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涂布液组合物、胶带涂布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57842发布日期:2022-04-30 09:5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胶带涂布液组合物、胶带涂布液、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胶粘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带涂布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该胶带涂布液组合物获得的胶带涂布液,含有该胶带涂布液的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当今时代,5g商用开启,通信处理的信息量开始成倍增长,天线是实现这一跨越式提升不可或缺的组件。在高频率下如何做到更低损耗、更小尺寸、更好导热、更加集成成为5g天线材料的一大挑战。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高分子聚合物)和mpi((modified polyimide,改性聚酰亚胺)材料凭借损耗因子小的特性有望在未来5g时代脱颖而出,lcp软板对天线传输线的替代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对于lcp的制程过程中定位和lcp板的保护都需要贴合耐高温胶带,同时需要胶带和lcp同时经过260℃高温。
3.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这类耐高温胶带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胶带贴合lcp经过260℃高温后,会有残胶情况出现;而且在高温制程后胶带本身的抗静电效果消失,导致撕开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对lcp有破坏影响。
4.因此,研制一种经260℃高温处理后仍粘性稳定无残胶,具有抗静电效果的胶带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胶带涂布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该胶带涂布液组合物获得的胶带涂布液,含有该胶带涂布液的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胶带贴合lcp经过260℃高温后粘性稳定无变形,一直保持有抗静电效果,正常测试过程中无残胶,且在经过高温制程后不影响产品本身的静电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胶带涂布液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共聚单体包括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
7.其中,以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软单体的含量为50-90重量%,所述硬单体的含量为5-25重量%,所述交联单体的含量为5-25重量%。
8.本发明中,所述“软单体”是指丙烯酸酯单体中玻璃化温度低于0度的共聚单体。所述“硬单体”是指丙烯酸酯单体中玻璃化温度高于0度的共聚单体。所述“交联单体”是指丙烯酸酯单体主要起到交联作用的单体,这些单体具有的强极性官能团使压敏胶粘合剂粘合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伴随而来的物理化学交联可是压敏胶内聚强度、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大大提高。
9.本发明中,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是制备聚丙烯酸树脂的共聚单体,对于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的具体种类不作限定,可以选择本领域常规使用的丙烯酸酯单体。为了提升单体的共聚效果,优选地,所述软单体选择玻璃化温度为-10~-90℃的丙烯酸酯单体;所述硬单体选择玻璃化温度为5-120℃的丙烯酸酯单体;所述交联单体选择具有交联作
用的丙烯酸酯单体。
10.通过上述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配合使用,已经能够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效果,可以对其中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做进一步优选。
11.优选地,所述软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丙烯酸丁酯。
12.优选地,所述硬单体选自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异冰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更优选地,所述硬单体为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组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1-3):(2-5)。
14.优选地,所述交联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羧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丙烯酸。
15.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将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配合使用构成制备胶带涂布液的原料,可以使含有该胶带涂布液涂层的胶带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经受260℃高温后粘性稳定无变形,且一直保持有抗静电效果。
16.为了使聚丙烯酸树脂中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协同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优选地,以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软单体的含量为60-80重量%,所述硬单体的含量为8-20重量%,所述交联单体的含量为8-20重量%。
17.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共聚单体为(作为软单体的)丙烯酸丁酯,(作为硬单体的)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作为交联单体的)丙烯酸的组合。其中,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重量比为1:(1-3):(2-5)。
18.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选择这几种特定的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组合后,协同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使制备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更好,从而最终使该胶带涂布液制备获得的胶带的粘性更加稳定,无残胶的效果更好。
19.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为锂盐;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选自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二氟草酸硼酸锂和三氟甲磺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更优选双氟磺酰亚胺锂盐。
20.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选自巴斯夫168、巴斯夫126、巴斯夫1010和巴斯夫1076中的一种或多种。
21.优选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固化剂,所述固化剂为环氧固化剂,具体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甘油酯。
22.优选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溶剂;所述溶剂可以选自甲苯、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3.为了使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70-90重量%,所述抗静电剂的含量为0.5-3重量%,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为1-6重量%,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1-5重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5-20重量%。
24.更优选地,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酸树脂的含量为78-88重量%,所述抗静电剂的含量为0.8-1.5重量%,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为2-5重量%,所述固化剂的含量为1.5-3重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6-15重量%。
25.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第一方面作为一种组合物,仅限制配方而并不限制物料的存在形态,也即各成分可以是相互混合的,也可以是分别独立存放的。在避免在不恰当的时机发生反应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混合、储存方式等。
26.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生产、运输和销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可以不含有溶剂,购买者可以在制备胶带涂布液的过程中自行准备并加入溶剂。
27.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胶带涂布液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1)在惰性气氛和加热条件下,将所述胶带涂布液组合物中的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进行第一接触;
29.(2)将步骤(1)所得物料和第一引发剂进行第二接触,第二接触后的物料再与第二引发剂进行第三接触;
30.(3)将步骤(2)所得物料与所述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进行第四接触。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第二”等数字表示方式仅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反应过程,不同存在形式或使用方式,不代表顺序的区别。
32.其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第一接触为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的混合过程。所述第一接触的条件包括:加热温度为40-80℃,优选为50-70℃;加热时间为0.3-3h,优选为0.6-1.5h。
33.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二接触为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在第一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树脂的过程。所述第二接触的条件包括:加热温度为50-80℃,优选为60-70℃;加热时间为2-7h,优选为3-5h。
34.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第三接触为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在第二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树脂的过程。所述第三接触的条件包括:加热温度为50-80℃,优选为60-70℃;加热时间为2-7h,优选为3-5h。
35.其中,所述步骤(2)中,分步加入引发剂使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聚合反应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较稳定的引发剂浓度,有利于聚合反应顺利进行,提高单体转化率。为了进一步提升上述三种单体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优选第一引发剂和第二引发剂相同。
36.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引发剂和第二引发剂可以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中的一种。
37.其中,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四接触为聚丙烯酸树脂与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混合的过程。所述第四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30℃,时间为30-50min,混合速度为200-300rpm。
38.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共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树脂后,还包括将聚丙烯酸树脂稀释的步骤。例如加入适量的溶剂得到固含量为25-40%(优选为27-33%)的聚丙烯酸树脂。对于溶剂的选择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选自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39.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胶带涂布液,该胶带涂布液中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组合物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获得的组合物,或者由该胶带涂布液组合物制备得到。
40.本发明的胶带涂布液为直接可以应用于涂布的液态产品,其含有所述的胶带涂布
液组合物,也可以含有本领域常规添加的辅料、助剂和溶剂等组分,具体可以实际需要进行添加。
41.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具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组合物的所有优点,在此不作赘述。
42.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胶带,包括基材层和涂覆于所述基材层表面的功能性涂层;所述功能性涂层由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制备得到,或由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组合物制备得到。
43.本发明中,所述功能性涂层具有耐高温和抗静电的优点,且具有粘性,贴合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锈钢牌号:科建)的剥离力≥1300gf/in,主要起到贴合lcp的作用。所述功能性涂层具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组合物的所有优点,在此不作赘述。
44.为了使所述胶带使用后无残胶的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功能性涂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优选为35μm-75μm。
45.本发明中,对基材层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选择本领域常规的用于作为胶带基材的材料。例如,所述基材层可以为聚酰亚胺,优选为pi膜(polyimidefilm)。
46.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优选为50μm-150μm。
47.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透光度≥15%,雾度为≤1%。
48.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基材层在940nm波段的透光性能控制在69.2%-84.2%,525nm波段的透光性能控制在5.6%-34.2%,能够改善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制程中出现的漏贴产品的问题,减少组装的不良和浪费。
49.本发明中,所述基材层和功能性涂层之间还包括抗静电涂层。设置抗静电涂层,与功能性涂层配合使用,能够使胶带的抗静电性能更好。
50.优选地,所述抗静电涂层的功能性成分包括pedot/pss的聚合物、季铵内盐和脂肪胺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抗静电涂层除含有上述起到导电和抗静电作用的功能性组分之外,还可以添加溶剂形成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其中,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溶解上述的功能性组分且不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即可。例如溶剂可以去离子水、异丙醇和乙醇中两者组合。
51.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抗静电涂层包括pedot/pss的聚合物、去离子水和异丙醇。优选地,以所述抗静电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pedot/pss的聚合物的含量为30-60重量%,所述去离子水的含量为10-30重量%,所述异丙醇的含量为30-60重量%。
52.优选地,抗静电涂层的厚度为0.1μm-5μm,优选为0.5μm-2μm。
53.本发明中,所述基材层远离功能性涂层一侧的表面涂覆保护性涂层,所述保护性涂层远离基材层一侧的表面覆盖保护层。
54.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用于定位和保护作用的胶带在贴到lcp之前,需要一个定位的作用,但如果胶带表面有轻微划伤,则可能会影响定位的准确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胶带中增加了保护性涂层和保护层,可以保护胶带的外观,避免基材层的外观线条、污染等情况影响胶带的定位效果。
55.优选地,所述保护性涂层包括聚硅氧烷、mq树脂(由单官能度的硅氧单元和四官能度的硅氧单元组成的硅树脂)、乙烯基硅生胶、催化剂、溶剂、抑制剂、锚固剂和交联剂中的
一种或多种。
56.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以所述保护性涂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硅氧烷的含量为3-7重量%,所述mq树脂的含量为6-12重量%,所述乙烯基硅生胶的含量为20-30重量%,所述催化剂的含量为0.3-0.7重量%,所述溶剂的含量为50-70重量%,所述抑制剂的含量为0.1-0.5重量%,所述锚固剂的含量为0.1-0.6重量%,所述交联剂的含量为0.2-0.5重量%。
57.所述保护性涂层中,对催化剂、溶剂、抑制剂、锚固剂和交联剂的具体选择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选择本领域中能够起到相应功能的物质即可。
58.优选地,所述保护性涂层的厚度为3μm-30μm,优选为5μm-20μm。
59.为了使所述保护性涂层更易撕除,避免在基材层出现残胶的情况。优选地,所述保护性涂层的粘性较低,优选粘性≤3gf/in。
60.本发明中,保护层与保护性涂层贴合使用,使用胶带时直接揭除保护层和保护性涂层。对于保护层材料的选择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选择透明的能够与保护性涂层贴合的薄膜材料即可。例如保护层可以为透明的聚酯膜。
61.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优选为25μm-50μm。
62.本发明中,所述功能性涂层远离基材层一侧的表面覆盖离型材料层。
63.优选地,所述离型材料层可以选自pet、pe和opp中的一种或多种。
64.优选地,所述离型材料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优选为25μm-50μm。
65.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带具有多层结构,参照图1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胶带自上而下依次为保护层、保护性涂层、基材层、抗静电涂层、功能性涂层和离型材料层。多层结构配合设置,使本发明提供的胶带具有耐高温,抗静电,贴合lcp起定位和保护作用,且撕开后无残胶等优点。
66.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胶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胶带涂布液组合物为原料进行以下步骤:
67.(a)将所述胶带涂布液组合物为原料制备获得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
68.(b)将所述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
69.(c)将步骤(a)获得的所述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所述抗静电涂层的表面,干燥;
70.(d)将所述离型材料层贴合于所述功能性涂层的表面;
71.(e)将所述保护性涂层涂布于所述保护层的表面,干燥,将保护性涂层贴合于基材层表面。
72.其中,步骤(a)-(e)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73.通过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的胶带。
74.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5.(1)本发明提供的胶带涂布液组合物制备成胶带涂布液后,使含有该胶带涂布液涂层的胶带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在贴合过程中胶带自带的抗静电涂层在260℃高温条件下不发生迁移、不会导致整个胶面发生脱胶现象,且抗静电效果良好,贴合lcp后,经过260℃,15min回流焊,撕开胶带时仍然具有高效的抗静电效果;
76.(2)本发明提供的胶带具有抗静电性能、耐高温性能,贴合lcp起定位和保护作用,
且撕开后无残胶;
77.(3)本发明提供的胶带具有外观保护功能,可以避免基材层的外观线条、污染等情况影响胶带的定位效果。
78.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附图说明
79.图1所示为实施例1提供的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0.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所有科学和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8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82.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8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用于理解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84.在以下实施例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所用的成分均为商购的分析纯。1重量份代表1g。
85.制备例1制备聚丙烯酸树脂
86.(1)准备原料
87.软单体:丙烯酸丁酯,80重量份;
88.硬单体:醋酸乙烯酯,2重量份;丙烯酸甲酯,4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重量份;
89.交联单体:丙烯酸,8重量份;
9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0.4重量份;
91.溶剂:乙酸乙酯,130重量份。
92.(2)将步骤(1)中的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按配方加入反应釜中,并通入惰性气体,加热到60℃反应1h;先加入0.2重量份的引发剂先65℃反应4h,再加入0.2重量份的引发剂再反应4h,最后加入溶剂得到固含量30%的聚丙烯酸树脂。
93.制备例2制备聚丙烯酸树脂
94.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三种单体的含量。其中,软单体,90重量份;硬单体,5重量份;交联单体,5重量份;保持单体的种类和内部比例不变(例如硬单体中三种组分的比例不变,只改变总量)。
95.制备例3制备聚丙烯酸树脂
96.(1)准备原料
97.软单体:丙烯酸丁酯,70重量份;
98.硬单体:醋酸乙烯酯,3重量份;丙烯酸甲酯,4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重量份;
99.交联单体:丙烯酸,13重量份;
10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0.4重量份;
101.溶剂:乙酸乙酯,130重量份。
102.(2)将步骤(1)中的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按配方加入反应釜中,并通入惰性气体,加热到60℃反应1h;先加入0.2重量份的引发剂先65℃反应4h,再加入0.2重量份的引发剂再反应4h,最后加入溶剂得到固含量27%的聚丙烯酸树脂。
103.制备例4制备聚丙烯酸树脂
104.(1)准备原料
105.软单体:丙烯酸丁酯,80重量份;
106.硬单体:醋酸乙烯酯,2重量份;丙烯酸甲酯,4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重量份;
107.交联单体:丙烯酸,8重量份;
108.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0.8重量份;
109.溶剂:乙酸乙酯,130重量份。
110.(2)将步骤(1)中的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按配方加入反应釜中,并通入惰性气体,加热到60℃反应1h;先加入0.4重量份的引发剂先65℃反应4h,再加入0.4重量份的引发剂再反应4h,最后加入溶剂得到固含量33%的聚丙烯酸树脂。
111.制备例5制备聚丙烯酸树脂
112.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三种单体的组分,保持配比不变。其中,等量的丙烯酸异辛酯替代丙烯酸丁酯;等量的丙烯酸异冰片酯替代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组合;等量的甲基丙烯酸替代丙烯酸。
113.对比制备例1制备聚丙烯酸树脂
114.参照制备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保持软单体、硬单体和交联单体的总量不变,改变其中的单体组分的用量:软单体,20重量份;硬单体,40重量份;交联单体:40重量份;保持单体的种类和内部比例不变。
115.实施例1
116.(一)准备原料
117.1、功能性涂层原料
118.聚丙烯酸树脂:制备例1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85重量份;
119.抗静电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1重量份;
120.抗氧化剂:巴斯夫168,1重量份;巴斯夫1076,2重量份;
121.固化剂: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固含量5%),2重量份;
122.溶剂:甲苯,9重量份。
123.2、抗静电涂层原料
124.导电高分子:pedot/pss的聚合物,50重量份;
125.溶剂:去离子水,20重量份,异丙醇,30重量份。
126.3、保护性涂层原料
127.功能成分:聚硅氧烷,5重量份;mq树脂,10重量份;乙烯基硅生胶,25重量份;
128.催化剂:铂金催化剂,0.5重量份;
129.溶剂:甲苯,58重量份;
130.抑制剂:亚硫酸盐,0.5重量份;
131.锚固剂:硅烷偶联剂,0.5重量份;
132.交联剂:含氢硅油,0.5重量份。
133.4、保护层:透明的聚酯膜,厚度为40μm。
134.5、基材层: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100μm。
135.6、离型材料层:pet薄膜,厚度为40μm。
136.(二)制备胶带
137.参照图1的结构示意图,制备胶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8.(1)将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按照配比搅拌混合制备获得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混合温度为25℃,混合时间为40min,混合速度为250rpm;
139.(2)将pedot/pss的聚合物、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混合获得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将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层的一个表面;抗静电涂层的厚度约为1μm;
140.(3)将步骤(1)获得的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抗静电涂层的表面,烘箱110℃烘干;功能性涂层的厚度约为50μm;
141.(4)将离型材料层贴合于功能性涂层的表面;
142.(5)将保护性涂层的各原料混合后涂布于保护层的表面,150℃高温固化形成保护性涂层;保护性涂层的厚度约为15μm;
143.(6)将步骤(5)获得的的保护层贴合于基材层的另一个表面,最终制备获得胶带。
144.实施例2
145.(一)准备原料
146.1、功能性涂层原料
147.聚丙烯酸树脂:制备例1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80重量份;
148.抗静电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2重量份;
149.抗氧化剂:巴斯夫168,1.5重量份;巴斯夫1076,2.5重量份;
150.固化剂: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固含量5%),3重量份;
151.溶剂:甲苯,11重量份。
152.2、抗静电涂层原料
153.导电高分子:pedot/pss的聚合物,40重量份;
154.溶剂:去离子水,30重量份,异丙醇,30重量份。
155.3、保护性涂层原料
156.功能成分:聚硅氧烷,3重量份;mq树脂,12重量份;乙烯基硅生胶,20重量份;
157.催化剂:铂金催化剂,0.3重量份;
158.溶剂:甲苯,63.4重量份;
159.抑制剂:亚硫酸盐,0.5重量份;
160.锚固剂:硅烷偶联剂,0.6重量份;
161.交联剂:含氢硅油,0.2重量份。
162.4、保护层:透明的聚酯膜,厚度为25μm。
163.5、基材层: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150μm。
164.6、离型材料层:pet薄膜,厚度为25μm。
165.(二)制备胶带
166.参照图1的结构示意图,制备胶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7.(1)将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按照配比混合制备获得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混合温度为20℃,混合时间为50min,混合速度为200rpm;
168.(2)将pedot/pss的聚合物、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混合获得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将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层的一个表面;抗静电涂层的厚度约为0.5μm;
169.(3)将步骤(1)获得的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抗静电涂层的表面,烘箱110℃烘干;功能性涂层的厚度约为75μm;
170.(4)将离型材料层贴合于功能性涂层的表面;
171.(5)将保护性涂层的各原料混合后涂布于保护层的表面,150℃高温固化形成保护性涂层;保护性涂层的厚度约为5μm;
172.(6)将步骤(5)获得的的保护层贴合于基材层的另一个表面,最终制备获得胶带。
173.实施例3
174.(一)准备原料
175.1、功能性涂层原料
176.聚丙烯酸树脂:制备例1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78重量份;
177.抗静电剂:双氟磺酰亚胺锂盐,1.5重量份;
178.抗氧化剂:巴斯夫168,1.5重量份;巴斯夫1076,2.5重量份;
179.固化剂: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固含量5%),2.5重量份;
180.溶剂:甲苯,14重量份。
181.2、抗静电涂层原料
182.导电高分子:pedot/pss的聚合物,50重量份;
183.溶剂:去离子水,20重量份,异丙醇,30重量份。
184.3、保护性涂层原料
185.功能成分:聚硅氧烷,7重量份;mq树脂,6重量份;乙烯基硅生胶,30重量份;
186.催化剂:铂金催化剂,0.7重量份;
187.溶剂:甲苯,55.6重量份;
188.抑制剂:亚硫酸盐,0.1重量份;
189.锚固剂:硅烷偶联剂,0.1重量份;
190.交联剂:含氢硅油,0.5重量份。
191.4、保护层:透明的聚酯膜,厚度为50μm。
192.5、基材层:聚酰亚胺薄膜,厚度为50μm。
193.6、离型材料层:pet薄膜,厚度为50μm。
194.(二)制备胶带
195.参照图1的结构示意图,制备胶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6.(1)将聚丙烯酸树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按照配比混合制备获得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混合温度为30℃,混合时间为30min,混合速度为300rpm;
197.(2)将pedot/pss的聚合物、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混合获得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将
抗静电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层的一个表面;抗静电涂层的厚度约为2μm;
198.(3)将步骤(1)获得的功能性涂层的涂布液涂布于抗静电涂层的表面,烘箱110℃烘干;功能性涂层的厚度约为50μm;
199.(4)将离型材料层贴合于功能性涂层的表面;
200.(5)将保护性涂层的各原料混合后涂布于保护层的表面,150℃高温固化形成保护性涂层;保护性涂层的厚度约为35μm;
201.(6)将步骤(5)获得的的保护层贴合于基材层的另一个表面,最终制备获得胶带。
202.实施例4组
203.本组实施例用于说明功能性涂层中成分的影响。
204.本组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进行,所不同的是,分别改变功能性涂层中原料的成分和配比,但保持原料的总重量不变。具体地:
205.实施例4a:等量的制备例2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替代制备例1的聚丙烯酸树脂;
206.实施例4b:等量的制备例3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替代制备例1的聚丙烯酸树脂;
207.实施例4c:等量的制备例4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替代制备例1的聚丙烯酸树脂;
208.实施例4d:等量的制备例5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替代制备例1的聚丙烯酸树脂;
209.最终分别得到胶带。
210.实施例5组
211.本组实施例用于说明功能性涂层中成分配比的影响。
212.本组实施例按照实施例1进行,所不同的是,分别改变功能性涂层中原料的配比,但保持原料的总重量不变。具体地:
213.实施例5a:聚丙烯酸树脂,90重量份;抗静电剂,0.5重量份;抗氧化剂,6重量份;固化剂,1重量份;溶剂,2.5重量份;
214.实施例5b:聚丙烯酸树脂:72重量份;抗静电剂,3重量份;抗氧化剂,1重量份;固化剂,5重量份;溶剂,19重量份。
215.对比例1
216.参照实施例1进行,所不同的是,等量的对比制备例1获得的聚丙烯酸树脂替代制备例1的聚丙烯酸树脂。
217.对比例2
218.参照实施例1进行,所不同的是,不加入抗静电剂。
219.对比例3
220.参照实施例1进行,所不同的是,不加入抗氧化剂。
221.对比例4
222.参照实施例1进行,所不同的是,功能性涂层原料的总量保护不变,调整各组分的用量:聚丙烯酸树脂,50重量份;抗静电剂,5重量份;抗氧化剂,10重量份;固化剂,10重量份;溶剂,25重量份。
223.测试例
224.(1)参照gb/t2792-2014标准,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胶带的180
°
剥离力,包括常温剥离力,260℃,5min后的剥离力,结果记录于表1中。
225.(2)使用quick499d静电测试仪,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胶带的抗静电值,结
果记录于表1中。
226.(3)使用wgt-s透光率/雾度测定仪,测定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胶带的雾度和透光率,结果记录于表1中。
227.(4)参照gb/t 528-2009标准,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胶带的拉伸强度。
228.(5)使用ls182太阳膜测试仪,测试940mm和525mm波段的透光性能,结果记录于表1中。
229.表1
[0230][023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胶带在正常测试过程中无残胶,且粘性稳定,在经过高温制程并不影响产品本身的静电性,且撕开无残胶,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较好的透光度。
[02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