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33054发布日期:2023-01-14 06:5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厌氧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厌氧胶是一种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时不固化并可长时间保持液体形态,而在与空气或氧气隔绝的情况下迅速固化的胶黏剂。随着近些年来全球工业化的飞速推进,厌氧胶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新型厌氧胶不断出现,应用领域也涵盖了航空、汽车、机械、船舶以及化工管道等行业。而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要求耐高温、高强度和耐辐射性等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的厌氧胶的需要越发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厌氧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厌氧胶耐高温,剪切强度高。
4.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厌氧胶,所述厌氧胶包括单体-阻聚剂混合物;引发剂,其选自有机过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以上;第一促进剂以及第二促进剂,其分别选自第一胺、肼及其衍生物或第一有机二元酸中的一种或以上;以及助促进剂,其选自糖精盐或或第二有机二元酸中的一种或以上;其中,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所述引发剂、所述第一促进剂、所述第二促进剂以及所述助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0.4-0.5:1.8-2.0:0.005-0.006:0.4-0.5。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中的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单体、二甲基丙烯酸双酚a型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甲基丙烯酸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海因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有机硅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中的一种或以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甲基丙烯酸单体至少包括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的质量占比为20%-100%。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过氧化物包括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甲乙酮、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中的一种或以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异丙苯。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胺包括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1,2-丙二胺、三乙醇胺、二甲基酰胺中的一种或以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胺为三乙胺或n,n-二甲基苯胺,所述肼及其衍生物为苯肼,所述第一有机二元酸为草酸。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糖精盐包括sq盐、stq盐、smq盐、sqa盐中的一种或以上。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糖精盐为sq盐,所述第二有机二元酸为顺丁烯二酸。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胶进一步包括阻聚剂,其选自酚、醌或第二胺;所述酚为对苯二酚或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所述醌为对苯醌,所述第二胺为n-亚硝基二苯胺或硫化二苯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胶进一步包括溶剂,所述溶剂为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15.本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厌氧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分别基于一种或以上单体的制备过程获取一种或以上单体-阻聚剂混合物;在反应容器内搅拌条件下混合所述一种或以上单体-阻聚剂混合物;反应温度下向所述反应容器内加入引发剂、促进剂以及助促进剂,并搅拌均匀;向所述反应容器内加入溶剂,并搅拌均匀以获取所述厌氧胶。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用于本技术的数值范围是为了简明扼要表述包括在该范围的每一个数值。
1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一种厌氧胶,包括单体-阻聚剂混合物、引发剂、促进剂以及助促进剂。
18.单体可以是厌氧胶中用于实现胶黏特性(例如,厌氧固化)的组分,其可以具有聚合性。在厌氧胶固化后,单体可以形成体型网状结构的聚合物。例如,单体可以是含不饱和键的可聚合体或齐聚体。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单体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单体,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多甲基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单体、二甲基丙烯酸双酚a型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甲基丙烯酸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海因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有机硅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酯单体、聚氨酯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基酯单体、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醇酯单体、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三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单体等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可选地或优选地地,所述单体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双甲基丙烯酸多缩乙二醇酯单体、二甲基丙烯酸双酚a型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甲基丙烯酸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海因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有机硅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中的一种或以上。可选地或优选的,所述单体可以由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混合构成。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
19.所述单体可以至少包括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作为示例,所述单体可以完全由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构成。作为另一示例,所述单体可以由甲基丙烯
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与其他一个或以上的单体构成。例如,所述单体可以由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或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构成。
20.阻聚剂也可以被称为稳定剂,可以用于防止单体在非使用过程(比如纯化、存储和/或运输)过充中发生聚合,从而影响厌氧胶的性能。可以知道的是,虽然氧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保证厌氧胶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因而,加入阻聚剂可以更进一步的防止单体聚合,达到长期存储的目的。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聚剂可以选自酚、醌或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被称为第二胺)中的一种或以上。示例性的酚包括苯酚、卤代苯酚、硝基苯酚、烃基苯酚、苯二酚、卤代苯二酚、烃基苯二酚、苯三酚、萘酚、萘二酚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酚可以为对苯二酚或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示例性的醌可以包括苯醌(例如,邻苯醌和对苯醌)、还有萘醌、蒽醌、菲醌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醌可以是苯醌。示例性的第二胺可以包括脂肪胺、芳香胺或其卤代、烃带或硫代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以上。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胺可以是n-亚硝基二苯胺或硫化二苯胺(也可以被称为吩噻嗪)。
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可以所述单体与所述阻聚剂进行均匀混合后所得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聚剂可以是在所述单体的合成过程中添加进反应体系,在不参与单体合成的情况下经过反应及后处理的后得以保留。最终在单体合成结束后可以得到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所述阻聚剂的添加量非常小,相较于所述单体,其质量可以省略不计。关于所述单体-阻聚剂的其他描述可以参考本技术实施例部分。
22.引发剂可以是用于引发单体进行聚合的组分。在隔绝空气后,引发剂可以产生游离基,从而引起单体发生聚合。而在贮存过程中,依靠氧和阻聚剂(稳定剂)的作用,引发剂所产生的游离基被不断消耗,从而放置厌氧胶聚合后失效。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可以选自有机过氧化物。示例性的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包括烷基氢过氧化物(例如,叔丁基过氧化氢、萜烷过氧化氢、二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氢异丙苯、特戊基过氧化氢、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过氧化二异丙苯等)、二烷基过氧化物(例如,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化)己炔-3、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乙烷、二叔戊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酰基过氧化物(例如,过氧化二月桂酰、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二苯甲酰等)、过氧化缩酮(例如,过氧化甲乙酮、2,2-二(叔丁基过氧化)丁烷、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壬烷等)、过氧化酯(例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特戊酯、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过氧化碳酸-2-乙基已酸特戊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四酯、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4,4-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正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六酯、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乙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过氧化-2-乙基已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已酸叔戊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戊酯、过氧化新癸酸异丙苯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等)、过氧化二碳酸酯(例如,过氧化二碳酸双十六酯、过氧化二碳酸双十四酯、过氧化二碳酸双(4-叔丁基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可以是包括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甲乙
酮、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中的一种或以上。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可以是过氧化氢异丙苯。
23.促进剂可以是用于加快固化反应的组分。在隔绝空气时,促进剂可以促使被引发的单体(例如,开始发生聚合的单体)快速聚合。在实现引发功能的同时,引发剂并不影响厌氧胶的贮存期和粘结强度。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胶包括第一促进剂和第二促进剂。所述第一促进剂和所述第二促进剂可以选自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被称为第一胺)、肼及其衍生物或有机二元酸(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被称为第一有机二元酸)中的一种或以上。示例性的第一胺可以包括脂肪胺、芳香胺或其卤代、烃带或硫代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以上。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胺可以是括三乙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1,2-丙二胺、三乙醇胺、二甲基酰胺中的一种或以上。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胺可以是三乙胺或n,n-二甲基苯胺。示例性的肼及其衍生物包括肼、苯肼、取代苯肼、酰肼、取代酰肼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肼及其衍生物可以是苯肼。示例性的第一有机二元酸可以包括脂肪族二元酸(例如,烷烃二酸比如草酸、丙二酸、丁二酸等,烯烃二酸比如丁烯二酸、己二烯二酸等)、芳香族二元酸(例如,苯基二酸比如苯二甲酸、苯二乙酸、苯二丙酸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有机二元酸可以是草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促进剂可以是n,n-二甲基苯胺,所述第二促进剂可以是草酸。
24.助促进剂可以是用于加强促进剂的效果的组分,其在单独使用时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与促进剂同时使用时可以明显增强促进剂的效果。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助促进剂可以选自糖精盐或或第二有机二元酸。糖精盐可以是糖精(化学名称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与其他物质反应后所生成的盐。示例性地,所述糖精盐可以包括sq盐(为糖精与胺成盐)、stq盐(为糖精与1,2,3,4-四氢喹啉成盐)、smq盐(为糖精与6-甲基-1,2,3,4-四氢喹啉成盐)、sqa盐(糖精与1,2,3,4-四氢喹啉啶成盐)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糖精盐可以是sq盐。相同的或类似的,对比所述第一有机二元酸,所述第二有机二元酸也可以包括脂肪族二元酸(例如,烷烃二酸比如草酸、丙二酸、丁二酸等,烯烃二酸比如丁烯二酸、己二烯二酸等)、芳香族二元酸(例如,苯基二酸比如苯二甲酸、苯二乙酸、苯二丙酸等)。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有机二元酸可以顺丁烯二酸。
2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厌氧胶还可以包括溶剂。所述溶剂可以包括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溶剂可以是甲基丙烯酸。
2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构成厌氧胶的成分,也就是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所述引发剂、所述第一促进剂、所述第二促进剂以及所述助促进剂的质量比(以重量份数计)为100:0.4-0.5:1.8-2.0:0.005-0.006:0.4-0.5。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在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中的质量占比为20%-100%。当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中的单体全部为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时,即为质量占比100%。当所述单体-阻聚剂混合物中的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混合物时,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0-40%。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20:40:40。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
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33.33:33.33:33.33。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40:30:30。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45:27.5:27.5。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50:25:25。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60:20:20。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所述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和所述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的质量比为100:0:0,也就是,所述单体为所述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一种。
28.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在厌氧胶中的质量份数可以为0.4、0.45、0.5等。所述第一促进剂在厌氧胶中的质量份数可以为1.8、2.0等。所述第二促进剂在厌氧胶中的质量份数可以为0.005或0.006。所述助促进剂在厌氧胶中的质量份数可以为0.4或0.5。
2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公开一种上述厌氧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分别基于一种或以上单体的制备过程获取一种或以上单体-阻聚剂混合物。阻聚剂可以在单体的制备过程中加入到反应体系中,但不参与反应。在经过后处理后可以得到单体-阻聚物混合物。第二步,在反应容器内搅拌条件下混合所述一种或以上单体-阻聚剂混合物。该反应容器可以是反应釜或是烧杯、烧瓶等。所述一种或以上单体-阻聚剂混合物可以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内进行搅拌,或先加入一种,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第二种,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第三种,以此类推。第三步,反应温度下向所述反应容器内加入引发剂、第一促进剂、第二促进剂以及助促进剂,并搅拌均匀。该反应温度可以是室温,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例如,20℃、30℃等。所述引发剂、第一促进剂、第二促进剂以及助促进剂的加入可以是依次进行的。例如,可以先加入第一促进剂或第二促进剂,在搅拌一定时间段后,再加入第二促进剂或第一促进剂和助促进剂。在搅拌另一时间段后,再加入引发剂并继续搅拌再一时间段。第四步,向所述反应容器内加入溶剂,并搅拌均匀以获取所述厌氧胶。
30.实施例
31.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阐述。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32.实施例1-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阻聚物混合物的制备
33.基于以下配方获取反应物:
[0034][0035]
在烧瓶中,加入四氢糠醇100g,甲苯164g,阻聚剂0.037g,在58~62℃加入甲基丙烯酸90.36g,内温达到100℃时慢慢滴加浓硫酸2.86ml,出水温度为108℃左右,反应结束时,内温不超过127℃,理论出水量为17.6g,冷却后用10%的(nh4)2so4水溶液洗涤。最后放出下层酸水,低气压蒸馏甲苯,加入10g活性氧化铝,静置半小时,得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
单体。反应机理如下:
[0036][0037]
实施例2-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阻聚物混合物的制备
[0038]
基于以下配方获取反应物:
[0039][0040][0041]
在烧瓶中加入甲苯404g,在搅拌下加入偏苯三酸酐38.76g、二缩三乙二醇100g,阻聚剂0.046g,甲基丙烯酸86.4g。内温达到60℃时,开始滴加浓硫酸3ml,温度为110℃左右,理论出水量为27.86g。反应结束后,内温不超过112℃,待反应液冷却后用nh4so
4 10%的水溶液清洗。放出下层酸水,投入蒸馏瓶中,低压蒸馏除去甲苯,加入5g氧化铝。静置半小时后,除去氧化铝,将合成物存于聚乙烯桶中,备用。反应机理如下:
[0042][0043]
实施例3-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阻聚物混合物的制备
[0044]
基于以下配方获取反应物:
[0045][0046]
1》有机钛环氧树脂的制备
[0047]
将环氧树脂dow der331投入反应釜中升温搅拌至110℃,真空脱水2h,然后冷却至55~60℃,100份环氧树脂中加入甲苯12份,继续冷却至40~45℃。滴加正钛酸丁酯溶液,约在20min内滴完,加完后在原温度维持15~20min。逐渐升温至120~130℃,将副产品(丁醇)一起蒸出,随后用真空泵将所有低沸物全部蒸出,冷却后出料,制成有机钛环氧树脂。
[0048]
2》甲基丙烯酸机钛环氧树脂单体的制备
[0049]
称取有机钛环氧树脂,倒入反应釜中,内温60℃时,加入对苯二酚所需量,加入甲基丙烯酸所需量。内温达70℃时,加入三乙胺调温至85~95℃反应3h,反应结束后趁热倒入聚乙烯桶内。
[0050]
反应机理如下:
[0051][0052]
实施例4-厌氧胶的制备
[0053]
厌氧胶s1: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20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40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40份,二甲基苯胺2份,糖精-叔胺盐(sq盐)0.5份,草酸0.006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10份。室温下将单体b加入烧瓶中,在搅拌下加入单体c,完毕后在搅拌下加入单体a。常温条件下加入草酸搅拌45min,再加入二甲基苯胺及sq盐搅拌30min,再加入过氧化氢异丙苯搅拌10min。最后加入甲基丙烯酸,搅拌均匀后得到最终产物。
[0054]
厌氧胶s2: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33.33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33.33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33.33份,二甲基苯胺1.8份,糖精-叔胺盐(sq盐)0.45份,草酸0.005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45份,甲基丙烯酸8.5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55]
厌氧胶s3: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40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30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30份,二甲基苯胺2份,糖精-叔胺盐(sq盐)0.5份,草酸0.006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10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56]
厌氧胶s4: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45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27.5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27.5份,二甲基苯胺2份,糖精-叔胺盐(sq盐)0.5份,草酸0.006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10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57]
厌氧胶s5: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50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25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25份,二甲基苯胺2份,糖精-叔胺盐(sq盐)0.5份,草酸0.006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10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58]
厌氧胶s6: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55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20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25份,二甲基苯胺2份,糖精-叔胺盐(sq盐)0.5份,草酸0.006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10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59]
厌氧胶s7: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60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20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20份,二甲基苯胺2份,糖精-叔胺盐(sq盐)0.5份,草酸0.006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10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60]
厌氧胶s8:称取单体a(甲基丙烯酸-有机钛环氧树脂单体)100份,单体b(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醇单体)0份,单体c(甲基丙烯酸-偏苯三酸酐-二缩三乙二醇单体)0份,二甲基苯胺1.8份,糖精-叔胺盐(sq盐)0.4份,草酸0.005份,过氧化氢异丙苯0.5份,甲基丙烯酸5份。制备过程与厌氧胶s1制备过程相同。
[0061]
实施例5-厌氧胶性能测试
[0062]
1》拉伸剪切强度;参照gb/t 7124-2008对厌氧胶进行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0063]
2》黏度测试:参照gb/t 2794-2013对厌氧胶进行黏度测试;
[0064]
3》强度保留度测试:参照gb/t 7124-2008对厌氧胶进行强度保留测试。
[0065]
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0066]
表1 厌氧胶性能检测结果
[0067][0068]
如表2所示,各项检测结果显示,厌氧胶s2-s7的拉伸剪切强度可达到30mpa以上,而厌氧胶s1和s8也邻近30mpa。且各厌氧胶耐高温,置于250℃下30min后强度保留率至少在90%以上,最高达98%。
[0069]
本技术所公开的厌氧胶,热稳定性好,粘接强度高。
[0070]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0071]
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
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0072]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0073]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0074]
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0075]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原则。其他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技术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技术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技术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