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制备方法及抛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05791发布日期:2020-10-13 09:4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功能化微乳液合成和超精密加工的交叉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制备方法及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是惯性约束核聚变强激光系统中的重要光学元件(光电开关和倍频转换器件),因其软脆、易潮解、对温度变化敏感以及各向异性等特点,被公认为是极难加工的光学材料。单点金刚石飞切(spdt)作为目前kdp超精密加工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由于加工应力作用,会造成kdp表面的晶格错位,单晶结构被破坏,形成亚表面损伤层,是诱导kdp晶体激光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飞切后kdp晶体亚表面损伤层抛光去除技术,提高其抗激光损伤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去除飞切后kdp晶体亚表面损伤层,相比spdt更加温和的表面抛光技术,成为目前提高kdp抗激光损伤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磁流变抛光(mrf)和化学机械抛光(cmp)是目前最主要的两种抛光技术。mrf可有效去除飞切刀纹和小尺度波纹,提升面形精度,但是mrf中铁粉颗粒嵌入和加工应力带来的新的亚表面损伤制约了mrf进一步的工程应用。cmp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表面粗糙度,去除飞切刀纹;然而cmp是一种利用加工应力的方法,仍然避免不了正向压力引起的亚表面损伤问题。更重要的是,目前用于kdp晶体抛光的抛光液以含水的抛光液为主,由于kdp晶体的溶解与再结晶是可逆的过程,表面再结晶不可避免,不利于光滑表面的形成。因此,探索新型的无水、无应力的飞切后kdp晶体表面抛光液及其相应的抛光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化学抛光是一种经典的无应力表面抛光技术,在融石英等光学元件的表面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实现表面沉积物、表面杂质和亚表面损伤层的有效去除。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进行表面抛光,在理论上能够实现不同材料表面的无应力加工目标。但是传统的化学抛光液主要采用溶液的分散形式,无法精确的对表面粗糙度进行控制,甚至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表面粗糙度。因此,针对不同材料和不同粗糙度的表面的加工,需要设计专门的抛光液和抛光方法。然而,目前尚未有针对kdp晶体化学抛光的专用抛光液及相应的抛光方法方面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提供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制备方法及抛光方法,克服传统溶液型抛光液反应可控性差和无高点选择性的缺陷和不足,在无应力的加工方式下实现kdp晶体表面去除的可控性和高点选择性,获得高表面质量的kdp晶体。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所述的抛光液为以有机酸和离子液体为内相的功能化微乳液,由植物油、有机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植物油:20%~65%;

表面活性剂:36%~56%;

助表面活性剂:9%~14%;

有机酸:0.5%~5%;

离子液体:10%~25%;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4:1;

有机酸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范围为:0.05~0.20。

基于传统的化学抛光液主要采用溶液的分散形式,无法精确的对表面粗糙度进行控制,甚至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表面粗糙度。因此,针对不同材料和不同粗糙度的表面的加工,需要设计专门的抛光液和抛光方法。本发明综合考虑kdp晶体的化学反应特性和化学抛光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油包有机酸-离子液体溶液的微乳液作为kdp晶体的抛光液。该抛光液是一种完全无水的化学抛光液,基于该种抛光液的kdp晶体化学抛光,在无应力加工的基础上,兼备了表面高点选择性,是一种更先进的抛光技术。

具体地,本发明的抛光液为以有机酸和离子液体为内相的功能化微乳液,主要成分有植物油、有机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其中植物油占20%~60%,有机酸占1%~5%,离子液体占10%~30%,表面活性剂占16%~48%,助表面活性剂为4%~12%。本发明以抛光界面上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为基本出发点,对活性成分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进行包覆,由于微乳液中胶束粒子间不断的布朗运动和相互碰撞,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在不同的胶束粒子之间不断的进行传质扩散。利用微乳液中有机酸溶液特殊的分散模式和传质状态,并结合化学抛光无应力的方法优势,实现kdp晶体表面高点的可控化学反应。本发明的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为完全无水、无颗粒型的微乳液,该微乳液在抛光过程中能够对kdp晶体表面产生可控的均匀去除,抛光后kdp晶体表面残留的有机溶液,通过采用相匹配的有机溶剂进行漂洗即可实现kdp晶体表面的清洁,不会对kdp晶体表面造成二次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油为蓖麻油或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或正己醇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有机酸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f2nh)。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tf2n])、1-己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mim][tf2n])或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omim][tf2n])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该抛光液为一种新型的无水微乳液,适用于单点金刚石飞切后kdp晶体表面的化学抛光。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抛光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一定质量的有机酸加入到离子液体中,待有机酸充分溶解后,将获得的有机酸溶液,记作溶液a,并从手套箱中取出备用;

(2)、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照质量比为4:1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获得复配型表面活性剂,记作溶液b,备用;

(3)、将溶液b与植物油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200rpm下充分搅拌均匀,获得混合溶液,记作溶液c;

(4)、将一定质量的溶液a逐滴加入到装有步骤(3)溶液c的磨口三角锥烧瓶中,200rpm搅拌2h(2小时),将三角锥烧瓶置于37khz超声波中超声30分钟,取出静置12h(12小时),得到无水微乳液型化学抛光液。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抛光液的抛光方法,该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聚四氟材质的抛光容器中加入所述的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

2)、将kdp晶体用夹具装好后,将待抛光面浸入抛光液液面以下,进行化学抛光;

3)、抛光的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0%,抛光液温度为25℃,抛光时间为10~90分钟;

4)、抛光后采用无水乙醇、异丙醇、丙酮和正己烷依次进行漂洗,最后用高纯氮气将表面吹干,放入干燥柜中静置12小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抛光界面上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为基本出发点,对新型的kdp化学活性成分(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进行包覆,由于微乳液中胶束粒子间不断的布朗运动和相互碰撞,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在不同的胶束粒子之间不断的进行传质扩散。利用微乳液中有机酸溶液这种特殊的分散模式和传质状态,并结合化学抛光无应力的方法优势,实现kdp晶体表面高点的可控化学反应。

2、本发明综合考虑kdp晶体的反应特性和化学抛光技术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一种新型的油包有机酸-离子液体溶液的微乳液的化学抛光方法,在无应力加工的基础上,兼备了表面高点选择性,是一种更先进的抛光技术。

3、本发明的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为完全无水、无颗粒型的微乳液,抛光后kdp晶体表面残留的有机溶液,通过采用相匹配的有机溶剂进行漂洗即可实现表面的清洁,不会对kdp晶体表面造成二次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所述的抛光液为以有机酸和离子液体为内相的功能化微乳液,由植物油、有机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植物油:20%~65%;

表面活性剂:36%~56%;

助表面活性剂:9%~14%;

有机酸:0.5%~5%;

离子液体:10%~25%;

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4:1;

有机酸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范围为:0.05~0.20。

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油为蓖麻油或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或正己醇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有机酸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f2nh)。

进一步地,所述的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tf2n])、1-己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mim][tf2n])或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omim][tf2n])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该抛光液为一种新型的无水微乳液,适用于单点金刚石飞切后kdp晶体表面的化学抛光。

本发明综合考虑kdp晶体的反应特性和化学抛光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油包有机酸-离子液体溶液的微乳液。该化学抛光液是一种完全无水的化学抛光液,基于该种抛光液的kdp晶体化学抛光,在无应力加工的基础上,兼备了表面高点选择性,是一种更先进的抛光技术。具体地,本发明的抛光液为以有机酸和离子液体为内相的功能化微乳液,主要成分有植物油、有机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其中植物油占20%~60%,有机酸占1%~5%,离子液体占10%~30%,表面活性剂占16%~48%,助表面活性剂为4%~12%。本发明以抛光界面上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为基本出发点,对活性成分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进行包覆,由于微乳液中胶束粒子间不断的布朗运动和相互碰撞,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在不同的胶束粒子之间不断的进行传质扩散。利用微乳液中有机酸溶液特殊的分散模式和传质状态,并结合化学抛光无应力的方法优势,实现kdp晶体表面高点的可控化学反应。本发明的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为完全无水、无颗粒型的微乳液,该微乳液在抛光过程中能够对kdp晶体表面产生可控的均匀去除,抛光后kdp晶体表面残留的有机溶液,通过采用相匹配的有机溶剂进行漂洗即可实现kdp晶体表面的清洁,不会对kdp晶体表面造成二次损伤。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抛光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手套箱中,将一定质量的有机酸加入到离子液体中,待有机酸充分溶解后,将获得的有机酸溶液,记作溶液a,并从手套箱中取出备用;

(2)、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照质量比为4:1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获得复配型表面活性剂,记作溶液b,备用;

(3)、将溶液b与植物油按照一定的质量比混合,200rpm下充分搅拌均匀,获得混合溶液,记作溶液c;

(4)、将一定质量的溶液a逐滴加入到装有步骤(3)溶液c的磨口三角锥烧瓶中,200rpm搅拌2h(2小时),将三角锥烧瓶置于37khz超声波中超声30分钟,取出静置12h(12小时),得到无水微乳液型化学抛光液。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抛光液的抛光方法,该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聚四氟材质的抛光容器中加入所述的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

2)、将kdp晶体用夹具装好后,将待抛光面浸入抛光液液面以下,进行化学抛光;

3)、抛光的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40%,抛光液温度为25℃,抛光时间为10~90分钟;

4)、抛光后采用无水乙醇、异丙醇、丙酮和正己烷依次进行漂洗,最后用高纯氮气将表面吹干,放入干燥柜中静置12小时。

抛光液的制备,以植物油、有机酸、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准三元相图为技术手段,通过相图绘制,获得植物油包有机酸和离子液体的单相微乳液区域。在微乳液区筛选不同配比的抛光液,利用自制的化学抛光装置进行表面加工。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初始表面的获得:以单点金刚石飞切的60mm×60mm×8mm的kdp晶体为待抛光晶体,白光干涉仪测得的表面粗糙度ra为5.2。

(2)植物油包有机酸和离子液体的微乳液的制备:植物油为蓖麻油;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助表面活性剂为正己醇;有机酸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f2nh)、离子液体为[bmim]tf2n。

(3)取56.0gtx-100和14.0g正己醇,200rpm低速搅拌均匀,将其与120.0g蓖麻油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备用。

(4)在手套箱中,将0.1gtf2nh加入到9.9g[bmim]tf2n中,混合均匀后,从手套箱中取出,滴加到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200rpm搅拌2h(2小时)后,将其置于37khz超声波中超声30分钟,取出静置12h(12小时),获得蓖麻油:(tx-100+正己醇):(tf2nh+[bmim]tf2n)比值为60:(28:7):(0.05:4.95)的微乳液。

(5)化学抛光实验:将抛光液装入自制的抛光装置中,放入磁力搅拌子,保持150rpm的转速;将kdp晶体用夹具装好后,将待抛光面浸入到抛光液中,盖上盖子,于20℃、相对湿度不大于40%的环境中,抛光处理30min。

(6)抛光后清洗: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异丙醇、正己烷作为清洗液,兆声波辅助进行抛光后的清洗,然后用洁净干燥高纯氮气吹干,最后将其放在干燥柜中静置12h(12小时)。

在该抛光条件下,抛光并完成清洗后,采用白光干涉仪对样品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表征,表面粗糙度ra为3.6n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初始表面的获得:以单点金刚石飞切的60mm×60mm×8mm的kdp晶体为待抛光晶体,白光干涉仪测得的表面粗糙度ra为7.2nm。

(2)植物油包有机酸和离子液体的微乳液的制备:植物油为环氧大豆油;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助表面活性剂为正丁醇;有机酸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tf2nh)、离子液体为[bmim]tf2n。

(3)取56.0gtx-100和14.0g正丁醇,200rpm低速搅拌均匀,将其与120.0g环氧大豆油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备用。

(4)在手套箱中,将0.1gtf2nh加入到9.9g[bmim]tf2n中,混合均匀后,从手套箱中取出,滴加到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中,200rpm搅拌2小时后,将其置于37khz超声波中超声30分钟,取出静置12小时,获得环氧大豆油:(tx-100+正丁醇):(tf2nh+[bmim]tf2n)比值为60:(28:7):(0.05:4.95)的微乳液。

(5)化学抛光实验:采用自制化学抛光装置,将抛光液装入抛光装置中,放入磁力搅拌子,保持150rpm的转速;将kdp晶体用夹具装好后,将待抛光面浸入到抛光液中,盖上盖子,于25℃、相对湿度不大于40%的环境中,抛光处理30min。

(6)抛光后清洗:依次采用无水乙醇、异丙醇、正己烷作为清洗液,兆声波辅助进行抛光后的清洗,然后用洁净干燥空气吹干。

在该抛光条件下,抛光并完成清洗后,采用白光干涉仪对样品的表面粗糙度进行表征,表面粗糙度ra为4.7nm。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微乳液的配方不同;在抛光过程中,抛光采用的装置、抛光方法和环境温湿度均保持不变。

其他实验结果汇总在表1至表4中。

表1.抛光液组成及抛光实验结果实施例3-8(蓖麻油体系)

表2.抛光液组成及抛光实验结果实施例9-16(环氧大豆油体系)

表3.不同离子液体抛光液组成及抛光实验结果实施例17-19(蓖麻油体系)

表4.不同离子液体抛光液组成及抛光实验结果实施例20-22(环氧大豆油体系)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抛光液是一种新型的完全无水的微乳液,在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具有kdp化学反应活性的有机酸的离子液体溶液,作为分散相被包覆在植物油中。该微乳液对kdp晶体表面进行化学抛光时,能够实现kdp晶体表面的无应力可控化学反应去除。本发明的一种用于kdp晶体的化学抛光液,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简单、性质稳定,综合考虑了kdp晶体的反应特性和化学抛光的技术优势,即既具备了微乳液高点选择性化学反应的特性,又兼容了化学抛光的无应力加工的技术优点,能够改善kdp晶体表面质量且不引入新的应力损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