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膜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覆铜膜。
背景技术:
铜的导电性高,价格廉价,因而铜被广泛用作布线材料,覆铜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因此覆铜多被应用在电子基板上,原来的覆铜是直接烧结在基板上,覆铜膜的出现则改善了这一点。
现有的覆铜膜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且不便于整齐紧密的收卷,并且不便于对任意尺寸的覆铜膜进行分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覆铜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覆铜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覆铜膜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且不便于整齐紧密的收卷,并且不便于对任意尺寸的覆铜膜进行分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覆铜膜,包括覆铜薄膜层,所述覆铜薄膜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基层,且防护基层的下端贴合连接有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的下端贴合连接有防护隔热层,且防护隔热层的左下端贴合连接有粘胶层,所述覆铜薄膜层的中部开设有分割连接口,所述防护隔热层的左下端放置在覆铜膜收卷轴的上端,且覆铜膜收卷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框架的前后两端贯穿连接,且连接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割刀片,所述连接框架下端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覆铜膜收卷轴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第二螺栓孔,且覆铜膜收卷轴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覆铜薄膜层、防护基层、耐高温层与防护隔热层的长度相等,且覆铜薄膜层与防护基层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粘胶层与防护隔热层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粘胶层的长度与覆铜膜收卷轴的周长相等。
优选的,所述分割连接口等间距开设在覆铜薄膜层上,且分割连接口的厚度尺寸等于覆铜薄膜层、防护基层、耐高温层以及防护隔热层的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与覆铜膜收卷轴构成升降结构,且第一螺栓孔在连接框架的左右两端均等间距设置,并且覆铜膜收卷轴与覆铜薄膜层缠绕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孔与限位槽构成的纵截面形状为“十”字型,且限位槽与连接框架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高温覆铜膜,不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且便于整齐紧密的收卷,并且便于对任意尺寸的覆铜膜进行分段;
1、设有覆铜薄膜层、防护基层、耐高温层和防护隔热层,覆铜薄膜层与防护基层、防护基层和耐高温层、耐高温层和防护隔热层之间均为贴合连接,使得覆铜薄膜层、防护基层、耐高温层和防护隔热层固定在一起,耐高温层和防护隔热层的设计,使得覆铜薄膜层不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2、设有粘胶层和覆铜膜收卷轴,粘胶层与防护隔热层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使得粘胶层固定在防护隔热层的左端,粘胶层的长度与覆铜膜收卷轴的周长相等,使得粘胶层缠绕覆铜膜收卷轴一周,粘胶层的设置使得覆铜薄膜层缠绕在覆铜膜收卷轴上;
3、设有连接框架、分割刀片、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限位槽,覆铜膜收卷轴与连接框架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使得连接框架安装在覆铜膜收卷轴上,连接框架与覆铜膜收卷轴的结构设计,使得连接框架可以根据覆铜薄膜层的收卷高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框架与覆铜膜收卷轴连接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覆铜薄膜层与覆铜膜收卷轴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覆铜薄膜层;2、防护基层;3、耐高温层;4、防护隔热层;5、粘胶层;6、分割连接口;7、覆铜膜收卷轴;8、连接框架;9、分割刀片;10、第一螺栓孔;11、第二螺栓孔;1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覆铜膜,包括覆铜薄膜层1、防护基层2、耐高温层3、防护隔热层4、粘胶层5、分割连接口6、覆铜膜收卷轴7、连接框架8、分割刀片9、第一螺栓孔10、第二螺栓孔11和限位槽12,覆铜薄膜层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基层2,且防护基层2的下端贴合连接有耐高温层3,耐高温层3的下端贴合连接有防护隔热层4,且防护隔热层4的左下端贴合连接有粘胶层5,覆铜薄膜层1的中部开设有分割连接口6,防护隔热层4的左下端放置在覆铜膜收卷轴7的上端,且覆铜膜收卷轴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框架8的前后两端贯穿连接,且连接框架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分割刀片9,连接框架8下端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0,覆铜膜收卷轴7的前后端面均开设有第二螺栓孔11,且覆铜膜收卷轴7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12。
如图1中覆铜薄膜层1、防护基层2、耐高温层3与防护隔热层4的长度相等,且覆铜薄膜层1与防护基层2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使得覆铜薄膜层1、防护基层2、耐高温层3和防护隔热层4齐整的高度在一起,粘胶层5与防护隔热层4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且粘胶层5的长度与覆铜膜收卷轴7的周长相等,使得粘胶层5固定在防护隔热层4的左端,粘胶层5在覆铜膜收卷轴7上缠绕一圈,
如图2中连接框架8与覆铜膜收卷轴7构成升降结构,且第一螺栓孔10在连接框架8的左右两端均等间距设置,并且覆铜膜收卷轴7与覆铜薄膜层1缠绕连接,根据覆铜薄膜层1的收卷高度调整分割刀片9与覆铜薄膜层1之间的间距,便于对连接框架8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二螺栓孔11与限位槽12构成的纵截面形状为“十”字型,且限位槽12与连接框架8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使得螺栓通过第二螺栓孔11固定在对应位置的第一螺栓孔10内;
如图3中分割连接口6等间距开设在覆铜薄膜层1上,且分割连接口6的厚度尺寸等于覆铜薄膜层1、防护基层2、耐高温层3以及防护隔热层4的厚度之和,等间距对覆铜薄膜层1进行分割,切断分割连接口6时使得覆铜薄膜层1、防护基层2、耐高温层3和防护隔热层4同时断开。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耐高温覆铜膜时,如图1所示,覆铜薄膜层1、防护基层2、耐高温层3和防护隔热层4是贴合连接在一起,防护隔热层4的设置使得设备上的温度不轻易传递给覆铜薄膜层1,耐高温层3为聚氨酯材料,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增加覆铜薄膜层1的耐高温性能;
结合图1和图3,粘胶层5粘贴连接在防护隔热层4的左端,且粘胶层5的长度与覆铜膜收卷轴7的周长相等,因此粘胶层5可以带着覆铜薄膜层1缠绕覆铜膜收卷轴7一圈,使得覆铜薄膜层1整齐且紧密的缠绕在覆铜膜收卷轴7上;
结合图2和图3,将连接框架8的下端卡进限位槽12内,根据覆铜薄膜层1缠绕在覆铜膜收卷轴7上的高度尺寸,调整连接框架8的高度,调整好位置后,螺栓通过第二螺栓孔11转进对应位置的第一螺栓孔10内,对连接框架8进行固定,需要规定长度的覆铜薄膜层1时,沿着分割连接口6对覆铜薄膜层1进行分割,需要根据物体的长度进行分割时,可以向上拉动覆铜薄膜层1,使得覆铜薄膜层1与分割刀片9接触,对覆铜薄膜层1进行分割,这就是该耐高温覆铜膜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