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粘着片、反复弯曲层叠构件及反复弯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8870发布日期:2020-09-04 15:5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粘着片、反复弯曲层叠构件及反复弯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反复弯曲装置用的粘着剂及粘着片、以及反复弯曲层叠构件及反复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为装置的一种的电子设备的显示体(显示器),提出了一种可弯曲的弯曲性显示器。作为弯曲性显示器,除了仅进行一次曲面成型的显示器以外,还提出了一种反复弯曲(折弯)用途的反复弯曲显示器。

在如上所述的反复弯曲显示器中,可考虑利用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构成该弯曲性显示器的一个可弯曲构件(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然而,若在反复弯曲显示器中使用以往的粘着片,则存在在粘着剂层与被粘物的界面产生浮起或剥落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粘着剂,其技术问题在于即使对其进行反复弯曲也抑制粘着剂层的浮起或剥落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8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随着使如上所述的反复弯曲显示器反复弯曲,有时会在弯曲性构件中产生裂纹等破损。这样的破损在以长期弯曲状态固定反复弯曲显示器时也会产生。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这种现有的粘着片无法充分地抑制弯曲性构件中的裂纹等破损。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及粘着片,其在适用于反复弯曲装置而进行反复弯曲时及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时,能够抑制弯曲性构件的裂纹等破损;其目的还在于提供反复弯曲层叠构件及反复弯曲装置,其即使在进行反复弯曲时及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时,也能够抑制弯曲性构件的裂纹等破损。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其用于贴合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个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所述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的特征在于,测定使所述粘着剂在-20℃的条件下以0.01~200%的剪切应变量(γ)发生应变时所产生的剪切应力(τ)时,在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呈线性变化的区域中,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的比(τ/γ)的平均值为3.0×108pa以下(发明1)。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通过使上述的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的比(τ/γ)的平均值为上述范围,能够降低弯曲时对弯曲性构件的负荷,由此能够抑制该弯曲性构件的裂纹等破损。

在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所述粘着剂为丙烯酸类粘着剂(发明2)。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其具有用于贴合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个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的粘着剂层,所述粘着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由所述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发明1、2)构成(发明3)。

在上述发明(发明3)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对聚酰亚胺的粘着力为4.0n/25mm以上(发明4)。

在上述发明(发明3、4)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300μm以下(发明5)。

在上述发明(发明3~5)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且所述粘着剂层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夹持(发明6)。

第三,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复弯曲层叠构件,其具备: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个弯曲性构件及另一个弯曲性构件、以及将所述一个弯曲性构件与所述另一个弯曲性构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所述反复弯曲层叠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由所述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发明1、2)构成(发明7)。

第四,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复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所述弯曲层叠构件(发明7)(发明8)。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及粘着片在适用于反复弯曲装置而进行反复弯曲时及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时,能够抑制弯曲性构件的裂纹等破损。此外,本发明的反复弯曲层叠构件及反复弯曲装置即使在进行反复弯曲时及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时,也能够抑制弯曲性构件的裂纹等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层叠构件的截面图。

图3为对静态弯曲试验进行说明的说明图(侧面图)。

图4为对动态弯曲试验进行说明的说明图(侧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片;11: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1:第一弯曲性构件;22:第二弯曲性构件;s:试验片;p:保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

本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装置用粘着剂(以下,有时简称为“粘着剂”)为用于贴合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个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的粘着剂。针对反复弯曲装置及弯曲性构件,在后文中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测定使该粘着剂在-20℃的条件下以0.01~200%的剪切应变量(γ)发生应变时所产生的剪切应力(τ)时,在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呈线性变化的区域中,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的比(τ/γ)的平均值(以下,有时称为“τ与γ的平均比”)为3.0×108pa以下。另外,上述的剪切应力(τ)及上述的平均值的测定方法的详情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将利用粘着剂层将一个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贴合而成的层叠体置于弯曲状态的情况下,在粘着剂层的弯曲部外侧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应力,在粘着剂层的弯曲部内侧施加有压缩方向的应力。因此,使上述层叠体反复弯曲时或将其置于长期弯曲状态时,容易在弯曲性构件中产生裂纹之类的破损。然而,通过使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上述的τ与γ的平均比为3.0×108pa以下,施加在弯曲性构件上的上述应力减小,其结果,可良好地抑制弯曲性构件中的破损的产生。尤其是即使在易于发生弯曲性构件的破损的低温(例如-20℃)的环境下也可充分地发挥该效果。另一方面,若τ与γ的平均比大于3.0×108pa,则无法充分减小由弯曲导致的应力的产生,无法抑制弯曲性构件的破损的产生。从该角度出发,τ与γ的平均比优选为1.0×108pa以下,特别优选为5.0×107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107pa以下,最优选为8.00×106pa以下。

此外,从抑制弯曲性构件的破损的产生的角度出发,τ与γ的平均比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易于达成优异的加工性能及凝聚力的角度出发,优选为1.0×105pa以上,特别优选为5.0×105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106pa以上。

只要满足上述的物性,则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类粘着剂、聚酯类粘着剂、聚氨酯类粘着剂、橡胶类粘着剂、硅酮类粘着剂等中的任意一种。此外,该粘着剂可以是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交联型或非交联型中的任意一种。其中,优选容易满足上述物性,且粘着物性、光学特性等也优异的丙烯酸类粘着剂,特别优选溶剂型的丙烯酸类粘着剂。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优选由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交联剂(b)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若为该粘着剂,则容易满足上述物性,而且易于获得良好的粘着力。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这两者。其他的类似用语也相同。此外,“聚合物”中也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1)粘着性组合物p的成分

(1-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在分子内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

通过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能够表现出优选的粘着性。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也可以具有环状结构。

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酸酯等。其中,从易于将τ与γ的平均比调节为上述范围的角度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8的(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优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特别优选丙烯酸正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8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95质量%以上、最优选含有98质量%以上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使(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上述量以上,则能够赋予(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适宜的粘着性,同时易于将τ与γ的平均比调节为上述范围。此外,优选含有99.9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99.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99.0质量%以下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为上述量以下,能够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导入所需量的其他单体成分。

通过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经由来自该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反应性官能团而与后文所述的交联剂(b)进行反应,由此形成交联结构(立体网状结构),得到具有所需凝聚力的粘着剂。该粘着剂易于满足上述的τ与γ的平均比。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而含有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可优选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这些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在上述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中,优选含羟基单体或含羧基单体,特别优选含羟基单体。由于含羟基单体易于将所形成的粘着剂中的交联密度调节为所需范围,因此易于满足上述的τ与γ的平均比。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上述之中,从易于将τ与γ的平均比调节为上述范围的角度出发,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1~4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具体而言,例如可优选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可特别优选列举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丙烯酸4-羟基丁酯。这些含羟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粘着力的点出发,优选丙烯酸。这些含羧基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以下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0.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此外,以上限值计,(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下、更优选含有7质量%以下、特别优选含有4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2质量%以下的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上述的量含有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作为单体单元,则通过与交联剂(b)的交联反应,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变得适度,易于满足上述的τ与γ的平均比。

还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羧基为酸成分,因此通过不含有含羧基单体,即使在粘着剂的贴附对象中存在因酸而产生不良情况的物质,例如锡掺杂氧化铟(ito)等透明导电膜或金属膜、金属网等时,也能够抑制由酸造成的上述不良情况(腐蚀、电阻值变化等)。

此处,“不含有含羧基单体”是指几乎不含有含羧基单体,除了完全不含有含羧基单体以外,也允许以不发生由羧基导致的透明导电膜或金属布线等的腐蚀的程度含有含羧基单体。具体而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允许以0.1质量%以下、优选以0.01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以0.001质量%以下的量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单体单元。

根据所需,(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也可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为了不阻碍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上述作用,作为其他单体,优选不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作为该单体,例如可列举出n-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非反应性的含氮原子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这些单体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万以上,更优选为6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70万以上。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万以下,更优选为150万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万以下。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易于将τ与γ的平均比调节为上述范围。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1-2)交联剂(b)

交联剂(b)以含有该交联剂(b)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加热等为诱因(trigger)来交联(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凝聚力得以提高,易于将τ与γ的平均比调节为上述范围。

作为上述交联剂(b),只要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应性基团反应即可,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肼类交联剂、醛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铵盐类交联剂等。上述之中,优选使用与含反应性官能团单体的反应性优异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另外,交联剂(b)可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至少包含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低分子含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成物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4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8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6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0质量份以下。若交联剂(b)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易于将τ与γ的平均比调节为上述范围。

(1-3)各种添加剂

根据所需,粘着性组合物p中可添加通常用于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添加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折射率调节剂等。另外,后文所述的聚合溶剂或稀释溶剂不包含在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添加剂中。

粘着性组合物p优选含有上述的硅烷偶联剂。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层与作为被粘物的弯曲性构件的密合性得以提高,粘着力成为更加优选的粘着力。

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良好且具有透光性的、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

作为该硅烷偶联剂,例如可列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这些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此外,该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份以下。通过使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到的粘着剂层与作为被粘物的弯曲性构件的密合性得以提高,粘着力变得更大。

(2)粘着性组合物p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制备: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将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交联剂(b)混合,同时根据所需加入添加剂。

利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聚合,由此能够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优选根据所需使用聚合引发剂并通过溶液聚合法而进行。通过利用溶液聚合法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高分子量化与分子量分布的调节变得容易,可进一步减少低分子量体的生成。因此,即使在使凝胶分率较小而缓和了交联程度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伴随反复弯曲的粘着剂的偏移。

作为在溶液聚合法中使用的聚合溶剂,例如可列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基乙基酮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偶氮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也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作为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2’-偶氮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基)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丙酰、二乙酰过氧化物等。

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掺合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可调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后,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溶液中添加交联剂(b)、及根据所需的添加剂和稀释溶剂,并充分混合,由此得到经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

另外,对于上述各成分中的任意一种,在使用固体状物质时、或者在以未经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的情况下发生析出时,可预先将该成分单独溶解或稀释于稀释溶剂,然后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可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氯化乙烯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基乙基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作为以此方式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及粘度,只要为可涂布的范围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状况而进行适当选定。例如,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成为10~6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另外,在得到涂布溶液时,稀释溶剂等的添加并非必要条件,只要粘着性组合物p为可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不添加稀释溶剂。此时,粘着性组合物p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溶剂直接作为稀释溶剂的涂布溶液。

(3)粘着剂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优选由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交联通常可以通过加热处理来进行。另外,也可以将使稀释溶剂等从涂布在所需对象物上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膜中挥发时的干燥处理兼作为该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50℃,特别优选为70~120℃。此外,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50秒~2分钟。

加热处理后,也可根据需要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设置1~2周左右的熟化期。需要该熟化期时,经过该熟化期后形成粘着剂,不需要该熟化期时,在加热处理结束后直接形成粘着剂。

通过上述的加热处理(及熟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经由交联剂(b)而充分地交联,形成交联结构,得到粘着剂。

[粘着片]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具有用于贴合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个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的粘着剂层,该粘着剂层由上述粘着剂构成。

图1中示出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一个例子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由两片剥离片12a、12b以及粘着剂层11构成,所述粘着剂层11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该两片剥离片12a、12b夹持。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的面,也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即使未实施剥离处理也表现出剥离性的面中的任意一种。

(1)构成要素

(1-1)粘着剂层

粘着剂层11由上述实施方式的粘着剂构成,优选由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而成的粘着剂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根据jisk7130而测定的值)的下限值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则易于发挥所需的粘着力,更不易在粘着剂层与被粘物的界面产生浮起或剥落。此外,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上限值优选为3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90μm以下,从能够得到更薄的反复弯曲装置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此外,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则施加在弯曲部上的应力易于降低,因τ与γ的平均比而更易于减少施加于整体的应力。另外,粘着剂层11可由单层形成,也可层叠多层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的总透光率(依据jisk7361-1:1997而测定的值)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特别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若总透光率为上述,则透明性高,适合作为光学用途(反复弯曲显示器用)。

(1-2)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保护粘着剂层11直至使用粘着片1时,其在使用粘着片1(粘着剂层11)时被剥离。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剥离片12a、12b中的一片或两片并非必需。

作为剥离片12a、12b,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丁烯膜、聚丁二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氯乙烯膜、氯乙烯共聚物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膜、聚氨酯膜、乙烯-乙酸乙烯酯膜、离聚物树脂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膜的交联膜。进一步,也可以为这些膜的层叠膜。

优选对上述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特别是与粘着剂层11接触的面)实施剥离处理。作为用于剥离处理的剥离剂,例如可列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另外,在剥离片12a、12b中,优选将一个剥离片设为剥离力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将另一个剥离片设为剥离力小的轻剥离型剥离片。

对剥离片12a、12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150μm左右。

(2)粘着力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聚酰亚胺的粘着力的下限值优选为4.0n/25mm以上,更优选为5.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6.0n/25mm以上。若粘着片1对聚酰亚胺的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则即使在将聚酰亚胺膜等作为被粘物时,在被反复弯曲的情况下或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的情况下,也不易在粘着剂层与被粘物的界面产生浮起或剥落。另一方面,对上述粘着力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30.0n/25mm以下,更优选为25.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20.0n/25mm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粘着力是指基本上通过根据jisz0237:2009的180度剥离法而测定的粘着力,具体的试验方法如后文所述的试验例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的下限值优选为5.0n/25mm以上,更优选为6.0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7.0n/25mm以上。若粘着片1对钠钙玻璃的粘着力的下限值为上述,则在将由各种材料构成的构件作为被粘物时,更不易在粘着剂层与被粘物的界面产生浮起或剥落。另一方面,上述粘着力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优选为50.0n/25mm以下,更优选为40.0n/25mm以下,就贴错粘着片1时可重新粘贴粘着片1的再操作性的角度而言,特别优选为30.0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n/25mm以下。

(3)粘着片的制造

作为粘着片1的一个制造例,对使用了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一个剥离片12a(或12b)的剥离面上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热交联而形成涂布层后,在该涂布层上叠合另一个剥离片12b(或12a)的剥离面。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得到上述粘着片1。加热处理及熟化的条件如上文所述。

作为粘着片1的另一个制造例,在一个剥离片12a的剥离面上涂布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热交联而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此外,在另一个剥离片12b的剥离面上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进行加热处理,使粘着性组合物p热交联而形成涂布层,得到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然后,以使两涂布层相互接触的方式贴合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a与带涂布层的剥离片12b。需要熟化期时,通过设置熟化期,上述层叠的涂布层成为粘着剂层11,不需要熟化期时,上述层叠的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得到上述粘着片1。根据该制造例,即使在粘着剂层11较厚的情况下,也可稳定地进行制造。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等。

[反复弯曲层叠构件]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具备第一弯曲性构件21(一个弯曲性构件)、第二弯曲性构件22(另一个弯曲性构件)及粘着剂层11而构成,所述粘着剂层11位于第一弯曲性构件21与第二弯曲性构件22之间,并将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相互贴合。

上述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中的粘着剂层11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

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是反复弯曲装置本身、或者是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部分的构件。反复弯曲装置优选为可反复弯曲(包括折弯)的显示器,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该反复弯曲装置,例如可列举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器、电泳方式的显示器(电子纸)、使用了塑料基板(膜)作为基板的液晶显示器、可折叠显示器等,也可以为触摸面板。

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为可反复弯曲(包括折弯)的构件,例如可列举出覆膜、阻隔膜、硬涂膜、偏振膜(偏振片)、起偏镜、相位差膜(相位差板)、视角补偿膜、亮度提高膜、对比度增强膜、扩散膜、半透射反射膜、电极膜、透明导电性膜、金属网膜、膜传感器(触摸感应膜)、液晶聚合物膜、发光聚合物膜、膜状液晶模块、有机el模块(有机el膜、有机el元件)、电子纸模块(膜状电子纸)、tft(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基板等。

上述之中,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中的一个适合为硬涂膜。通常,硬涂膜在被弯曲时易于产生裂纹等破损。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11,即使在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被反复弯曲的情况下、或者在以长期弯曲状态固定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抑制硬涂膜中的破损的产生。

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的杨氏模量分别优选为0.1~10gpa,特别优选为0.5~7gpa,进一步优选为1~5gpa。通过使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的杨氏模量在该范围内,易于使各弯曲性构件反复弯曲。

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的厚度分别优选为10~3000μm,特别优选为25~1000μm,进一步优选为50~500μm。通过使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易于使各弯曲性构件反复弯曲。

为了制造上述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作为一个例子,剥离粘着片1的一个剥离片12a,将粘着片1所露出的粘着剂层11贴合在第一弯曲性构件21的一个面上。

然后,从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上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贴合粘着片1所露出的粘着剂层11与第二弯曲性构件22,得到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此外,作为另一个例子,也可以交换第一弯曲性构件21及第二弯曲性构件22的贴合顺序。

[反复弯曲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装置具备上述的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可以仅由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构成,也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与其他的弯曲性构件而构成。层叠一个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与另一个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时,或者层叠反复弯曲层叠构件2与其他的弯曲性构件时,优选经由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进行层叠。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装置的粘着剂层11由上述粘着剂构成,因此即使在被反复弯曲的情况下或者在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弯曲性构件中的裂纹等破损的产生。尤其是即使在易于产生破损的低温(例如-20℃)的环境下也可充分地发挥该效果。此外,即使在被粘物为硬涂膜的情况下也可充分地发挥该效果。该耐弯曲性例如能够通过静态弯曲试验及动态弯曲试验来进行评价。

在静态弯曲试验中,将大小为200mm×50mm的、用两片弯曲性构件夹持粘着剂层而成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如图3所示,在23℃、50%rh的环境下、或者在-20℃的环境下,将该试验片s以弯曲的状态、在垂直设置的两片由玻璃板组成的保持板p之间保持24小时。此时,在放置于23℃、50%rh的环境的情况下,将两片保持板p相互之间的距离设定为7mm(试验片s的弯曲直径:),在放置于-20℃的环境的情况下,将两片保持板p相互之间的距离设定为8mm(试验片s的弯曲直径:)。此外,以使试验片s的长边(200mm)的大致中央部成为弯曲部、试验片s的两个短边(50mm)位于上侧的方式保持试验片s。进行该静态弯曲试验后,从两片保持板p之间取出试验片s,并通过肉眼确认是否在弯曲性构件中产生裂纹等破损。

另一方面,在动态弯曲试验中,将大小为150mm×50mm的、用两片弯曲性构件夹持粘着剂层而成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如图4所示,在23℃、50%rh的环境下、或者在-20℃的环境下,将该试验片s保持在平面体空载u形伸长试验机的两片保持板p之间。两个保持板p中的一个与另一个保持板p保持平行关系,并可相对于另一个保持板p进行接近〃远离的往复移动。置于23℃、50%rh的环境时,使两个保持板p相互之间的距离从86mm变化至7mm(试验片s的弯曲直径:位移(stroke):79mm)。此外,置于-20℃的环境时,使两个保持板p相互之间的距离从86mm变化至8mm(试验片s的弯曲直径:位移:78mm)。试验片s以使其长边(150mm)的大致中央部成为弯曲部、试验片s的两个短边(50mm)位于上侧的方式而固定于保持板p。在该状态下,以30rpm的弯曲速度(保持板p的往复移动速度)使试验片s弯曲3万次。进行该动态弯曲试验后,从两片保持板p之间取出试验片s,并通过肉眼确认是否在弯曲性构件中产生裂纹等破损。

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反复弯曲装置示于图5。另外,本发明的反复弯曲装置并不限定于该反复弯曲装置。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复弯曲装置3通过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覆膜31、第一粘着剂层32、偏振膜33、第二粘着剂层34、触摸感应膜35、第三粘着剂层36、有机el元件37、第四粘着剂层38及tft基板39而构成。上述覆膜31、偏振膜33、触摸感应膜35、有机el元件37及tft基板39相当于弯曲性构件。

第一粘着剂层32、第二粘着剂层34、第三粘着剂层36及第四粘着剂层38中的至少一层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优选第一粘着剂层32、第二粘着剂层34、第三粘着剂层36及第四粘着剂层38中的任意两层以上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最优选粘着剂层32、34、36、38均为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

覆膜31优选为硬涂膜、或者优选为具备硬涂膜的层叠体。此时,优选至少第一粘着剂层32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此外,例如在tft基板39包含聚酰亚胺膜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于粘着剂层11侧具备聚酰亚胺膜的情况下,优选至少第四粘着剂层38为上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

上述反复弯曲装置3即使在被反复弯曲的情况下或者被置于长期弯曲状态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弯曲性构件中的裂纹等破损的产生。尤其是即使在易于产生破损的低温(例如-20℃)的环境下,也可充分地发挥该效果。此外,即使在弯曲性构件为硬涂膜、或者为包含硬涂膜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也可充分地发挥该效果。

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的,并非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件,也涵盖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设计变更或均等物。

例如,可以省略粘着片1中的剥离片12a、12b中的任意一片或两片,此外,也可以层叠所需的弯曲性构件来代替剥离片12a和/或12b。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等的限定。

[实施例1]

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制备

利用溶液聚合法使丙烯酸正丁酯54质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45质量份、及丙烯酸4-羟基丁酯1质量份共聚,从而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利用后文所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分子量,其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80万。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作为交联剂(b)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产品名称“td-75”)0.25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20质量份混合,并充分搅拌,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得到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3.粘着片的制造

利用刮刀涂布机,将所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在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然后,在90℃下对涂布层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形成涂布层。

接着,以使上述得到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上的涂布层、与使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单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sp-pet381130”)的剥离处理面接触的方式,贴合该轻剥离型剥离片与该涂布层,在23℃、50%rh的条件下熟化7天,由此制作具有厚度为25μm的粘着剂层的粘着片、即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厚度:25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粘着片。另外,粘着剂层的厚度为依据jisk7130、使用恒压厚度测定仪(teclockco.,ltd.制造,产品名称“pg-02”)而测定的值。

此处,在表1中示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设为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时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各配比(固体成分换算值)。另外,表1中所记载的缩略符号等的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ba:丙烯酸正丁酯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4hba:丙烯酸4-羟基丁酯

mma:甲基丙烯酸

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acmo:丙烯酰吗啉

ibxa:丙烯酸异冰片酯

[交联剂(b)]

xdi: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产品名称“td-75”)

tdi: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yochemco.,ltd.制造,产品名称“bhs8515”)

[实施例2~10、比较例1~2]

除了将构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各单体的种类及比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mw)、以及交联剂(b)的种类及掺合量变更为表1所示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粘着片。

[制造例1]

将环氧化(6摩尔)聚甘油六丙烯酸酯(sakamotoyakuhinkogyoco.,ltd.制造,产品名称“te-6”)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酰基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填料(nissanchemical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称“mek-ac-2140z”)235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巴斯夫公司制造,产品名称“irgacure184”)5质量份混合,并用甲基乙基酮进行稀释,由此制备固体成分浓度为50质量%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液。

利用迈耶棒(mayerbar)#10将所得到的涂布液涂布在单面实施了易粘合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50a4100”,厚度:50μm)的经易粘合处理的面上,将所得到的涂膜在80℃下干燥1分钟。接着,通过照射紫外线(光量:170mj/cm2)使上述涂膜固化,由此形成厚度为5μm的硬涂层。

通过上述方式,制造在pet膜上层叠硬涂层而成的硬涂膜。

[试验例1](粘着力的测定)

将轻剥离型剥离片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上剥离,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具有易粘合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toyoboco.,ltd.制造,产品名称“peta4300”,厚度:100μm)的易粘合层上,得到重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pet膜的层叠体。将所得到的层叠体裁切成25mm宽、110mm长。

另一方面,作为被粘物,准备了以下2种。

(1)钠钙玻璃板(nipponsheetglassco.,ltd制造,产品名称“钠钙玻璃”,厚度:1.1mm)

(2)在钠钙玻璃板(nipponsheetglassco.,ltd制造,产品名称“钠钙玻璃”,厚度:1.1mm)的一个面上贴附了带粘着剂层的聚酰亚胺膜(dupont-torayco.,ltd.制造,产品名称“kapton100pi”,聚酰亚胺膜的厚度:25μm,粘着剂层的厚度:5μm)的层叠体(聚酰亚胺膜侧为被粘面)

在23℃、50%rh的环境下,将重剥离型剥离片从上述层叠体上剥离,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于上述各被粘物,利用kuriharaseisakushoco.,ltd.制造的压热器,在0.5mpa、50℃下加压20分钟。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co.,ltd.,tensilon),以剥离速度为300mm/min、剥离角度为180度的条件,测定将pet膜与粘着剂层的层叠体从被粘物上剥离时的粘着力(n/25mm)。未记载于此处的条件依据jisz0237:2009而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2](总透光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在玻璃上,将其作为测定用样本。在使用玻璃进行本底测定(backgroundmeasurement)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测定用样本,按照jisk7361-1:1997、使用雾度计(nippondenshokuindustriesco.,ltd制造,产品名称“ndh-5000”)测定总透光率(%)。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3](剪切应变-剪切应力的测定)

层叠多层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制作厚度为0.5mm的层叠体。从所得到的粘着剂层的层叠体中冲压出直径为8mm的圆柱体(高度为0.5mm),将其作为样品。

对于上述样品,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antonpaargmbh制造,产品名称“mcr302”),在以下的条件下,使剪切应变量(γ)从0.01变化至200%,测定此时的剪切应力(τ)。

测定温度:-20℃

测定点:44点制图(44点プロット)

根据所得到的测定结果,确定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呈线性变化的区域。然后,对于存在于该区域内的各测定点,计算剪切应力(τ)相对于剪切应变量(γ)的比(τ/γ)。进一步,计算所得到的上述比(τ/γ)的平均值。将其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4](静态弯曲试验)

在23℃、50%rh的环境下,将轻剥离型剥离片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着片上剥离,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作为基材的制造例1中制造的、柔性硬涂膜的与硬涂层为相反侧的面上。接着,将重剥离型剥离片剥离,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在聚酰亚胺(pi)膜(dupont-torayco.,ltd.制造,产品名称“kapton100pi”,厚度:25μm)的一个面上。然后,使用kuriharaseisakushoco.,ltd.制造的压热器,在0.5mpa、50℃下加压20分钟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以此方式得到的由柔性硬涂膜/粘着剂层/pi膜构成的层叠体裁切成50mm宽、200mm长,将其作为试验片。

如图3所示,在23℃、50%rh的环境下,以使柔性硬涂膜侧的面成为外侧的方式、以弯曲的状态、在垂直设置的两片由玻璃板组成的保持板p之间保持所得到的试验片1分钟或24小时。另外,将弯曲状态下的弯曲直径设为

对于弯曲结束后的试验片,确认是否在柔性硬涂膜中产生了裂纹。将未产生裂纹的情况记为“◎”,将仅在端部产生了裂纹的情况记为“〇”,且将在除端部以外的区域产生了裂纹的情况记为“×”,并示于表2。另外,对于在1分钟的弯曲试验中得到了“×”评价的试验片,不进行24小时的弯曲试验。

此外,对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得到的试验片,除了将温度条件变更为-20℃、并同时将弯曲直径变更为以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弯曲试验。将该结果也示于表2。

[试验例5](动态弯曲试验)

将以与试验例4相同的方式得到的由柔性硬涂膜/粘着剂层/pi膜构成的层叠体裁切成150mm×50mm,并将其作为试验片。如图4所示,将所得到的试验片的两端部固定于平面体空载u形伸长试验机(yuasasystemco.,ltd.制造,产品名称“dldmlh-fs”)的两个保持板。此时,以柔性硬涂膜侧的面在弯曲时成为外侧的方式固定试验片。然后,在23℃、50%rh的环境下,以弯曲直径为位移为79mm、弯曲速度为30rpm的条件使试验片弯曲3万次。

对于弯曲结束后的试验片,确认是否在柔性硬涂膜中产生了裂纹。将未产生裂纹的情况记为“◎”,将仅在端部产生了裂纹的情况记为“○”,且将在除端部以外的区域产生了裂纹的情况记为“×”,并示于表2。

此外,对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得到的试验片,除了将温度条件变更为-20℃、并同时将弯曲直径变更为且将位移变更为78mm以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弯曲试验。将该结果也示于表2。

[表1]

[表2]

根据表2可知,实施例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在贴合两个弯曲性构件(柔性硬涂膜/聚酰亚胺膜)而进行静态弯曲试验及动态弯曲试验时,能够抑制弯曲性构件中的裂纹的产生。该效果不仅在常温环境下、而且在-20℃的低温环境下也可充分发挥。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贴合构成反复弯曲装置的一个弯曲性构件与另一个弯曲性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