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的防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3461发布日期:2021-05-11 16:4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混凝土的防水剂。



背景技术:

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有两大类,一类以水泥作为载体,外观为粉状,统称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商品以“赛柏斯”为典型代表;一类以水作载体,外观呈液态,商品以“m1500”为典型代表。两类产品都具有渗透结晶、堵塞混凝土毛细孔的防水功能,但它们的区别不仅仅在外观,执行的标准、质量指标项目、使用范围都不尽相同。本申请属于液体防水剂范畴,但是创新性加入了防水乳液和有机硅憎水剂,使得产品不仅有传统防水剂的功能,还在防水剂涂刷的混凝土表面形成一道透明的防水层,能有效的阻止迎水面的水对于混凝土的侵蚀,保护混凝土结构安全,在建筑防水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外墙渗透修补,卫生间渗漏维修等需要防水和渗透加固的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的防水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防水剂,原料组份的重量百分比计为:

高模数硅酸钠,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20%~~30%;

纳米丙烯酸乳液,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5%~18%;

有机硅乳液,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3%~15%;

无机分散剂,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1%~1%;

阴离子润湿分散剂,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01%~0.8%;

催化剂,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01%~1%;

成膜助剂,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1%~0.8%

缓凝剂,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1%~3%;

杀菌剂,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1%~1%;

消泡剂,占所述防水剂总重量百分比0.1%~1%。

总重量为100%计。

所述的高模数硅酸钠为3.6模硅酸钠,高模数的硅酸钠可以与混凝土中的钙反应的量更多,能形成的硅酸钙也更多,混凝土也会更加密实。

所述的纳米丙烯酸乳液其粒径在0.1-0.2μm,tg<10℃,对于本产品纳米级的防水乳液能在疏松的混凝土基层渗透一定的深度并形成完整连续的防水膜,这种乳液既能固着浮灰和加固疏松的混凝土,又能在其迎水面有较好的防水性。

所述的催化剂是本发明渗透结晶组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硅酸钠的加入,产品的ph值≥11,较高的ph值,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十分的低,所以本次所选的催化剂(ma-aa)是能在较高的ph下快速络合混凝土中的游离钙,将游离钙转化为络合钙,络合钙再与硅酸钠快速反应形成能填充混凝土孔隙的硅酸钙。

所述缓凝剂是柠檬酸钠,能有效减缓硅酸钠和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反应的速度,硅酸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和混凝土中的钙快速反应,形成结晶,但反应速度过快变会造成渗透组分渗透深度太少对内部的加固便会减少,故将柠檬酸钠作为缓凝剂加入产品中能减缓硅酸钠变成硅酸钙的速度,让产品既能渗透足够的深度又能大量的反应生成结晶(硅酸钙)堵塞混凝土孔隙。

所述消泡剂有一定消泡破泡能力,且有不错的水溶性,可选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和聚醚消泡剂,优选有机硅消泡剂。

所述无机分散剂能较好的在碱性环境下维持硅酸钠和其他成分的平衡,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优选季铵盐分散剂。

所述阴离子润湿分散剂,维持纳米丙烯酸在防水剂体系中的稳定系以及加入后防水剂的表面能会有所下降,同时有助于无机成分的渗透,并能在施工时带来较好的基层润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混凝土防水剂产品由渗透结晶组分和防水成膜组分共同形成的具有加固混凝土和增强混凝土迎水面防水性能,防止混凝土被水侵蚀的一款外用型防水剂,所选组分具有优势互补及相互协同作用,除极佳的防水作用外,还可起到抗压、防潮、抗裂变、抗冻等多重功能,并且用量少、不影响混凝土砂浆外观的多功能防水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一种用于混凝土的防水剂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2

以每个样品的总重量为1000g计,按表1所述的用量比例称取各组分,并按照表1的顺序依次投料搅拌均匀(搅拌时长20min左右),即得所述针对混凝土的新型防水剂样品1-2。具体配方表请见下表1。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其中阴离子润湿分散剂选用巴斯夫高润湿性分散剂,成膜助剂选用十六碳醇酯为主要成分的成膜助剂。

表1实施例1-2的组分配方表

检测标准主要参照现有的防水剂标准:jc/t1018-2006;jc474-2008

表2性能测试表

从表2可以发现本发明所制备的防水剂既能有一定的抗渗性能还能提升砂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耐老化性能,本发明是一款兼具迎水面防水和渗透加固的防水剂,能有效的解决疏松漏水、基层薄弱掉砂,还能降低混凝土开裂、返碱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外露的迎水面更是可以保护混凝土不受雨水侵蚀,减少内部钢筋锈蚀的概率。

对比例1

本次选用亚氨基二乙酸(ida)作为本品的对比催化剂,其能与多种金属形成螯合物,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络合剂。

表3对比例1的组分配方表

表4对比例1的性能测试表

由于ida在ph≥11时的催化效率较低,其渗透深度、凝胶化时间以及抗压强度比都有所下降,且出现不过标准的情况。

结论:催化剂是本发明渗透结晶组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硅酸钠的加入,产品的ph值≥11,较高的ph值,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十分的低,所以本次所选的催化剂(ma-aa)是能在较高的ph下快速络合混凝土中的游离钙,将游离钙转化为络合钙,络合钙再与硅酸钠快速反应形成能填充混凝土孔隙的硅酸钙。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配方中去掉柠檬酸钠,进一步对比缓凝剂对防水剂的性能有无影响。

表5对比例2的组分配方表

表6对比例2的性能测试表

没有缓凝剂减缓硅酸钠的反应,其凝胶化时间会大大缩短,对于渗透堵漏的功能则会大幅度降低,造成产品无法过标准的现象,所以柠檬酸钠在配方中发挥巨大作用。

结论:柠檬酸钠缓凝剂,能有效减缓硅酸钠和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反应的速度,硅酸钠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和混凝土中的钙快速反应,形成结晶,但反应速度过快变会造成渗透组分渗透深度太少对内部的加固便会减少,故将柠檬酸钠作为缓凝剂加入产品中能减缓硅酸钠变成硅酸钙的速度,让产品既能渗透足够的深度又能大量的反应生成结晶(硅酸钙)堵塞混凝土孔隙。

对比例3

本对比例配方中去掉阴离子润湿分散剂,进一步对比阴离子润湿分散剂对防水剂的性能有无影响。

表7对比例3的组分配方表

表8对比例3的性能测试表

结论:阴离子润湿分散剂,维持纳米丙烯酸在防水剂体系中的稳定系以及加入后防水剂的表面能会有所下降,同时有助于无机成分的渗透,并能在施工时带来较好的基层润湿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