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界面处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3163发布日期:2020-08-25 19:3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粘合技术,特别是瓷砖粘贴技术。



背景技术:

大尺寸玻化砖上墙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为此针对玻化砖空鼓的背胶产品也层出不穷。在实际应用中确实解决了玻化砖容易与粘结砂浆或者瓷砖胶之间的空鼓问题。最近随着建筑铝合金模板的应用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在铝模板脱模的免抹灰或者薄抹灰混凝土墙体上即使不用传统的水泥砂浆,而是采用瓷砖胶加瓷砖背胶的组合方式来粘贴玻化砖时,仍然会有很高的空鼓几率。空鼓主要发生在瓷砖胶和混凝土墙之间,这是因为铝模板脱模的墙体虽然平整度好,但有时选用的脱模剂是油性的,导致墙面与瓷砖胶空鼓。有时铝模板脱模墙体的孔洞多、吸水率高等导致瓷砖胶不能充分水化降低粘结强度,也会导致空鼓。

目前市面上的瓷砖背胶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玻化砖背面与瓷砖胶的粘贴问题了,但对于混凝土面却不是很适用,原因如下:

乳液型瓷砖背胶,该种背胶一般是压敏胶类,涂在铝模板脱模的混凝土面上再贴砖的话,由于瓷砖胶的收缩及基面上脱模油的影响,存在整片剥离脱落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压敏胶只是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弹性很好的膜,但这层弹性膜与墙体之间的粘结强度不高,瓷砖胶干燥过程中收缩会导致整片脱落。

膏状瓷砖背胶,该种背胶在铝模板混凝土高吸水率基面上的涂刷性能差,而用量大,不适合。

双组份背胶,该种背胶如果涂在铝模板混凝土面上需要先提前润湿基面,施工后第二天还要采取养护措施,比较复杂,更不能实现与贴砖同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著降低玻化砖与瓷砖胶和瓷砖胶与铝模板脱模混凝土墙之间空鼓的界面剂,也就是同时既能做玻化砖背胶又能做混凝土墙面处理的一种多用途界面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重量份计算,包括20—30份弹性丙烯酸乳液、5—10份粒径在20~50纳米间的水性丙烯酸纳米乳液、5—10份丁苯乳液、2—5份硅溶胶、10—15份2000-4000目超细石英粉、2—5份活性火山灰、0.2—0.8份底材润湿剂、0.1—0.2份分散剂、0.1—0.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1—0.5份增稠剂、0.2—0.4份消泡剂、0.3—0.6份附着力促进剂、10—20份水。

在铝模板混凝土墙粘贴玻化砖时,先将本发明涂刷在铝模板混凝土墙上,同时可涂抹在玻化砖背面,干燥1-2小时后,再涂抹瓷砖胶或者适合的水泥砂浆来粘贴玻化砖。

本发明技术采用纳米渗透型乳液(粒径在20~50纳米间的水性丙烯酸乳液),纳米渗透乳液的粒径小,可以渗透进入混凝土深层,起到“液体铆钉”作用,通过渗透,干燥后的胶乳粒子对因残留的油性脱模剂所造成的混凝土疏松基面起到加固作用。

硅溶胶中的纳米二氧化硅在底材润湿剂作用下渗透进入混凝土中,纳米二氧化硅与混凝土里的氢氧化钙反应,在混凝土空隙中生成csh网状结构,与纳米渗透乳液的铆钉结构不同,它更像是在混凝土里生成了密密麻麻的根系,这样更加保证本发明的界面剂与存在油性脱模剂的混凝土面之间的粘结,从而弥补弹性丙烯酸乳液的粒径大,只能聚集在瓷砖或者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时靠挤压成型,仅形成一层弹性高分子膜的不足(容易受残余的油性脱模剂的影响而形成空鼓),从而显著地降低瓷砖胶和混凝土墙之间的空鼓。

附着力促进剂在含羧基的乳液(丙烯酸,丁苯)中,可以通过活性基团参与羧基的交联,使主要的成分连接成一整体,从而提升了界面剂的粘结效能。

所述的活性火山灰为活性二氧化硅、活性氧化铝为主的矿物质材料,火山灰反应就是指这些活性组分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或水化硫铝酸钙等反应产物,其中氢氧化钙可以来源于外掺的石灰,也可以来源于水泥水化时所放出的氢氧化钙。本发明所用的为益瑞石(上海)过滤矿物贸易有限公司的imerysmicrailr火山灰,平均粒径5μm,当把界面剂涂在混凝土面上,火山灰的细小颗粒可以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减少界面孔隙率,能大幅度提升界面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所述的丁苯乳液为羧基丁苯乳液,本发明采用的盛禧奥石化(张家港)有限公司生产的c3621丁苯胶乳,具有良好的初粘性、优异的耐水性、对多种基材粘结性能好等优点。配方中的附着力促进剂可以通过自身的活性环氧基团与丁苯胶乳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进一步增强界面剂的粘结强度和耐水、耐腐蚀等性能。

所述的石英粉为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7%,细度2000~4000目石英粉,石英粉在常温常压时表现为惰性物质,本发明中把石英粉均匀分散在界面剂体系中,其中的胶乳粒子可以很好的包裹住石英粉颗粒。这样把界面剂涂刷在玻化砖背面时,被乳胶粒子包裹的石英粉可以均匀的分布在玻化砖背面,胶乳干燥后能得到一个个紧密粘结的有粗糙感的石英粉颗粒界面,这样的界面跟瓷砖胶或者粘结砂浆能更好的粘合。

由于涂抹后,只需要干燥1-2小时,因此,本发明技术能实现与贴砖同步。

本发明也可以作为玻化砖背胶使用,涂刷在玻化砖背面,纳米渗透乳液的粒径小,可以渗透进入瓷砖背面,起到“液体铆钉”作用,通过渗透,干燥后的胶乳粒子对玻化砖背面的粉尘起到加固作用,对瓷砖背面脱模粉同样起到加固作用,避免粉尘所导致的空鼓的发生。

本发明技术的这种加固作用可以使粘结砂浆一方面同混凝土面,一方面同瓷砖背面,都起到粘结牢固的作用,也就是具有双向亲和力。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能同时作为玻化砖背胶和混凝土界面剂使用,实现界面处理和贴砖同步进行,能显著降低空鼓。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包括包括弹性丙烯酸乳液、纳米渗透型乳液(粒径在20~50纳米间的水性丙烯酸乳液)、丁苯乳液、硅溶胶、超细石英粉(2千—4千目)、活性火山灰、底材润湿剂、分散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增稠剂、附着力促进剂(水性附着力促进剂,采用的是硅烷偶联剂,如道润化学的sa-78水性附着力促进剂)、消泡剂、防腐剂、防冻剂、水。

以下是多个不同成分配比的实施例及其使用效果(单位是重量份):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

水10152010

弹性丙烯酸乳液25202323

纳米渗透型乳液81055

丁苯乳液581010

硅溶胶5324

超细石英粉12101514

活性火山灰2.5452.5

底材润湿剂0.80.50.20.8

分散剂0.10.20.10.2

附着力促进剂0.30.40.50.6

羟丙基甲基纤0.20.10.20.1

增稠剂0.10.30.50.3

消泡剂0.30.20.40.4

防沉降剂0.50.40.30.4

防腐剂0.10.20.10.2

防冻剂1.00.70.50.7

将上述实施例的界面处理剂分别涂刷在铝模板混凝土墙和玻化砖背面,干燥1-2小时后,再涂抹瓷砖胶或者适合的水泥砂浆来粘结铺贴玻化砖。

使用效果:施工性能好,滚筒流畅,省时省力,效果明显,瓷砖胶与玻化砖间、瓷砖胶与铝模板脱模的混凝土间贴合牢固,没有空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