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轨道车辆防火涂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4948发布日期:2020-06-09 20:5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防火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轨道车辆防火涂料。



背景技术:

防火涂料分为膨胀型和非膨胀型两种:其中膨胀型防火涂料本身较薄,但能在火焰中快速膨胀成一定厚度的焦碳层,该碳层具有不燃性和极低的导热性,能高效隔绝火焰和热量传播到被保护的结构上;而膨胀型防火涂料又可以分为环氧基型和丙烯酸基型。非膨胀型防火涂料通常作为水泥基型,依靠自身较高的厚度和不燃性在火焰中提供防护作用。

轨道车辆的车身承重结构多为铝合金,当轨道车辆遇到火灾时,铝合金车厢会在火焰中快速升温,当温度大多350°左右时,铝合金就会失去强度而引起车厢坍塌;由此,若在车厢中涂覆防火涂料,则会基于防火涂料的隔热延缓铝合金车厢的升温速度,从而给车上人员的逃生和救火提供一定时间,能有效减少人身财产的损失。

而根据轨道车辆的实际使用需求,其应用的防火涂料应具有如下要求:(1)轨道车辆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中,因而要求防火涂料要有足够的韧性来保证涂层不开裂、不脱落,同时还要能适应于不同的季节和环境;(2)轨道车辆还需要经常被清洗和检修,而在清洗和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对防火涂层造成人为的物理破坏,因此,要求防火涂料不但要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还需要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防火涂料,其中:

1、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基本是无机物,而且其涂层需要具有一定厚度才能起到隔热防火作用,会引起整体轨道车辆重量的增加;

2、环氧基膨胀型防火涂料大多为无机溶剂,其存在的问题有:a)粘度大,不宜施工,因而需要添加相应溶剂,而溶剂中大多含有voc,存在不环保的问题;b)该类防火涂料需要基于固化剂形成干燥固化,而固化剂气味较大,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问题;c)防火性能和韧性性能较差,难以满足轨道车辆的应用需求;

3、丙烯酸基膨胀型防火涂料大多为单组份涂料,并且不管是水性涂料还是溶剂涂料中均含有voc,存在不环保的问题;另外,该类防火涂料是通过溶剂或水的挥发来实现涂层干燥的,而其中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干燥过程中没有经过再次交联,因此干燥后的涂层会对水汽较为敏感,不具有耐久性。

综上,为了满足轨道车辆的防火需求,本发明提出一种专用于轨道车辆的防火涂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轨道车辆防火涂料,以满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轨道车辆的防火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轨道车辆防火涂料,所述防火涂料为双组分涂料,且由树脂a组分和固化剂b组分混合而成;其中,所述树脂a组分包括: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25-50份,阻燃剂15-35份,增强剂2-15份,稠变助剂0.1-2份;固化剂b组分包括:改性胺固化剂5-20份,发泡剂2-15份,玻璃纤维占0-2份,碳纤维占0-2份,陶瓷纤维占0-2份。

优选的,所述阻燃剂采用多聚磷酸铵。

优选的,所述增强剂采用二氧化钛。

优选的,所述发泡剂至少包括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衍生物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由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冷拼而成,且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比例为1∶3-3∶1;进一步的,其优选比例为6∶4。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为标准型双酚a环氧树脂,所述丙烯酸树脂至少包括组份a和组份b,所述组份a为40%-70%的双酚a乙氧基二丙烯酸酯,所述组份b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脂、季戊四醇四丙烯酸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组份b为混合物时,其混合组份比例为1∶1。例如:50%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50%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混合;再例如:50%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脂与50%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混合。

优选的,所述改性胺固化剂为多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加成物,且改性胺固化剂中的胺活泼氢当量不小于68g/mol;进一步的,所述多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聚醚胺固化剂、脂环胺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双组份防火涂料,具有100%的固含量,无需添加任何溶剂以及固化促进剂,因此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同时该涂料的混合粘度小,具有易施工的优点;另外,该涂料中的固化剂采用改性胺固化剂,使得固化剂中不含易挥发的小分子胺和叔胺催化剂,因此有效避免了固化剂气味大的问题,进而也避免了在涂料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问题。

(2)本发明中,所采用的树脂体系是含有环氧基和丙烯酸基的改性固化体系,使得涂料既具有良好的强度,又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因而能有效满足轨道车辆的使用需求;同时,保证该涂层成型后还具有优异的耐水性。

(3)本发明中,成型后的涂层具有高膨胀体系,膨胀倍数在20-50倍,能提供优异的防火隔热性能,进而满足轨道车辆的防火需求;并且基于该效果,将本发明所形成的涂层与传统涂料形成的涂层相比:在具有相同防火时间的要求下,本发明的涂层厚度更小,因而具有更经济、更轻量化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遵从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下述实施例中给出的新型轨道车辆防火涂料的原料组成如下,且原料总量为100份:

树脂a组分: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25-50份,阻燃剂15-35份,增强剂2-15份,稠变助剂0.1-2份;

固化剂b组分:改性胺固化剂5-20份,发泡剂2-15份,玻璃纤维占0-2份,碳纤维占0-2份,陶瓷纤维占0-2份。

具体:阻燃剂采用多聚磷酸铵;增强剂采用二氧化钛;发泡剂至少包括三聚氰胺或三聚氰胺衍生物中的一种;改性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聚醚胺固化剂、脂环胺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环氧树脂加合形成的加成物,且其中改性胺固化剂中的胺活泼氢当量不小于68g/mol;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由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冷拼而成,且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比例为1∶3-3∶1,进一步优选比例为6∶4。

进一步,环氧树脂为标准型双酚a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至少包括组份a和组份b,且组份a为40%-70%的双酚a乙氧基二丙烯酸酯,组份b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脂、季戊四醇四丙烯酸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当组份b为混合物时,其混合组份比例为1∶1。例如:50%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50%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混合;再例如:50%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脂与50%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混合。

在实际进行涂料的使用时,首先均匀混合树脂a组分和固化剂b组分,而后采用喷涂、刷涂或馒涂的方法进行施工。

为进一步解释上述方案,具体可结合如下实施例进行理解:

实施例1

树脂a组分与固化剂b组分的混合重量比为3.5∶1.5;

树脂a组分: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30份,具体,选用60%的双酚a环氧树脂,20%的双酚a乙氧基二丙烯酸酯,10%的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0%的季戊四醇四丙烯酸脂,由此混合得到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阻燃剂28份,增强剂11份,稠变助剂1份;

固化剂b组分:改性胺固化剂10份,发泡剂14份,玻璃纤维2份,碳纤维2份,陶瓷纤维2份。

实施例2

树脂a组分与固化剂b组分的混合重量比为3.5∶1.5;

树脂a组分: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35份,阻燃剂20份,增强剂14份,稠变助剂1份;

固化剂b组分:改性胺固化剂15份,发泡剂12份,玻璃纤维1份,碳纤维1份,陶瓷纤维1份。

实施例3

树脂a组分与固化剂b组分的混合重量比为3.5∶1.5;

树脂a组分: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40份,阻燃剂15份,增强剂13份,稠变助剂2份;

固化剂b组分:改性胺固化剂18份,发泡剂9份,碳纤维1份,陶瓷纤维2份。

实施例4

树脂a组分与固化剂b组分的混合重量比为3.5∶1.5;

树脂a组分: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45份,阻燃剂13份,增强剂10份,稠变助剂2份;

固化剂b组分:改性胺固化剂20份,发泡剂8份,陶瓷纤维2份。

综上,针对上述4个实施例,将所得的涂料涂喷于轨道车厢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表面,并在相同的施工量和施工条件下进行实验检测,具体检测的结果参数如下表所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