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3493发布日期:2020-01-31 18:4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压敏胶以其独特的性能和特点已成为胶黏剂中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产品。其制品几乎遍布包装、汽车、运输、通讯、电器、建材、机械、航空、轻工、卫生等各领域。目前国内年产量已达到40万吨以上。其中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由于性能优越,操作方便,价格较低等原因,成为压敏胶中发展最快的主要产品。压敏胶带在加工中主要包括送卷、涂胶、干燥、复合、收卷和分切等工序。

随着压敏胶带应用范围的持续拓展,不断对丙烯酸酯压敏胶提出新的要求,有些应用场所要求压敏胶带能够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擦拭性,这就要求固化后压敏胶能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如现有专利文件cn201610156282.3中公开的一种以胶粘剂为胶料的压敏胶带,包括胶粘剂和基材,所述胶粘剂涂覆于所述基材上,所述胶粘剂的原料组分包括丙烯酸丁酯、醋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酐、硅烷和催化剂。虽说该发明具有一定的耐溶剂性,但是主要通过交联剂来进行改性,使压敏胶中的羟基、氨基、羧基等基团进行反应,使压敏胶分子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化提高压敏胶层的耐溶剂性,另外该发明压敏胶层的阻燃性不够理想;又如专利文件cn201810706969.9中公开的一种阻燃耐紫外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它包含基材以及涂敷于基材表面的压敏胶构成,其中,所述的压敏胶由如下成分组成:胶体、防紫外剂、阻燃剂。但是,该发明压敏胶层的耐溶剂性很差,能适应使用的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所述耐溶剂型压敏胶带包括离型纸层、压敏胶凝剂层和铝箔层;所述压敏胶凝剂层的原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环氧树脂、苯甲酸乙酯、引发剂、改性剂和防腐剂;

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称料: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30~40份、丙烯酸丁酯25~30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2~15份、环氧树脂6~8份、苯甲酸乙酯2~3份、引发剂0.3~0.7份、改性剂4~6份和防腐剂0.6~1.2份;

(2)制备压敏胶凝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环氧树脂、改性剂和防腐剂装入有机械搅拌器的容器中,先加热至60~80℃,并搅拌10~20min;然后逐步滴加引发剂和苯甲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3~5h,接着搅拌20~30min,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出料;

(3)制备胶带:在涂布机上,将压敏胶凝剂均匀地涂布在离型纸层上,再以一定线速度,依次通过第ⅰ段温度为60~70℃、第ⅱ段温度为80~90℃、第ⅲ段温度为110~130℃、第ⅳ段温度为90~110℃、第ⅴ段温度为50~70℃的长度为15~25m烘道进行烘制,然后与铝箔层进行贴合、收卷,即制得耐溶剂型压敏胶带。

优选的,所述离型纸层和所述铝箔层分别附着于所述压敏胶凝剂层的两侧,所述离型纸层由基材和涂布在基材上的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构成,所述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物质:有机硅胶粘剂40%、羟基硅油7%,辛酸亚锡3%、甲基戊炔醇3%、银催化剂2%、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10%、mdq树脂13%、n-亚硝基化合物发泡剂22%。

优选的,所述基材选自无弹性布基、膜材、无纺布、弹性布料、弹性无纺布、各种纸基、金属膜和玻璃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20~30μm。

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而成;所述改性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氯化脂环烃按照质量比2:(0.5~0.8)复配而成,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钠、苯甲酸钾、山梨酸钠和山梨酸钾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复配而成。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34份、丙烯酸丁酯27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4份、环氧树脂7份、苯甲酸乙酯3份、引发剂0.4份、改性剂5份和防腐剂0.8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涂胶厚度为50~80μm,线速度为5~10m/min。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是:压敏胶凝剂层原料中改性剂是由叔丁基过氧化氢和氯化脂环烃复配而成,其中叔丁基过氧化氢受热会裂解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夺去胶液中游离基团上的氢原子,使胶液分子本身携带自由基,2个或多个这样的自由基相结合,便生成胶液分子间的交联键,从而使得交联密度增大,网状结构增加,耐溶剂性增加;另外,氯化脂环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接枝交联反应,进一步提高了胶液的内聚力和抗溶剂性,同时还能使得胶液分子链上含有阻燃元素氯,从而提高了压敏胶带的阻燃效果。离型纸层由基材和涂布在基材上的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构成,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的原料包括:有机硅胶粘剂、羟基硅油,辛酸亚锡、甲基戊炔醇等,从而离型纸层即能粘住压敏胶凝剂层,又易于使两者分离,同时不会与压敏胶凝剂层体系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会对压敏胶凝剂层原料成分造成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操作简便,容易实现,所制得的耐溶剂型压敏胶带,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阻燃性、耐腐蚀性,可以在有油、溶剂或水的环境中进行使用,该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使用范围广,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局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耐溶剂型压敏胶带压敏胶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离型纸层,101-基材,102-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2-压敏胶凝剂层,3-铝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可以看出,耐溶剂型压敏胶带包括离型纸层1、压敏胶凝剂层2和铝箔层3,且离型纸层1和铝箔层3分别附着于压敏胶凝剂层2的两侧,离型纸层1由基材101和涂布在基材上的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102构成。

所述压敏胶凝剂层的原料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环氧树脂、苯甲酸乙酯、引发剂、改性剂和防腐剂;所述离型纸层和所述铝箔层分别附着于所述压敏胶凝剂层的两侧,所述离型纸层由基材和涂布在基材上的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构成,所述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物质:有机硅胶粘剂40%、羟基硅油7%,辛酸亚锡3%、甲基戊炔醇3%、银催化剂2%、三异硬酯酸钛酸异丙酯10%、mdq树脂13%、n-亚硝基化合物发泡剂22%。从而离型纸层即能粘住压敏胶凝剂层,又易于使两者分离,同时不会与压敏胶凝剂层体系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会对压敏胶凝剂层原料成分造成污染。

实施例1

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称料: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30份、丙烯酸丁酯25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2份、环氧树脂6份、苯甲酸乙酯2份、引发剂0.3份、改性剂4份和防腐剂0.6份;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改性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氯化脂环烃按照质量比4:1复配而成,防腐剂为苯甲酸钠;

(2)制备压敏胶凝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环氧树脂、改性剂和防腐剂装入有机械搅拌器的容器中,先加热至60℃,并搅拌10min;然后逐步滴加引发剂和苯甲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3h,接着搅拌20min,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出料;

(3)制备胶带:在涂布机上,将压敏胶凝剂均匀地涂布在离型纸层上,其中,离型纸层由基材和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构成,基材为无弹性布基,涂胶厚度为50μm,再以5m/min的线速度,依次通过第ⅰ段温度为60℃、第ⅱ段温度为80℃、第ⅲ段温度为110℃、第ⅳ段温度为90℃、第ⅴ段温度为50℃的长度为18m烘道进行烘制,然后与铝箔层进行贴合、收卷,即制得耐溶剂型压敏胶带。

实施例2

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称料: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34份、丙烯酸丁酯27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4份、环氧树脂7份、苯甲酸乙酯3份、引发剂0.4份、改性剂5份和防腐剂0.8份;其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改性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氯化脂环烃按照质量比2:0.7复配而成,防腐剂为山梨酸钠;

(2)制备压敏胶凝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环氧树脂、改性剂和防腐剂装入有机械搅拌器的容器中,先加热至70℃,并搅拌15min;然后逐步滴加引发剂和苯甲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4h,接着搅拌25min,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出料;

(3)制备胶带:在涂布机上,将压敏胶凝剂均匀地涂布在离型纸层上,其中,离型纸层由基材和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构成,基材为无纺布,涂胶厚度为65μm,再以7m/min的线速度,依次通过第ⅰ段温度为65℃、第ⅱ段温度为85℃、第ⅲ段温度为120℃、第ⅳ段温度为95℃、第ⅴ段温度为60℃的长度为20m烘道进行烘制,然后与铝箔层进行贴合、收卷,即制得耐溶剂型压敏胶带。

实施例3

一种耐溶剂型压敏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称料: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甲基丙烯酸甲酯40份、丙烯酸丁酯30份、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15份、环氧树脂8份、苯甲酸乙酯3份、引发剂0.7份、改性剂6份和防腐剂1.2份;其中,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改性剂为叔丁基过氧化氢和氯化脂环烃按照质量比5:2复配而成,防腐剂为山梨酸钾;

(2)制备压敏胶凝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环氧树脂、改性剂和防腐剂装入有机械搅拌器的容器中,先加热至80℃,并搅拌20min;然后逐步滴加引发剂和苯甲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滴加完毕后保温5h,接着搅拌30min,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出料;

(3)制备胶带:在涂布机上,将压敏胶凝剂均匀地涂布在离型纸层上,其中,离型纸层由基材和微孔型有机硅胶离型剂层构成,基材为弹性无纺布,涂胶厚度为80μm,再以10m/min的线速度,依次通过第ⅰ段温度为70℃、第ⅱ段温度为90℃、第ⅲ段温度为130℃、第ⅳ段温度为110℃、第ⅴ段温度为70℃的长度为25m烘道进行烘制,然后与铝箔层进行贴合、收卷,即制得耐溶剂型压敏胶带。

空白组

将实施例1中原料改性鳞片石墨更换为未经处理的鳞片石墨,其余方法,同实施例1。

试验1

将实施例1~3及对照组,所制得压敏胶带裁剪成3×5mm的小条,分别浸入到溶剂中,其中溶剂的种类有甲苯、环己烷和异丙醇;再置于85℃的烘箱中观察胶带分层时间,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改性剂的加入对压敏胶的耐溶剂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试验2

阻燃性检测:阻燃特性一般用氧指数表示,氧指数是指一定尺寸的材料(试片)装入试验装置中,在规定条件下,通入氧与氮的混合气体,将试片用点火器点燃,测定保持如蜡装持续燃烧所必须的最低氧浓度(以百分数表示)。

按照gb/t5454-1997标准,用氧指数测定仪测定本申请实施例1~3及空白对照组试样平稳燃烧所需的氧/氮混合体系中最低氧浓度,结果如表2:

表2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改性剂加入后,压敏胶的阻燃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