酸碱腐蚀性的能力,作为建筑涂料,可以有效避免隔热环保涂料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而产生涂层剥落的问题,通过加入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和防霉剂等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隔热环保涂料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涂层的结合力和成膜能力高,长期作用于建筑墙体不会产生霉变现象,环保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7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30份羟基丙烯酸乳液、15份纳米二氧化钛、12-16份植物纤维、20份重质碳酸钙、5份防冻剂、20份成膜助剂、6份分散剂、8份硅烷偶联剂、5份防霉剂、8份热稳定剂、6份抗氧化剂、10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5份碳化硼、6份碳化硅、6份氮化硼、5-8份石墨、5份白炭黑和70份去离子水。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所述热稳定剂为稀土钙锌稳定剂。

所述防霉剂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实施例二

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75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35份羟基丙烯酸乳液、18份纳米二氧化钛、14份植物纤维、24份重质碳酸钙、6份防冻剂、24份成膜助剂、7份分散剂、9份硅烷偶联剂、6份防霉剂、9份热稳定剂、7份抗氧化剂、12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8份碳化硼、7份碳化硅、7份氮化硼、6份石墨、6份白炭黑和78份去离子水。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所述热稳定剂为稀土钙锌稳定剂。

所述防霉剂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实施例三

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包括如下质量比成份:8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40份羟基丙烯酸乳液、20份纳米二氧化钛、16份植物纤维、26份重质碳酸钙、8份防冻剂、26份成膜助剂、8份分散剂、10份硅烷偶联剂、8份防霉剂、10份热稳定剂、8份抗氧化剂、14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10份碳化硼、8份碳化硅、8份氮化硼、8份石墨、8份白炭黑和80份去离子水。

所述防冻剂为丙二醇,所述热稳定剂为稀土钙锌稳定剂。

所述防霉剂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

实施例四

一种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去离子水加热至68摄氏度,然后将分散剂、热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混合搅拌18分钟,然后将温度调节至室温,再将成膜助剂、防冻剂、防霉剂和甲基羟乙基纤维素加入,继续混合搅拌25分钟,然后利用超声波分散设备进行超声分散处理10分钟,制成混合液;

步骤二:先将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羟基丙烯酸乳液加入搅拌釜内,进行混合搅拌5分钟,再将温度调节至105摄氏度,加入植物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和重质碳酸钙继续进行搅拌8分钟,然后调节温度为42摄氏度,进行搅拌45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先对碳化硼、碳化硅、氮化硼、石墨和白炭黑进行研磨处理,制成超微粉末后再加入搅拌釜内,进行混合搅拌35分钟,得到混合物;

步骤四:将搅拌釜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3次,收集过滤物然后利用均质设备进行均质处理13分钟,均质处理过程中缓慢加入混合液,混合液添加结束后,继续均质处理7分钟,控制均质设备内压强为0.96兆帕,得到均质混合物;

步骤五:将均质混合物放入密闭环境中进行减压静置45分钟,减压静置过程中控制密闭环境中压强在20分钟内从标准大气压减压到0.92兆帕,然后在0.92兆帕的环境下静置20分钟,制成水性建筑隔热环保涂料。

根据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可以得出,本发明中通过质量比成份为:70-8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30-40份羟基丙烯酸乳液、15-20份纳米二氧化钛、12-16份植物纤维、20-26份重质碳酸钙、5-8份防冻剂、20-26份成膜助剂、6-8份分散剂、8-10份硅烷偶联剂、5-8份防霉剂、8-10份热稳定剂、6-8份抗氧化剂、10-14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5-10份碳化硼、6-8份碳化硅、6-8份氮化硼、5-8份石墨、5-8份白炭黑和70-80份去离子水制成的隔热环保涂料的隔热性以及耐酸碱腐蚀性高,且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个和成膜能力,长期作用于建筑墙体不会产生霉变现象,环保性高。

本发明通过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羟基丙烯酸乳液作为主要的乳液成分,具有提高隔热环保涂料的隔热性以及耐酸碱腐蚀性的能力,作为建筑涂料,可以有效避免隔热环保涂料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而产生涂层剥落的问题,通过加入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和防霉剂等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隔热环保涂料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涂层的结合力和成膜能力高,长期作用于建筑墙体不会产生霉变现象,环保性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