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油泥砂制备调剖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71858发布日期:2023-05-06 19: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由油泥砂制备调剖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内分离仓的高度占分离器罐体高度的1/10~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仓内的分离板以与水平面成固定的角度向下倾斜,分离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0~80°,优选为40~60°,各板向下倾斜的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板的一端与分离仓内壁密封连接,另一端至少止于分离仓的中心轴线,且与下一级分离板留有空隙;分离板的分布区是物料与上升水流接触并分离的场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板数目为6~20块,优选为10~18块;异侧相邻的两个分布板之间的空隙高度在80mm~150mm之间,优选为90~130m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固体出料口低于溢流口,且设置在其同侧第一块分离板与第二块分离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的罐体上沿外侧设置有一圈高于罐体的溢流堰,溢流堰底部设置溢流排放口,用以排出溢流堰中的溢流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罐体底部设置有大粒径固体物排放口、循环物料分离口以及可以实现大粒径固体物排放口和循环物料分离口交替开启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物料分离口,其外接提升管,提升管与分离器罐体顶部的进料口相连,将物料再次送至分离仓中,以实现物料的进一步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管中物料的提升输送可以通过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或是泵类设备完成,压缩空气可通过提升管底端的空气分布器通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粒径固体物排放口处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流量的阀门,通过调节出料流量来调节排放口中固体物的粒径;具体的,若要使小粒径固体物排放口出料中固体的平均粒径变大,则保持压缩空气流量不变,增大小粒径固体排放口的流量,则同时分离仓内的上升水流相应变大,水流携带能力变大,则可得到平均粒径变大的小粒径固体物,反之,则得到平均粒径变小的小粒径固体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降仓为锥形,沉降仓底部设置有排放口,用以排出脱油后的固体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仓的顶部、刮渣机的下部还设置隔油挡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沉淀器的尾部设置有出水口连续排放气浮沉淀器产生的循环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调剖剂所用的水为新鲜水、气浮沉淀器循环水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油泥砂质量的200~500wt%。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焦磷酸盐、黄单胞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添加量为油泥砂质量的0.5~3wt%。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油泥砂制备调剖剂的方法,均质化处理后,通过一台分离器和一台气浮沉淀器处理,通过分离器,物料在分离仓中隔板滑落的过程中与由底部进入分离仓水流逆流接触,其中大粒径固体物继续下沉并在装置内部堆积,较轻的油、小粒径固体物被水携带至小粒径固体物口连续排出;通过调整分离器设备参数,实现按所需粒径分离固体物;在气浮沉淀器,物料通过气浮作用完成油与固体物的分离,将固体排放口排出的物料送至配料罐,与水和添加剂混合后,即得调剖剂。本发明实现了固体物按粒径分离,解决了原料油泥砂的含油量过高的问题,根据地层具体性质进行固体物的针对性筛选和处理,降低了助剂的添加量,提高了调剖效果,得到优质的调剖剂。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程,回军,刘春阳,王宜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