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80905发布日期:2023-03-15 12: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根据待制备胶带的目标显示设备的刷新率,确定胶带的第一预设属性以及第二预设属性;步骤s2,根据所述第一预设属性对所述胶带的基底层进行制备,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属性对所述胶带的光栅层进行制备;步骤s3,在第一制备完成条件下控制测试模块将所述基底层以及所述光栅层以第一预设方式进行叠加,并通过所述测试模块对叠加后的光栅成像的虚像间隔距离进行测量;步骤s4,根据所述虚像间隔距离与预设对照间隔标准的比对结果调节第一制备间距以及第二制备间距;步骤s5,在第二制备完成条件下以预设涂胶方式制备涂胶层,并将所述基底层以及所述光栅层粘合,以制备所述胶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属性为所述胶带的基底层厚度,所述第二预设属性为所述胶带的光栅栅距,所述第一预设方式为在所述基底层与所述光栅层之间填充与所述涂胶层相同折射率的非粘性填料并进行贴合;所述第一制备间距为制备胶带厚度的对应间距,所述第二制备间距为制备光栅的对应栅距;所述预设涂胶方式为将涂胶材料以均匀厚度涂抹在所述基底层上,并静置预设涂胶间隔时长,所述预设间隔涂胶时长为所述涂胶材料达到最大粘结力的对应时长;所述第一制备完成条件为完成对所述基底层以及所述光栅层的制备,所述第二制备完成条件为采用调节后的所述第一制备间距完成基底层的制备且采用调节后的所述第二制备间距完成光栅层的制备,或,判定无需调节第一制备间距以及第二制备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材料中各物质的组分为:丙烯酸树脂45-55份,金属络合物0.5份,光聚合单体6份,光引发剂2份,且,在所述丙烯酸树脂中,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含量为5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基底层的折射率相同,且光栅层的光栅折射率与所述涂胶材料的折射率的差值存在最小值,设定最小值为预设最低折射率;其中,所述预设最低折射率为制备所述光栅层所需要的最低折射率,其与所述光栅层的材料有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中控模块根据所述目标显示设备的刷新率fi确定第i种胶带的预设成像位置区间以确定基底层的厚度,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刷新率fα以及第二预设刷新率fβ,其中,i=1,2,3,

,n,n≥1且n为整数,0<fα<fβ,中控模块将fi与fα以及fβ进行比较,以确定胶带的预设成像位置区间的种类,若fi<fα,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位于第一区间;若fα≤fi<fβ,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位于第二区间;若fβ≤f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胶带的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位于第三区间;其中,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为经过所述第i种胶带的散射后,刷新率为fi的所述显示设备显示的虚像距显示设备表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中控模块根据胶带的预设成像位置确定第i种胶带的基底层的厚度hi的计算方式,对于应用于第j个显示设备的所述第i种胶带,将第j个显示设备的光源与屏幕之间的距离记为hj,若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区间,所述第i种胶带的基底层的厚度计算方式设定为hi=k1
×
hj;若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区间,所述第i种胶带的基底层的厚度计算方式设定为hi=k2
×
hj;若所述预设成像位置位于所述第三区间,所述第i种胶带的基底层的厚度计算方式设定为hi=k3
×
hj;其中,j=1,2,3,

,m,m≥1且m为整数,k1为第一厚度调节系数、k2为第二厚度调节系数,k3为第三厚度调节系数,0<k1<k2<k3<2,且k1、k2以及k3由所述基底层的折射率确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中控模块在基底层定厚条件下根据所述hi的值确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光栅栅距di,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厚度hα以及第二预设厚度hβ,所述中控模块将hi与hα以及hβ进行比较,以确定对第i种胶带光栅栅距di的调节方式,其中,0<hα<hβ,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光栅栅距调整值d0,0<d0<dj,若hi<hα,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光栅栅距处于第一光栅调整区间,并设定光栅栅距di=dj+d0;若hα≤hi<hβ,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光栅栅距处于容许栅距范围,并设定光栅栅距di=dj;若hβ≤h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光栅栅距处于第二光栅调整区间,并设定光栅栅距di=dj-d0;其中,dj为所述第j个显示设备的发光单元的间距,所述第一光栅调整区间为将光栅栅距调大的对应区间,所述第二光栅调整区间为将光栅栅距调小的对应区间,所述预设光栅栅距调整值d0与所述第i种胶带折射率相关;所述基底层定厚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确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基底层厚度hi完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光栅层的凹印对应的面与所述基底层相互贴合,且,其在凹印范围内不产生形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测试模块将所述第i种胶带与所述第j个显示设备贴合,并根据第j个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判断,当第j个显示设备透过所述第i种胶带进行显示时,其形成一个实像以及两个虚像,所述测试模块设定虚像分别为第一虚像以及第二虚像,对于第k次测试,测试模块将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对应点的距离记为qk;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第i种胶带对应的第一虚像间距qα以及第二虚像间距qβ,其中,k=1,2,3,

,p,p≥3且p为整数,中控模块将qk与qα以及qβ进行比较,以确
定第i种胶带的成像对应的容许区间,若qk<qα,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成像处于第一预设容许区间,并判定以第一调整方式调整第一制备间距以及第二制备间距;若qα≤qk≤qβ,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成像处于第二预设容许区间,并进行所述步骤s5;若qβ<qk,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所述第i种胶带的成像处于第三预设容许区间,并判定以第二调整方式调整第一制备间距以及第二制备间距;其中,所述第一调整方式为将所述第i中胶带对应的hi调整为hi+δ并将di调整为dj,所述第二调整方式为将所述第i中胶带对应的hi调整为hi-δ并将di调整为dj,δ为最小调节基准,其与所述第i种胶带的光栅厚度有关;所述第一预设容许区间为成像间距小于预设容许成像范围的对应区间,所述第二预设容许区间为成像间距属于预设容许成像范围的对应区间,所述第三预设容许区间为成像间距大于预设容许成像范围的对应区间;所述预设容许成像范围为能够在所述预设成像位置区间形成叠加图像的对应成像范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为平面设备,且其各位置的光源与显示设备表面的间距相同;显示设备的基底层颜色与显示设备发光单元的像素点颜色占比相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胶带应用于屏幕内侧,则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所述光栅层中远离所述基底层的一面涂抹与光栅层相同折射率的第二涂胶层,并以所述预设涂胶方式对光栅层进行涂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多层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息成像的多层复合胶带制备方法,包括:根据待制备胶带的目标显示设备的刷新率,确定胶带的参数;预制备基底层以及光栅层;通过测试模块对光栅成像的虚像间隔距离进行测量;调节制备参数;制备涂胶层,并将基底层以及光栅层粘合,以制备胶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将光栅印制在胶带上的方式,将显示设备的颜色进行衍射,从而形成全息3D画面,在有效提升了胶带的应用范围的同时,提升了利用胶带进行全息3D成像的普适性。胶带进行全息3D成像的普适性。胶带进行全息3D成像的普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君龙 赵万里 罗九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奥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3/3/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