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8268687发布日期:2021-12-31 19:1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发明涉及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碳点是一种粒径小于10nm,以碳为骨架结构的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2004年,xu等在研究碳纳米管时偶然发现碳点(x.y.xu,r.ray,y.l.gu,et al.electrophoretic analysis and purification of fluorescent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 fragments,j.am.chem.soc.,2004,126,12736

12737.)。作为新型的荧光材料,相比其他荧光材料,碳点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好、抗光漂白性好、水溶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荧光传感领域。
3.目前,碳点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是将大块的含碳材料分割获得小粒径碳点,主要包括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电化学氧化法等。自下而上法是以小分子的含碳材料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法、水热法、微波法、超声波法等合成碳点。
4.目前所合成的碳点基的荧光传感器总是基于单波长荧光强度的变化(增强或减弱)。然而,基于单波长荧光强度变化的传感器通常会受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的影响,例如背景信号、外界干扰、碳点浓度、仪器效率等,这大大妨碍了检测物的精确测定。对于荧光传感器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而言,基于单波长荧光强度变化的传感器也会受到生物自体荧光(一般为短波长)的干扰。相对而言,比率荧光传感是基于检测两个分辨良好的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比值的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于单波长荧光强度变化传感器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关于比率荧光的碳点传感器已有报道。文献(f.f.du,z.cheng,g.h.wang,et al.carbon nanodots as a multifunctional fluorescent sensing platform for rati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
2 and“turn

off”detection of ph,j.agric.food chem.2021,69,2836

2844.)以康乃馨花瓣和聚乙烯亚胺制备的碳点用于比率检测维生素b2。文献(z.h.guo,y.jiao,f.f.du,et al.facile synthesis of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for ph visual sensing and cellular imaging,j.talanta.2020,216,120943)使用氮硫共掺杂碳点比率检测ph;文献(h.l.zhang,f.gao,y.jiao,et al.highly sensitive carbon dots fluorescent probe with ratiometric emiss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lo

.analyst,2020,145,2212

2218)以酸性品红和柠檬酸制备的碳点比率检测次氯酸。然而,据我们所了解,用于检测mn(

)的比率荧光碳点传感器未见报道。因此,寻找检测mn(

)的比率荧光碳点并扩展其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原料方
便易得、制备条件要求低,制得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稳定性高、水溶性好、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比率荧光传感器用于水溶液中、活细胞中和斑马鱼中检测mn(

)和gsh,以及制成试纸用于mn(

)和gsh检测。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按质量比1:2.5~10:5~25:100~200将1,8

二氨基萘、磷酸和甲酰胺分散到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9.(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温度为180~220℃,时间为1~9h;
10.(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离心、过滤除去不溶物,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2~24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11.(4)将步骤(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目标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12.所述步骤(1)中1,8

二氨基萘、磷酸、甲酰胺和二次水的质量比为1:4~10:5~20:100~200。
13.所述步骤(2)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80~200℃,时间为1~6h。
14.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可作为比率荧光传感器用于水溶液中、活细胞中和斑马鱼中检测mn(

)和gsh,以及制成试纸用于mn(

)和gsh检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6.(1)本发明所制得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可作为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mn(

)和gsh,消除了由外界不稳定因素引起的仪器的系统误差和背景误差,使其检测精确度大大提高。相比我们查询到的最灵敏的碳点基的检测方法,灵敏度提高了七倍(见表1)。
17.(2)本发明所制得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因其稳定性高、毒副作用小、水溶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和纸基传感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透射电镜图和尺寸分布图
19.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红外光谱图
20.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21.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22.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23.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随mn(

)浓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24.图7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混合液随gsh浓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25.图8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混合液和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及gsh的混合液(依次为左、中、右)在
340nm激发下的荧光图片
26.图9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标记的hela细胞的激光共聚焦图
27.图10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标记的斑马鱼的激光共聚焦图
28.图11为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浸染的滤纸纸基传感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实施例1
31.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32.(1)将0.2g 1,8

二氨基萘、1ml磷酸和3ml甲酰胺分散到2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33.(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5h;
34.(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35.(4)将(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36.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透射电镜图和尺寸分布图见图1。
37.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
38.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见图3。
39.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见图4。
40.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图见图5,其中1~6分别是激发波长为300nm、310nm、320nm、330nm、340nm和350nm激发下的荧光光谱。
41.实施例2
42.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43.(1)将0.2g 1,8二氨基萘、1ml磷酸和3ml甲酰胺分散到2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44.(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80℃下水热反应5h;
45.(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46.(4)将(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47.实施例3
48.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49.(1)将0.2g 1,8

二氨基萘、1ml磷酸和3ml甲酰胺分散到2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50.(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3h;
51.(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得到澄清
的黄色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24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52.(4)将(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53.实施例4
54.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55.(1)将0.2g 1,8

二氨基萘、2ml磷酸和3ml甲酰胺分散到2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56.(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5h;
57.(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58.(4)将(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59.实施例5
60.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61.(1)将0.2g 1,8

二氨基萘、1ml磷酸和3ml甲酰胺分散到2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62.(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180℃下水热反应6h;
63.(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8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64.(4)将(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65.实施例6
66.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
67.(1)将0.2g 1,

8二氨基萘、1ml磷酸和5ml甲酰胺分散到20ml二次水中,制得混合液;
68.(2)将(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水热釜中,在200℃下水热反应5h;
69.(3)将(2)得到的产物用离心机以3000r/min转速离心20min除去不溶物得到澄清的黄色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500~1000da的透析袋透析12h,除去杂质,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
70.(4)将(3)得到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冷冻干燥,得到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
71.实施例7
72.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作为mn(

)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
73.用ph=7.0的pbs缓冲液和kmno4分别配制mn(

)浓度为2μmol
·
l
‑1、4μmol
·
l
‑1、8μmol
·
l
‑1、12μmol
·
l
‑1、16μmol
·
l
‑1、20μmol
·
l
‑1、24μmol
·
l
‑1、28μmol
·
l
‑1、32μmol
·
l
‑1、36μmol
·
l
‑1、38μmol
·
l
‑1和40μmol
·
l
‑1的溶液,分别将0.02g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
率荧光碳点溶解到1ml上述含不同浓度mn(

)的溶液中,固定激发波长为340nm,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光谱检测,计算600nm处的强度与445nm处的强度比值(i
600
/i
445
),从而对mn(

)进行检测。
74.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随mn(

)浓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光谱图见图6,其中1~13分别是mn(

)浓度为0μmol
·
l
‑1、2μmol
·
l
‑1、4μmol
·
l
‑1、8μmol
·
l
‑1、12μmol
·
l
‑1、16μmol
·
l
‑1、20μmol
·
l
‑1、24μmol
·
l
‑1、28μmol
·
l
‑1、32μmol
·
l
‑1、36μmol
·
l
‑1、38μmol
·
l
‑1和40μmol
·
l
‑1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mn(

)浓度的增加,在445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而在600nm处出现新峰并且荧光强度逐渐增加。
75.实施例8
76.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混合液(碳点浓度20g
·
l
‑1,mn(

)浓度为40μmol
·
l
‑1)用于gsh传感器的灵敏度实验:
77.将不同质量的gsh加入到溶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混合液中,使gsh浓度分别为2μmol
·
l
‑1、4μmol
·
l
‑1、8μmol
·
l
‑1、12μmol
·
l
‑1、16μmol
·
l
‑1、20μmol
·
l
‑1、24μmol
·
l
‑1、26μmol
·
l
‑1和28μmol
·
l
‑1,固定激发波长为340nm,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光谱检测。
78.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混合液随gsh浓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光谱图见图7,其中1~10分别是gsh浓度为0μmol
·
l
‑1、2μmol
·
l
‑1、4μmol
·
l
‑1、8μmol
·
l
‑1、12μmol
·
l
‑1、16μmol
·
l
‑1、20μmol
·
l
‑1、24μmol
·
l
‑1、26μmol
·
l
‑1和28μmol
·
l
‑1时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混合液的荧光发射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gsh浓度的增加,在445nm处的荧光强度变化不大,而在60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
79.实施例9
80.如图8,将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置于比色皿中,在340nm激发下,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溶液为蓝色荧光(左),加入mn(

)(浓度为40μmol
·
l
‑1)后变为橙色荧光(中),再加入gsh(浓度为28μmol
·
l
‑1)后,又恢复为蓝色荧光(右)。
81.实施例10
82.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实验:
83.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用于标记hela细胞,见图9。激发波长为405nm,发射波长设置为400nm~550nm(通道1)和550nm~700nm(通道2)。图9a显示了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标记的细胞图,400nm~550nm处呈现亮蓝色荧光,550nm~760nm处呈现暗橙色荧光。保持所有上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在加入mn(

)后,400nm~550nm处的蓝色荧光明显变弱,而550nm~760nm处的橙色荧光显著增强(如图9b),继续加入gsh,400nm~550nm处的呈现暗蓝色荧光,而550nm~760nm处的橙色荧光显著降低(如图9c)。
84.实施例11
85.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在斑马鱼成像方面的应用实验:
86.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用于斑马鱼成像,见图10。激发波长为405nm,发射波长设置为400nm~560nm(通道1)和550nm~760nm(通道2)。图10a显示了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孵育的斑马鱼图,400nm~550nm处呈现亮蓝色荧光,550nm~760nm处呈现暗橙色荧光。保持所有上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在加入mn(

)后,400nm~550nm处的蓝
色荧光明显变弱,而550nm~760nm处的橙色荧光显著增强(如图10b),继续加入gsh,400nm~550nm处的呈现暗蓝色荧光,而550nm~760nm处的橙色荧光显著降低(如图10c)。
87.实施例12
88.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在mn(

)纸基传感方面的应用实验:
89.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用于纸基传感检测mn(

),见图11a。将制备的碳点溶液充分浸透滤纸,随后干燥、压平得到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试纸,之后将不同浓度(10μmol
·
l
‑1、15μmol
·
l
‑1、20μmol
·
l
‑1、25μmol
·
l
‑1、30μmol
·
l
‑1和40μmol
·
l
‑1)的mn(

)溶液均匀喷洒在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试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并记录纸基条荧光颜色的改变。图11a显示了在紫外灯下,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试纸随着mn(

)浓度的增加由蓝色荧光逐渐变为橙色荧光。
90.实施例13
91.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在gsh纸基传感方面的应用实验:
92.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用于纸基传感检测gsh,见图11b。将制备的碳点溶液充分浸透滤纸,得到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试纸,之后将40μmol
·
l
‑1的mn(

)均匀喷洒在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的纸基条上,干燥,压平得到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试纸,在此基础上配制不同浓度的gsh溶液(4μmol
·
l
‑1、8μmol
·
l
‑1、12μmol
·
l
‑1、16μmol
·
l
‑1、20μmol
·
l
‑1、28μmol
·
l
‑1)并均匀喷洒在含有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mn(

)的试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并记录试纸荧光颜色的改变。图11b显示了在紫外灯下,试纸荧光随着gsh浓度的增加由橙色逐渐变为蓝色。
93.实施例14
94.实施例1制备的氮磷共掺杂比率荧光碳点与现有碳点基的检测方法灵敏度的比较,见表1。
95.表1:
[0096][009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