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副仪表板储物盒位于车辆前排的中间位置处,部分车型的储物盒内部空间较大,且只设置有一个存储空间,当需要存放多种物品时,不利于物品的分类,而且存储空间的利用率较低。另外,由于部分储物盒内部空间很深,当用户需要取放物品时,需要调整姿势才能取到位于储物盒底部的物品,从而不便于用户从储物盒内取出物品。相关技术中,单层的储物盒结构不利用物品的分类,且存储空间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双层的储物盒一般具有复杂的结构,复杂结构的储物盒的具有装配过程复杂、生产设计周期长、制造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储物盒组件不利于物品分类、取放不方便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用于盛放杂物的腔室;用于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多个子腔室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板上,当所述第二板位于收纳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所述第二板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一板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最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板在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第一板内部,所述第二板在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板的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出。
有利地,所述第一板的与所述开口相邻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第二板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块,所述第一板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具有沿垂直于所述导向槽延伸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导块的自由端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的一端的设有端部凸起,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端部凸起伸出至所述开口外。
优选地,所述端部凸起的至少一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箱体卡接的凸台。
更进一步地,所述腔室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扣组件,每个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板在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箱体卡接的端面形成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卡扣为与所述弧形面相适配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腔室内壁上设有贯穿其的缺口部,所述第一卡扣设在所述缺口部内,且所述第一卡扣的自由端形成有朝向所述腔室内部凸出的凸起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时,所述凸起部伸入至所述第一板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腔室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腔室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具有滑槽,所述隔板组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形成为T型滑槽且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段和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相交的位置处形成有过渡斜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通过在箱体内设置一个可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的隔板组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隔板组件的放置状态,从而可以对箱体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以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进而增加了箱体功能多样化,提升了整车品质,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与车辆的副仪表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板处于展开位置;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板处于收纳位置;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第一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第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箱体的后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H-H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7为图1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K-K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21为图20中L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图20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板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一板和第二板均位于水平面内,隔板组件将腔室沿上下方向分隔为两个子腔室;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的隔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板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一板和第二板均位于竖直平面内,隔板组件将腔室沿左右方向分隔为两个子腔室。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储物盒组件,
100-箱体,110-腔室,111-子腔室,112-缺口部,113-后侧壁,114-支撑槽,115-左侧壁,116-右侧壁,
121-第一卡扣,123-凸起部,1231-导引面,1232-止挡面,
122-第二卡扣,124-卡槽,125-收口部,126-防滑台,
130-滑槽,131-第一槽段,132-第二槽段,133-过渡斜面,
200-隔板组件,
210-第一板,211-开口,213-延伸部,2131-凹面,214-第一侧壁,215-第二侧壁,
212-导向槽,2121-限位止挡,2123-第一止挡槽,2124-第二止挡槽,
220-第二板,221-导块,2211-凸面,222-端部凸起,223-凸台,224-弧形面,225-糙面箭头,
300-副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2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1000,包括:箱体100和隔板组件200。这里,储物盒组件1000可以设置的车辆的副仪表板300上,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箱体100内具有用于盛放杂物的腔室110,隔板组件200可以将腔室110分隔为多个子腔室111,由此用户可以将物品分类存放,从而方便用户使用。隔板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板210和第二板220,其中,第二板220可滑动地设在第一板210上,当第二板220位于收纳位置时,在第一板210所在的平面上,第一板210与第二板22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板220和第一板210在该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最大。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板220处于收纳位置时,隔板组件200上不但可以存放物品,还可以改变隔板组件200在腔室110内的位置,进而可以改变腔室110的空间布局,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隔板组件200在箱体100内的放置状态,对物品可以进行分类收纳以合理利用箱体100内的空间,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例如,如图23所示,第二板220处于展开位置,此时隔板组件200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即隔板组件200沿上下方向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用户可以将不常用的物品放置在位于下方的子腔室111内,将常用的物品放置在位于上方的子腔室111内,从而可解决腔室110内部空间不可划分、以及因箱体100内深度太深而使得放置在箱体100底部的物品不容易抓取的问题;再如,如图28所示,第二板220处于展开位置,此时隔板组件200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隔板组件200位于竖直平面内),即隔板组件200沿左右方向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用户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别放置在位于左 侧的子腔室111内和位于右侧的子腔室111内。由此,用户可以根据物品的需要,对箱体100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例如,实现箱体100内部空间的水平划分或竖直划分,从而可有效地收纳腔室110内存放的物品,提升了箱体100功能多样化,进而提升了整车品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1000,通过在箱体100内设置一个可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的隔板组件200,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隔板组件200的放置状态,从而可以对箱体100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以充分利用箱体100内的空间,进而增加了箱体100功能多样化,提升了整车品质,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如图1-图2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腔室110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方形,如图10所示。这里,“方形”可以指正方形和长方形。为方便将隔板组件200设置在箱体100内,第一板210和第二板220均可以形成为方形,且当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时,隔板组件200的形状与腔室110横截面的形状相似。例如,如图2和图23所示,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隔板组件200的宽度(这里“宽度”指隔板组件200在图2中方向a上的宽度)与腔室110在前后方向(如图23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由此隔板组件200可以沿上下方向(如图23所示的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如图28所示的上下方向)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如图2和图23所示,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隔板组件200的长度(这里“长度”指隔板组件200在图2中方向b上的长度)与腔室110在左右方向(如图23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由此隔板组件200可以沿上下方向(如图23所示的上下方向)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子腔室111。
为方便改变隔板组件200在腔室110内的放置状态,腔室11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具有滑槽130,隔板组件200可滑动地设在滑槽130内。每个滑槽130的开口可以朝向腔室110内部,隔板组件200的边缘配合在滑槽130内。这里,滑槽130的侧壁还可以对隔板组件20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可以提高储物盒组件1000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滑槽130对称地设在腔室11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113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储物盒组件1000的结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1、图16以及图23-图28所示,滑槽130可以形成为T型滑槽,且T型滑槽可以包括沿水平方向(如图1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段131和沿竖直方向(如图1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段132,第一槽段131与第二槽段132相交的位置处形成有过渡斜面133。为使储物盒组件1000的结构更加合理,第二槽段132与第一槽段131的中点相交,也就是说,第二槽段132垂直平分第一槽段131,如图11、图16所示。
例如,如图23-图28所示,当需要将处于水平放置(如图23所示)、且第二板220处于展开位置的隔板组件200改变为处于竖直放置(如图28所示)、且第二板220处与展开 位置的隔板组件200时,如图24所示,提供一个从右向左的作用力使第二板220逐渐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也就是说,使第二板220从右向左运动,直到第二板220处于收纳位置,再使隔板组件200先沿着第一槽段131向右滑动,如图25所示;如图26所示,当隔板组件200的位于左侧的一端滑动至邻近第一槽段131与第二槽段132相交的位置处时,使隔板组件200在过渡斜面133的导引下沿着第二槽段132向下滑动;如图27所示,当隔板组件200滑动至竖直位置时,隔板组件200与第二槽段132配合,再施加一个从下向上的作用力使第二板220由收纳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如图28所示,由此即可将隔板组件200由水平状态切换至竖直状态,由此即可使隔板组件200由沿上下方向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切换为沿左右方向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从而改变了隔板组件200放置状态,实现了箱体100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提高了箱体100内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增加了箱体100功能多样化,提升了整车品质,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3所示,隔板组件200位于水平位置、且第二板位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与腔室110的右侧壁116配合,第一板210的位于左侧的一端与腔室110的左侧壁115配合,为方便用户使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第二板220上可以设置有拨动部,拨动部可以为凸起、凹陷、糙面箭头225或者贯穿第二板220的通孔等。例如,如图9以及图23所示,糙面箭头225的指示方向为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时的移动方向,由此用户可以利用糙面箭头225所产生的摩擦力推动第二板220。可选地,拨动部可以设置在第二板220的中间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板220的边缘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当然,滑槽130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方便隔板组件200在滑槽130内滑动、改变隔板组件200放置状态即可,例如,滑槽130还可以形成为“+”型或者形成为由多个“T”型组合而成的形状。为防止因隔板组件200脱离箱体100而造成隔板组件200的意外丢失、损坏,滑槽130可以构造成用于将隔板组件200限定在箱体100内部的形状,即如图23-图28所示,隔板组件20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配合在箱体10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113之间。
如图23所示,当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且隔板组件200位于水平面内时,为了使隔板组件200可以与腔室110的内壁稳定地连接,腔室110内壁上设有与隔板组件200配合的支撑槽114,如图23和图28所示,支撑槽114可以为两条且设在腔室110的左侧壁115和右侧壁116上,每条支撑槽114沿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板210可以形成为具有开口211的中空结构,如图8所示。第二板220在收纳位置时,如图5所示,第二板220位于第一板210内部,由此便于隔板组件200在腔室110内改变放置状态,同时也可以提高隔板组件200的结构紧凑程度;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 时,如图2所示,第二板220的一端从开口211伸出,由此便于将腔室110分隔为多个子腔室111。可选地,第二板220也可以形成为中空结构,由此可以减少生产用料,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轻储物盒组件1000的重量,进而减轻整车的重量。
为方便使第二板220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第二板220的一端的设有端部凸起222,第二板220位于收纳位置时端部凸起222伸出至开口211外,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把持端部凸起222而实现第二板220的位置切换。例如,当第二板220位于收纳位置时,可以通过拉动端部凸起222以使第二板220由收纳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当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时,可以通过推动端部凸起222以使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
如图2-图4以及图8所示,第一板210的与开口211相邻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212,导向槽212沿第二板220的滑动方向延伸,第二板220的另一端设有与导向槽212相适配的导块221以引导第二板220在第二板220内滑动。可选地,导向槽212可以形成为贯穿第一板210侧壁的槽体,导块221的自由端由第一板210的内部伸入导向槽212内且由导向槽212伸出至第一板210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导向槽212的设置位置不做特殊限定,如图8所示,在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为第一侧壁214,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为第二侧壁215,导向槽212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214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壁215上,由此可以提高隔板组件200的结构多样性,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箱体100,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如图5-图7所示,导向槽212设置在第二侧壁215上,导向槽212的靠近开口211的一端形成有限位止挡2121,限位止挡2121朝向导向槽212内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止挡槽2123,第一止挡槽2123的敞开口朝向导向槽212内部,限位止挡2121背离导向槽2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止挡槽2124,第二止挡槽2124的敞开口朝向远离导向槽212的方向,当第二板220位于收纳位置时,端部凸起222与第二止挡槽2124配合,当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时,导块221与第一止挡槽2123配合。
可选地,在第一止挡槽2123的敞开端至第一止挡槽2123的封闭端的方向上,第一止挡槽2123在如图8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由此当第二板220由收纳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时,导块221可以顺利配合至第一止挡槽2123内。导块221上与第一止挡槽2123配合的部分可以形成为与第一止挡槽2123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同样地,在第二止挡槽2124的敞开端至第二止挡槽2124的封闭端的方向上,第二止挡槽2124在如图8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由此当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时,端部凸起222可以顺利配合至第二止挡槽2124内。端部凸起222上与第二止挡槽2124配合的部分可以形成为与第二止挡槽2124的形状相似的形状。
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具有沿垂直于导向槽212延伸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13,延伸部213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导块221的自由端的端面平齐。由此,不但可以提高第二板220与第一板2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使第二板220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顺利地切换。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设置延伸部213,方便将第一板210卡接在腔体110的内壁上。优选地,导向槽212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可以设置在靠近延伸部213的位置处,导块221可以设在第二板220的位于第一板210内部的一端的端部,由此当第二板220位于收纳位置时,导块221可以滑动至导向槽212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端部,同时第二板220位于第一板210内部的一端可以位于靠近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的端部,由此便于简化隔板组件200的结构。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延伸部213上与导块221相对的一侧可以形成为凹面2131,导块221上与延伸部213相对的一侧可以形成为与凹面2131相适配的凸面2211。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210和第二板22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板210和第二板220均可以形成为薄板,第二板220可滑动地设在第一板210的一侧的表面上,导向槽212设在第一板210上,第二板220的表面上设有与导向槽212配合的导块221。这里,导向槽212可以贯通第一板210,当然导向槽212也可以不贯通第一板210。
为了使隔板组件200可以稳定地安装在腔室110内,腔室110的内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扣组件,每个卡扣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卡扣121和第二卡扣122,其中,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时,第一板210与第一卡扣121卡接,第二板220与第二卡扣122卡接。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振动,通过在腔室110的内壁上设置卡扣组件可以有效地防止隔板组件200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噪声,影响车辆的品质。
例如,如图23、图28所示,腔室110的前侧壁上设有两组卡扣组件,腔室110的后侧壁113上设有两组卡扣组件。需要说明的是,腔室110的前侧壁上的两组卡扣组件与腔室110的后侧壁113上的两组卡扣组件对称分布。腔室110的后侧壁113上的两组卡扣组件中的其中一组卡扣组件设在第一槽段131的两端,另一组卡扣组件设在第二槽段132的两端。例如,如图11所示,同一组卡扣组件中的第一卡扣121可以设在第一槽段131的左端,第二卡扣122可以设在第一槽段131的右端;同一组卡扣组件中的第一卡扣121可以设在第二槽段132的下端,第二卡扣122可以设在第二槽段132的上端。
为方便描述,以后侧壁113上的两组卡扣组件为例进行描述。当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且隔板组件200在水平面内时,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配合在箱体100的左侧壁115上的支撑槽114内、且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与第一卡扣121卡接,第二板220的一端配合在箱体100的右侧壁116上的支撑槽114内、且第二板220的一端 与第二卡扣122卡接。当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且隔板组件200在竖直平面内时,第一卡扣121位于后侧壁113的靠近下方的位置处,第二卡扣122位于第一卡扣121的上方,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与第一卡扣121配合,第二板220的一端与第二卡扣122配合。
进一步地,当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且隔板组件200在竖直平面内时,考虑到第二板220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向下滑动的趋势,为了防止第二板220任意滑动,端部凸起222的至少一端设有适于与箱体100卡接的凸台223。可选地,当第二板220在展开位置、且隔板组件200在竖直平面内时,箱体100上与凸台223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凸台223相适配的防滑台126,如图14、图20以及图21所示。
可选地,第二板220与箱体100卡接的端面形成为弧形面224,第二卡扣122可以形成为与弧形面224相适配的卡槽124,如图13-图14所示。例如,如图7以及图16-图17所示,端部凸起222的远离第二板220的端面形成为该弧形面224。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晃动,为防止端部凸起222因车辆的晃动而脱离卡槽124,卡槽124的敞开口处可以形成有收口部125。为简化储物盒组件1000的结构,防滑台126可以设置在位于第二槽段132的上端的卡槽124的内部,如图11、图14所示。
如图10-图12所示,腔室110内壁上设有贯穿其的缺口部112,第一卡扣121设在缺口部112内。可选地,第一卡扣121可以形成为设在缺口部112内的卡合脚。优选地,第一卡扣121可以为弹性件。如图12、图20以及图22所示,第一卡扣121的自由端形成有朝向腔室110内部凸出的凸起部123,第一板210与第一卡扣121卡接时,凸起部123伸入至第一板210的内部。如图12所示,凸起部123包括引导面1231和止挡面1232,当第一板210与第一卡扣121卡接的过程中,第一板210的延伸部213的朝向腔室110外部的侧面与凸起部123的引导面1231配合,延伸部213推动第一卡扣121朝向腔室110外部运动;当第一板210的延伸部213超过凸起部123的引导面1231时,第一卡扣121将朝向腔室110内部运动,此时凸起部123的止挡面1232与第一板210的延伸部213的朝向腔室110内部的一侧止抵。当需要使第一卡扣121脱离第一板210时,由于延伸部213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导块221的自由端的端面平齐,当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时,导块221滑动至靠近延伸部213的位置处,导块221的自由端的端面将会将位于第一板210内部的凸起部123推出至第一板210外部,由此即可将隔板组件200移动至偏离该第一卡扣121的位置处。
下面参照图1-图28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储物盒组件1000的运动过程。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过程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首先,参照如图2-图9对隔板组件200的运动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第二板220处于展开位置;如图5所示,第二板220处于收纳位置。其中,第二板220可以沿着图2、图5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
当隔板组件200的初始状态为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的状态时,如图2所示,施加一个外力,推动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使第二板220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至第一板210内部,直到导块221滑动至导向槽212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即导块221滑动至靠近延伸部213的位置处),此时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配合在第二止挡槽2124内。
至此,即可将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
当隔板组件200的初始状态为第二板220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时,如图5所示,施加一个外力,拖动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使第二板220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从第一板210内部移动出来,直到导块221滑动至导向槽212的靠近开口211的一端,此时导块221配合在第一止挡槽2123内。
至此,即可将第二板220由收纳位置切换至展开位置。
其次,参照图23-图28对隔板组件200在腔室110内部的状态进行描述。其中,腔室110的横截面形成为方形,滑槽130形成为T型滑槽且对称地分布在腔室11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113上,此处,滑槽130不但可以引导隔板组件200在腔室110内的引动,还可以用于支撑隔板组件200。
为方便描述,以第二板220位于展开位置、隔板组件200处于水平位置的状态为隔板组件200在箱体100内的初始状态。例如,如图23所示,隔板组件200的初始状态为:第二板220处于展开位置且第一板210和第二板220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隔板组件200在上下方向上将腔室110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
其中,第二板220上的糙面箭头225位于第二板220的朝向上方的表面上,糙面箭头225所指示的方向为第二板220由展开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时的移动方向,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配合在位于第一槽段131右端的卡槽124内,位于第一槽段131左端的第一卡扣121的凸起部123与第一板210的延伸部213止抵。
用户可以通过手指与糙面箭头225接触,并沿糙面箭头225所指示的方向对糙面箭头225施加一个外力,通过利用手指与糙面箭头225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脱离卡槽124,当端部凸起222脱离卡槽124后,第二板220可以在第一槽段131内沿从右向左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板220收纳至第一板210内,此时第二板220即可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如图24所示。
由于导块221的自由端的端面与延伸部213的自由端的端面平齐,当第二板220逐渐切换至收纳位置时,导块221逐渐靠近延伸部213,导块221的自由端将第一卡扣121的凸起部123逐渐顶出,使凸起部123朝向腔室110外部的方向移动,当凸起部123脱离延 伸部213,第一板210脱离第一卡扣121。
当第一板210脱离第一卡扣121后,使隔板组件200向第一槽段131的右端移动,如图25所示。当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移动至第一槽段131与第二槽段132相交的位置处时,使第一板210的远离开口211的一端在过度斜面133的引导下沿第二槽段132向下滑动,如图26所示。
如图27所示,当第二板220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隔板组件200位于竖直平面内且第二板220处于收纳位置。
向上拖动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使第二板220沿着第二槽段132向上移动,当导块221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导块221逐渐远离延伸部213,此时位于第二槽段132下端的第一卡扣121的凸起部123逐渐朝向第一板210的内部移动,当导块221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后,凸起部123与延伸部213止抵,由此第一卡扣121与第一板210的延伸部213卡接。
第二板220沿第二槽段132向上移动至预定距离后,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可以与位于第二槽段132上端的卡槽124卡接,同时端部凸起222的凸台223与该卡槽124内的防滑台126相止抵。此时第二板220又切换至展开位置,且隔板组件200处于竖直平面内,即隔板组件200将腔室110在左右方向上分隔为两个子腔室111,如图28所示。
至此完成了隔板组件200由水平状态切换至竖直状态。
这里,隔板组件200由竖直状态切换至水平状态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在将隔板组件200由竖直状态切换至其他状态的过程中,当隔板组件200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二板220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板220的端部凸起222可以与位于第二槽段132上端的卡槽124卡接,端部凸起222的凸台223与该卡槽124内的防滑台126相止抵,施加给端部凸起222一个向下的力,使端部凸起222脱离卡槽124,同时凸台223脱离防滑台126,此时第二板220可由展开位置切换至收纳位置。由此,即可使隔板组件200在第二槽段132、第一槽段131内滑动,进而实现隔板组件200的状态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