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01519发布日期:2020-07-14 17:3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基底的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研究大量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如蛋白与核酸之间、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与药物之间的作用,高通量的试验平台相继出现,高通量的试验平台要求有高通量的分子载体,即所谓的编码载体,来标识不同的分子以及分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随后通过读取相应编码信息进行结果分析。常见的编码载体中,阵列式生物芯片利用分子固定的不同位置也就是坐标作为编码来区别不同的生物分子,但是由于阵列式生物芯片的坐标只能固定在二维空间内,因此限制了识别反应的速度及其应用。而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编码载体,已经成为高通量筛选以及组合化学等领域关注的热点。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固相载体,微球具有显著的优势:第一,微球的比表面积大,能够使表面化学反应在更小的体积内进行;第二,采用微球作为载体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手段如搅拌、液体冲刷等实现一种介于固-液反应和液-液反应之间的反应体系,从而加快体系反应速度;第三,微球表面结合的分子在反应完成后可以方便的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第四,在微球表面修饰多样化的功能基团,可以大大扩展微球的用途。以上这些优势使得编码微球在防伪、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作用。

目前编码微球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模板法、光刻以及微流控技术等。这些方法获得的微球往往呈现出相对简单的球形和平滑的表面结构。复杂表面形貌的缺失,大大降低了在依赖于结构衍生的活性位点上进行的化学反应或光电相互作用的效率,也阻碍了多种物理化学特性和功能与编码载体的整合。此外,这些制造方法大多涉及精密加工技术,设备复杂,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因而限制了编码微球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材料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改造,被赋予了精细复杂的微观结构和非凡的功能,直接利用天然材料省去了人工制备的繁琐过程。花粉是有花植物雄蕊中的生殖细胞,外观呈粉末状,花粉粒是微米级的颗粒,具有高度单分散的粒度分布,其精美的多刺表面结构,即使在苛刻的自然条件下也具有持久的坚固性。此外,天然多刺状花粉数量庞大,极易获取,因此利用花粉作为编码载体的基底材料也能够显著减少生产成本。

与传统的有机荧光分子相比,量子点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呈对称分布且宽度窄,颜色可调,光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光解。量子点有连续的激发光谱,而且可以通过调节晶体颗粒的大小以得到连续发射光谱。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很窄,仅用一种波长的光就可以同时激发多种大小的量子点,因此用最小的光学带隙就可以得到多种颜色的发射光。基于量子点的编码优势,将不同荧光颜色和荧光强度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发光量子点与天然多刺状花粉基底相结合,可以建立用于多元生物检测的理想编码微载体。

因此,在本发明中,我们采用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载体,在其上逐层修饰量子点,设计发明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多靶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可用于生物检测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载体,在其上逐层修饰量子点,制备出具有独特形态和多重编码组合的微球,解决了传统编码微球结构简单、制备复杂、编码量不足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多刺状花粉进行分散筛选,对筛选的花粉粒进行炭化处理,以获得消除自发荧光后的花粉基底;

(2)将花粉基底依次浸泡在负聚电解质溶液、正聚电解质溶液中,得到表面带正电的微球基底,利用聚电解质逐层沉积技术,在带正电的微球基底外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从而获得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为基底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

进一步地,步骤(1)中,将多刺状花粉浸泡在无水乙醇中震荡,获得花粉粒充分剥离的花粉分散液,对花粉分散液进行干燥处理,以分散筛选出颗粒分明的干燥花粉粒,干燥花粉粒在300℃高温下煅烧并持续通入氮气12小时,使荧光有机物质彻底炭化,以消除自发荧光。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刺状花粉选自向日葵花粉、豚草花粉、菊花花粉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正聚电解质选自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乙烯亚胺(pei)中的一种,所述负聚电解质选自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丙烯酸(paa)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正负聚电解质溶液或负聚电解质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正聚电解质或负聚电解质固体溶解在0.5mol/lnacl溶液中,最终获得浓度为1mg/ml的正聚电解质溶液或负聚电解质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2)中,通过带正电的微球基底浸泡在带负电的量子点溶液中,该量子点吸附在微球基底的外表面,再通过正-负-正聚电解质层(正聚电解质溶液、负聚电解质溶液、正聚电解质溶液依次吸附形成的正-负-正聚电解质层,该正-负-正聚电解质层将各层量子点相隔开)与带负电量子点之间的静电作用力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量子点选自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硫化锌包硒化镉(cdse@zns)量子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最外层的量子点外继续沉积一层正聚电解质,以便于后续检测分子的接枝,所述检测分子选自dna,rna,蛋白质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所述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基底,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所述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由不同特异性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混合而成,所述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基底,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单分散性良好的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基底,其独特复杂的多孔和刺状表面结构提供了高孔隙率和较大比表面积,可增加目标分子的吸附量进而显著增强检测荧光信号,大大降低检测限,提高检测灵敏度;同时天然多刺状花粉如向日葵花粉来源极其广泛,数量庞大,可用于大规模量产并大大降低成本;

2)本发明采用聚电解质逐层吸附的方法,使花粉基底外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简单易行,能够均匀地结合多种类型量子点,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所用编码稳定性好,量子点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呈对称分布且宽度窄,在应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编码,并且容易对所得编码微球的荧光特征峰和强度进行精确控制;

3)本发明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数量子点的组合来实现多重特征发射峰和强度的编码形式,极大地扩充了编码量,并且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解码方法简单,仅用一种波长的光就可以同时激发多种特征发射峰的量子点,解码时可同时获悉靶标分子的种类和浓度信息,检测过程简便快捷,检测时无交叉干扰,可满足同时检测多指标和高通量检测的需要;

4)本发明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应用范围广,通过吸附聚电解质的方式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基团的固定,从而提供与下游分子化学偶联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其中,1为天然多刺状花粉,2为消除自发荧光后的花粉基底,3为量子点,4为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

图2为天然多刺状花粉和花粉基底的荧光表征,其中,图a为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明场下拍摄的天然多刺状花粉图像,图b~d依次为紫外光、蓝光和绿光激发下天然多刺状花粉的自发荧光图像,图e为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明场下拍摄的花粉基底图像,图f~h为天然多刺状花粉炭化处理后的花粉基底依次在紫外光、蓝光和绿光激发下的荧光图像;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发射光谱图,其中,图a为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微球编码为cdte465∶cdte513∶cdte626=1:2:3)及其与层数对应的量子点(一层cdte465、两层cdte513、三层cdte626)的发射光谱图,a1为实施例1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图,b1为量子点一层cdte465的荧光发射光谱图,c1为两层量子点cdte513的荧光发射光谱图,d1为三层量子点cdte626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图b为实施例2制备的基于豚草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微球编码为cdse460∶cdse525∶cdse620=1:2:1)及其与层数对应的量子点(一层cdse460、两层cdse525、一层cdse620)的发射光谱图,a2为实施例2制备的基于豚草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图,b2为一层量子点cdse460的荧光发射光谱图,c2为两层量子点cdse525的荧光发射光谱图,d2为一层量子点cdse620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图4为实施例4中干燥向日葵花粉粒和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的体式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图像,其中,图a为干燥向日葵花粉粒的体式显微镜下图像,图b、c为干燥向日葵花粉粒的扫描电镜图;图d为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的体式显微镜下图像,图e、f为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的扫描电镜图;

图5为实施例4中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不同断层的荧光图像;

图6为实施例4中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的荧光表征图像,其中,图6a~c为不同倍率下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蓝色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的荧光图像,图6d~f为不同倍率下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绿色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的荧光图像,图6g~i为不同倍率下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红色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的荧光图像;

图7为实施例4中紫外光源同时激发下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cdse525=1,cdse460=1)的荧光图像,其中,cdse620指代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cdse525指代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cdse460指代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

图8为实施例5中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生物检测应用过程示意图,其中1为制备得到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2为探针dna,3为靶标dna,4为修饰绿色荧光染料羧酸荧光素(fam,特征峰位置为520nm)的标记dna;

图9为实例5中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和传统生物检测产品玻璃珠(glassbeads)用于dna检测时,检测到的fam的荧光强度与标靶dna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图i和ii分别是表面结合有修饰fam条件下的杂交夹心结构dna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和传统生物检测产品玻璃珠(glassbeads)在dna杂交测定实验时的荧光图像;

图10为实例5中三种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分别为cdse460∶cdse620=2:1,cdse460∶cdse620=1:1,cdse460∶cdse620=1:2)用于多重、同时dna检测得到的荧光光谱图,其中,图a为标记dna未修饰fam条件下无靶标信号只有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cdse620=2:1)信号的发射荧光图谱,图b~d为表面结合有修饰fam条件下的杂交夹心结构dna的三种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分别为cdse460∶cdse620=2:1,cdse460∶cdse620=1:1,cdse460∶cdse620=1:2)的发射荧光图谱;

图11为实施例6中天然向日葵花粉和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zns565=1)的荧光发射光谱;

图12为实施例5中结合dna后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刺状花粉浸泡在无水乙醇中震荡,获得花粉粒充分剥离的花粉分散液,对花粉分散液进行干燥处理,以分散筛选出颗粒分明的干燥花粉粒,将干燥花粉粒在300℃高温下煅烧并持续通入氮气12小时,使荧光有机物质彻底炭化,以消除自发荧光;

(2)将花粉基底依次浸泡在负聚电解质溶液、正聚电解质溶液中,得到表面带正电的微球基底,利用聚电解质逐层沉积技术,在带正电的微球基底外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从而获得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为基底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

其中,多刺状花粉选自向日葵花粉、豚草花粉、菊花花粉中的一种。

其中,正聚电解质选自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乙烯亚胺(pei)中的一种。

其中,负聚电解质选自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丙烯酸(paa)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正负聚电解质溶液或负聚电解质溶液的配制方法为:将正聚电解质或负聚电解质固体溶解在0.5mol/lnacl溶液中,最终获得浓度为1mg/ml的正聚电解质溶液或负聚电解质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2)中,通过带正电的微球基底浸泡在带负电的量子点溶液中,该量子点吸附在微球基底的外表面,再通过正-负-正聚电解质层(正聚电解质溶液、负聚电解质溶液、正聚电解质溶液依次吸附形成的聚电解质层,该聚电解质层将各层量子点相隔开)与带负电量子点之间的静电作用力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

进一步地,量子点选自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碲化镉(cdte)、硫化锌包硒化镉(cdse@zns)量子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最外层的量子点外继续沉积一层正聚电解质,以便于后续检测分子的接枝,所述后续检测分子选自dna,rna,蛋白质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基底,材料来源广泛,可用于大规模量产并大大降低成本,采用聚电解质逐层吸附的方法,使花粉基底外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简单易行,能够均匀地结合多种类型量子点,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所用编码稳定性好,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数量子点的组合来实现多重特征发射峰和强度的编码形式,极大地扩充了编码量。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可制备得到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该编码微球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基底,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还可制备得到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其由不同特异性的复合编码微球混合而成,复合编码微球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作为基底,表面逐层吸附不同层数、不同种类或不同大小的量子点。

上述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或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以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基底,其多孔和刺状表面结构具有荧光增强效益,提高检测灵敏度,花粉基底表面逐层吸附的量子点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数量子点的组合,极大地扩充了编码量,且所用编码稳定性好,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解码方法简单,仅用一种波长的光就可以同时激发多种特征发射峰的量子点,解码时可同时获悉靶标分子的种类和浓度信息,检测过程简便快捷,检测时无交叉干扰,可满足同时检测多指标和高通量检测的需要。

以下为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炭化处理制备消除自发荧光后的向日葵花粉基底

将向日葵花粉浸泡在无水乙醇中保持震荡20分钟,获得花粉粒充分剥离的分散液,将分散液置于热台上100℃加热至乙醇完全挥发,花粉处于干燥状态,筛选出颗粒分明的干燥向日葵花粉粒;将干燥向日葵花粉粒置于马弗炉中,300℃高温下煅烧并持续通入氮气12小时,得到荧光有机物质彻底炭化后的带正电向日葵花粉基底,如图1所示;

对天然向日葵花粉和经炭化处理后的向日葵花粉基底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表征,图2为天然向日葵花粉和向日葵花粉基底的荧光表征,其中,图a为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明场下拍摄的天然多刺状花粉图像,图b~d依次为紫外光、蓝光和绿光激发下天然多刺状花粉的自发荧光图像,图e为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明场下拍摄的花粉基底图像,图f~h为天然多刺状花粉炭化处理后的花粉基底依次在紫外光、蓝光和绿光激发下的荧光图像,对比天然向日葵花粉和向日葵花粉基底的荧光图像可见,经炭化处理后的向日葵花粉基底刺状结构存留度较好,且自发荧光已全部去除;应用动态光散射仪测量向日葵花粉基底的zeta电位,结果显示制备的向日葵花粉基底表面带正电荷,电位均值为+27.1mv;

(2)采用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制备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

将pah、pss固体颗粒分别溶解0.5mol/lnacl溶液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mg/ml的pah溶液和pss溶液;将上述消除自发荧光后的向日葵花粉基底浸泡在pss溶液中,静置吸附20分钟,离心,用超纯水冲洗三次,以洗掉多余的pss溶液,获得表面带负电的花粉微球,将带负电花粉微球再浸泡在pah溶液中,同样静置吸附20分钟后,离心,用超纯水冲洗三次,获得表面带正电的向日葵花粉基底,将该花粉基底浸泡在巯基乙酸修饰的蓝色量子点cdte465(特征发射峰在465nm位置)水溶液中,静置吸附60分钟后离心,再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参照上述聚电解质吸附步骤,在蓝色量子点cdte465外表面吸附正-负-正聚电解质层(依次吸附pah溶液、pss溶液、pah溶液),然后在正-负-正聚电解质层外表面吸附第一层绿色量子点cdte513,重复上述操作,继续吸附第二层绿色量子点cdte513,通过聚电解质逐层沉积技术再吸附三层红色量子点cdte626,从而制备得到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该编码微球采用不同颜色(特征发射峰)及不同强度(层数)的量子点进行复合编码,最终得到的编码为cdte465∶cdte513∶cdte626=1:2:3;

对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te465∶cdte513∶cdte626=1:2:3)及其与层数对应的量子点(一层cdte465,两层cdte513,三层cdte626)在同一紫外激发光下进行发射光谱的测定,使用光纤光谱仪测得它们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如图3a所示,其中a1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图,b1为一层量子点cdte465的荧光发射光谱图,c1为两层量子点cdte513的荧光发射光谱图,d1为三层量子点cdte626的荧光发射光谱图,由图可见,量子点被修饰在花粉基底上之后,其荧光强度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实施例2

一种基于豚草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炭化处理制备消除自发荧光后的豚草花粉花粉基底

将豚草花粉浸泡在无水乙醇中保持震荡20分钟,获得花粉粒充分剥离的分散液,将分散液置于热台上100℃加热至乙醇完全挥发,花粉处于干燥状态,筛选出颗粒分明的干燥豚草花粉粒;将干燥豚草花粉粒置于马弗炉中,300℃高温下煅烧并持续通入氮气12小时,得到荧光有机物质彻底炭化后的带正电豚草花粉基底;

(2)采用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制备基于豚草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

将pah、paa固体颗粒分别溶解0.5mol/lnacl溶液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mg/ml的pah溶液和paa溶液;将上述消除自发荧光后的豚草花粉基底浸泡在paa溶液中,静置吸附20分钟,离心,用超纯水冲洗三次,以洗掉多余的paa溶液,再将花粉微球浸泡在pah溶液中,同样静置吸附20分钟后,离心,用超纯水冲洗三次,获得表面带正电的豚草花粉基底,参照实施例1的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通过聚电解质隔离层(依次吸附pah溶液、paa溶液、pah溶液)逐层吸附巯基乙酸修饰的蓝色量子点cdse460、第一层绿色量子点cdse525、第二层绿色量子点cdse525和红色量子点cdse620,从而制备得到基于豚草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该编码微球采用不同颜色(特征发射峰)及不同强度(层数)的量子点进行复合编码,最终得到的编码为cdse460∶cdse525∶cdse620=1:2:1;

对制备的基于豚草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cdse525∶cdse620=1:2:1)及其与层数对应的量子点(一层cdse460,两层cdse525,一层cdse620)在同一紫外激发光下进行发射光谱的测定,使用光纤光谱仪测得它们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如图3b所示,其中a2为本实施例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图,b2为量子点一层cdse460的荧光发射光谱图,c2为两层量子点cdse525的荧光发射光谱图,d2为量子点一层cdse620的荧光发射光谱图,由图可见,量子点被修饰在花粉基底上之后,其荧光强度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实施例3

一种基于菊花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将菊花花粉浸泡在无水乙醇中保持震荡20分钟,获得花粉粒充分剥离的分散液,将分散液置于热台上100℃加热至乙醇完全挥发,花粉处于干燥状态,筛选出颗粒分明的干燥豚草花粉粒;将干燥菊花花粉粒置于马弗炉中,300℃高温下煅烧并持续通入氮气12小时,得到荧光有机物质彻底炭化后的带正电菊花花粉基底;

(2)采用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制备基于菊花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

将pei、pss固体颗粒分别溶解0.5mol/lnacl溶液中,配制得到浓度为1mg/ml的pei溶液和pss溶液;将上述消除自发荧光后的菊花花粉基底浸泡在pss溶液中,静置吸附20分钟,离心,用超纯水冲洗三次,以洗掉多余的pss溶液,再将花粉微球浸泡在pei溶液中,同样静置吸附20分钟后,离心,用超纯水冲洗三次,获得表面带正电的菊花花粉基底,参照实施例1的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通过聚电解质隔离层(依次吸附pei溶液、pss溶液、pei溶液)逐层吸附第一层蓝色量子点cds540、第二层蓝色量子点cds540、第三层蓝色量子点cds540,从而制备得到编码为cds540=3的基于菊花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参照上述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在菊花花粉基底外表面逐层吸附量子点cds540、第一层量子点cds580、第二层量子点cds580、第三层量子点cds580,制备得到编码为cds540∶cds580=1∶3的基于菊花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参照上述聚电解质逐层吸附法,在菊花花粉基底外表面逐层吸附量子点cds540、量子点cds580、量子点cds620,制备得到编码为cds540∶cds580∶cds620=1∶1∶1的基于菊花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将以上三种编码微球混合,得到三种不同特异性的基于菊花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即量子点编码分别为cds540=3,cds540∶cds580=1∶3,cds540∶cds580∶cds620=1∶1∶1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组合;

实施例中,在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最外层量子点外侧再沉积一层pei溶液,可用于多种待测分子的检验,所述分子选自dna,rna,蛋白质中的一种。

实施例4: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表征实验

4.1)制备干燥向日葵花粉粒、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

参照实施例1,将向日葵花粉浸泡在无水乙醇中保持震荡20分钟,获得花粉粒充分剥离的分散液,将分散液置于热台上100℃加热至乙醇完全挥发,花粉处于干燥状态,获得颗粒分明的干燥向日葵花粉粒;取部分干燥向日葵花粉粒干燥向日葵花粉粒置于马弗炉中,300℃高温下煅烧并持续通入氮气12小时,获得消除自发荧光后的向日葵花粉花粉基底,将向日葵花粉花粉基底依次浸泡在浓度为1mg/ml的pss溶液和pah溶液中,再将表面带正电的向日葵花粉基底浸泡在量子点cdse620中,获得基于天然向日葵花粉的表面修饰一层红色量子点cdse620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即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类似地,将表面带正电的向日葵花粉基底浸泡在量子点cdse525中,获得基于天然向日葵花粉的表面修饰一层绿色量子点cdse525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即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将表面带正电的向日葵花粉基底浸泡在量子点cdse460中,获得基于天然向日葵花粉的表面修饰一层蓝色量子点cdse460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即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

4.2)对步骤4.1)制备的干燥向日葵花粉粒和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进行体式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d-f可见,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的直径在20-30μm范围内,比天然向日葵花粉(图4a-c)的尺寸缩小了约10μm,这是300℃高温煅烧的结果,虽然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直径变小,但花粉刺状结构存留度较好,同时可以明显观察到量子点cdse620在花粉基底表面均匀分布,表明以天然多刺状花粉为编码基底,其独特复杂的多孔和刺状表面结构提供了高孔隙率和较大比表面积,采用聚电解质逐层吸附的方法能够均匀地结合多种类型量子点;

4.3)对步骤4.1)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扫描的不同断层的荧光图像,如图5所示,红色量子点cdse620(图中亮白色部分)覆盖整个花粉表面且仅仅分布在表面,表明采用单分散性良好的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基底,其独特复杂的多孔和刺状表面结构提供了高孔隙率和较大比表面积,通过聚电解质逐层吸附的方法可获得有效的量子点涂层,进而可增加目标分子的吸附量进而显著增强检测荧光信号,大大降低检测限,提高检测灵敏度;

4.4)对步骤4.1)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荧光表征,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图6a-c为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的荧光图像,蓝色量子点cdse460(图中亮色部分)覆盖整个花粉表面且仅仅分布在表面,图b,c分别为不同放大倍率下的图a,图6d-f为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的荧光图像,绿色量子点cdse525(图中亮色部分)覆盖整个花粉表面且仅仅分布在表面,图e,f分别为不同放大倍率下的图d,图6g-i为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的荧光图像,红色量子点cdse620(图中亮色部分)覆盖整个花粉表面且仅仅分布在表面,图h,i分别为不同放大倍率下的图g,同时可以观察到在花粉表面尖刺的顶部具有更强的荧光;

将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525=1)、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620=1)混合,得到三种不同特异性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即量子点编码分别为cdse460=1,cdse525=1,cdse620=1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组合;将基于向日葵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分别为cdse460=1,cdse525=1,cdse620=1)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荧光表征,如图7所示,在同一紫外光源的激发下,可以同时激发出多种特征发射峰的量子点,可同时检测到红(编码为cdse620=1)、绿(编码为cdse525=1)、蓝(编码为cdse460=1)三种颜色的编码微球,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或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解码方法简单,仅用一种波长的光就可以同时激发多种特征发射峰的量子点。

实施例5:dna杂交测定实验

(1)以实施例4制备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为例,将探针dna固定在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上,具体的实现过程是:首先探针dna在5'端进行胺官能化,并在标记dna的5'端用绿色荧光染料羧酸荧光素(fam,特征峰位置为520nm)标记;杂交夹心结构如图8所示,将制备的带有羧基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添加到50ml现配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4.2mg/ml)溶液中,同时,活性中间体用50m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5mg/ml)溶液进行稳定;然后将1ml胺官能化的探针dna溶液添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并将样品在室温避光条件下,于4℃持续振荡,孵育2小时;由于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带有的羧基能够与胺官能化后dna带有的氨基形成酰胺键,因此探针dna能被固定在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上,离心后用是磷酸缓冲盐溶液在洗涤三次去除未结合的多余探针dna;接着分别依次以等摩尔比添加5’端标记fam的标记dna和靶标dna混合液,并将样品在室温避光条件下,于4℃持续振荡,孵育6小时;事先设计好的靶标dna、探针dna和标记dna序列能够通过杂交在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表面形成杂交夹心结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光纤光谱仪对表面结合有杂交夹心结构dna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进行荧光图像和发射光谱的表征。

参照上述步骤,使用传统生物检测产品玻璃珠(glassbeads)作为对照,在其他实验参数条件完成相同的情况下,对比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和glassbeads在dna杂交测定实验中的表现。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光纤光谱仪对表面结合有修饰fam条件下的杂交夹心结构dna的glassbeads进行荧光图像和发射光谱的表征。如图9i,9ii所示,荧光图像可检测到标记染料fam的绿色荧光,且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发射的荧光强度远高于glassbeads。如图9所示,荧光曲线证明了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可以检测到比glassbeads更宽的dna浓度范围,进一步测得glassbeads的检测限为1090pm,而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量子点编码微球的检测限仅为9.7pm,可见以多刺状花粉作为编码基底,其独特复杂的多孔和刺状表面结构提供了高孔隙率和较大比表面积,增加了目标分子的吸附量进而显著增强检测荧光信号,大大降低了检测限,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2)多重dna靶标序列的测定

参照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制备基于向日葵花粉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cdse620=2:1,1:1,1:2),参照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1),将不同的探针dna(1nmol/l)分别固定在三种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分别为cdse460∶cdse620=2:1,cdse460∶cdse620=1:1,cdse460∶cdse620=1:2)上,在室温下混合不同的载体-探针结合物,并以等摩尔比添加四种具有不同序列的靶标dna分子,将混合物在37℃避光条件下连续振荡孵育6小时,得到表面结合有杂交夹心结构dna的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cdse620=2:1,1:1,1:2);然后用光谱仪检测不同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上反射的光谱信号(在荧光测量之前,将编码微球用缓冲液洗涤3次)。结果如图10所示,图a为标记dna未修饰fam条件下无靶标信号只有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cdse620=2:1)信号的发射荧光图谱,图b~d依次为表面结合有修饰fam条件下的杂交夹心结构dna的三种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分别为cdse460∶cdse620=2:1,cdse460∶cdse620=1:1,cdse460∶cdse620=1:2)的发射荧光图谱,在波长520nm位置的特征峰为检测到的靶标信号的发射峰;综合图10所示检测结果可见,混合型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检测时无交叉干扰,能够清晰地反映靶标分子的种类,定量化检测分子的浓度信息;表明本发明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数量子点的组合来实现多重特征发射峰和强度的编码形式,极大地扩充了编码量,解码时可同时获悉靶标分子的种类和浓度信息,并且检测时无交叉干扰,可满足同时检测多指标和高通量检测的需要。

实施例6:量子点编码的发射光谱及稳定性表征

参照是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天然向日葵花粉为基底,通过聚电解质逐层沉积技术,在向日葵花粉基底表面修饰一层cdse@zns565量子点,从而制备得到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zns565=1),对天然向日葵花粉和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zns565=1)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如图11所示,可以观察到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zns565=1)(图示中记作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呈对称分布且宽度窄,相比天然向日葵花粉,本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的荧光具有极强的光学编码优势;

在实施例5的dna杂交测定实验中,通过光纤光谱仪检测结合dna后的基于向日葵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编码为cdse460=1)的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12所示,可见较长时间内,量子点荧光强度降低幅度较小;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编码微球在应用过程中,编码稳定性较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