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复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98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重叠复合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重叠复合部件,尤其是涉及利用许多突起的弹性变形来赋予缓冲性并且利用卡合凸部来连结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重叠复合部件的改良。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重叠复合部件,具有:(a)第1构件,其具有预定的配合面;和(b)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的第2构件,其具有与所述配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状部,并且在该板状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该配合面突出的许多突起以与该配合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第2构件配置成在该突起与该配合面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构件重叠,(c)通过使所述突起的顶端按压于所述配合面而弹性变形来赋予缓冲性,并且(d)在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中的位于设计(外观设计)面侧的一方的构件,设置有比所述突起突出更大的卡合凸部,通过将其插入在该第1构件和第2构件中的另一方设置的插入孔内而防脱,从而连结上述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缓冲构造是其一例,涉及车辆等的内装部件,通过在作为第2构件的表皮构件的里面(背面)设置有许多肋状的突起,可利用该突起的弹性变形来获得优异的触感(柔软感),并且通过使设置于该表皮构件的里面的卡合凸部(安装用肋)卡定于第1构件(芯材),可与热膨胀差无关地防止表皮构件的浮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71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样地利用卡合凸部连结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重叠复合部件中,也可能会因该卡合凸部的位置、间隔等,依然会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产生间隙,在设计面产生松弛和/或褶皱或者产生浮起而有损商品的质量。即,即使在如图12所示那样利用多个卡合凸部104将设置有许多突起100的表皮构件(第2构件)102固定于基体构件(第1构件)106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因表皮构件102与基体构件106的热膨胀差,而在高温时在多个卡合凸部104之间的部分表皮构件102松弛而浮起。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利用卡合凸部连结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重叠复合部件中,与热膨胀差无关地更适当地防止设计面的松弛、浮起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1发明是一种重叠复合部件,具有:(a)第1构件,其具有预定的配合面;(b)可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制的第2构件,其具有与所述配合面大致平行的板状部,并且在该板状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该配合面突出的许多突起以使得与该配合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第2构件配置成在该突起与该配合面接触的状态下与所述第1构件重叠,(c)通过使所述突起的顶端按压于所述配合面而弹性变形来赋予缓冲性,并且(d)在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中的位于设计面侧的一方的构件,设置有比所述突起突出更大的卡合凸部,通过该卡合凸部插入在该第1构件和第2构件中的另一方设置的插入孔内而防脱,从而连结上述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其特征在于,(e)在所述插入孔,设置有与所述卡合凸部接合而防脱的防脱部,并且(f)该防脱部,以使得容许因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的热膨胀差而所述卡合凸部相对于该防脱部在与所述设计面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在由该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L。

第2发明,在第1发明的重叠复合部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a)在所述卡合凸部的顶端部,设置有卡定于由所述插入孔的开口周缘部构成的所述防脱部的卡定爪,并且(b)在所述插入孔设置有盖构件,该盖构件以一边容许所述卡合凸部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相对移动一边维持所述卡定爪与所述防脱部的卡定状态的方式,使该卡合凸部定位于该盖构件与该防脱部之间。

第3发明,在第1发明的重叠复合部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a)所述防脱部是架设于所述插入孔并且在中间部设置有缝隙而分离的桥梁,(b)所述卡合凸部呈环形状,一边使所述桥梁弹性变形一边推压扩大所述缝隙而被插入所述插入孔内,使该桥梁插通于该环形状的内部,由此防脱,并且容许所述卡合凸部在该桥梁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

第4发明,在第1发明的重叠复合部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a)所述防脱部是设置成向所述插入孔内呈悬臂状地突出的钩挂部,(b)所述卡合凸部呈环形状,插入所述插入孔内并钩挂于所述钩挂部,由此防脱,并且容许所述卡合凸部在该钩挂部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

第5发明,在第1发明~第4发明中任一重叠复合部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脱部设置有倾斜,以使得伴随着由设计面松弛的方向的热膨胀差引起的所述相对移动而所述卡合凸部被拉入所述插入孔内。

发明的效果

在这样的重叠复合部件中,与卡合凸部卡合而防脱的防脱部具有预定长度L,容许因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热膨胀差而卡合凸部在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在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所以可适当地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设计面的松弛和/或褶皱的产生、浮起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即,由于卡合凸部能够相对移动,所以通过一方的构件向常温等的热膨胀差小的周边部分移动,可缓和(稀释化)热膨胀差,可抑制像图12所示卡合凸部104被约束于恒定位置的情况那样表皮构件102局部地松弛或浮起。

第2发明,在通过使在卡合凸部的顶端部设置的卡定爪卡定于在插入孔的开口周缘部设置的防脱部来防脱的情况下,在该插入孔设置有盖构件以使得一边容许卡合凸部相对移动一边维持卡定爪与防脱部的卡定状态,所以可设置相比卡合凸部足够大的插入孔,能够在使第1构件和第2构件重叠地组装时容易且迅速地将卡合凸部插入插入孔内。

第3发明,在将在中间部设置有缝隙的桥梁用作防脱部的情况下,环形状的卡合凸部一边使该桥梁弹性变形一边推压扩大缝隙而插入插入孔内,从而利用该桥梁来防脱,并且容许其在桥梁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所以可适当地获得第1发明的效果。

第4发明,在将设置成向插入孔内突出的钩挂部用作防脱部的情况下,通过使环形状的卡合凸部插入插入孔内并钩挂于该钩挂部,从而防脱,并且容许该环形状的卡合凸部在该钩挂部的纵长方向相对移动,所以可适当地获得第1发明的效果。

在第5发明中,在上述防脱部设置倾斜,伴随着由设计面松弛的方向的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而卡合凸部被拉入插入孔内,所以变得第1构件与第2构件更加地紧贴,可更适当地抑制设计面的松弛和/或褶皱的产生、浮起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设计面侧观察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饰板的一例所看到的概略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向视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进一步放大地示出图2的扶手部的III部的剖视图。

图4是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于图3的表皮构件的里面的许多微小突起所看到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V-V向视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6是图4中的VI-VI向视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7是说明一边将图3的卡合凸部插入插入孔内一边使表皮构件重叠于基体构件地组装时的作业顺序的图。

图8是按照图7的作业顺序以使得卡合凸部卡定于插入孔的防脱部的方式盖构件被关闭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是示出了一边将环形状的卡合凸部插入插入孔内一边使表皮构件重叠于基体构件地组装时的组装前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图,是示出了一边将环形状的卡合凸部插入插入孔内一边使表皮构件重叠于基体构件地组装时的组装前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的XI-XI向视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以往的重叠复合部件的一例的图,是示出了因热膨胀差而表皮构件局部浮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适用于门饰板、行李厢侧饰板、仪表板等车辆用内装部件、安装于该内装部件的装饰等,但也可以适用于车辆用以外的板部件。在将第1构件用作基体构件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硬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ABS等比较硬质的合成树脂材料,但也可以是金属等其他的材料制品。在将第1构件用作表皮构件的情况下和/或作为第2构件的树脂材料,优选使用软聚氯乙烯、苯乙烯系、烯烃系、聚酯系等各种热塑性树脂。作为表皮构件,不仅可以是各种树脂材料,也可以是将织布、不织布、编织布等贴合于树脂制片而成的层叠材料。在将第1构件用作表皮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比较硬质的基体构件配设于第2构件的里面侧(与突起相反的一侧)。

赋予缓冲性的许多突起,例如构成为在俯视下为长方形,但也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着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形状等各种形状。可以设为随着向顶端侧而截面面积变小的顶端细的形状等、使突出方向上的截面形状连续地变化,也可以为了易于向一方挠曲而设为相对于中心线呈非对称形状。许多突起可以全部为同一形状,但也可以使形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突起混合而配置。不仅可以是点状的突起,例如也可以将细长的许多的肋状(平板状)的突起设成平行或格子状。

在以设计面侧凹下的方式二维地或三维地弯曲而成的弯曲形状部中,因该形状而易在设计面产生松弛、褶皱、浮起等,优选利用卡合凸部来连结第1构件和第2构件,但由热膨胀差引起的松弛、浮起等,不仅在这样的弯曲形状部产生也会在平坦部等产生。因此,本发明当然适合应用于具有设计面侧凹下的弯曲形状部的重叠复合部件,也可适合应用于不具备这样的弯曲形状部的平坦的重叠复合部件、或者在设计面侧成为凸的弯曲形状的重叠复合部件等各种形状的重叠复合部件。

插入插入孔内的卡合凸部,卡合于防脱部而防脱并且容许其因热膨胀差在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防脱部在该相对移动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L,由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方向和/或预定长度L,可基于设计面的形状、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材质、板厚等,预先利用实验、模拟等适当地设定,以使得抑制在设计面产生松弛、褶皱、浮起等。容许卡合凸部的相对移动的方向即设置防脱部的方向,无需与由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方向准确地一致,只要包括该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成分而设定即可。总而言之,只要可使卡合凸部因热膨胀差沿着防脱部相对移动,可抑制在设计面产生松弛、褶皱、浮起等即可。

第2发明的盖构件,例如优选经由整体式铰链(英文:integral hinge)一体地可开闭地设置于插入孔的开口周缘部,但也可以分体地构成并安装于插入孔。该盖构件,例如,利用压入、熔敷、粘接剂等一体固定于插入孔内,但也可以以保持为关闭状态的方式利用凹凸部等卡定,或者固定于设置有插入孔的另一方的构件的里面。另外,各种的样态都可以,也可以采用如下盖构件等,该盖构件以向插入孔内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于另一方的构件,总是保持为关闭状态,并且容许通过弹性地弯曲抬起变形来使卡合凸部插入插入孔内。

第3发明的桥梁,优选由以在一条直线上互相接近的方式呈悬臂状地突出的一对突出桥构成,对称地设置成缝隙(间隙)位于中央,但也可以设置成非对称。在第5发明中,在防脱部设置有倾斜以将卡合凸部拉入插入孔内,但在其他的发明实施时,例如也可以与设计面大致平行地设置防脱部以使卡合凸部沿着设计面大致平行移动等、以至少容许由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防脱部即可。上述防脱部的倾斜,可以仅使卡定卡合凸部的面倾斜,但也可以例如使第4发明的钩挂部等防脱部本身倾斜。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从设计面侧即车厢内侧观察适用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饰板10而看到的概略正视图,图2是图1中的II-II向视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即设置于车辆用门饰板10的扶手部件12的纵剖面图。另外,图3是进一步放大地示出图2中的III部的剖视图。扶手部件12相当于重叠复合部件,从门饰板主体14的里侧(图2中的右侧)嵌入在该门饰板主体14设置的开口16内,并且经由设置于周缘部的多个安装部18与门饰板主体14组装成一体。

上述扶手部件12包括:三维地弯曲的板状的基体构件20、和配置成沿着该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大致平行地重叠的表皮构件24。表皮构件24是第2构件,由软聚氯乙烯等比较软质的可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在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即基体构件20侧的面,一体地散布形成有朝向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突出的许多微小突起26。由这些微小突起26在表皮构件24与表面22之间形成空间28,并且在微小突起26的顶端紧贴于表面22的状态下,表皮构件24的外周末端部30卷在基体构件20的外周缘部而固定。通过使扶手部件12嵌入门饰板主体14的开口16内,外周末端部30被该开口16按压于基体构件20的外周缘部,保持为紧贴于该外周缘部的状态,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粘接剂等固定手段将外周末端部30固定于基体构件20的外周缘部。基体构件20相当于第1构件,由比上述表皮构件24硬质的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所述安装部18与基体构件20设置成一体。微小突起26相当于突起,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相当于配合面。此外,也可以在表皮构件24的表面即与微小突起26相反的一侧的设计面,层叠地设置织布、不织布等。

图4是说明设置于上述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的许多微小突起26的图,是从与里面24r垂直的方向看到的放大俯视图。另外,图5是图4中的V-V向视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图6是图4中的VI-VI向视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根据这些图可知,许多微小突起26是同一形状,在俯视(图4的状态)下呈纵长形状(在该实施例中为长方形),以形成同一形状的许多多边形的各边分别与相邻的多边形的边重叠的格子图样32的方式,设置于构成该多边形的各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微小突起26的俯视下的形状是四角呈圆角的长方形,以其纵长方向与多边形的各边一致的姿势配置。另外,格子图样32,如图4用双点划线所示,为作为多边形的具有恒定大小的正六边形连续地反复而成的蜂窝图样,微小突起26在该正六边形的各边的中央部分各设置有一个。

图5和图6是具体地示出微小突起26的一例的剖面图,该微小突起26呈随着朝向顶端侧而截面面积变小的平缓的顶端细的形状。另外,图5所示的与纵长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上的纵剖面形状、以及图6所示的纵长方向上的纵剖面形状,都是相对于与里面24r垂直的中立面对称的形状,在顶端周缘部(截面形状的顶端的两端部)设置有圆角。该微小突起26的各部的尺寸和/或角度考虑表皮构件24的材质等适当设定,以获得预定的触感(柔软感等)。

另一方面,上述微小突起26仅是与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接触,所以在以设计面侧凹下的方式二维地或三维地弯曲而成的弯曲形状部、例如图2中的凹弯曲形状部12a,可能会在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与微小突起26之间产生间隙,而在表皮构件24产生松弛和/或褶皱或产生浮起,还有由于与该松弛和/或浮起相伴的位置偏移而产生异常声音,等等,而有损商品的质量。图2的III部、即图3所示的部分是该凹弯曲形状部12a。另外,在这样的凹弯曲形状部12a以外的部分,也可能会因基体构件20与表皮构件24的热膨胀差而在表皮构件24产生松弛、浮起等。即,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相比热膨胀系数大,若在常温下组装成表皮构件24的微小突起26适当地紧贴于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则在高温时可能会因热膨胀差导致表皮构件24松弛。

与此相对,本实施例的扶手部件12,在包括凹弯曲形状部12a在内的多个部位,经由连结机构40使表皮构件24连结于基体构件20,可防止表皮构件24的松弛、浮起等。参照图3和图7具体地对连结机构40进行说明,该连结机构40具备:立起设置于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的卡合凸部42、和设置于基体构件20的插入孔44。卡合凸部42比所述微小突起26突出地更大,并且在顶端部设置有卡定爪42p,在组装成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重叠并且微小突起26紧贴于基体构件20的表面22时,卡合凸部42的顶端部相对地插入插入孔44内并突出至里面侧,通过使卡定爪42p卡定于该插入孔44的开口周缘部而防脱,由此可使表皮构件24连结于基体构件20而防止浮起等。上述卡合凸部42,例如可与表皮构件24一体成形,但也可以分体地构成,利用熔敷、粘接剂等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

图7是说明一边将卡合凸部42插入插入孔44内一边使表皮构件24重叠于基体构件20地组装时的作业顺序的图,(a)是设置于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的卡合凸部42的立体图,(b)是设置于基体构件20的插入孔44的立体图,(c)是向该插入孔44内插入了一对卡合凸部42的状态的立体图,(d)是卡合凸部42以卡定于插入孔44的开口周缘部的方式定位的状态的立体图。设置有卡合凸部42的表皮构件24相当于一方的构件,设置有插入孔44的基体构件20相当于另一方的构件。此外,在图7中,省略了设置于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的许多微小突起26。图9~图11也同样地省略了微小突起26。

根据图7可知,插入孔44呈相比包括一对卡合凸部42的区域足够大的长方形状,能够留有余裕地将这些卡合凸部42插入插入孔44内。在长方形的插入孔44的开口周缘部的长边的一方,经由整体式铰链46可开闭地一体地设置有盖构件48,但如(b)和(c)所示在打开盖构件48而插入孔44大幅度地开口了的状态下插入卡合凸部42。在盖构件48,与一对卡合凸部42对应地在两处的角部形成有钩型的缺口50,在如箭头A所示那样地关闭并如(d)所示嵌合固定于插入孔44内时,卡合凸部42通过缺口50定位,保持为卡定爪42p卡定于插入孔44的开口周缘部而防脱的卡定状态。插入孔44的开口周缘部中的、卡定通过缺口50被定位的卡合凸部42的卡定爪42p的部分、即图7(d)中的下侧的长边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作为防脱部52发挥功能。盖构件48例如被压入插入孔44内而固定成关闭状态。

图8是按照图7的组装顺序将表皮构件24组装于基体构件20、以使卡合凸部42卡定于插入孔44的防脱部52的方式盖构件48被关闭了的状态的正视图(从基体构件20的里侧看到的图),缺口50具有相比卡合凸部42足够大的长度尺寸L,卡合凸部42被设为在该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可相对于基体构件20相对移动。由此,容许因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而卡合凸部42相对于防脱部52在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即与基体构件20和/或表皮构件24的切线方向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容许卡合凸部42的相对移动的方向即设置防脱部52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插入孔44的纵长方向)基于设计面的形状和/或表皮构件24、基体构件20的材质、板厚等预先利用实验、模拟等适当地设定,以使得可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表皮构件24的松弛、褶皱、浮起等。即,插入孔44的纵长方向设定成包括由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成分即可。另外,对于容许相对移动的长度尺寸L,也同样地利用实验、模拟等适当地设定,以使得可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表皮构件24的松弛、褶皱、浮起等。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的扶手部件12,与卡合凸部42接合而防脱的防脱部52具有预定长度L,容许因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而卡合凸部42向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在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所以可适当地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表皮构件24的松弛、褶皱的发生、浮起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即,卡合凸部42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20相对移动,所以通过向常温等的热膨胀差小的周边部分移动,可缓和(稀释化)热膨胀差,可抑制像图12所示卡合凸部104被约束于恒定位置的情况那样地表皮构件102局部地松弛或浮起。

另外,以容许卡合凸部42相对移动并且维持卡定爪42p与防脱部52的卡定状态的方式,在插入孔44设置有盖构件48,所以可设置相比卡合凸部42足够大的插入孔44,能够在重叠地组装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时使卡合凸部42容易且迅速地插入插入孔44内从而提高组装作业性。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的连结机构60是替代所述连结机构40而设置的用于使表皮构件24连结于基体构件20的连结机构,图9是示出将表皮构件24重叠地组装于基体构件20时的组装前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a)是设置于基体构件20的插入孔62的立体图,(b)是设置于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的卡合凸部64的立体图,(c)是卡合凸部64被插入插入孔62内而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插入孔62呈长方形状,并且以连结互相平行的一对长边的方式设置桥梁66。桥梁66是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的部件,对称地具备以在与插入孔62的短边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互相接近的方式呈悬臂状地突出的一对突出桥68,在该一对突出桥68的顶端间留有间隙70。该间隙70相当于缝隙。

卡合凸部64形成环形状,即半圆弧形状或倒U字形状,并且在其顶端部分突出设置有一对把持部72。该卡合凸部64例如与表皮构件24分体地构成,利用熔敷、粘接剂等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该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并且,该卡合凸部64,以一对把持部72位于桥梁66的两侧的方式接近插入孔62,把持把持部72进行拉拽,从而一边使一对突出桥68弹性变形一边将间隙70推压扩大而插入插入孔62内。由此,如图9(c)所示,桥梁66插通于环形状的卡合凸部64的内部,利用该桥梁66来防脱,并且容许在桥梁66的纵长方向在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相对移动。间隙70比卡合凸部64的板厚尺寸小,卡合凸部64不会从间隙70脱落。在该实施例中,桥梁66的纵长方向即插入孔62的短边设定成包括由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成分。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通过环形状的卡合凸部64一边使桥梁66弹性变形一边推压扩大间隙70而被插入插入孔62内,从而利用该桥梁66防脱,并且该桥梁66具有预定长度L,容许因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而卡合凸部64在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在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所以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可适当地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表皮构件24的松弛和/或褶皱的发生、浮起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

图10的连结机构80是替代所述连结机构40而设置的用于使表皮构件24连结于基体构件20的连结机构,图10是示出将表皮构件24重叠地组装于基体构件20时的组装前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c)中的XI-XI向视部分的剖视图。图10(a)是设置于基体构件20的插入孔82的立体图,(b)是设置于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的卡合凸部84的立体图,(c)是卡合凸部84被插入插入孔82内而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插入孔82呈长方形状,并且在一方的长边以向插入孔82内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钩挂部86。钩挂部86是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的部件,与插入孔82的短边平行地设置成悬臂状,在其顶端部与插入孔82的相反侧的长边之间留有间隙88。

卡合凸部84呈环形状,即半圆弧形状或倒U字形状,并且在其顶端部分设置有把持部90。该卡合凸部84例如与表皮构件24分体地构成,利用熔敷、粘接剂等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该表皮构件24的里面24r。并且,该卡合凸部84,以把持部90位于间隙88的方式接近插入孔82,把持把持部90进行拉拽从而插入插入孔82内并钩挂于钩挂部86。由此,如图10(c)所示,钩挂部86插通于环形状的卡合凸部84的内部,利用该钩挂部86来防脱,并且容许在钩挂部86的纵长方向在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相对移动。在钩挂部86的顶端,为了防止卡合凸部84的脱出而突出设置有阻挡部92。在该实施例中,钩挂部86的纵长方向即插入孔82的短边设定成包括由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方向的方向成分。

另外,上述钩挂部86的上表面、即钩挂卡合凸部84的一侧的卡定面94,被设为随着朝向钩挂部86的顶端侧而向基体构件20的里面侧、即与表皮构件24相反的一侧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在伴随着由所述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而卡合凸部84向钩挂部86的顶端侧移动时,利用该卡定面94的倾斜,卡合凸部84被拉入插入孔82内,而使表皮构件24接近基体构件20。卡定面94的倾斜方向适当地设定,以使得在高温时因热膨胀差表皮构件24膨胀而相对于基体构件20相对移动时卡合凸部84被拉入到插入孔82内。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通过环形状的卡合凸部84被插入插入孔82内并钩挂于钩挂部86来防脱,并且该钩挂部86在纵长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L,容许因表皮构件24与基体构件20的热膨胀差而卡合凸部84在与设计面平行的方向在长度尺寸L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所以与上述实施例同样地可适当地抑制由热膨胀差引起的表皮构件24的松弛和/或褶皱的产生、浮起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

另外,上述钩挂部86的卡定面94被设为倾斜面,伴随着由设计面松弛的方向的热膨胀差即高温时的热膨胀差引起的相对移动,卡合凸部84被拉入插入孔82内,所以使得表皮构件24接近基体构件20而紧贴,可更适当地抑制设计面的松弛和/或褶皱的产生、浮起等。

以上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形态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2:扶手部件(重叠复合部件);20:基体构件(第1构件,另一方的构件);22:表面(配合面);24:表皮构件(第2构件,一方的构件);26:微小突起(突起);28:空间;42、64、84:卡合凸部;42p:卡定爪;44、62、82:插入孔;48:盖构件;52:防脱部;66:桥梁(防脱部);70:间隙(缝隙);86:钩挂部(防脱部);94:卡定面(倾斜面);L:长度尺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