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塑PVC装饰膜用免喷胶及其制备方法、吸塑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1613发布日期:2020-07-10 17:44阅读:1260来源:国知局
吸塑PVC装饰膜用免喷胶及其制备方法、吸塑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热熔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塑pvc装饰膜用免喷胶及其制备方法、吸塑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定制家居(customhomefurnishings)最早起源于欧洲,定制家居是企业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自动化、规模化、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制备家居用品,产品主要包括定制橱柜、定制衣柜、定制餐边柜、定制移门等。其中,吸塑板是定制家居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作为个性化家居的模块化组成单元使用,由装饰层、粘接层、木质基底板组成,主要应用于移门、衣柜门、橱柜门等现代家居装修场合。在pvc吸塑板中,pvc装饰膜材料和木质基板材是性能完全相异的两种材料,必须使用粘接材料将二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粘接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vc吸塑板的使用寿命和装饰性。

目前使用的粘接材料主要以液体型聚氨酯类粘接材料为主,该粘接材料使用时先喷胶到木质基板材上,然后放置在室温环境下待溶剂挥发、胶水浸润到木质基材料上以后再与pvc装饰膜加热吸塑成型,吸塑过程加热时胶水固化对pvc产生粘接作用。该粘接材料的优点在于粘接强度高,适合低温吸塑加工,板材能够承受-30℃到75℃的高低温。缺点在于制造过程需要人工喷胶,喷胶均匀度决定了产品品质,存在不均一的情况;液体胶存在挥发性溶剂或低聚物,会对环境和施工人员健康产生影响,并会在家居生活中产生挥发性voc释放;液体胶喷胶以后需要胶水在木质基板材上晾干,生产时间延长,生产作业空间需要加大。

除了上述液体型聚氨酯粘接材料外,最近几年热熔胶膜作为粘接材料应用到pvc吸塑板上的使用案例逐渐增多。热熔胶膜的施工过程是先与pvc进行预复合,然后再通过吸塑工艺与木质基板材复合成型。热熔胶膜的优点在于不存在voc的问题,施工过程不需要喷胶和板材晾干,减少人工干预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作业空间。缺点在于热熔胶膜粘接过程不存在化学固化反应,产品的熔点决定了吸塑板的最高使用温度。熔点低的产品能够适应吸塑工艺,对木质基板材渗透性好,但吸塑板耐高温效果差,使用环境超过50℃时容易开胶;熔点高的热熔胶膜能够耐高温环境,但是吸塑时不易融化,对木质基材料渗透性不好,提高吸塑温度后pvc装饰面容易破坏。

中国专利申请cn108749268a公开了一种pvc背胶热熔吸塑工艺,通过pvc背涂tpu聚氨酯替代喷涂胶水,通过工艺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并提高成品率。cn207387884u公开了一种新型膜压饰面板,采用eva胶膜替代液体喷胶实现pvc和基板的粘接,解决喷胶过程环保和浪费问题。cn201486414u公开了一种用于免喷复合门的热自粘pvc饰面片,采用聚氨酯作为热熔胶层解决pvc饰面片和芯板(门胚)的粘接,减少胶水雾度和晾干难题,并降低复合板变形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01429413a公开了一种金属与塑料粘接的双层复合热熔胶膜,采用聚乙烯、聚乙烯接枝共聚物、乙烯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增粘树脂等制备金属粘接面,采用乙烯共聚物、乙烯共聚物接枝物、共聚酯、热塑性聚氨酯、增粘剂等制备pvc等塑料粘接面,解决金属与极性功能塑料的粘接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109207073a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与塑料复合的三层热熔胶膜,采用聚乙烯接枝物、聚乙烯等作为粘接金属面,采用马来酸酐接枝物、乙烯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共聚酯等作为塑料粘接面,采用与塑料粘接面不同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物、乙烯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共聚酯等作为中间粘接面。

但上述专利均未提出可用于pvc装饰膜吸塑用免喷胶热熔胶的具体配方组成和制备方法,也未提到制备的吸塑板具体的附着力和耐温性能,对pvc装饰膜吸塑用免喷胶热熔胶制备及应用过程缺少可行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cn108749268a和cn201486414u提供的热熔胶由聚氨酯材料组成,但未提及具体制备过程,结合吸塑板低温吸塑和耐高温的实际情况,单纯的聚氨酯或聚氨酯改性材料无法同时实现低温吸塑复合、高附着力、耐高温的要求;cn207387884u提供的热熔胶由eva组成,该材料本身与pvc粘接力非常弱,无法达到高附着力的要求,更无法同时实现低温吸塑复合、高附着力、耐高温的应用要求;中国专利申请cn101429413a和cn109207073a公开的两次或多层热熔胶膜中均包含聚乙烯及其改性材料,熔点在100℃以上,且不言其热熔胶膜对pvc和木质基材料粘接性能如何,此高熔点材料要求预复合或吸塑温度均大于100℃以上,对pvc装饰膜已经产生破坏,无法应用到吸塑板复合领域。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免喷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兼顾降低voc以及低温吸塑成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免喷胶的制备方法,操作条件温和,重复性好。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采用上述免喷胶的吸塑板,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附着性能。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吸塑板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可在低温下进行吸塑工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免喷胶,包括a层、b层和c层,所述a层设置于所述b层之上,所述b层设置于所述c层之上;

所述a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聚酯5%-50%、共聚酯3%-30%、热塑性聚氨酯10%-60%和氯丁橡胶1%-30%;

所述b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10%-60%和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40%-90%;

所述c层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10%-40%、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30%-80%和增粘树脂5%-30%。

本发明的免喷胶,通过设置特定的a层、b层和c层,各层采用特定的成分,能够保证其在无需喷胶且无voc的情况下,可在60~70℃的低温下吸塑成型制备吸塑板,对pvc装饰膜和木质基材料的附着力达到40n/cm以上,耐温性可达到75℃以上,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高附着力性能。而目前吸塑板领域使用的商品热熔胶膜耐温性普遍在60℃以下,无法保障吸塑板运输和使用时不出现开胶损坏等;有个别商品热熔胶膜耐温性能够达到65℃,但附着力在30n/cm以下。目前的商品热熔胶膜无法同时兼顾耐温性和附着性能等。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所述b层和所述c层的厚度比为(1~4)﹕(1~4)﹕1,优选为(2~3)﹕(2~3)﹕1,如可以为3﹕2﹕1。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免喷胶的厚度为0.05~0.10mm,优选为0.05~0.08mm。其中,所述a层的厚度为0.02~0.04mm,所述b层的厚度为0.02~0.04mm,所述c层的厚度为0.01~0.02mm。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所述聚酯的环球法软化点和熔点均大于或等于80℃,优选大于80℃。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聚酯的用量为8%~40%。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的用量可以为8%、10%、15%、20%、25%、30%、35%、40%等等。

所述a层中的聚酯主要起到对pvc粘接并调节粘接速度的作用,当用量低于5%时,a层对pvc粘接速度偏低导致剥离强度不足,当用量高于50%时会影响a层对pvc的粘接持久性,使体系的粘接可靠性降低。本发明通过大量创造性实践优化调控聚酯用量在上述范围内,与其他组分配合,以兼顾粘接速度和粘接持久性等。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所述共聚酯的熔点大于或等于80℃,优选大于80℃。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共聚酯的用量为3%~15%。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酯的用量可以为3%、5%、8%、10%、12%、15%等等。

所述a层中的共聚酯主要起到调解a层粘接持久性的作用,当用量过低时,a层对pvc的粘接持久性降低,当用量过高时,a层成膜性变差。通过大量创造性实践优化调控共聚酯用量在上述范围内,与其他组分配合,以兼顾粘接持久性和成膜性等。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的熔点和起始流动温度均大于或等于80℃,优选大于80℃。

热塑性聚氨酯的加入配合其它组分,能够实现a层与pvc层更好的粘接,且能够耐75℃以上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热塑性聚氨酯的用量为20%~55%。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的用量可以为20%、25%、30%、35%、40%、45%、50%、55%等等。

当热塑性聚氨酯的用量过低时,与pvc粘接强度不足,当热塑性聚氨酯的用量过低时,与b层粘接力及体系的耐老化性能降低。通过实践优化调控热塑性聚氨酯的用量在上述范围内,与其他组分配合,以兼顾与相邻层的粘接强度和体系的耐老化性能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a层中,氯丁橡胶的用量为3%~25%。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氯丁橡胶的用量可以为3%、5%、10%、15%、20%、25%等等。

本发明通过在a层组合使用氯丁橡胶,氯丁橡胶的结构单元与pvc的结构单元相似,氯丁橡胶的溶解度参数接近pvc的溶解度参数,氯丁橡胶的加入能够提高a层对pvc的粘接强度。并且,氯丁橡胶的加入能够配合其它成分改善a层的柔韧性,改善吸塑工艺。当a层中氯丁橡胶的用量太低时无法实现增加a层和pvc粘接力以及改善体系柔韧性的效果,当a层中氯丁橡胶的用量太高时,无法实现吸塑板的耐热性等。通过实践优化调控氯丁橡胶的用量在上述范围内,与其他组分配合,以兼顾与pvc的粘接力、体系柔韧性以及耐热性等。

a层的上述组分及配比,使a层起到粘接装饰层如pvc层的作用,同时保证a层熔点>8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中,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0.3%~0.8%,熔体流动速率为10~50g/10min。接枝的马来酸酐主要作用是提供能够与木质基材料发生粘接作用的极性基团。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用量为10%~30%。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用量可以为10%、12%、15%、18%、20%、22%、25%、28%、30%等等。

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主要用于提供能够和木质基材料发生粘接作用的极性基团,当其用量过低时,c层对木质基材料的粘接效果降低,当其用量过高时,会影响c层对木质基材料的粘接速度和渗透性。通过实践优化调控其用量在上述范围内,与其他组分配合,以兼顾粘接速度和粘接强度等。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28%,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点为40~60℃,熔体流动速率大于20g/10min。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点为40~50℃,熔体流动速率大于50g/10min。满足上述条件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用于c层时,在吸塑成型时对木质基材料的浸润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用量为40%~75%。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用量可以为40%、45%、50%、55%、60%、65%、70%、75%等等。

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用量过低时,会导致体系内聚强度太差,而当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用量过高时,影响对木质基材料的粘接效果。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所述增粘树脂包括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或松香树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混合。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c层中,所述增粘树脂的用量为5%~25%。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粘树脂的用量可以为5%、8%、10%、12%、15%、18%、20%、22%、25%等等。

增粘树脂的加入,与其他组分配合,以提高c层开放时间和流动性。当增粘树脂的用量过低时,c层的熔体流动速率无法达到40g/10min以上,无法实现改善流动性和开放时间的效果,当增粘树脂的用量过高时,对木质基材料的粘接强度降低。

通过上述的c层的组分和配比,c层起到浸润、渗透和粘接木质基材料的作用,且c层的熔体流动速率>40g/10min,c层的熔点为40~6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b层中,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共聚单体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4%~50%,优选为18~43%。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b层中,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熔点为70~90℃。

研究发现,随着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共聚单体丙烯酸酯含量的增加,与a层的融合程度提高,但是过高的共聚单体丙烯酸酯的含量(50%以上)会降低材料的熔点,进一步影响吸塑板的耐热性。调控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共聚单体丙烯酸酯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有效兼顾与a层的融合程度以及耐热性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b层中,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用量为45%~85%。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用量可以为45%、50%、55%、60%、65%、70%、75%、80%、85%等等。

当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用量过低时,与c层的融合程度不足,而用量多高时,则会影响与a层的融合度。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b层中,所述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用量为15%~55%,优选为20%~50%。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用量可以为15%、20%、25%、30%、35%、40%、45%、50%、55%等等。

经研究发现,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加入能够提高b层对a层融合效果,这是因为加入马来酸酐单体共聚后使得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溶解度参数相对乙烯-丙烯酸酯而言更接近于a层的溶解度参数。另外,由于结构单元相似的原因,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与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相容性较好,适合共混挤出及流延成膜。当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用量过低时,与a层融合程度不够,当用量过高时,则会影响吸塑板耐热性。

通过上述的b层的组分和配比,b层起到连接a层和c层的作用,且b层的熔点>7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离型层,所述离型层贴合设置于所述c层表面。具体的,所述离型层可以为离型膜。在使用时,可以撕掉离型层再进行复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免喷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流延法或涂布法制备a层、b层和c层,所述a层设置于所述b层之上,所述b层设置于所述c层之上。

a层、b层和c层可采用流延法同时一次流延得到,或者采用流延法分别三次流延得到,或者通过涂布法分别涂布得到。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按照所述a层、所述b层和所述c层的组分配比,分别预先制备a层的热熔胶颗粒原料、b层的热熔胶颗粒原料和c层的热熔胶颗粒原料。

其中,热熔胶颗粒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比例将a层原料通过高混机预混后,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a层的热熔胶颗粒原料。b层和c层的热熔胶颗粒原料同理制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60~20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00~350rpm,喂料5~7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延法包括:将a层的热熔胶颗粒、b层的热熔胶颗粒和c层的热熔胶颗粒共挤流延得到所述免喷胶;或者,将a层的热熔胶颗粒、b层的热熔胶颗粒和c层的热熔胶颗粒分别流延得到所述免喷胶。其中,共挤流延采用三层共挤流延机进行,分别流延通过单层流延机进行。在流延时,c层材料承载在离型膜上以便收放卷。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延的温度为130~160℃。

本发明还提供了吸塑板,所述吸塑板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免喷胶。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塑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免喷胶两面的装饰层和木质基底板,所述装饰层贴合于所述免喷胶的a层,所述木质基底板贴合于所述免喷胶的c层。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层为pvc装饰层。

本发明的吸塑板具有耐高温、附着力高、无voc、施工不喷胶等特点。所述吸塑板长期耐温性可达到75℃以上,附着力(剥离强度)达到40n/cm以上。由于免喷胶为百分百固体,无voc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吸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装饰层预贴合于所述免喷胶的a层表面,然后将木质基底板吸塑复合于所述免喷胶的c层。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辊压复合的方式进行所述预贴合。优选的,所述辊压复合的温度为80~100℃。采用辊压复合,加热时热量从加热辊传递到免喷胶,最后传递到装饰层如pvc装饰层粘接面。

实际操作中,可调节贴合速度和压力,调节免喷胶对装饰层的粘接强度,并防止装饰层变形消纹。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速度调节范围为3~20m/min,所述压力的调节范围为0.05~0.60mpa。贴合速度越快生产效率越高,但过快的贴合速度会影响免喷胶对装饰层的粘接强度。压力越大粘接强度越高,但是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装饰层变形或消纹。采用上述贴合速度和压力,配合本发明的免喷胶,能够兼顾保证粘接强度和装饰层表面形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塑复合的界面温度为60~70℃。在实际操作中,吸塑复合时,先撕掉离型层,然后将免喷胶的c层朝向木质基底板的方向进行吸塑复合。在上述温度条件下,免喷胶的c层快速融化浸润至木质基底板材料中。

本发明的吸塑板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液体喷胶等步骤,生产效和平整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免喷胶为百分百固体,无voc问题,现有的液体胶的voc普遍在2%以上;本发明的免喷胶对改善环境、对施工人员和家居使用者的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的免喷胶可直接通过连续化设备复合到装饰层如pvc装饰膜上,不用晾干即可通过吸塑工艺制备吸塑板,省略了人工喷胶、晾胶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场地占用面积,减少人工干预度,提高产品品质的均一性;

(3)采用本发明的免喷胶制备得到的吸塑板,耐温性可达到75℃以上,附着力(剥离强度)达到40n/cm以上,与固化型液体胶的耐温性和附着力相当,可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免喷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塑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a层;2-b层;3-c层;

4-离型层;5-装饰层;6-木质基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免喷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免喷胶,包括a层1、b层2和c层3。所述a层1设置于所述b层2之上,所述b层2设置于所述c层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免喷胶还包括离型层4,所述离型层4贴合设置于所述c层3的表面。具体的,所述离型层4可以为离型膜,在使用时,撕掉离型层4后再进行复合。

进一步的,所述a层1、所述b层2和所述c层3的厚度比为(1~4)﹕(1~4)﹕1,优选为(2~3)﹕(2~3)﹕1,如可以为3﹕2﹕1。

进一步的,所述a层1的厚度为0.02~0.04mm,所述b层2的厚度为0.02~0.04mm,所述c层3的厚度为0.01~0.02mm。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塑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吸塑板包括免喷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免喷胶两面的装饰层5和木质基底板6,所述装饰层5贴合于所述免喷胶的a层1,所述木质基底板6贴合于所述免喷胶的c层3。

具体的,所述装饰层5可以为pvc装饰层。

所述吸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装饰层5预贴合于所述免喷胶的a层1表面,如有离型层4,先除去离型层4,然后将木质基底板6吸塑复合于所述免喷胶的c层3。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喷胶,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层的厚度为0.03mm,b层的厚度为0.02mm,c层的厚度为0.01mm。

免喷胶的组成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

a层的组分包括:

聚酯(广州擎天公司,牌号nh3306)35%;

共聚酯(ems-griltech公司,牌号es700)10%;

热塑性聚氨酯(万花化学公司,牌号6229c)50%;

氯丁橡胶(日本电化公司,牌号a120)5%。

b层的组分包括:

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rkema公司,牌号4700)30%;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dupont公司,牌号1330)70%。

c层的组分包括:

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鹿山新材公司,牌号ov-1)15%;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arkema公司,牌号40-55)70%;

石油树脂(exxonmobil公司,牌号5300)15%。

所述免喷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a层所需要的原料按如上配比通过高混机预混,再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a层的热熔胶颗粒;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6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50rpm,喂料7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将b层所需要的原料按如上配比通过高混机预混,再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b层的热熔胶颗粒;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8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50rpm,喂料6rpm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将c层所需要的原料按如上配比通过高混机预混,再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c层的热熔胶颗粒;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8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80rpm,喂料6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2)流延成膜:将步骤(1)中得到的a层、b层和c层的热溶胶颗粒用三层共挤流延机一次流延得到免喷胶,其中,流延时c层衬0.03mm厚的pet离型膜,三层共挤流延免喷胶中a层的厚度为0.03mm,b层的厚度为0.02mm,c层的厚度为0.01mm。

本实施例中a层、b层和c层的原料组分的厂商和牌号等不局限于此,环球法软化点和熔点均大于或等于80℃的聚酯,熔点大于或等于80℃的共聚酯,熔点和起始流动温度均大于或等于80℃的热塑性聚氨酯,共聚单体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4%~50%、熔点为70~90℃的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0.3%~0.8%、熔体流动速率为10~50g/10min的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乙酸乙烯酯的含量≥28%、熔点为40~60℃,熔体流动速率大于20g/10min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材料均可以实现相近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喷胶,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层的厚度为0.03mm,b层的厚度为0.02mm,c层的厚度为0.01mm。

免喷胶的组成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

a层的组分包括:

聚酯(广州擎天公司,牌号nh3306)30%;

共聚酯(ems-griltech公司,牌号es700)5%;

热塑性聚氨酯(万花化学公司,牌号6229c)55%;

氯丁橡胶(日本电化公司,牌号a120)10%。

b层的组分包括:

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rkema公司,牌号4700)35%;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dupont公司,牌号1330)65%。

c层的组分包括:

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鹿山新材公司,牌号ov-1)25%;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arkema公司,牌号40-55)55%;

石油树脂(exxonmobil公司,牌号5300)20%。

所述免喷胶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喷胶,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层的厚度为0.03mm,b层的厚度为0.02mm,c层的厚度为0.01mm。

免喷胶的组成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

a层的组分包括:

聚酯(广州擎天公司,牌号nh3306)40%;

共聚酯(ems-griltech公司,牌号es700和es501,两种牌号的共聚酯的质量比为1﹕1)10%;

热塑性聚氨酯(万花化学公司,牌号6236)43%;

氯丁橡胶(日本电化公司,牌号a120)7%。

b层的组分包括:

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arkema公司,牌号4700)30%;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dupont公司,牌号15024s)70%。

c层的组分包括:

乙烯-乙酸乙烯酯接枝马来酸酐(鹿山新材公司,牌号ov-1)15%;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upont公司,牌号40w)70%;

萜烯树脂(荒川化学公司,牌号803l)15%。

所述免喷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a层所需要的原料按如上配比通过高混机预混,再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a层的热熔胶颗粒;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6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50rpm,喂料7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将b层所需要的原料按如上配比通过高混机预混,再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b层的热熔胶颗粒;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8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50rpm,喂料6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将c层所需要的原料按如上配比通过高混机预混,再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c层的热熔胶颗粒;所述挤出的温度为180℃,所述螺杆的转速为280rpm,喂料6hz,双螺杆的长径比为l/d=44﹕1。

(2)流延成膜:采用单层流延机制备,先将c层的热熔胶颗粒淋膜在0.03mm厚的pet离型膜上,c层淋膜厚度为0.01mm,再采用b层的热熔胶颗粒在c层上流延形成0.02mm的b层,最后采用c层的热熔胶颗粒在b层上流延形成0.03mm的a层。

实施例4-6

本实施例提供了吸塑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先用辊压机,在90℃条件下将免喷胶沿a层贴附在pvc装饰膜(厚度为0.30mm)上;再通过吸塑机,在65℃条件下将免喷胶的c层贴附在木质基底板(厚度为18mm),吸塑成型。

其中,实施例4-6的吸塑板分别对应采用的实施例1-3的免喷胶。

比较例1

市售免喷胶1,其主要成分为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共混物,起始流动温度55℃,熔点65℃。

比较例2

市售免喷胶2,其主要成分为热塑性聚氨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混合物,起始流动温度60℃,熔点70℃。

实验例

为了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免喷胶的性能,将实施例4-6制备得到的吸塑板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吸塑板的性能测试结果

其中,烘箱升温试验为:60℃到80℃,5℃一个升温阶梯,每个升温阶梯保持2h;

-30℃到75℃/90%湿度冷热循环试验为:低温4h,高温4h为一次循环,共4次循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