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反射色浆及制备方法及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071991发布日期:2022-03-01 21:3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及制备方法及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铝合金门窗、铝幕墙以及铝单板几乎是我们现代建筑必备建筑材料之一。由于铝合金材质的导热系数非常高,在北方为了能降低冬季室内暖气透过铝合金门窗散热到室外增加能耗,通过门窗厂组装时特意通过隔热断桥方式,在已经做完的铝合金表面氟碳喷涂、粉末喷涂或阳极氧化电泳的表面处理后的铝合金之间加入导热系数低的胶条,来阻止是室内暖气透过铝合金门窗外泄,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在南方,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且时间周期长,太阳光强度大,日照时间长,室内必须长时间使用空调冷气或风扇来降低室内温度。对于大自然日光中造成温度升高的红外线的吸收值非常高,吸收外界大量的红外线后,它们可以透过上述任何一种表面处理方式的铝合金门窗、铝幕墙以及铝单板导入室内,使得室内温度提高或增加空调压缩机工作时间,增加耗电。
4.随着全民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全世界无论日常生活所需或是工业制造都在追求更低的碳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环保的目的。因此,针对上述的技术,目前铝合金建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铝合金吸收的能量较多,随着传导排放到环境中,能量流失较为严重,急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研究出一种,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及制备方法及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及其应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红外线反射颜料10-70份;分散剂5-12份;极性溶剂40-70份;所述分散剂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聚醚分散剂、聚氨酯油水两用分散剂、疏水改性苯丙-马来酸三元共聚物分散剂或改性聚丙烯酸树脂分散剂。
7.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反射色浆中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红外线反射颜料23-70份;分散剂7-11份;极性溶剂50-60份。
8.电泳漆是水性漆,树脂多数呈弱碱性或弱酸性,电泳涂料对颜料的要求高。具体表现为,不同的颜料的物理性质如相对密度、酸碱性、极性及结晶形状等均不相同,在电泳涂料的制造过程中,常因其物理性质的差异较大,即使强烈搅拌,也只能暂时分散在色浆中,
长时间储存往往会出现沉淀、浮色等问题。因此,同种类型颜料的兼容性相对于电泳而言比氟碳喷涂或粉末喷涂更难匹配。
9.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量的改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建筑材料中使用最多的铝合金。为了减少因为铝型材因为自身导热性大的问题造成碳排放量较大的问题,发明人一直想将红外线反射颜料应用在铝型材上。红外线反射颜料是一种颜料可以反射可见光区的光,吸收紫外区的光,反射红外区的光,或是任何其中三种情况的组合。这样它们既有一定的彩色,甚至是较深的颜色,又能反射一部分红外光,减少热量的集结,使材料表面不易吸收热量。如果能够将红外线反射颜料在铝型材上应用成功,在天气热的时候,外界的热量不易通过铝合金门窗导入室内而减少耗电,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10.目前,铝合金涂装工艺有氟碳喷涂、粉末喷涂以及电泳涂装,其中氟碳喷涂和粉末喷涂是用喷枪对着工件进行喷涂,如果要全面喷涂到位,工件本身最好是一个平面。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铝材往往不是平整的面,而是存在许多沟槽、弯折的地方,这样的异形材工件对于氟碳喷涂和粉末喷涂来说,工件沟槽、弯折等地方喷涂不到位。电泳涂装是将工件浸入到电泳槽液中,工件的各处都能和电泳槽液接触到,因此,通过电泳涂装的方式最能够使异形的铝型材涂装到位。
11.综合以上的节能减排的趋势和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发明人研究将红外线反射颜料加入到电泳漆中,通过电泳的方式将红外反射颜料均匀地涂装到铝型材表面,达到反射能量、节能减排的目的。但在实践中发现,直接将红外线反射颜料加入到电泳漆中,会因多数分散剂亲水性强,或是与电泳漆混合时会有化学和电化学兼容性的问题,进而产生库伦导电性优劣不一致,使电泳时的上膜速度、漆膜表面平整度以及漆膜光泽手感均出现问题,最终产生更多表面的缺陷。例如,耐候性差、结合牢度差并且漆膜涂层不均匀、光泽改变、流痕或是槽液通过阴阳床离子交换后使红外反射颜料的颜色变浅、变粗糙等一系列复杂性的问题,导致红外线反射颜料,尤其哑光/消光漆难以通过电泳涂装方式应用到铝材上。
12.经过发明人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本技术的红外线反射色浆,它是由红外线反射颜料、特定选择的分散剂类型和极性溶剂以特定比例组成色浆,在使用之前将红外线反射色浆、阳极/阴极电泳漆和水配制成电泳槽液。分散剂的种类和含量对电泳漆的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漆膜的膜厚和质量,根据本技术中色浆体系的极性,选择上述种类的分散剂再结合本技术设定的配比,阳极/阴极电泳后得到的电泳漆膜厚度适中且均匀, 比传统电泳色漆更耐候,且能降低铝型材表面温度15℃左右,从而起到节能减排效果,响应低碳绿色环保的号召,达到全世界追求的大趋势。
13.优选的,所述极性溶剂为去离子水或沸点在120-200℃的油水两用的醇醚极性溶剂,更进一步选择沸点在120-200℃的油水两用的醇醚极性溶剂。
14.去离子水应用到电泳漆中无疑是成本较低的选择。另外,还可以用中高沸点溶剂,由于红外线反射颜料在色浆中的分散均匀性极为重要,中高沸点类醇醚溶剂在研磨的过程中不易挥发,能够稳定保持研磨过程中色浆黏度的降低程度,维持尽量一致的色浆浓度与色浆稳定性,使红外线反射颜料得到充分的润湿,使得红外线反射颜料以及色浆中的基于组分更好地相容,电泳后得到的漆膜更为均匀、成膜质量好,使电泳漆膜的稳定性得以提高,从而使得漆膜的表面粗糙度较低,手感得到改善。
15.更优选的,所述醇醚极性溶剂为乙二醇丁醚、甲基叔丁基醚和聚乙二醇二甲醚以
质量比1:(0.2-0.5):(0.1-0.4)复配而成。
16.除了色浆中各组分具有更好的相容性之外,通过上述组分按比例配成的极性溶剂,还能够稳定电泳槽液。电泳漆的槽液稳定性指糟液在规定的工艺条件下,长期使用槽液不变质,泳涂出的涂膜性能合格。本技术的红外线反射色浆在电泳前要将其与电泳清漆和水配成电泳槽液,此时,红外线反射色浆与电泳清漆之间的相容性对电泳槽液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特殊配比的组合形成的极性色浆,使红外线反射色浆能够与电泳清漆兼容且兼容性很好,使得配成的电泳槽液稳定性好,电泳后的漆膜状态稳定,易于大批量加工生产。
17.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反射色浆还包括研磨树脂10-30份。
18.更优选的,所述研磨树脂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9.最优选的,在阳极电泳漆中,所述研磨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
20.在本技术的色浆体系中,相对比于丙烯酸树脂,羟基丙烯酸树脂因为有极性基团的加入,增加了树脂在水中溶解度,同时能够调节树脂溶液黏度,提高电泳涂料的现场操作稳定性,包括红外线反射颜料的着色能力,色浆在槽液工作时与漆液的兼容稳定性,达到改善涂膜的流平性和外观的目的。
21.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反射色浆还包括助剂0.3-1份,在阳极电泳漆中,所述助剂为有机胺中和剂;在阴极电泳漆中,所述助剂为有机酸中和剂。
22.更优选的,所述有机胺中和剂为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或2-氨基-2-甲基-1-丙醇,更进一步,所述有机胺中和剂由2-氨基-2-甲基-1-丙醇和水以质量比为1:(0-0.05)复配而成。
23.通过上述配置成的中和剂,除了起到中和作用之外,与本技术的分散剂配合使用,使颜料的分散效果得以大幅度提高,相应的,可以减少分散剂的使用量。另外,色浆中如果有研磨树脂时, 2-氨基-2-甲基-1-丙醇和水以质量比为1:(0-0.05)复配而成的助剂配合研磨树脂,在研磨过程中使研磨色浆稳定在适度的ph值,有助于减少配漆后颜料的再凝聚,和漆液的ph接近,提高了漆液的兼容性与稳定性,提高了电泳漆膜的均匀度,形成的漆膜的手感更好;另外在铝材弯折、沟槽等处的漆膜更均匀,使铝材与外界空气接触时不易氧化,从而很好地保护了铝材。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极性溶剂和分散剂先分散均匀,之后在转速为1200rpm以上的高速搅拌状态下加入红外线反射颜料,高速分散搅拌均匀,研磨后获得红外线反射色浆;当所述红外线反射色浆中含有研磨树脂和/或助剂时,所述研磨树脂和/或助剂与极性溶剂一起进行分散。
2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电泳漆,由上述制备的红外线反射色浆、阳极电泳涂料和水混合成固体份为10-33%的红外线反射阳极电泳漆;或者由权利要求1-10任一制备的红外线反射色浆、阴极电泳涂料和水混合成固体份为10-33%的红外线反射阴极电泳漆。
26.优选的,所述阳极或阴极电泳涂料选自聚丁二烯、聚氨酯、聚酯、丙烯酸和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树脂。
27.为了匹配红外线反射颜料,特定选择上述几种树脂作为阴极电泳涂料,使得电泳后漆膜表面的温度降低程度进一步提高,漆膜的耐候性也得以提高。
28.当制备所述红外线反射阳极或阴极电泳漆时,可以在原漆里事先添加所需各种颜色色浆,充分搅拌后,用水稀释阳极电泳漆调整至不同颜色的红外线反光颜料最佳工作所需的固体份,也可以先将槽液按适当比例开稀后,在将各种色浆加入漆液,这样更容易调整颜色。通过这样的混合方式使色浆更好地与阳极电泳漆融合,不易产生沉淀,在电泳过程中红外线反射色浆更均匀地电泳至铝合金上,而且得到的涂膜更牢固,耐候性更强。
29.优选的,所述阳极电泳涂料为热固型丙烯酸树脂。
30.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等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络结构,相对分子量较低,有较好的相容性、泳透性、优异的丰满度、光泽和硬度,并且高温烘烤不变色、不泛黄。
31.优选的,所述阳极电泳涂料和阴极电泳涂料所用到树脂的分子量为5000-100000。
32.树脂的分子量大,空间位阻大,黏度增大,不利于电泳过程;但分子量小,又会影响漆膜耐腐蚀性。实践证明对一定类型的树脂而言,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则树脂的水溶性好,漆膜光泽好,但形成漆膜的耐候性较差。反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时,树脂的水溶性较差,但涂膜平整光滑,防腐蚀性、电渗性、泳透性和物理性较好。故一般在保证树脂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前提下,尽量使水溶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大一些。在本技术的红外线反射电泳漆体系中,通过控制电泳漆中树脂的分子量在5000-100000的范围内,不但不易影响到电泳过程,而且形成的漆膜手感较好。
33.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电泳漆的应用,将上述制备的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应用在铝型材上,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前处理:除油、除自然氧化膜、出光槽、阳极氧化或采用化学钝化工艺;其中,阳极氧化是将铝型材放置于150-200g/l的稀硫酸液内,阴极采用纯铝板,铝型材工件放置于阳极,通电条件:直流电压且电流密度为1-1.5a/dm的条件下阳极氧化,形成人工氧化皮膜;化学钝化是用钝化液在室温下浸泡1-10min,形成化学钝化皮膜;步骤2),电泳:采用阳极电泳:电压为70-200v,红外线反射电泳漆温度15-30℃且ph值8-8.5的条件下电泳2-6min;或者采用阴极电泳:电压50-200v、红外线反射电泳漆温度15-30℃且ph值4.5-6的条件下电泳2-6min;步骤3),后处理:电泳后的铝型材经过清水洗、烘干,获得红外线反射铝型材。
34.通过本技术的电泳方式,将红外线反射色浆涂装到铝型材上,最终得到的电泳漆膜比传统电泳色漆更耐候,且能降低铝型材表面温度15℃左右,从而起到节能减排效果,响应低碳绿色环保的号召,达到全世界追求的大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制备例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制备例和实施例使用的原料仅代表实验过程中的样品,并不限于该厂家的原料,市面上同等种类、性能的原料同样可以适用本技术的配方。
37.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采用东莞市楹圣塑胶化工有限公司经销的牌号为shj1a35 bk tds的德国分散剂。
38.聚醚采用韩华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soluwet100的聚醚润湿分散剂。
39.聚氨酯采用毕克byk-190分散剂。
40.聚乙二醇二甲醚为工业级。
41.电泳涂料中使用的丙烯酸树脂、羟基丙烯酸树脂、热固型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均为市售的分子量在5000-100000的用于电泳涂装中的树脂。
42.疏水改性苯丙-马来酸三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向反应釜中加入过硫酸钾、马来酸酐固体和5-6滴质量浓度为15%的naoh溶液,充分搅拌,升温至80℃,之后滴加过硫酸钾、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磺酸钠,滴2h之后升温至90℃,熟化1h,继续搅拌停止加热,冷却后用naoh中和至ph为7.5,获得疏水改性苯丙-马来酸三元共聚物。其中,马来酸酐和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6,苯乙烯含量占单体总物质的量的12%,甲基丙烯磺酸钠占马来酸酐、丙烯酸和苯乙烯总物质的量的30%,过硫酸钾的质量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和苯乙烯总质量的0.85%。
43.制备例制备例1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红外线反射颜料:黑(美国薛特黑10g996)0.1kg。
44.分散剂: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0.05kg。
45.极性溶剂:乙二醇丁醚0.4kg。
46.红外线反射色浆的制备方法为:将极性溶剂和分散剂加入分散机中,在转速为800rpm的条件下分散10min,之后在转速为1200rpm的高速搅拌状态下加入红外线反射颜料,高速分散搅拌2h,然后使用湿式研磨机研磨2h,获得红外线反射色浆。
47.制备例2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红外线反射颜料:二氧化钛0.7kg。
48.分散剂:聚醚0.12kg。
49.极性溶剂:乙二醇丁醚0.5kg。
50.红外线反射色浆的制备方法为:将极性溶剂和分散剂加入分散机中,在转速为800rpm的条件下分散20min,之后在转速为1300rpm的高速搅拌状态下加入红外线反射颜料,高速分散搅拌2h,然后使用湿式研磨机研磨2h,获得红外线反射色浆。
51.制备例3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红外线反射颜料为蓝(美国薛特蓝211)0.23kg,分散剂为水性聚氨酯0.07kg,极性溶剂的乙二醇丁醚添加0.5kg。
52.制备例4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为疏水改性苯丙-马来酸三元共聚物0.11kg,极性溶剂的乙二醇丁醚添加0.6kg。
53.制备例5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极性溶剂为乙二醇丁醚、甲基叔丁基醚和聚乙二醇二甲醚以1:0.2:0.1 的质量比复配而成。即乙二醇丁醚0.46kg、甲基叔丁基醚0.09kg和聚乙二醇二甲醚0.05kg。
54.制备例6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极性溶剂为乙二醇丁醚、甲基叔丁基醚和聚乙二醇二甲醚以1:0.5:0.4的质量比复配而成。即乙二醇丁醚0.32kg、甲基叔丁基醚0.16kg和聚乙二醇二甲醚0.12kg。
55.制备例7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5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研磨树脂0.1kg,本制备例的研磨树脂为丙烯酸树脂。
56.制备例8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5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研磨树脂0.3kg,本制备例的研磨树脂为聚氨酯。
57.制备例9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5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研磨树脂0.1kg,本制备例的研磨树脂为聚酯。
58.制备例10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5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研磨树脂0.1kg,本制备例的研磨树脂为羟基丙烯酸树脂。
59.制备例11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10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助剂0.003kg,本制备例的助剂为二甲基乙醇胺。
60.制备例12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10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助剂0.01kg,本制备例的助剂为三乙醇胺。
61.制备例13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与制备例10的区别在于:还加入有助剂0.003kg,本制备例的助剂为2-氨基-2-甲基-1-丙醇和水以1:0.05的质量比复配而成。
62.制备例14-17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色浆,因此对应与制备例1-4的区别为:极性溶剂为去离子水。
实施例
63.实施例1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及其在铝材上的应用。
64.红外线反射电泳漆由电泳涂料丙烯酸树脂(分子量为5000-20000)0.3kg、去离子水0.67kg和制备例1中的色浆0.03kg组成,具体混合方式为:用质量为电泳涂料两倍的去离子水和电泳涂料充分搅拌均匀,熟化12h后加入色浆和剩余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红外线反射电泳漆。
65.将实施例1制备的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应用到铝型材上,具体为:步骤1),前处理:将铝材放置在三合一综合处理剂中浸泡5min,将处理后的铝型材
放置于150g/l的稀硫酸液内,阴极采用纯铝板,铝型材工件放置于阳极,在直流电压dc16v,电流密度1.5a/dm2的通电条件下持续25min,在铝型材表面制造出厚度为10μm的耐候性佳的人工氧化皮膜。
66.步骤2),阳极电泳:前处理后的铝型材为阳极,红外线反射电泳漆温度为阴极,在电压为70v、电泳漆温度20℃以及ph值8的条件下电泳4min步骤3),后处理:电泳后的铝型材经过流动冷水喷洗6min,之后在180℃下烘45min,获得红外线反射铝材。
67.实施例2本制备例公开一种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及其在铝材上的应用。
68.红外线反射电泳漆由电泳涂料丙烯酸树脂(分子量为5000-20000)0.09kg、去离子水0.9kg和制备例1中的色浆0.01kg组成,具体混合方式为:将去离子水和电泳涂料搅拌均匀,再加入制备例2的红外线反射色浆,搅拌均匀得到红外线反射电泳漆。
69.将实施例2制备的红外线反射电泳漆应用到铝型材上,具体为:步骤1),前处理:将铝材放置在三合一综合处理剂中浸泡5min,将处理后的铝型材放置于200g/l的稀硫酸液内,阴极采用纯铝板,铝型材工件放置于阳极,在直流电压dc17v,电流密度1.0a/dm2的通电条件下持续25min,在铝型材表面制造出厚度为10μm的耐候性佳的人工氧化皮膜。
70.步骤2),阳极电泳:前处理后的铝型材为阳极,红外线反射电泳漆温度为阴极,在电压为200v、电泳漆温度20℃和ph值8.5的条件下电泳3min。
71.步骤3),后处理:电泳后的铝型材经过流动冷水浸泡喷洗5min,之后在140℃下烘45min,获得红外线反射铝材。
72.实施例3-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13使用的色浆依次分别为制备例3-13的红外线反射色浆。
73.实施例14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制备电泳漆使用的电泳涂料为热固型丙烯酸树脂。
74.实施例15与实施例13的区别在于,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0-100000。
75.实施例1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4的红外线反射色浆,应用在铝型材上时,电泳步骤中,前处理后的铝型材为阴极,红外线反射电泳漆温度为阳极,在电压为50v、电泳漆温度20℃和ph值4.5的条件下电泳5min。
76.实施例1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制备例15的红外线反射色浆,电泳涂料为聚酯。应用在铝型材上时,电泳步骤中,前处理后的铝型材为阴极,红外线反射电泳漆温度为阳极,在电压为100v、电泳漆温度30℃和ph值6的条件下电泳3min。
77.实施例18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色浆使用制备例16的红外线反射色浆,电泳涂料为聚氨酯。
78.实施例19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色浆使用制备例17的红外线反射色浆,电泳涂料为聚氨酯。
79.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高色素炭黑代替酷冷黑10g996。
80.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红外线反射颜料(酷冷黑10g996)直接与极性溶剂混合制备成红外颜料反射色浆。
81.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使用的分散剂为等量的美国科莱恩pl-30。
82.由于对比例2无法成膜,对比例3用于高光电泳漆上不相容,漆膜表面结坨。用于消(哑)光漆的电泳时,原本4度光泽提升至85度光泽,这是分散剂与阳极电泳漆不相容的有力佐证,因此在测试数据时不考虑对比例2、3。
83.测试实验实验1 铝型材表面的反射率测试将未电泳的铝材、实施例1-19和对比例1得到的铝材按照国家标准gb/t2680-20215.2《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中的5.2节“可见光反射比”来测定得到铝材对于太阳光的光线反射率。
84.实验2 铝型材表面温度降低程度的测试将未电泳的铝材、实施例1-19和对比例1得到的铝材制作成10*10cm的样品,分别放置在温度测量器上,功率为15w的红外线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的功率为1.33kw/m2,按照样品的面积来计算,接受的功率为13.3w,因此使用红外线灯的功率为15w),样品距离红外灯20cm的位置处照射,分别在照射前、30min后以及2h后通过温度传感器传输到数显屏,读出显示的温度,初始温度均为25℃,其余数据记录在表1中。
85.实验3 铝型材表面漆膜的手感(粗糙度)测试用便携式的粗糙度仪器(pocket sureiii型),对仪器进行校准后分别测实施例1-19和对比例1的粗糙度,从显示屏上读出数据。
86.表1 反射率/%30min后铝材表面温度/℃2小时后铝材表面温度/℃ra粗糙度实施例16034350.392实施例26034350.398实施例36034350.394实施例46034350.393实施例56034350.342实施例66034350.340实施例76034350.291实施例86034350.292实施例96034350.290实施例106034350.284
实施例116034350.272实施例126034350.273实施例136034350.258实施例146034350.241实施例156034350.254实施例166034350.393实施例176034350.394实施例186034350.392实施例196034350.396对比例15%56620.398
根据表1中实施例1-19与对比例的数据对比可得,采用红外线反射颜料10-70份、分散剂5-12份、极性溶剂40-70份并特定选择分散剂为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分散剂、聚醚分散剂、聚氨酯油水两用分散剂、疏水改性苯丙-马来酸三元共聚物分散剂或改性聚丙烯酸树脂分散剂,长时间照射后,实施例1-19的铝材样品表面温度相对于传统工艺涂装铝材,温度保持恒定,且比对比例1温度低17度。可见,本技术的色浆配方能够将红外反射颜料很好地用于电泳涂装中,从而起到节能减排效果,响应低碳绿色环保的号召,达到全世界追求的大趋势。
87.根据表1中实施例5-6与实施例1的粗糙度对比可得,实施例5-6的粗糙度小于实施例1,说明通过乙二醇丁醚、甲基叔丁基醚和聚乙二醇二甲醚以质量比1:(0.2-0.5):(0.1-0.4)复配而成的极性溶剂,能够稳定电泳槽液,使得电泳后的漆膜状态稳定,得到更好手感的铝材漆膜。
8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